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題型突破二 坐標曲線 類型1 分段曲線的分析1.(2024·武漢模擬)向盛有100.0 g 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再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20.0%的NaOH溶液,燒杯中沉淀質量與滴加NaOH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有兩種溶質B.m=74.8C.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Cl2+2NaOHCu(OH)2↓+2NaClD.取c點對應溶液,滴加稀H2SO4,不能立即出現白色沉淀解題思路①獲取圖像開始前的基本信息(條件、物質等)。②確定化學反應發生的先后順序。③理清每段圖像對應發生的化學反應,確定轉折點代表的意義。④結合已經得到的信息對每個選項進行判斷。【解析】第一步:加入過量BaCl2溶液,分別生成BaSO4沉淀和CuCl2、BaSO4沉淀和HCl,此時濾液中含有CuCl2、HCl、BaCl2,故選項A錯誤。第二步:加入NaOH溶液后,NaOH先與HCl反應生成NaCl和H2O,后與CuCl2反應生成Cu(OH)2沉淀與NaCl。第三步:ab段是NaOH與CuCl2反應,a點之前是NaOH先與HCl反應,a點時HCl恰好完全反應,b點時CuCl2恰好完全反應。故選項C正確。 第四步:由圖可知,生成的硫酸鋇的質量為69.9 g,生成氫氧化銅時消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20 g-80 g=40 g,設生成的氫氧化銅的質量為x,則Cu(OH)2~2NaOH98 80x 40 g×20%=x=9.8 g,則m=69.9+9.8=79.7,故選項B錯誤。c點處溶質有BaCl2、NaCl、NaOH,滴加稀H2SO4會產生BaSO4沉淀。故選項D錯誤。 類型2 坐標曲線反應變化關系的判斷考向1:pH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向堿性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逐漸減小,至無限接近7,但不能到達7。②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逐漸增大,至無限接近7,但不能到達7。③向堿性溶液中加酸性溶液,溶液的pH逐漸減小,由大于7→等于7→小于7。④向酸性溶液中加堿性溶液,溶液的pH逐漸增大,由小于7→等于7→大于7。考向2:溶質質量分數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向NaCl的不飽和溶液中逐漸加入NaCl,溶質質量分數逐漸增大,達到飽和后,溶質質量分數不再改變。②向NaCl的飽和溶液中逐漸加入NaCl,溶質質量分數不變。③向NaOH溶液中逐漸加入稀鹽酸,NaOH被消耗,其質量分數逐漸減小,直至為零。考向3:質量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向CuSO4的不飽和溶液中逐漸加入CuSO4,溶質質量逐漸增大,達到飽和后,溶質質量不再改變。②向CuSO4溶液中逐漸加入NaOH溶液,CuSO4逐漸被消耗,最后被全部消耗。③向含有CuSO4固體的CuSO4溶液中加入Zn粉,由于置換反應,固體質量逐漸變小(固體由CuSO4逐漸變成Cu),待CuSO4完全反應后,再加Zn粉,固體(Cu和Zn粉)質量增大。④向CuSO4溶液中逐漸加入BaCl2溶液,生成沉淀,完全反應后,沉淀不再增加。考向4:催化劑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催化劑的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均不變。②加入催化劑后化學反應速率明顯加快,但生成物的質量不會發生變化。考向5:溶解度曲線圖像:圖像解讀點A表示t1 ℃甲溶液為不飽和溶液。點P表示t2 ℃甲、丙溶液為飽和溶液且溶解度相同,乙溶液為不飽和溶液。點B表示t3 ℃甲、乙、丙溶液均為飽和溶液。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適合用降溫結晶。乙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適合用蒸發結晶。丙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適合用升溫結晶。1.(2024·武漢)化學項目小組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劑的組成,取一定質量的樣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靜置,再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依次發生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②碳酸氫鈉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自制干燥劑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該久置后自制干燥劑樣品中一定含NaOHB.該久置后自制干燥劑樣品中一定含Na2CO3和CaCO3C.圖中x=18.25,且M點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種溶質D.變質前自制干燥劑中CaO與NaOH的質量比為14∶252.(2023·襄陽)現有80 g稀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再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利用數字傳感器測得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A.a點溶液中含有兩種溶質B.ab段溶液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為CuSO4+2NaOHNa2SO4+Cu(OH)2↓C.原混合溶液中H2SO4與CuSO4的質量比為49∶80D.向c點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不會立即出現白色沉淀3.(2024·襄陽模擬)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40 ℃時,100 g KNO3飽和溶液中含有KNO3 63.9 gB.KNO3中含有少量NaCl,常用蒸發結晶法提純KNO3C.t ℃時,KNO3飽和溶液和NaCl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D.將40 ℃時KNO3飽和溶液和NaCl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20 ℃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前者>后者4.(2024·黃石下陸區模擬)海水曬鹽提取粗鹽后留下的母液叫鹵水,其中含有KCl、MgSO4等物質,可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KCl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B.升溫一定能使MgSO4的不飽和溶液變飽和C.MgSO4飽和溶液從t2 ℃降到t1 ℃過程中有晶體析出D.t2 ℃時,向KCl的飽和溶液中加入MgSO4,固體不能溶解5.(2024·襄陽襄州區模擬)t1 ℃時,將相同質量的KNO3和KCl分別加入盛有100 g水的甲、乙兩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1所示,圖2為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圖1 圖2A.甲燒杯中的溶質為KNO3B.將溫度升高到t2 ℃時,乙燒杯中仍然有固體剩余C.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KNO3D.若取t3 ℃時KNO3和KCl的飽和溶液各100 g,降溫至t2 ℃,析出晶體較多的是KNO36.(2023·鄂州)圖像能直觀表達各種變化關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下列對有關圖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C )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加水B.②表示一定的溫度時,向NaCl飽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體并攪拌C.③表示電解水D.④表示加熱分解一定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混合物7.(2023·隨州)下列所示的四個圖像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C )A BC DA.向等質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NaOH和NH4NO3固體B.分別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C.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D.向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8.(2023·天門)下列化學反應中y與x的關系,可以用如圖曲線表示的是( B )A.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x表示反應時間,y表示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分數B.向一定量的鎂片中滴加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產生氫氣的質量C.向一定量的氧化鐵中加入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總質量D.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x表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pH9.(2023·武漢)化學興趣小組探究酸堿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如圖1所示實驗。實驗后將甲、乙兩支試管內的物質倒入燒杯,如圖2所示,充分反應,靜置。為探究燒杯內溶液的組成,取適量上層清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71%的氫氧化鋇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圖1充分反應靜置后,乙試管內上層清液中一定含有兩種酸B.圖2燒杯內可以觀察到沉淀逐漸減少,最終只剩余白色沉淀C.圖2充分反應靜置后,燒杯內上層清液中含有三種陽離子和兩種陰離子D.圖3中加入30.0 g氫氧化鋇溶液時,生成沉淀的質量為0.797 g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題型突破二 坐標曲線 類型1 分段曲線的分析1.(2024·武漢模擬)向盛有100.0 g 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再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20.0%的NaOH溶液,燒杯中沉淀質量與滴加NaOH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有兩種溶質B.m=74.8C.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Cl2+2NaOHCu(OH)2↓+2NaClD.取c點對應溶液,滴加稀H2SO4,不能立即出現白色沉淀解題思路①獲取圖像開始前的基本信息(條件、物質等)。②確定化學反應發生的先后順序。③理清每段圖像對應發生的化學反應,確定轉折點代表的意義。④結合已經得到的信息對每個選項進行判斷。【解析】第一步:加入過量BaCl2溶液,分別生成BaSO4沉淀和CuCl2、BaSO4沉淀和HCl,此時濾液中含有CuCl2、HCl、BaCl2,故選項A錯誤。第二步:加入NaOH溶液后,NaOH先與HCl反應生成NaCl和H2O,后與CuCl2反應生成Cu(OH)2沉淀與NaCl。第三步:ab段是NaOH與CuCl2反應,a點之前是NaOH先與HCl反應,a點時HCl恰好完全反應,b點時CuCl2恰好完全反應。故選項C正確。 第四步:由圖可知,生成的硫酸鋇的質量為69.9 g,生成氫氧化銅時消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20 g-80 g=40 g,設生成的氫氧化銅的質量為x,則Cu(OH)2~2NaOH98 80x 40 g×20%=x=9.8 g,則m=69.9+9.8=79.7,故選項B錯誤。c點處溶質有BaCl2、NaCl、NaOH,滴加稀H2SO4會產生BaSO4沉淀。故選項D錯誤。 類型2 坐標曲線反應變化關系的判斷考向1:pH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向堿性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逐漸減小,至無限接近7,但不能到達7。②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逐漸增大,至無限接近7,但不能到達7。③向堿性溶液中加酸性溶液,溶液的pH逐漸減小,由大于7→等于7→小于7。④向酸性溶液中加堿性溶液,溶液的pH逐漸增大,由小于7→等于7→大于7。考向2:溶質質量分數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向NaCl的不飽和溶液中逐漸加入NaCl,溶質質量分數逐漸增大,達到飽和后,溶質質量分數不再改變。②向NaCl的飽和溶液中逐漸加入NaCl,溶質質量分數不變。③向NaOH溶液中逐漸加入稀鹽酸,NaOH被消耗,其質量分數逐漸減小,直至為零。考向3:質量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向CuSO4的不飽和溶液中逐漸加入CuSO4,溶質質量逐漸增大,達到飽和后,溶質質量不再改變。②向CuSO4溶液中逐漸加入NaOH溶液,CuSO4逐漸被消耗,最后被全部消耗。③向含有CuSO4固體的CuSO4溶液中加入Zn粉,由于置換反應,固體質量逐漸變小(固體由CuSO4逐漸變成Cu),待CuSO4完全反應后,再加Zn粉,固體(Cu和Zn粉)質量增大。④向CuSO4溶液中逐漸加入BaCl2溶液,生成沉淀,完全反應后,沉淀不再增加。考向4:催化劑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催化劑的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均不變。②加入催化劑后化學反應速率明顯加快,但生成物的質量不會發生變化。考向5:溶解度曲線圖像:圖像解讀點A表示t1 ℃甲溶液為不飽和溶液。點P表示t2 ℃甲、丙溶液為飽和溶液且溶解度相同,乙溶液為不飽和溶液。點B表示t3 ℃甲、乙、丙溶液均為飽和溶液。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適合用降溫結晶。乙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適合用蒸發結晶。丙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適合用升溫結晶。1.(2024·武漢)化學項目小組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劑的組成,取一定質量的樣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靜置,再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依次發生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②碳酸氫鈉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自制干燥劑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該久置后自制干燥劑樣品中一定含NaOHB.該久置后自制干燥劑樣品中一定含Na2CO3和CaCO3C.圖中x=18.25,且M點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種溶質D.變質前自制干燥劑中CaO與NaOH的質量比為14∶252.(2023·襄陽)現有80 g稀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再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利用數字傳感器測得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A.a點溶液中含有兩種溶質B.ab段溶液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為CuSO4+2NaOHNa2SO4+Cu(OH)2↓C.原混合溶液中H2SO4與CuSO4的質量比為49∶80D.向c點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不會立即出現白色沉淀3.(2024·襄陽模擬)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40 ℃時,100 g KNO3飽和溶液中含有KNO3 63.9 gB.KNO3中含有少量NaCl,常用蒸發結晶法提純KNO3C.t ℃時,KNO3飽和溶液和NaCl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D.將40 ℃時KNO3飽和溶液和NaCl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20 ℃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前者>后者4.(2024·黃石下陸區模擬)海水曬鹽提取粗鹽后留下的母液叫鹵水,其中含有KCl、MgSO4等物質,可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KCl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B.升溫一定能使MgSO4的不飽和溶液變飽和C.MgSO4飽和溶液從t2 ℃降到t1 ℃過程中有晶體析出D.t2 ℃時,向KCl的飽和溶液中加入MgSO4,固體不能溶解5.(2024·襄陽襄州區模擬)t1 ℃時,將相同質量的KNO3和KCl分別加入盛有100 g水的甲、乙兩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1所示,圖2為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圖1 圖2A.甲燒杯中的溶質為KNO3B.將溫度升高到t2 ℃時,乙燒杯中仍然有固體剩余C.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KNO3D.若取t3 ℃時KNO3和KCl的飽和溶液各100 g,降溫至t2 ℃,析出晶體較多的是KNO36.(2023·鄂州)圖像能直觀表達各種變化關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下列對有關圖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C )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加水B.②表示一定的溫度時,向NaCl飽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體并攪拌C.③表示電解水D.④表示加熱分解一定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混合物7.(2023·隨州)下列所示的四個圖像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C )A BC DA.向等質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NaOH和NH4NO3固體B.分別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C.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D.向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8.(2023·天門)下列化學反應中y與x的關系,可以用如圖曲線表示的是( B )A.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x表示反應時間,y表示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分數B.向一定量的鎂片中滴加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產生氫氣的質量C.向一定量的氧化鐵中加入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總質量D.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x表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pH9.(2023·武漢)化學興趣小組探究酸堿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如圖1所示實驗。實驗后將甲、乙兩支試管內的物質倒入燒杯,如圖2所示,充分反應,靜置。為探究燒杯內溶液的組成,取適量上層清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71%的氫氧化鋇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圖1充分反應靜置后,乙試管內上層清液中一定含有兩種酸B.圖2燒杯內可以觀察到沉淀逐漸減少,最終只剩余白色沉淀C.圖2充分反應靜置后,燒杯內上層清液中含有三種陽離子和兩種陰離子D.圖3中加入30.0 g氫氧化鋇溶液時,生成沉淀的質量為0.797 g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中考化學二輪復習課件人教版2025年中考化學 二輪復習(題型突破)中考題型突破題型突破二 坐標曲線1.(2024·武漢模擬)向盛有100.0 g 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再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20.0%的NaOH溶液,燒杯中沉淀質量與滴加NaOH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類 型 1分段曲線的分析A.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有兩種溶質B.m=74.8C.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Cl2+2NaOHCu(OH)2↓+2NaClD.取c點對應溶液,滴加稀H2SO4,不能立即出現白色沉淀C解題思路①獲取圖像開始前的基本信息(條件、物質等)。②確定化學反應發生的先后順序。③理清每段圖像對應發生的化學反應,確定轉折點代表的意義。④結合已經得到的信息對每個選項進行判斷。【解析】第一步:加入過量BaCl2溶液,分別生成BaSO4沉淀和CuCl2、BaSO4沉淀和HCl,此時濾液中含有CuCl2、HCl、BaCl2,故選項A錯誤。第二步:加入NaOH溶液后,NaOH先與HCl反應生成NaCl和H2O,后與CuCl2反應生成Cu(OH)2沉淀與NaCl。第三步:ab段是NaOH與CuCl2反應,a點之前是NaOH先與HCl反應,a點時HCl恰好完全反應,b點時CuCl2恰好完全反應。故選項C正確。第四步:由圖可知,生成的硫酸鋇的質量為69.9 g,生成氫氧化銅時消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20 g-80 g=40 g,設生成的氫氧化銅的質量為x,則Cu(OH)2~2NaOH98 80x 40 g×20%=x=9.8 g,則m=69.9+9.8=79.7,故選項B錯誤。c點處溶質有BaCl2、NaCl、NaOH,滴加稀H2SO4會產生BaSO4沉淀。故選項D錯誤。考向1:pH曲線圖像:類 型 2坐標曲線反應變化關系的判斷圖像解讀①向堿性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逐漸減小,至無限接近7,但不能到達7。②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逐漸增大,至無限接近7,但不能到達7。③向堿性溶液中加酸性溶液,溶液的pH逐漸減小,由大于7→等于7→小于7。④向酸性溶液中加堿性溶液,溶液的pH逐漸增大,由小于7→等于7→大于7。考向2:溶質質量分數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向NaCl的不飽和溶液中逐漸加入NaCl,溶質質量分數逐漸增大,達到飽和后,溶質質量分數不再改變。②向NaCl的飽和溶液中逐漸加入NaCl,溶質質量分數不變。③向NaOH溶液中逐漸加入稀鹽酸,NaOH被消耗,其質量分數逐漸減小,直至為零。考向3:質量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向CuSO4的不飽和溶液中逐漸加入CuSO4,溶質質量逐漸增大,達到飽和后,溶質質量不再改變。②向CuSO4溶液中逐漸加入NaOH溶液,CuSO4逐漸被消耗,最后被全部消耗。③向含有CuSO4固體的CuSO4溶液中加入Zn粉,由于置換反應,固體質量逐漸變小(固體由CuSO4逐漸變成Cu),待CuSO4完全反應后,再加Zn粉,固體(Cu和Zn粉)質量增大。④向CuSO4溶液中逐漸加入BaCl2溶液,生成沉淀,完全反應后,沉淀不再增加。考向4:催化劑曲線圖像:圖像解讀①催化劑的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均不變。②加入催化劑后化學反應速率明顯加快,但生成物的質量不會發生變化。考向5:溶解度曲線圖像:圖像解讀點A表示t1 ℃甲溶液為不飽和溶液。點P表示t2 ℃甲、丙溶液為飽和溶液且溶解度相同,乙溶液為不飽和溶液。點B表示t3 ℃甲、乙、丙溶液均為飽和溶液。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適合用降溫結晶。乙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適合用蒸發結晶。丙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適合用升溫結晶。1.(2024·武漢)化學項目小組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劑的組成,取一定質量的樣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靜置,再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依次發生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②碳酸氫鈉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久置后自制干燥劑樣品中一定含NaOHB.該久置后自制干燥劑樣品中一定含Na2CO3和CaCO3C.圖中x=18.25,且M點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種溶質D.變質前自制干燥劑中CaO與NaOH的質量比為14∶25A2.(2023·襄陽)現有80 g稀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再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利用數字傳感器測得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溶液中含有兩種溶質B.ab段溶液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為CuSO4+2NaOHNa2SO4+Cu(OH)2↓C.原混合溶液中H2SO4與CuSO4的質量比為49∶80D.向c點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不會立即出現白色沉淀CA.40 ℃時,100 g KNO3飽和溶液中含有KNO3 63.9 gB.KNO3中含有少量NaCl,常用蒸發結晶法提純KNO3C.t ℃時,KNO3飽和溶液和NaCl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D.將40 ℃時KNO3飽和溶液和NaCl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20 ℃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前者>后者3.(2024·襄陽模擬)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4.(2024·黃石下陸區模擬)海水曬鹽提取粗鹽后留下的母液叫鹵水,其中含有KCl、MgSO4等物質,可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KCl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B.升溫一定能使MgSO4的不飽和溶液變飽和C.MgSO4飽和溶液從t2 ℃降到t1 ℃過程中有晶體析出D.t2 ℃時,向KCl的飽和溶液中加入MgSO4,固體不能溶解C5.(2024·襄陽襄州區模擬)t1 ℃時,將相同質量的KNO3和KCl分別加入盛有100 g水的甲、乙兩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1所示,圖2為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圖2A.甲燒杯中的溶質為KNO3B.將溫度升高到t2 ℃時,乙燒杯中仍然有固體剩余C.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KNO3D.若取t3 ℃時KNO3和KCl的飽和溶液各100 g,降溫至t2 ℃,析出晶體較多的是KNO3答案:D6.(2023·鄂州)圖像能直觀表達各種變化關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下列對有關圖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加水B.②表示一定的溫度時,向NaCl飽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體并攪拌C.③表示電解水D.④表示加熱分解一定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混合物C7.(2023·隨州)下列所示的四個圖像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BCDA.向等質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NaOH和NH4NO3固體B.分別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C.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D.向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C8.(2023·天門)下列化學反應中y與x的關系,可以用如圖曲線表示的是( )A.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x表示反應時間,y表示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分數B.向一定量的鎂片中滴加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產生氫氣的質量C.向一定量的氧化鐵中加入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總質量D.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x表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pHB9.(2023·武漢)化學興趣小組探究酸堿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如圖1所示實驗。實驗后將甲、乙兩支試管內的物質倒入燒杯,如圖2所示,充分反應,靜置。為探究燒杯內溶液的組成,取適量上層清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71%的氫氧化鋇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1充分反應靜置后,乙試管內上層清液中一定含有兩種酸B.圖2燒杯內可以觀察到沉淀逐漸減少,最終只剩余白色沉淀C.圖2充分反應靜置后,燒杯內上層清液中含有三種陽離子和兩種陰離子D.圖3中加入30.0 g氫氧化鋇溶液時,生成沉淀的質量為0.797 g答案:D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中考化學二輪復習 題型突破二 坐標曲線.pptx 2025中考化學二輪復習 題型突破二 坐標曲線(原卷版).docx 2025中考化學二輪復習 題型突破二 坐標曲線(解答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