資源簡介 《紅蜻蜓》教案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過程與方法:在指揮和旋律線的學習中,掌握3/4的強弱關系,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向往。知識與技能: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運用均勻的氣息、和諧的聲音初步學會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教學重點: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二聲部歌曲《紅蜻蜓》,培養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教學難點:記憶歌詞,學會處理音樂中的漸強和漸弱。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紅蜻蜓》。教材解讀:《紅蜻蜓》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詩人三木露風的一首回憶童年情景的詩譜寫成,至今已有四十年,它在日本廣為流傳。歌曲是3/4拍的分節歌,全曲只有八個小節,卻非常深情、流暢。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較大,音域從G--C達十一度。和聲式的第二聲部圍繞在主音C而寫成,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聲色彩非常濃厚。歌曲通過“我”在晚霞中看到紅蜻蜓而引起回憶,想到童年時代的生活,使人神往。演唱時委婉、動聽,富于藝術感染力。教學準備:多媒體 鋼琴 紅蜻蜓貼紙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1、創設回憶的情境,聆聽《晚霞中的紅蜻蜓》,在背景旋律中回憶童年美好的故事,并告訴老師是誰帶領著你回到了童年,回到了以前。2、生回答紅蜻蜓《紅蜻蜓》是一首日本童謠,帶領學生一起了解作者三木露風,走進他的家鄉,走進日本,拓展學生視野。3、揭示課題。二、聆聽歌曲初聽《紅蜻蜓》 ,說一說歌曲的情緒。生:優美抒情......講解3/4拍的強弱規律,并指導學生劃拍。3、復聽音樂,帶著小蜻蜓和老師一起劃三拍子。找出樂譜中的漸強及漸弱記號。師:你能說出歌曲中力度記號的名稱嗎?生:生找并說出名稱與力度記號的作用。學唱歌曲(一)學唱高聲部。1、學生跟隨老師琴聲,用wu哼唱高聲部旋律。2、了解旋律線在旋律中的表現,并與老師一起隨音樂一起劃旋律走向。(注意強弱在音樂中的表現)按照節奏并加入指揮手勢朗讀歌詞,強調難點樂句。3 6 5. 6 /1 6 5 6 5 3/停歇在 那 竹 竿 尖上.4、隨琴聲聽唱第一,第二段高聲部歌詞1--2遍。5、學生齊唱第三段歌詞。6、師指揮,生隨樂演唱《紅蜻蜓》(二)學唱低聲部1、生聽范唱找低聲部。2、師彈低聲部,生模唱。3、師彈低聲部,生唱低聲部旋律。4、師彈低聲部,生唱低聲部歌詞。(三)合唱《紅蜻蜓》1、請一名學生和老師合唱,生聽。2、播放《紅蜻蜓》范唱,生分組合唱,師指揮。要求:聲音和諧統一。歌曲處理。師:注意觀察歌曲中的強弱記號演唱。A:第一段:領唱 第二段、第三段分成兩組合唱。師生共同評價。難點:(處理感情:f 和 p 在演唱中的運用)五、課堂拓展 追憶童年1、師:同學們,美好的童年總是給我們太多的回憶,童年是美麗的,最讓童年的你開心的事是什么?2、師:帶領大家一起回憶童年往事3、小小作詞家六、小結下課。板書設計紅蜻蜓指揮圖示 旋律圖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