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地回憶第2課時【合作探究】再讀課文,探究性格1.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品味描寫山地女孩的重要語句,思考歸納小姑娘的性格特點。2.思考文中多次寫到的女孩子的笑,賞析其中的表達效果。【參考答案】1.①爽快率直,甚至還透著點潑辣。她在河邊洗菜,“我”在她所在的河水的上流洗臉,她就不高興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見我在這里洗菜嗎 洗臉到下邊洗去!”當她聽到“我”的“離著這么遠,會弄臟你的菜”的大聲辯解時,更加惱火了:“菜是下口的東西呀!你在上流洗臉洗屁股,為什么不臟 ”不僅毫不讓步,反而有些“得理不讓人”了。這就是“我”和她初次見面的情景,初看起來,這個女孩子簡直太過厲害,很不友好,很快我們就發現不是這樣,這只不過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正如她的姥姥說的“她不會說話”(意思是不懂得委婉表達,沒有世故)。這樣寫,也有點“欲揚先抑”的意思。②質樸善良。這可以從她給“我”做襪子(使她的父親沒有襪子穿了),給“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親跟著“沾光”的議論)等情節中看出。③勤勞能干。她不僅會干一般的家務活計,任勞任怨,而且要強好勝,什么都想學會。她花幾天的功夫就用手工縫制出“整整穿了三年也沒有破綻”的襪子;有了織布機,她就很快地“學習紡織的全套手藝了:紡,拐,漿,落,經,鑲,織”。這最后幾個動詞,一字一頓,很有感染力,盡管中間有些工序我們難以確定其準確含義,但我們讀后分明感受到她的勤勞和智慧。文章結尾說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依舊“喜歡新鮮東西,說什么也要學會”。2.①展現人物性格。女孩子的笑生動地展現了她爽朗、直率的性格。例如,她和“我”因為“衛不衛生”發生爭論時,她“笑著用兩手在冷水里刨抓”。這種笑不是羞澀的、含蓄的,而是帶著山里女孩的大方和質樸。她沒有因為和一個陌生的八路軍戰士交流而忸怩,反而在交流中展現出自己直爽的一面,通過笑聲能讓讀者感受到她性格中的開朗。當她和“我”熟悉之后,她的笑更多地體現出她的樂觀。在艱苦的山地生活環境下,她的笑容仿佛是一道明亮的光。她笑著談論生活中的點滴,無論是做襪子還是在日常的勞作中,都沒有被苦難所壓抑,她的笑是一種積極面對生活的表達。②烘托氣氛。女孩子的笑能夠有效地緩和緊張的氣氛。小說的背景是戰爭時期,當時生活條件艱苦,八路軍戰士和當地百姓都面臨著諸多困難。然而,女孩子的笑聲就像一股清新的風,吹散了緊張壓抑的氛圍。比如在兩人因為衛生問題產生小小的爭執時,她的笑讓原本可能會變得嚴肅或者尷尬的場景變得輕松起來。她的笑容也為整個故事增添了溫馨的氛圍。在艱苦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這種溫暖的互動顯得尤為珍貴。她的笑如同冬日里的暖陽,讓讀者感受到山地生活中那一抹亮色,使整個故事的氛圍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有了溫情的一面。③體現情感變化。從一開始帶有一點調侃的笑,到后來帶著關心和親密的笑,女孩子的笑體現了她和“我”之間情感的逐漸加深。最初,她對“我”這個八路軍戰士可能只是好奇和不滿,所以在交流中會有帶著調侃意味的笑。隨著情節的發展,她為“我”做襪子,和“我”談論生活,這時她的笑中包含了更多的關心。④深化主題。女孩子的笑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堅持的象征。在戰爭的陰影下,山地人民的生活充滿艱辛,但她的笑容展現了他們沒有被苦難打倒。她的笑反映出在這片土地上,人們依然保持著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這也深化了小說中關于軍民魚水情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信念的主題。這種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力量,一種在艱難環境中頑強生存、積極向上的力量。它讓讀者看到,即使是在戰爭時期的山地,也有這樣充滿生命力的笑容,象征著希望和對和平生活的期待,從而使小說主題不僅僅局限于戰爭和苦難,更包含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由點及面,探究語言特點 請同學們賞析下面這段對白,說說這看似平淡的對話中蘊含的深情。“可是我們八路軍,是非到十月底不發襪子的。這時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襪子穿呀 ”“不會買一雙 ”女孩子低聲說。“哪里去買呀,盡住小村,不過鎮店。”我說。“不會求人做一雙 ”“哪里有布呀 就是有布,求誰做去呀 ”“我給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來,“我家就住在那個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沒有布,我家里有點,還夠做一雙襪子。” 小結:孫犁的小說,不論是寫孩子、婦女,還是寫干部、戰士,都始終洋溢著生活的深情和人的深情,主要表現為在濃厚時代氣氛下人民大眾與革命者之間的血肉情誼。本文通過作者對妞兒的語言、動作等的描寫,我們讀出她對革命者不見外、任性調侃,有著自家人的親密等,體現了深厚的軍民魚水情這一主題。【參考答案】這一組對話中,并無什么優美的辭藻,但可謂活靈活現,今天讀來,只感到人物還栩栩如生。“我”的話,句句仿佛是被動的回答,但巧妙地交代了時代或生活背景。女孩子的話,一開始仿佛在試探,進行得很“慢”,等她知道了明確的答案,節奏突然變得很“快”。“我”可以幫你做,“我”家在什么地方,“我”有布(也愿意給你使),盡管中間加入了不可或缺的動作,但還是幾乎沒有余隙。仿佛不容對方考慮,事情就這么定了。可是等到“我”真的前往她家時,女孩子又說“你這人倒實在,叫你來就來了”。從這里,我們分明看到女孩子美好善良的心靈和豪爽的個性,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主旨探索,深化思考1.結合人物性格分析,思考《山地回憶》的中心主旨。2.《山地回憶》的寫作背景是抗日戰爭時期,但是我們讀了該文之后沒有看到硝煙彌漫、炮火轟鳴,也沒有看到血腥的屠殺,反而感受到一種溫情、一種詩意。作者是不是在回避現實呢 說說你的看法。【參考答案】1.要點: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人民在艱苦環境中的樂觀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示例:孫犁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寫“真善美”,而不寫“邪惡”。因此,在《山地回憶》中,他雖然沒有寫戰爭年代殘酷的一面,但也絕不是“回避現實”,他要表達的感情是“真實”的。他寫妞兒這個人物的“真善美”,其實是表達對人民美好品質的贊頌。自然地,他對破壞這種“真善美”的侵略者是一種什么感情,就顯而易見了。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她沒有具體的姓名,她的父親也只是稱呼她“妞兒”,這是極為普通的稱呼,幾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這是孫犁小說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幾位可愛的女子也大多沒有姓名,這說明這個或這些美麗動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區千百萬美麗動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縮影,但她或她們又絕不是一個“集合概念”,而是一個或一些有著豐滿形象的人物。現代文學史上,僅憑語言習慣和風格就可以判斷出其出自哪位作家之手的作品并不多。其中作品風格鮮明的作家屈指可數,如魯迅、沈從文……孫犁無疑也是其中之一。語言,尤其是對話,是孫犁的創作中極為精心設計的方面。他的語言文字總是清新、明快、流暢,能描盡鄉土生活的詩情畫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摯得深沉、濃郁,能表現出獨特的文體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