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中考化學二輪復習 題型突破五 傳統文化(原卷版+解答版+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中考化學二輪復習 題型突破五 傳統文化(原卷版+解答版+ppt)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
題型突破五 傳統文化
1.(2024·黃岡招生)從《中國成語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中國詩詞文化大放異彩,很多成語、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 )
A.“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百煉成鋼”與“沙里淘金”所涉及的變化種類相同
C.“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
D.“火上澆油”與“鉆木取火”都體現了燃燒的條件
2.(2024·蘭州)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了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A.《周易》記載“澤中有火”,是指甲烷氣體在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現象
B.《為侯景叛移梁朝文》記載“抽薪止沸,翦草除根”,蘊含著滅火的原理
C.《神農本草經》記載“水銀……熔化(加熱)還復為丹”,其中水銀指金屬汞
D.《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強水性最烈,能蝕五金(金銀銅鉛鐵)”,強水為鹽酸
3.(2024·黃石模擬)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硫酸銅晶體)。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
A.“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中的苦泉是混合物
B.“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中的苦泉變成膽礬,發生了化學變化
C.“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發生的反應是2Fe+3CuSO4Fe2(SO4)3+3Cu
D.“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中的釜的質量逐漸變小
4.(2024·襄陽模擬)《周禮·考工記》中記載:“練帛,以欄為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渥淳其帛,實諸澤器,淫之以蜃(蚌殼,主要成分為CaCO3),清其灰而盝之……”這是介紹了古代漂洗絲綢的步驟:
Ⅰ.絲綢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
Ⅱ.加入高溫煅燒后的蚌殼,一起浸泡。
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將蚌殼灰加入草木灰水中,溶液溫度升高并產生白色沉淀
B.“以欄為灰”和“清其灰而盝之”中的灰都是指草木灰
C.漂洗絲綢的過程中涉及三種基本反應類型
D.該工藝中起去除污漬作用的物質是KOH
5.(2024·宜昌模擬)明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中有關于“火法”冶煉金屬鋅的工藝記載:“每爐甘石(注:主要成分是ZnCO3)十斤,裝載入一泥罐內……然后逐層用煤炭餅墊盛,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定毀罐取出……即倭鉛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泥罐內一定發生了置換反應
B.“逐層用煤炭餅墊盛”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間接觸面積
C.“冷定毀罐取出”是防止“倭鉛”被氧化
D.“倭鉛”是鋅鉛合金
6.(2024·孝感模擬)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冶煉金屬錫的方法為“凡煉煎亦用洪爐,入砂(錫礦)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鞲(鼓入空氣)熔化。火力已到,砂(錫)不即熔,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點鉛勾錫)”。原理是錫砂中的SnO2和木炭在高溫下反應得到錫和二氧化碳,煉錫時混入少許鉛形成合金,產物更易熔化流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冶煉金屬錫的過程屬于置換反應
B.“點鉛勾錫”的原因是形成合金后熔點降低
C.古代錫器常用來飲酒喝茶,盛裝酸性物質
D.鼓鞲能使木炭充分燃燒,提高爐溫
7.(2024·湖北一模)《天工開物》中關于“冶煉金屬錫”的記載如下:“凡煉煎亦用洪爐,入砂(指錫砂,主要成分SnO2)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氣)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下列對記載內容的闡釋,錯誤的是( D )
A.上述冶煉錫的過程中至少存在三種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B.鼓入大量空氣能使部分木炭完全燃燒,放出更多熱量提高爐溫
C.“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說明鉛錫合金的熔點比錫的熔點低
D.古代錫器常用來飲酒喝茶,也可盛裝陳醋等酸性物質
8.(2024·襄陽棗陽市模擬)明代《天工開物》一書介紹了“火法煉鋅”的方法:把爐甘石(ZnCO3)和煤炭餅裝入煉鋅罐(如圖),泥封,“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定毀罐取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
A.“火法煉鋅”符合低碳發展理念
B.爐甘石粉碎后加入鋅罐,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
C.“冷定毀罐取出”的目的是防止鋅在較高溫度下再次被氧化
D.反應區中發生的反應之一:C+2ZnO2Zn+CO2↑,體現了碳的還原性
9.(2024·黃石黃石港區一模)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有關金銀分離的工藝記載:“欲去銀存金,則將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塊以土泥裹涂,入坩堝中鵬砂熔化,其銀即吸入土內,讓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鉛少許,另入坩堝內,勾出土內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將其金打成薄片剪碎”其目的是加快金屬熔化和反應速率
B.金銀混合物熔化后,“讓金流出”相當于過濾操作
C.“入鉛少許”置換出“土內銀”,是因為鉛比銀活潑
D.“勾出土內銀”所用的操作方法是蒸發結晶
10.(2024·常州)“一抹龍泉紅,千秋國色濃”。常州龍泉印泥(如圖)是中國印泥三大瑰寶之一。龍泉藕絲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絲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爛”的特點。
(1)“一抹龍泉紅”源于朱砂,“千秋國色濃”說明HgS通常情況下化學性質 穩定 (填“穩定”或“活潑”)。
(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經六年晾曬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點 低 (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為植物性油脂, 屬于 (填“屬于”或“不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3)“水浸不爛”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絲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蠶絲纖維相對較粗不適合制作印泥,用化學的手段鑒別藕絲與蠶絲的方法是 燃燒,聞氣味 。
(4)“丹泥玉漿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絲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錫(Sn)盒中會發生置換反應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變黑,其化學方程式為 Sn+HgSSnS+Hg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
題型突破五 傳統文化
1.(2024·黃岡招生)從《中國成語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中國詩詞文化大放異彩,很多成語、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 )
A.“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百煉成鋼”與“沙里淘金”所涉及的變化種類相同
C.“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
D.“火上澆油”與“鉆木取火”都體現了燃燒的條件
2.(2024·蘭州)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了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A.《周易》記載“澤中有火”,是指甲烷氣體在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現象
B.《為侯景叛移梁朝文》記載“抽薪止沸,翦草除根”,蘊含著滅火的原理
C.《神農本草經》記載“水銀……熔化(加熱)還復為丹”,其中水銀指金屬汞
D.《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強水性最烈,能蝕五金(金銀銅鉛鐵)”,強水為鹽酸
3.(2024·黃石模擬)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硫酸銅晶體)。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
A.“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中的苦泉是混合物
B.“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中的苦泉變成膽礬,發生了化學變化
C.“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發生的反應是2Fe+3CuSO4Fe2(SO4)3+3Cu
D.“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中的釜的質量逐漸變小
4.(2024·襄陽模擬)《周禮·考工記》中記載:“練帛,以欄為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渥淳其帛,實諸澤器,淫之以蜃(蚌殼,主要成分為CaCO3),清其灰而盝之……”這是介紹了古代漂洗絲綢的步驟:
Ⅰ.絲綢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
Ⅱ.加入高溫煅燒后的蚌殼,一起浸泡。
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將蚌殼灰加入草木灰水中,溶液溫度升高并產生白色沉淀
B.“以欄為灰”和“清其灰而盝之”中的灰都是指草木灰
C.漂洗絲綢的過程中涉及三種基本反應類型
D.該工藝中起去除污漬作用的物質是KOH
5.(2024·宜昌模擬)明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中有關于“火法”冶煉金屬鋅的工藝記載:“每爐甘石(注:主要成分是ZnCO3)十斤,裝載入一泥罐內……然后逐層用煤炭餅墊盛,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定毀罐取出……即倭鉛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泥罐內一定發生了置換反應
B.“逐層用煤炭餅墊盛”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間接觸面積
C.“冷定毀罐取出”是防止“倭鉛”被氧化
D.“倭鉛”是鋅鉛合金
6.(2024·孝感模擬)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冶煉金屬錫的方法為“凡煉煎亦用洪爐,入砂(錫礦)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鞲(鼓入空氣)熔化。火力已到,砂(錫)不即熔,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點鉛勾錫)”。原理是錫砂中的SnO2和木炭在高溫下反應得到錫和二氧化碳,煉錫時混入少許鉛形成合金,產物更易熔化流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冶煉金屬錫的過程屬于置換反應
B.“點鉛勾錫”的原因是形成合金后熔點降低
C.古代錫器常用來飲酒喝茶,盛裝酸性物質
D.鼓鞲能使木炭充分燃燒,提高爐溫
7.(2024·湖北一模)《天工開物》中關于“冶煉金屬錫”的記載如下:“凡煉煎亦用洪爐,入砂(指錫砂,主要成分SnO2)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氣)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下列對記載內容的闡釋,錯誤的是( D )
A.上述冶煉錫的過程中至少存在三種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B.鼓入大量空氣能使部分木炭完全燃燒,放出更多熱量提高爐溫
C.“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說明鉛錫合金的熔點比錫的熔點低
D.古代錫器常用來飲酒喝茶,也可盛裝陳醋等酸性物質
8.(2024·襄陽棗陽市模擬)明代《天工開物》一書介紹了“火法煉鋅”的方法:把爐甘石(ZnCO3)和煤炭餅裝入煉鋅罐(如圖),泥封,“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定毀罐取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
A.“火法煉鋅”符合低碳發展理念
B.爐甘石粉碎后加入鋅罐,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
C.“冷定毀罐取出”的目的是防止鋅在較高溫度下再次被氧化
D.反應區中發生的反應之一:C+2ZnO2Zn+CO2↑,體現了碳的還原性
9.(2024·黃石黃石港區一模)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有關金銀分離的工藝記載:“欲去銀存金,則將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塊以土泥裹涂,入坩堝中鵬砂熔化,其銀即吸入土內,讓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鉛少許,另入坩堝內,勾出土內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將其金打成薄片剪碎”其目的是加快金屬熔化和反應速率
B.金銀混合物熔化后,“讓金流出”相當于過濾操作
C.“入鉛少許”置換出“土內銀”,是因為鉛比銀活潑
D.“勾出土內銀”所用的操作方法是蒸發結晶
10.(2024·常州)“一抹龍泉紅,千秋國色濃”。常州龍泉印泥(如圖)是中國印泥三大瑰寶之一。龍泉藕絲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絲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爛”的特點。
(1)“一抹龍泉紅”源于朱砂,“千秋國色濃”說明HgS通常情況下化學性質 穩定 (填“穩定”或“活潑”)。
(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經六年晾曬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點 低 (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為植物性油脂, 屬于 (填“屬于”或“不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3)“水浸不爛”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絲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蠶絲纖維相對較粗不適合制作印泥,用化學的手段鑒別藕絲與蠶絲的方法是 燃燒,聞氣味 。
(4)“丹泥玉漿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絲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錫(Sn)盒中會發生置換反應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變黑,其化學方程式為 Sn+HgSSnS+Hg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5張PPT)
中考化學二輪復習課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化學 二輪復習(題型突破)
中考題型突破
題型突破五 傳統文化
1.(2024·黃岡招生)從《中國成語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中國詩詞文化大放異彩,很多成語、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百煉成鋼”與“沙里淘金”所涉及的變化種類相同
C.“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
D.“火上澆油”與“鉆木取火”都體現了燃燒的條件
B
2.(2024·蘭州)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了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周易》記載“澤中有火”,是指甲烷氣體在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現象
B.《為侯景叛移梁朝文》記載“抽薪止沸,翦草除根”,蘊含著滅火的原理
C.《神農本草經》記載“水銀……熔化(加熱)還復為丹”,其中水銀指金屬汞
D.《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強水性最烈,能蝕五金(金銀銅鉛鐵)”,強水為鹽酸
D
3.(2024·黃石模擬)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硫酸銅晶體)。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中的苦泉是混合物
B.“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中的苦泉變成膽礬,發生了化學變化
C.“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發生的反應是2Fe+3CuSO4Fe2(SO4)3+3Cu
D.“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中的釜的質量逐漸變小
A
4.(2024·襄陽模擬)《周禮·考工記》中記載:“練帛,以欄為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渥淳其帛,實諸澤器,淫之以蜃(蚌殼,主要成分為CaCO3),清其灰而盝之……”這是介紹了古代漂洗絲綢的步驟:
Ⅰ.絲綢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
Ⅱ.加入高溫煅燒后的蚌殼,一起浸泡。
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將蚌殼灰加入草木灰水中,溶液溫度升高并產生白色沉淀
B.“以欄為灰”和“清其灰而盝之”中的灰都是指草木灰
C.漂洗絲綢的過程中涉及三種基本反應類型
D.該工藝中起去除污漬作用的物質是KOH
B
5.(2024·宜昌模擬)明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中有關于“火法”冶煉金屬鋅的工藝記載:“每爐甘石(注:主要成分是ZnCO3)十斤,裝載入一泥罐內……然后逐層用煤炭餅墊盛,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定毀罐取出……即倭鉛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泥罐內一定發生了置換反應
B.“逐層用煤炭餅墊盛”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間接觸面積
C.“冷定毀罐取出”是防止“倭鉛”被氧化
D.“倭鉛”是鋅鉛合金
D
6.(2024·孝感模擬)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冶煉金屬錫的方法為“凡煉煎亦用洪爐,入砂(錫礦)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鞲(鼓入空氣)熔化。火力已到,砂(錫)不即熔,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點鉛勾錫)”。原理是錫砂中的SnO2和木炭在高溫下反應得到錫和二氧化碳,煉錫時混入少許鉛形成合金,產物更易熔化流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冶煉金屬錫的過程屬于置換反應
B.“點鉛勾錫”的原因是形成合金后熔點降低
C.古代錫器常用來飲酒喝茶,盛裝酸性物質
D.鼓鞲能使木炭充分燃燒,提高爐溫
C
7.(2024·湖北一模)《天工開物》中關于“冶煉金屬錫”的記載如下:“凡煉煎亦用洪爐,入砂(指錫砂,主要成分SnO2)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氣)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下列對記載內容的闡釋,錯誤的是(  )
A.上述冶煉錫的過程中至少存在三種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B.鼓入大量空氣能使部分木炭完全燃燒,放出更多熱量提高爐溫
C.“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說明鉛錫合金的熔點比錫的熔點低
D.古代錫器常用來飲酒喝茶,也可盛裝陳醋等酸性物質
D
8.(2024·襄陽棗陽市模擬)明代《天工開物》一書介紹了“火法煉鋅”的方法:把爐甘石(ZnCO3)和煤炭餅裝入煉鋅罐(如圖),泥封,“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定毀罐取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火法煉鋅”符合低碳發展理念
B.爐甘石粉碎后加入鋅罐,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
C.“冷定毀罐取出”的目的是防止鋅在較高溫度下再次被氧化
D.反應區中發生的反應之一:C+2ZnO2Zn+CO2↑,體現了碳的還原性
A
9.(2024·黃石黃石港區一模)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有關金銀分離的工藝記載:“欲去銀存金,則將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塊以土泥裹涂,入坩堝中鵬砂熔化,其銀即吸入土內,讓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鉛少許,另入坩堝內,勾出土內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將其金打成薄片剪碎”其目的是加快金屬熔化和反應速率
B.金銀混合物熔化后,“讓金流出”相當于過濾操作
C.“入鉛少許”置換出“土內銀”,是因為鉛比銀活潑
D.“勾出土內銀”所用的操作方法是蒸發結晶
D
10.(2024·常州)“一抹龍泉紅,千秋國色濃”。常州龍泉印泥(如圖)是中國印泥三大瑰寶之一。龍泉藕絲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絲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爛”的特點。
(1)“一抹龍泉紅”源于朱砂,“千秋國色濃”說明HgS通常情況下化學性質______(填“穩定”或“活潑”)。
穩定
(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經六年晾曬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點   (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為植物性油脂,   (填“屬于”或“不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3)“水浸不爛”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絲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蠶絲纖維相對較粗不適合制作印泥,用化學的手段鑒別藕絲與蠶絲的方法是   。
(4)“丹泥玉漿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絲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錫(Sn)盒中會發生置換反應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變黑,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屬于
燃燒,聞氣味
Sn+HgSSnS
+Hg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棱县| 霍林郭勒市| 鹤山市| 泰来县| 郯城县| 琼结县| 年辖:市辖区| 新沂市| 曲松县| 洛南县| 开远市| 东莞市| 长丰县| 兰坪| 罗源县| 余庆县| 东阳市| 鄂托克前旗| 台湾省| 黄梅县| 通道| 宁海县| 龙州县| 甘谷县| 满洲里市| 永平县| 渭南市| 都江堰市| 卢龙县| 米泉市| 阆中市| 桑植县| 张家港市| 泊头市| 绵竹市| 安图县| 新建县| 深圳市| 台东县| 大厂|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