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小足跡行天下》——第11課 網絡資源任我搜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網絡資源任務搜》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三年級下冊 活動2:訪問因特網 第五課《網絡資源任我搜》。本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操作瀏覽網站的基礎上而設立的更高層次的學習任務,教會學生利用網絡來搜索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建立學生對網絡的感性認識,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網絡搜索的興趣和意識。【教學對象分析】1、學生年齡特點分析小學三年級學生,初次接觸信息技術課,但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今,尤其是當下后疫情時代的背景下,學生已經在日常生活、線上學習中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因此,對該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難,以實例來理解抽象的概念會很容易使學生掌握本課知識。2、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已經比較頻繁和多樣化。3、學生差異分析學生差異不大,部分學生可能會有難度,注意以理解為主,不用深究概念。【設計思想】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的應用,人工智能正在對人們的學習、生活與工作,特別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產生深刻影響。學生可以從感興趣的問題出發設計活動,如預測在不同距離條件下,應該選擇何種交通工具出行;采用多種方式收集多組數據,建構多維度數據集,初步運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對假期出行的交通工具、天氣進行預測,貼近學生生活,并能遷移到其他更多相似的場景應用中。在感受祖國美好河山、歷史文化中,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拓展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以全面地、高質量地實現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目標,以培養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教學目標】1、信息意識恰當地選擇獲取信息的方法,正確有效地獲取信息。2、計算思維(1)提高信息篩選和提練能力;(2)能夠熟練運用網上獲取信息的方法,通過解決各個小問題,實現整體有效地解決“出行行程”問題;(3)依據問題解決的需要,組織與分析數據,用可視化方式(紙張圖表)呈現數據之間的關系,支撐“行程建議”的觀點。3、數字化學習與創新(1)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地管理個人學習資源。(2)樹立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意識,感受應用信息科技表達觀點、分享傳播的優勢。4、信息社會責任(1)能合理地鑒別和評價信息,形成一定的信息鑒別和評價能力;(2)知道上網時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 (1)關于搜索技巧的強化與鞏固; (2)明確信息獲取的流程。2、教學難點(1)關于搜索的技巧; (2)關于如何找到正確的資源,以及對信息進行鑒別和評價。教學資源一個能連接上Internet的多媒體機房、多媒體電子教室控制軟件、課件等。【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達到目標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5分鐘) “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同學們想要去哪里旅行? 發表自己的看法,說說出行想去哪里?為什么? 如果要出行?需要做哪些準備? 發表自己的想法,產生討論。 激發學生興趣,引出新課二、教師演示,如何進行視頻搜索(5分鐘) 學生觀看教師操作,總結搜索步驟,發現利用有效地“關鍵詞”進行搜索,能夠更快地獲取想要的信息。 恰當地選擇獲取信息的方法,正確有效地獲取信息。三、搜索“地圖”我能行(5分鐘) 利用“百度地圖”找一找自己的家在哪里? 用了哪些“關鍵詞”,哪些詞不能很好的幫助你搜索,為什么? 通過模仿教師操作,并根據總結的搜索步驟,通過地圖查詢自己的家住在哪里。 對“關鍵詞”的有效性進行對比,總結選擇關鍵詞的方法。 提高信息篩選和提練能力四、小組合作(15) 完成出行行程確定(地點、宣傳視頻、路程、天氣),并給出出行建議。 教師向學生提供《出行行程建議表》,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完善表格,并給出出行建議。 學生以小組展開活動,分別對地點、宣傳視頻、路程、天氣等情況進行搜索,根據結果,小組討論給出出行意見,完成表格。 能夠熟練運用網上獲取信息的方法,通過解決各個小問題,實現整體有效地解決“出行行程”問題五、小組匯報,點評(8分鐘) 教師巡視觀察指導學生完成表格,組織小組間交流,組內自評,組間互評,教師點評,同時對本節課進行小結。 小組匯報,組內自評,組間互評,相互提出問題或給予意見 依據問題解決的需要,組織與分析數據,用可視化方式(紙張圖表)呈現數據之間的關系,支撐“行程建議”的觀點。六、本單元總結(2分鐘) 教師總結板書設計: 《小小足跡行天下》 ——第11課 網絡資源任我搜 確定“關鍵詞” 地點 宣傳視頻 選擇“搜索工具” 天氣 甄別“信息準確性” 路程【教學后記】本課的教學,說明了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主題性探究學習活動,對于提高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交流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發現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