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遼海版美術七年級上冊漢 字 是 世 界 上 連 續(xù) 使 用 時 間 最 長 的 文 字。 中 國 自 古 就 有“ 書 畫 同 源” 一 說,因為最早的文字就來源于圖畫。遠古時期人們用來記錄自己生活的圖畫,后 來慢慢演變成一個個表意符號,我們稱之為象形文字。今天的文字就是從象形文 字逐漸演變而來的。■ 漢字的不同字體分別帶給你怎樣 的感受?■ 草書與其他字體相比有什么顯著 不同?你能體會到草書中的韻律嗎?“土方入侵”涂朱卜骨刻辭 長 22.5 厘米 寬 19 厘米 甲骨 商 傳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此片甲骨正面殘存 125 字,背面殘存 99 字,是 《殷墟書契菁華》收錄的甲骨大版之一,是研究商朝地 理、方國及軍事制度的重要資料,極為珍貴,堪稱“甲 骨之王”。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 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 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商周秦 漢時期,有些青銅器上鑄刻有文字, 古人稱銅為金,所以這種文字被稱為 金文。與甲骨文相比,金文的字形更 加整齊、勻稱、美觀。秦統(tǒng)一中國后,秦始皇命丞相李 斯等人統(tǒng)一文字,制定了筆畫規(guī)整的 小篆。由于小篆書寫不便,于是漸漸 產生了簡化的寫法,這種字體被稱為 隸書。隸書字形方正、莊重大方。宋武帝與臧燾敕卷(局部) 篆書 清 吳熙載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何尊內底鑄有銘文 122 字,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何尊上的“中”字為指事字,“中”像旗桿上帶有飄帶的旌旗,本義為“中心、當中”,指一定范圍內居中的位置。“國”字的金文,在字形上,由城池、人口和干戈構成,是“國家”概念的雛形。“中國”也就是權力的中心。何尊 青銅器 西周早期1963 年出土于陜西寶雞賈村鎮(zhèn)(今寶雞市陳倉區(qū))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到了東漢末年,人們在隸書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了楷書。同時, 為了能更快地書寫,出現(xiàn)了草書。但草書過于奔放,常常難以 辨識,于是,結合楷、草兩者優(yōu)點的行書便被創(chuàng)造出來了。少學琴書冊(局部) 隸書 清 鄧石如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大唐中興頌(局部)(宋拓) 楷書 唐 顏真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前赤壁賦(局部) 行書 元 趙孟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詩四帖(局部) 草書 唐 張旭 遼寧省博物館藏 “蜀”字墻 三星堆博物館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漢字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篆書、隸書、草書、 楷書、行書五大書體。大盂鼎(拓本局部) 金文 西周早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毛公鼎(拓本局部) 大篆 西周晚期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小篆嶧山刻石(局部) 秦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隸書禮器碑(局部) 東漢 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藏草書自敘帖(局部) 書法 唐 懷素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楷書顏勤禮碑(局部) 唐 顏真卿西安碑林博物館藏行書廿九日帖(局部)書法 東晉 王獻之 遼寧省博物館藏甲骨文是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文獻記錄,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使用的文字。2017 年,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虹刻辭牛骨 甲骨文 商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珊瑚帖 書法 北宋 米芾 故宮博物院藏古詩四帖(局部) 書法 唐 張旭(傳)遼寧省博物館藏■ 了解漢字字體的演變,并用文字表述出每 種字體的特點。■ 挑選一種字體做摹寫練習,體驗不同字體 的魅力。○○○ 我知道了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我了解了不同時期漢字的特點。○○○ 我了解了造字的方法。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下節(jié)課,帶著你的作品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