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單元是數與代數領域第一學段“數與運算”和“數量關系”中的重要內容?!稊祵W課程標準》在“內容要求”中指出:“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感悟運算之間的關系。探索加法和減法的算理與算法,會整數加減法。在解決生活情境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數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在簡單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數和數的運算解決問題,能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痹凇皩W業要求”中指出:“能口算簡單的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形成初步的運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數和數的運算,合理表達簡單的數量關系,解決簡單的問題。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的道理,解釋計算結果的實際意義,感悟數學與現實世界的關聯,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識、幾何直觀和應用意識?!?br/>(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本單元“100 以內的口算加、減法”在一年級數學下冊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承接了20以內加減法的學習成果,是對數字運算的進一步拓展與深化,同時也為后續 100 以內筆算加、減法以及多位數加、減法的學習筑牢根基,更是乘、除法學習必不可少的前期鋪墊。從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來看,本單元以 “計數單位” 這一核心概念為統領,學生在探究100以內口算加、減法的算理與算法過程中,深化對數的意義和運算意義的理解,有助于初步體會加、減法運算的一致性,為形成系統的數學運算思維奠定基礎。從學生能力培養角度出發,通過本單元學習,學生的運算能力、推理意識和應用意識將得到初步的鍛煉與提升,對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建立也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單元分口算加法和口算減法兩個內容,其中口算加法包括兩個例題,例1主要教學100以內不進位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加兩位數),例2主要教學100以內進位的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谒銣p法包括三個例題,例1主要教學100以內不退位的減法(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兩位數),例2主要教學100以內退位的減法(兩位數減一位數),例3主要教學利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同數連減)。(三)學生認知情況在接觸本單元內容前,一年級學生已掌握20以內加減法,他們能夠借助數數、數的組成等方法進行運算。這種運算經驗和數感,為學習100以內口算加、減法奠定了基礎,學生能借此嘗試理解更大數的運算。同時,前期對10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的順序、組成等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本單元中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算理。不過,學生個體之間對20以內加減法的熟練程度存在差異,部分學生可能在計算速度和準確性上有待提高,這會影響他們在本單元學習中的進度。單元目標擬定1.借助直觀學具,通過操作、比較等活動探索100以內口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和“滿十進1(退1當十)”的道理,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100以內口算加、減法的計算過程,并能正確計算。2.能用圈一圈或連減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為認識除法積累活動經驗,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1.理解“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才能相加、減”以及“滿十進1(退1當十)”的道理,能正確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2.會解決生活中“同數連減”的實際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二)教學難點1.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100以內口算加、減法的計算過程和道理。2.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稊祵W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明晰運算的對象,理解算法與算理之間的關系;能夠理解運算的問題,通過運算促進推理能力的發展,形成規范化思考問題的品質?!?br/>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特點如下:1.教材自始至終圍繞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無論是口算加法還是減法,都能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找到原型。這種編排方式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數學知識。2.教材充分借助小棒、計數器等直觀學具,將抽象的數與運算直觀地呈現出來。例如,在理解 “滿十進一”和“退 1 當十” 算理時,通過小棒的操作演示,讓學生親眼看到數的變化過程,親身經歷運算的實際操作,從而輕松突破學習難點,理解抽象的算理,為掌握算法奠定堅實基礎。3.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先學習口算加法,再學習口算減法;在加法和減法學習中,又分別從整十數的運算逐步過渡到兩位數與一位數、整十數的運算。4.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記憶算法,而是更加注重算理的理解。通過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引導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歸納總結算法。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4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數與代數 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 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 1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1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整十數 1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 1用連減同數解決問題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4.1《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 目標: 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任務一: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 → 任務二:探究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 1.能借助小棒擺一擺,掌握計算26+2的口算方法。 2.能借助小棒擺一擺,掌握計算26+20的口算方法,并能說說計算26+2與26+20的不同。4.2《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目標: 通過小棒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任務一: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 任務二: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 1.能從圖中找出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2.能借助小棒擺一擺,掌握計算28+5的不同口算方法。4.3《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整十數》 目標: 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任務一:探究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 任務二:探究兩位數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 1.能借助小棒擺一擺,掌握計算35-2的口算方法。 2.能借助小棒擺一擺,掌握計算35-20的口算方法,并能說說計算35-2與35-20的不同。4.4《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 目標: 通過小棒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任務一: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式 → 任務二: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 1.能從圖中找出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2.能借助小棒擺一擺,掌握計算36-8的不同口算方法。4.5《用連減同數解決問題》 目標: 理解連減同數問題的含義,學會運用連減同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正確計算并得出結果。 任務一:閱讀理解 → 任務二:分析解答 → 任務三:回顧反思 → 1.能從題中找出數學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理解題意。 2.能利用數一數、圈一圈,算一算,一邊算一邊用箭頭符號記錄算的過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3.能利用加法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并完善答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2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教學設計課題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例2的編排層次與例1基本相同:實際問題引入——列式并探索算法——整理并呈現算法——交流并理解算法,由具體到抽象地使學生掌握算法,并體現了算法多樣化思想。教材呈現了兩種算法,由于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對“湊十法”印象非常深刻,會很自然地遷移到這里,這種方法對于學生理解算理很有幫助。第一種算法是先把單根的小棒相加,再和兩捆的合在一起,類似于豎式計算,既突出了“進位”的道理,又為后續教學做好了鋪墊。第二種算法的呈現仍以小棒圖與口算過程算式圖相對照呈現,突出了算理,并且以“先算……”,突出了這兩種算法的不同,進而突出了每種算法的重點。 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通過擺小棒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2.學習內容分析: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數與運算板塊的關鍵內容。它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不僅是對簡單加法運算的進一步深化,更是后續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以及多位數加減法的重要基石。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則,完善數的運算體系,為今后復雜運算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思維與方法基礎。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通過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理解進位加法算理的探究過程,能借助操作有序地表述計算過程,形成算法,發展初步的分析、抽象等思維能力。在生活情境中發現并提出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感受進位加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進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重點 理解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難點 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復習舊知課件出示:算一算,填一填。(2)圈一圈,算一算。2.導入新課師:在我們生活中有一種物質,它非常的奇怪。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開,煮飯和洗衣,都得請我來。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師:水是最基本的飲品,滿足人體對水分的需求?!傲弧眱和澘斓搅?,咱們班要舉辦一場趣味游園活動,老師為了讓大家在活動后能及時補充水分,去采購了很多的礦泉水。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學生獨自猜一猜:是水。 本環節幫助學生回憶、梳理已有的知識經驗,為知識的遷移作鋪墊。借助猜謎語活動引入新課,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積極性。講授新課 任務一: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課件出示:師:仔細觀察上圖,說一說,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師:小朋友們提出了幾個有價值的問題,非常棒1!今天我們就來解決“一共有多少瓶”的問題。 學生獨自觀察,然后自由說說:箱子里有28瓶水,外面有5瓶。學生1: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學生2:箱子里的礦泉水比外面的多幾瓶? 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并得到今天所要探究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任務二:理解算理,形成算法師:請你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意思。反饋:桌子上有一箱礦泉水,里面有28瓶,旁邊有5瓶。一共有多少瓶?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如何列式呢?師:怎樣計算28+5呢?用小棒代替礦泉水瓶擺一擺,邊擺邊與同伴說說自己是怎樣得出結果的。師巡視指導,然后提問:你是怎么做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師:接下來呢?反饋:先把單根的合在一起,8根加5根總共是13根,再和2捆合起來一共是33根。師: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擺的過程嗎?師:8加5得13,接下來算什么?師:這種方法是把28分成……師:我們可以這樣表示計算的過程。課件出示:師:還可以怎么做?并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師:大家看清楚了嗎?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師:這次又把幾分了……?師:我們可以這樣表示計算的過程。師:還可以怎樣算?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師:這次又分的是幾?師:根據分的過程,我們還可以這樣表示計算的過程。師:我們用小棒解決了一共有多少瓶水之后,要寫上單位和答語。師生一起口答。師: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28+5=33,這些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分組交流。師:誰來說說你們的發現?師:這些方法不管先拆哪個數,在計算的時候,都湊出了整十數,把難題變簡單了。28+5=33,個位相加滿十,十位由2變成了3,這就是“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個位滿10個一就向十位進1個十。這樣的加法叫作“進位加法”,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師:現在你能說說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時,要注意什么? 學生自由說說。學生獨自思考,然后回答:算式是28+5。學生利用小棒擺一擺,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學生:左邊擺2捆又8根小棒,右邊擺5根小棒。學生自由說說。學生:先算8+5=13。學生:再算20+13=33。學生:把28分成20和8。學生:從右邊5根小棒中拿2根小棒和左邊的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捆成一捆,左邊合成3捆,也就是30,再加剩下的3根,就是33。學生:先算28+2=30,再算30+3=33。學生:把5分成2和3。學生:從左邊8根小棒中拿5根小棒和右邊的5根小棒湊成10根。也就是把28分成23和5,先算5+5=10,再算23+10=33。學生:這次把8分成3和5。學生與老師一起口答。學生分組交流。學生1:都把一個數進行了拆分。學生2:都把28加5想辦法轉化成了有整十數的加法?!瓕W生1:當個位相加滿十時,要向十位進一。學生2:在個位相加進位后,十位不要忘記要加1。…… 這一部分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再看演示,口述不同的口算方法,借助小棒打捆,建立“進位”的直觀表象,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理解算理,突破重點。引導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操作,自主探究計算28+5的計算方法,在交流中初步體會操作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借助多種數學活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計算的過程,從具體到抽象,使思維過程更清晰、更有條理,從而理解算理。學生的思維從具體到抽象需要一個過程,通過對三種計算方法的比較與思考,抽象出計算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法,體會“進位”的道理。課堂練習 基礎題:1.圈一圈,填一填。2.照樣子,算一算,填一填。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有效應用。提高題:3.小螞蟻搬米粒。 一共有45只小螞蟻,每只能分到一粒米嗎?拓展題:4.小明看一本書,第一天看了26頁,第二天看了9頁,第三天應該從第幾頁看起?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本節課的新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1.蹺蹺板。2.這個隊共有多少人?選做題:1.麗麗剪了37顆,她再剪8顆就和貝貝剪得同樣多了。貝貝剪了幾顆五角星?2.媽媽買來一些糖果,弟弟吃了9顆,還剩26顆。媽媽一共買來多少顆糖果?【綜合實踐類作業】結合生活實際,把“28+5”編成故事講講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新版一下4.2《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教案).doc 人教版新版一下《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