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十二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現場,各民族特色節目輪番上演。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此碰撞、交融,綻放出耀眼光芒。各民族兄弟姐妹攜手同行,他們的笑容相互交織,仿佛在訴說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深厚情誼,讓我們看到我國各民族在統一的大家庭中,秉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攜手并肩,用團結與奮斗書寫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大步前行 。觀看視頻,思考以下問題:開幕式上,各民族特色節目相互交融、大放異彩,各民族兄弟姐妹團結一心、攜手共進,從這一現象能看出我國民族關系怎么樣?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課標要求 素養目標1.闡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2.闡釋我國的宗教政策和法律的有關規定。 政治認同: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科學精神: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法治意識:明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要遵守憲法和法律,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反對邪教。課標要求 素養目標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凝聚在一起的56個有著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的民族!這些民族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一、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我國的民族概況: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2.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多元一體①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②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三個”離不開”)多元一體一、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必然性:悠久歷史是各族人民共同書寫的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我們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一、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觀察中國地圖,思考我國行政區域是如何劃分的?這些省級行政區和中央是什么關系?34個省級行政區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一、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4.我國的行政區域類型一般行政 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別行政區我國行政區域中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自治權=國家主權嗎?不是,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在所轄領土范圍內獨立處置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權力。我國主權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一、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類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別行政區目的 便于國家行政管理 為了解決民族問題,實現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設立適用區域 省、市、縣、鄉等 適用民族區域自治地方 適用港澳臺等地區社會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保留資本主義制度自治程度 無 法律規定的民族自治權 行使一般自治權 除外交、國防外高度自治權法律依據 《憲法》 《民族區域自治法》 《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聯系 二者都享有自治權,都是中央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域,都接受中央統一領導,都不具有任何獨立主權實體的性質。 比較異同:民族自治區(如新疆)與特別行政區(如香港)主權:法律意義上的主權,是指一個國家在所轄領土范圍內獨立處置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權力。對內4.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主權≠自治權主權的兩個基本特征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最高性對外獨立性一、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2013年前,墨脫縣還沒有與外界通公路,只能人背馬馱運物資2023年,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公路通車總里程從10年前的268.64公里延長到579.54公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2016年阿克陶縣恰爾隆鎮衛生院的醫生在村子里給村民輸液201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陶縣恰爾隆鎮新建的衛生院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地區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2012年至2021年底,我國鐵路、公路共增加里程約110萬公里,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率超過95%。2020年,民族自治地方醫療衛生機構數達到5.7萬個,較1990年增加4.6萬個,增長418%。2012年至2021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全自治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27%,比2012年提高18.55個百分點。2020年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26.9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4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個縣(市)全部摘帽。2021年,國家確定了東鄉縣等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出臺14個方面傾斜支持政策,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1)新型民族關系內容:平等、團結、互助、和諧(2)新型民族關系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在這條道路上,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創了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局面,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我國少數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系面貌、中華民族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2.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民族平等 民族團結 各民族共同繁榮含義 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 在民族平等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原因 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重要性: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重要性: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拓展提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區別和聯系 方針 側重點 關鍵詞 注意問題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無優劣之分”“權利和義務平等” “尊重少數民族語言、風俗習慣” 平等≠相同;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別;特殊的扶持和照顧是實現平等的必然要求民族團結 民族關系融洽 “和睦”“合作”“共同奮斗” “反對民族分裂”“相互離不開”等 漢族和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之間互相離不開各民族共 同繁榮 發展過程中補弱 “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加大財政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對口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 共同繁榮≠同步繁榮、同等繁榮、同時繁榮≠消滅民族差別。不僅指各民族經濟方面的繁榮,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繁榮聯系 三者互相聯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以下材料分別體現了哪一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1.人民幣票面印有漢、蒙、維、藏、壯五種文字2.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國家從2000年起對民族地區采取更多的優惠政策和措施。3.2987名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411名,占代表總數的13.76%,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4.2019年4月8日,浙江省對口援疆230個項目在新疆阿克蘇集中開工,年度投入援疆資金17.31億元。這些項目包括產業就業、民生保障、教育援疆等六大類。5.習近平指出: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分裂勢力越是企圖破壞民族團結,我們越要加強民族團結,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鋼鐵長城。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實行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前提和基礎≠居住一定的自治權≠高度自治權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3)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機關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全國人大批準5個國務院批準30個國務院批準120個▲民族鄉(鎮)是與鄉、鎮平級的行政單位,不屬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雙重身份)既是一般的地方國家機關,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4)自治機關的主要權力:立法自治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自治機關的主要權力依法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保護和整理民族文化遺產,發展和繁榮民族文化。《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治條例》《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內蒙古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 》西雙版納國稅局緊緊抓住國家對民族自治地方賦予的特殊稅權,對農牧民在農牧區取得的銷售收入免征增值稅。西雙版納自治州組織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推進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管理和監督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還將潑水節等傳統節日列入了西雙版納節假日。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我國憲法規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憲法也規定:“國家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4)前提和基礎:國家統一(5)特點: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6)地位: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7)作用: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知識歸納:我國為什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根本原因必要性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作用既保證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錄入上述圖表的描述說明,在此錄入上述圖表的描述說明,在此錄入上述圖表的描述說明在此錄入上述圖表的描述說明,在此錄入上述圖表的描述說明,在此錄入上述圖表的描述說明在此錄入上述圖表的描述說明,在此錄入上述圖表的描述說明,在此錄入上述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強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補充:④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⑤堅持和維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⑥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⑦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怎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依法處理宗教問題結合視頻,解讀我國宗教的本質和宗教政策。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當前,我國佛教和道教信徒眾多,人數難以精確統計,佛教教職人員約22.2萬人,道教教職人員4萬余人。10個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總人口2000多萬人,伊斯蘭教教職人員5.7萬余人。天主教信徒約600萬人,宗教教職人員約0.8萬人。基督教信徒3800多萬人,宗教教職人員約5.7萬人。我國五大宗教:中國現有宗教信徒2億多人。經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8.5萬余處。各種宗教教職人員約38萬余人。宗教團體3千多個,宗教院校74所。當選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宗教界人士有17000余人。結合視頻,我國宗教的本質和宗教政策是什么?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重視宗教工作的原因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2.我國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與不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種類: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派別: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時間: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注:①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不代表國家鼓勵、支持信教。即不鼓勵、不反對、不強制、不歧視。②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不允許信教。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依法管理遵守法律權責統一①內容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義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②原則邪教不是宗教。當今世界,邪教興風作浪,已成為一大公害。主要特征: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編造邪說、斂取錢財、秘密結社、危害社會B:國家的態度:取締、嚴懲A:邪教本質: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相關鏈接:邪教不是宗教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注意:①外國人在中國境內進行宗教活動,應遵守中國的法律和法規;②不得在中國境內設立宗教組織、宗教辦事機構,宗教活動場所,開辦宗教院校;③不得在中國公民中發展教徒,委任教職人員和進行其他的傳教活動。≠我國宗教界不能對外交往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重要任務具體要求:“兩個要求”“兩個支持”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愛國與愛教相結合)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堅持中國化方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政策 易混點 明確側重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不是鼓勵公民信教,不是反對公民信教 側重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強調規范宗教活動堅持獨立自主自辦 的原則 不是要阻止宗教領域的對外交往 宗教事務不受外來干涉積極引導宗教與 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不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不是說宗教沒有消極作用 引導宗教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課堂總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多元一體行政區域類型劃分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新型民族關系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宗教政策與法律妥善處理宗教問題的意義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平等、團結、共同繁榮原因、含義自治地方、自治機關、自治權前提和基礎地位、作用、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