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名稱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數單元教學任務分析單元整體規劃 學習領域單元主題 數與代數 數與運算 □數量關系圖形與幾何 □圖形的認識與測量 □圖形的位置與運動統計與概率 □數據分類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綜合與實踐 主題活動 項目學習核心素養表現 數感 □量感 符號意識 運算能力 幾何直觀 □空間觀念 推理意識 數據意識 □模型意識 □應用意識 □創新意識對應課標要求 內容要求:1.在實際情境中感悟并理解百以內數的意義,理解數位的含義。2.了解“>”、“<”、“=”的含義。3.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通過數的大小比較,感悟相等和不等的關系。4.在解決生活情境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的意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數感、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推理意識。學業要求: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認、讀、寫百以內的數;能說出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數值;能用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單元內容分析 單元內容結構圖單元學習內容分析 “100以內的數”是上教社小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數數、數的讀寫、數的組成、數的位置、認識100、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相鄰的數、相鄰的整十數。本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之上,這些內容的學習為后續認識更大的數以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等知識起到鋪墊作用。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幫助學生系統地認識和掌握100以內地數,理解數的意義,知道一個數字在不同數位上表示不同的數值,進一步感悟“十進制”和“位值制”;并且在理解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加減計算以及比較數的大小。本單元的內容是形成數感的重要載體,同時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推理意識。“數數”例1主要通過創設數學小伙伴請大家吃糖果的情境,引發對結果數需求,引導學生先估一估,再數一數糖果數量,在此之前學生在學習20以內數時,已經經歷了1個一數,2個一數,5個一數,10個一數的數數過程,因此10個一數的數法,學生較容易想到,在分享數數方法時,學生感受當數量較多時十個一數更便利。例2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小棒”,6捆小棒就是6個十,6個十就是60,再接著數,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所以一共有六十四根小棒。借助計數器撥一撥,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 “一(個)” 和 “十”,理解 10 個一是十的關系。“數的讀寫”通過出示蘋果圖(十個一筐,共36個),先引導學生看圖識數,再將蘋果的數量用計數器表示,并記錄在數位表上,幫助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法,尤其是十位與個位數字的意義。呈現鉛筆圖(10個一板,共50支),提問:“5個十是多少?怎樣用計數器表示?”通過特例幫助學生理解含零數的讀寫方法,突破教學難點。“數的組成”引導學生理解數的含義,感知“位值制”。教材中以 53 為例,通過借助直觀的實物展示(10 個裝一盒的5個盒子和 3 個單獨的球)引導學生發現“5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53”,當學生學習表達“53是由5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時,教師可以補充算式53=50+3的學習。進而讓學生經歷直觀——半抽象——抽象的過程,助力學生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并能用規范的語言表達。“數的位置”主要是通過在數圖上找數和數數等活動,知道100以內數的排列,感知數與點的一一對應,知道找數可以從0開始數或從臨近的數開始數起,豐富對數的認識。可以先通過復習引入,出示20以內的數線,在20以內的數線上標出18的位置,再讓學生找找23引發學生思考,進而擴展到100以內數的數線。通過經歷找幾個典型的數的位置的過程,教師也可以創設多樣的“幾格一數”的活動,能從某一點開始幾格幾格的數,通過豐富多樣的數數活動,熟練掌握100以內數的位置,增強數感。“認識100” 引導學生通過數數、撥數、寫數聯動,進一步認識數位與位值,體會十進制。幫助學生建立“10個十是1個百”的模型,了解“一”、“十”、“百”都是計數單位,為后續認識更大的自然數打下基礎。在學習整十數加減法時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關注數的認識與數的運算之間的聯系,用數的意義、數的組成來得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結果。教師要關注學生之使用計數單位“十”來表達算例訓練,即“幾個十加減幾個十就是幾個十”,從而凸顯計數單位個數的加減。“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教材中首先利用計數器直觀展現三組不同數字,首先可以先利用計數器幫助孩子直觀的去感受數字,再進行同數位之間、同數位之間數的大小的比較。引導孩子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利用估數進行大小的比較,感受估數的便捷,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相鄰的數和相鄰的整十數”引導學生觀察數線找43相鄰的數,交流找相鄰數的方法后總結能通過+1或-1的方法,找到相鄰的數;讓學生經歷主動探究相鄰的整十數的過程,在歸納尋找相鄰整十數的方法中,掌握兩位數加、減到相鄰整十數的計算,發展運算能力。學生學情分析 認知基礎分析 從知識儲備來看,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學生已經經歷過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20以內的數,感受過數的累加過程,會讀寫20以內的數,對20以內數的含義、數序及大小等有系統的認識;并在認識20時,通過把“10根小棒扎一捆”的活動,初步感知“10個一是1個十”,初步體會“十進制”。從經驗儲備來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數100以內的經驗,但是對100以內數的意義并不是很清楚,以及蘊含其中的“十進制”、“位值制”理解不深刻。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計數、讀數、寫數過程中重點體會這些概念的重要價值(這兩個名詞不要求學生掌握),加深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從思維特點來看,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加深活動體驗,主動建構知識。學習困難預估 1.對十進制的理解比較困難由于認知經驗及年齡心理特點的限制,一年級的學生較難真正理解“滿十進一”的意義。一方面學生對計數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一一對應的階段,即使面對物體數量較多時,仍習慣于用一個一個數的方式得到結果。雖然在10的認識一課中已經經歷過“把10根扎成一捆”的活動,但多為模仿,并未思考“為什么要扎成一捆?扎成一捆后有什么用?”事實上對“十”這個計數單位的認識及運用都需要在運用積累中逐漸體會和感悟的;另一方面,“從99接著數1個數是多少”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要從十進和位值的角度真正理解,也是有點困難的,特別是數接近100時,學生容易混淆數的順序。2.對數字的組成理解有困難雖然學生已經知道了相同數字在不同位置上表示的意義不同,但是學生對于一個數是如何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可能理解不深刻。對數字的大小比較有困難雖然學生通過學習“20以內的數”,已經積累了一些數的大小比較的經驗。但根據兒童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學生把數的前后關系順利地轉化為數的大小關系,還是比較困難的。單元教學目標 目標序號 學習目標描述 學1 在實際情境中經歷由具體實物計數逐步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100以內數的意義,能夠正確數出百以內物體的個數,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 A2 在實物和圖示支持下,認識計數單位一、十、百,初步認識數位順序表,理解個位、十位、百位的含義,能說出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數值。 B3 掌握100以內的數的組成,能用相應的加法算式表達,認識整十數,掌握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C4 通過數數和尋找數的位置等活動,逐步掌握并熟悉100以內數的順序。 C5 能根據數的組成以及數序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能用“<”“>”“=”正確表示比較結果,能在具體情境中感知、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C6 能正確說出與某數相鄰的數和相鄰的整十數,并能運用相應的加減法算式表示。 D7 在比較、估測等活動中,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D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能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理解數的意義,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2)能正確說出與某數相鄰的數和相鄰的整十數,并能運用相應的加減法算式表示。教學難點:初步認識“數位”,體會“滿十進一”。單元教學實施方案單元課時安排 課時 課題 課型 學習目標描述1 數數 新授 經歷對實物進行一個一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等實踐活動,能口頭表達正確的計數結果。初步體會使用“一”和“十”的計數過程。通過使用計數器表示實物數量的操作活動,逐步抽象計數過程,初步感知十位和個位。3.在具體的情境中參與數學活動,提升數感的核心素養。2 100以內數的讀寫 新授 1.能準確、流利地讀出和寫出1至100之間的所有整數,包括零的正確讀寫,從而培養對數的基本感知和符號表達能力。2.理解兩位數由十位和個位組成,提升對數的內部結構的敏感度,理解100以內數的讀寫規則。3.通過計數器和數位表等工具的操作活動,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培養數感。3 數的組成 新授 1.在具體情境中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知道各數的組成,并能用規范的數學語言表達。2.在理解和正確表達100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的計算。4 數的位置 新授 1.通過在圖示中找出數的位置和看位置標數的活動,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2.借助圖示進行“幾格一數”的學習活動,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發展數感。5 小練習(3) 復習 1.學生能夠準確、流利地讀出和寫出1至100之間的所有整數,包括零的正確讀寫,從而培養對數的基本感知和符號表達能力。2.學生能夠理解兩位數由十位和個位組成,并能通過拆分和組合數字來深化對數的構成的認識,提升對數的內部結構的敏感度。3.學生能夠準確識別并描述一個數字在數位表中的位置,理解不同數位上的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從而增強對數位的認知和理解。4.學生能夠利用數線找到與給定數字相對應的點,并能利用數線有規律的數數,以此培養空間觀念和邏輯推理能力,加深對數序的理解。6 認識100(1) 新授 1.通過擺小棒感知并表達數量由99到100的累計過程,知道“10個十是1個百”,初步建立100模型。2.結合擺計數器的實際操作,感受不同數位上的“滿十進一”,進一步理解數100的含義。3.通過數位表的呈現,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能說出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理解各數位上的數字表示的意義。4.知道數100的寫作和讀作。7 認識100(2) 新授 1.在拼積木塊的活動中,經歷十個十個數的過程,認識整十數。2.經歷95再加幾就是100的過程,體會順序變化。3.在具體情境中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知道各數的組成,8 認識100(3) 新授 1.知道10個十是100。2.會用100以內數的組成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能對物體進行計數并記數。9 認識100(4) 新授 1.通過觀察、分析百數表復習百以內的數,鞏固數序。2.在探索百數表“同行”“同列”數的排列規律中,發展學生數學觀察能力和數學推理意識。3.能運用百數表的排列規律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10 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新授 1.借助直觀圖,通過分析數的組成等探索并歸納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發展數感。2.經歷觀察思考、互動交流的過程,能正確地比較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并能用規范的語言表達比較的方法,發展推理意識。3.能使用符號表示比較的結果,發展符號意識。11 數的排序 新授 1.經歷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的過程、能將一組數排序,并用符號“>、<”表示,體會大小關系的傳遞性,培養思維的邏輯。2.學會用“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語言進一步表示一組數中兩個數的大小關系,發展數感。12 相鄰的數 新授 1.了解每個數在0~100數列中的位置及與相鄰數的關系,能正確找到一個數的相鄰數,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發展數感。2.在歸納尋找相鄰數的方法中,掌握兩位數加、減1的計算,發展運算能力。13 相鄰是整十數 新授 1.了解每個數在0~100數列中的位置及與相鄰整十數的關系,能正確找到一個數的相鄰整十數和最接近的整十數,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發展數感。2.在歸納尋找相鄰的整十數的方法中,掌握兩位數加、減到相鄰整十數的計算,發展運算能力。14 小練習(4) 復習 1.能夠正確數出百以內物體的個數,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2.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能用相應的加法算式表達。認識整十數,掌握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3.能根據數的組成以及數序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能使用“<”“=”“>”符號表示比較結果。4.能在具體情境中,說出某數相鄰的數和相鄰的整十數,并能運用相應的加成法算式表示。5.能夠預估物品數量。6.在小組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建立自信心,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單元教學建議 1.借助小棒、位值圖、數位表等,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在認識100以內的數的時候,學生要經過行為階段(數小棒的個數),然后是圖的階段(百數圖上的36個圓點、位值圖),最后是符號語言階段(數位表、36、三十六)。如果學生經歷好這個過程,那么對100以內各數的認識會相對清晰,之后能夠準確說出這個數的組成及含義。在此基礎上,利用數位表讓學生掌握讀數和寫數的規律,從而進行百以內數的大小比較。2.依托數軸,發展數學模型思想。找一個數的相鄰數、相鄰的整十數、最鄰近的整十數是教學的一個重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方法,數軸則是為自然數的理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數學模型,把“數”和“形”相結合,加深對刻度的理解與對數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數感和運算能力。3.多樣化的練習鞏固,提升對數的認識。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題,如填空、判斷、選擇、連線等。比如填空題“7個十和2個一是( )”;判斷題“44中兩個4表示的意義相同( )”;選擇題“比25大,比30小的數有( )A.26、27、28 B.31、32、33 C.19、20、21”;連線題將數字與對應的讀法相連。還可以組織數學游戲,如數字接龍、猜數字等或者卡牌游戲,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知識。單元活動設計 序號 活動主題 活動類型1 用小棒表示糖果的數量 觀察比較感知體驗2 用小棒表示20~100的數 觀察比較感知體驗3 用計數器表示20~100的數 觀察比較感知體驗4 找到數軸上20~100的數 觀察思考理解運用5 用積木塊表示20~100的數 觀察思考理解運用6 用百數表表示20~100的數,尋找數與數之間的規律 觀察思考理解運用7 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觀察思考理解運用8 找相鄰的數、相鄰的整十數 觀察思考理解運用單元作業設計 (見課時)單元教學評價 單元評價指標 評價維度 評價內容 評價要點 評價方式學習興趣 活動興趣 ①在課堂活動中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加法、減法等)的情況。 課堂觀察師評閱讀興趣 ①喜歡或想去了解更多數學知識。②動閱讀數學有關的內容,看圖數數并會填數。 表現性任務互評學習習慣 聽說習慣 ①上課認真傾聽。②積極舉手,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③正確讀100以內的數。 表現性任務自評、互評操作習慣 ①會根據老師的口令進行對應的操作活動。②通過分小圓片的活動及具體操作,會數100以內的數。 操作解答師評練習習慣 ①書寫端正,及時完成。②作業及時訂正的情況,養成認真負責的態度。 作業批改互評、師評學業成果 計算掌握 ①正確計算100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 表現性任務師評概念理解 ①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認識個位、十位、百位。②認識100以內的數,并會比較大小。③能正確地在數線圖上數100以內的數,能在數線圖上標數,并通過數線圖上找出相鄰的整十數以及最鄰近的整十數。 表現性任務師評單元評價命題 知識內容 具體目標描述 學維度 題目編碼 占比權重識記 理解 運用 綜合100以內數的認識 會以十作記數單位,十個十個地數,會數100以內的數。 √ 1 5%知道10個十是100;會用100以內數的組成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能對物體進行計數并記數。 √ 2、4、8 15%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 2、4 10%懂得百以內數的組成,認識個位、十位和百位;會讀寫100以內的數。 √ 2、4、9、11 25%能正確地在數線圖上數數,并會標數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 4、5、6、7 20%能說出百以內的一個數的鄰數,會根據要求將一個數添加或減去一個數后得到整十數。 √ 4 10%在百數表上復習百以內的數,能在百數表上正確地填空。 √ 3 5%認識百的數列;能基本估測物體數量的多少 √ 10 10%“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練習(見附件)附件:“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練習一、按要求填數。1.十個十個地數,圈一圈,數一數。有( )根小棒 有( )個愛心2.數一數,填一填。( )個十和( )個一是( )。 ( )個十和( )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十和( )個一是( )。 ( )個十和( )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填一填。3.根據百數表,填寫所缺的數。4.看圖填空(1)在 內填上合適的數。(2)與34相鄰的數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列式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34相鄰的整十數是_______和________。列式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34最接近的整十數是_________。5.比一比,在 內填入“>”“<”或“=”。45 46 79 73 37 6786 26 34 55 60 596.比65大,比75小的數有( )個,是( )。7.先在圖中找出30、13、33、3的位置,再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數一數,再加( )個 就變成100個了。9.畫一畫,填一填。( ) ( ) ( ) ( )估一估。10.(1)________比________多得多。(2)________比________少得多。(3)________和________差不多。四、數卡游戲11. 用7、6、9三張數字卡片組成的最大的兩位數是( ),最小的兩位數是( )。100以內的數數的讀寫數數計數單位的認識 例1整十數的認識 例2百數表 例4整十數的加減法 例3相鄰的數例1數的位置數的組成相鄰的整十數例1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例1、例2認識100十位個位34····把5個●放入表內,我組成了“23”,你還可以組成不同的兩位數嗎?十位 個位十位 個位十位 個位十位 個位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