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語文—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下—第三單元《項脊軒志》教學設計(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掌握文言詞句,積累文言知識;2.深入研讀文章,圍繞“ 四悲 ”梳理文章內容,揣摩文章情感。3.深入感知“志 ”這種融敘事抒情為一體的散文的特征,品鑒細節描寫,體悟深沉情感。【教學方法】誦讀法、講授法、問答法【課時安排】2 課時【教學過程】一、知識回顧上節課我們已經梳理了文章脈絡,明確了文章主要圍繞著“一間書齋、兩種情感、三位 至親、四件悲事 ”行文,并且仔細研讀了“一悲 ”諸父異爨,深切體會到了大家族家道中落 的悲傷。(四件悲事)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填表格的方式,對文本的四件悲事進行深入解讀。悲何事? 悲何情?一悲 諸父異爨 家道中落二悲 先妣問兒三悲 大母贈笏四悲 回憶亡妻悲何事,梳理文章內容;悲何情,揣摩文章情感。以“一悲 ”為例,悲的事是“諸父異 爨 ”,背后深蘊的是“家道中落 ”的悲情。二、課文研讀(一)研讀第 2 段,疏通文意朗讀第 2 段余下的文字,嘗試完成“二悲 ”“三悲 ”表格的填寫。 1. 先來看“二悲 ”,共有 6 句。首先解決重點文言現象:老嫗:老婦人。大母:祖母。乳:用乳汁喂養、哺育(名作動)。 先妣:亡母。 撫:對待。 每:常常。 而:你的。 茲:這里。 而:表修飾。 以:用。 門扉: 門扇。其次疏通本層文意。這一層次,借老嫗之口回憶亡母,寫得真切感人,可概括為“先妣 問兒 ”。問題:為何不直接寫母親的音容笑貌,而要通過老嫗之口呢?明確:理由如下:一、歸有光 8 歲喪母,對于母親的音容笑貌沒有什么印象。從老嫗的 角度寫,會更真實。二、與上一層次相同,細節描寫最為動人。娘“扣扉問兒 ”的姿態、噓 寒問暖的話語,通過老嫗之口,寥寥數筆加以勾勒。雖盡是生活日常,但平淡處,最關情, 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個溫婉慈愛的年輕母親形象,閃耀著母性的光輝。總結:“二悲 ”,悲事是“先妣問兒 ”,悲情是“幼年喪母 ”。 2. 再來看“三悲 ”,共有 4 句。首先解決重點文言現象:束發:男子 15 歲成童,女子 15 歲及笄成年。 過:來訪,看望。 若:你。 大類:很像。 比:等到。 闔:關閉。 效:取得成效。 頃之:不久,“之 ”為音節助詞。 朝:上朝。 號:號哭,大哭。其次疏通本層文意。這一層是第三“悲 ”,悲事是大母至軒過余贈笏,對“我 ”極盡憐 愛期望,可概括為“大母贈笏 ”;悲情是物是人非,長輩期盼最終落空。問題:本層刻畫“祖母 ”形象的方法主要是什么?明確:本層刻畫“祖母 ”形象的方法是細節描寫和語言描寫。主要有三處:一、“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此處祖 母的語氣親切而風趣,又愛憐又夸譽,一個慈愛孫兒的老人家形象躍然紙上。第二處,“ 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此處是喃喃自語, 老人在家道中落的憂思中對于孫兒抱持著殷切期盼,將老人的動作、語氣描摹得活靈活現, 讀者甚至可以想象老祖母的神情。第三處,“ 頃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當用之! ’”這是情意真誠的贈予, 這是莊肅鄭重的囑咐,飽含著祖母對孫兒振興家業的殷殷期盼,這種深沉的親情也讓讀者動 容。總結:三個細節,三種語氣,三個層次,依次如實道來,不飾雕琢,但感人至深,讀之 欲淚。問題:文中為何只寫祖母來來去去,不寫自己只言片語或者半點反應呢?明確:一、幼年早慧卻遭遇科舉不利的現實,這是不好接受的;二、最重要的一點,振 興家族的責任、長輩的殷切期盼給歸有光內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一個日益敗落的大家族渴 望有一個能夠支撐門戶、重振家聲的人物出現,所以,歸有光肩上的責任是很重的。然而, 科場不利,20 余年,8 試不第,這怎么不叫他傷心呢?睹物傷情,懷念親人。但功名未成, 有負祖母,愧對先人。無言的背后,是深沉的哀慟,是刻骨的悲戚。(二)研讀第 3 段,疏通文意首先解決重點文言現象:故嘗:過去, 曾經。 扃:關閉。 牗:窗戶。 以:根據,憑借。 凡:總共。 得:能夠。 殆:大概,表揣測的語氣。其次疏通本層文意。問題:請你品讀本段平淡敘述背后的深沉情感。明確:此段回歸對項脊軒的記敘,看似語淡,內蘊實深。項脊軒屢遭火災,歸有光亦歷 經人事興廢。8 歲喪母,17 歲祖母過世,生命前期兩個至為重要的女性早早離開,本就讓人 唏噓,再加上歸家敗落,歸有光肩負著振興家業、光耀門楣的沉重使命,然而多年閉門苦讀, “扃牗而居 ”,甚至“能以足音辨人 ”的書齋生涯,并沒有助力他在仕途之路上順遂無虞, 他關乎書齋生活平靜敘述的背后,是深沉的身世愴痛。(三)研讀第 4、5 段,疏通文意從第 4 段首句“余既為此志 ”可以看出,文章的最后兩段其實是補記,這也是文章的最 后一“悲 ”,即“ 四悲 ”。首先解決重點文言現象:既:已經。 為:寫。 歸:女子出嫁。 從:跟從。 或:有時。 憑:倚著。 幾:小或矮的桌子。 書:寫字。 歸寧:女子回娘家省親。且:那么。 制:形制,規制。其次疏通本層文意,第 4 、5 段可概括為“ 回憶亡妻 ”。 問題:回憶妻子時,主要抓住什么來寫?明確:回憶妻子時,歸有光只抓住了兩件瑣事:一是憑幾學書,二是歸寧妹語。瑣瑣碎 碎,極富生活氣息,但這些隨手拈來的生活細節更顯夫妻二人琴瑟相合,恩愛非常。但美好 的日子短暫易逝,歸有光生命中第三位出場的重要女性,雖然慰藉了他幼年失母、少年失祖 母的傷痛,但命運無情的鐵蹄轉頭便狠狠踏過。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這以后六年, 發妻魏氏去世,據考證,歸有光其年 29 歲。文章雖無提及當時他的心情,但是由“室壞不 修 ”項脊軒破敗沒有整修便可推知他的生無可戀。拓展資料:古往今來,悼念亡妻之佳作元稹《離思 ·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 半緣君。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bè i) 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 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 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與上面的悼亡詩相比,歸有光悼亡妻僅一句,一個意象,卻征服世人之心,賺足世 人之淚。問題:“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字句平白如話,緣何 有如此感人的魔力呢?明確:我們可以來做一個小實驗——兩個版本之對比。正版: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山寨版:嗚呼!悲哉!吾妻之殤逝雖久矣,往昔之種種猶宛然在目,然人去庭空,天下 人之鐘情如我輩者,得無悲乎?哪個哭號更重?抒情更激烈?明顯后者。但哪個更感人肺腑?明顯前者。因為從心理學 角度來說,生活中最容易觸動我們的,往往是不經意的細節,或者說具象的一個事物。物理 學家費曼的妻子去世一個多月后,費曼在橡樹城一家商店看見了一件漂亮連衣裙,他想:“艾 蓮一定會喜歡的 ”,頓時潸然淚下,痛哭不已。漂亮連衣裙,是一個具象,是已逝親人讓我 們習慣的一個事物,猛然發覺這個習慣的事物所關聯之人已然遠去,回憶涌動,情感的閘口 便一發不可收。枇杷樹,是愛妻親手種植,曾有良人伴,今僅枇杷樹,物是人非,睹物思人, 自然悲從中來,不能抑制。枝繁葉茂的枇杷樹已亭亭如蓋,多年歲月飄然而過,妻子喪亡多 年,音容笑貌,宛如昨日,怎不令人心痛。這種深刻的情感,化為亭亭如蓋的樹影,以意象 承載情感,擁有無比強大的共情感召力, 自然讓世人皆為之所流淚動容。三、課文總結總結歸有光身邊的三位至親:溫婉慈愛的母親,憐愛期望的祖母,琴瑟和諧的妻子。但最終都成為匆匆而逝的過客,在歸有光生命中空余傷痛。(四件悲事)完成表格。“ 四件悲事 ”,悲的是親情愛情的短暫,悲的是期待成空的落寞。悲何事? 悲何情?一悲 諸父異爨 家道中落二悲 先妣問兒 年幼失母三悲 大母贈笏 期待成空四悲 回憶亡妻 愛妻遠逝最后,我們小結一下課文。本文借項脊軒的興廢,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和人事變遷, 表達了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真切感人。因幽景、 雅趣、深情而“喜 ”,難敵境遷、物異、人亡之“悲 ”。高中語文—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下—第三單元《項脊軒志》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掌握文言詞句,積累文言知識;2.梳理文章脈絡,通過文眼句把握文章情感,歸納文章內容。3.初步感知“志 ”這種融敘事抒情為一體的散文的特征,賞析對比手法,品鑒細節描寫。【教學方法】誦讀法、講授法、問答法【課時安排】2 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古往今來,中國的文人墨客大都有為自己書齋冠名的雅習幽興。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劉 禹錫做《陋室銘》,蒲松齡著《聊齋志異》,梁啟超號“飲冰室主人 ”,豐子愷寫《緣緣堂 隨筆》……“陋室 ”“聊齋 ”“飲冰室 ”“緣緣堂 ”,齋號成為文人的一種雅嗜,寄寓幽深。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書齋“項脊軒 ”,一起去感知其中蘊藉的深沉情 懷。二、解讀文題(一)項脊軒“項脊軒 ”,書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見方的斗室。為何取名為“項脊 ”,原因有三:一、言其窄小。書齋如頸脊之間窄小,因此這樣命名。 二、追念祖先。歸有光的遠祖歸道隆曾居住在江蘇太倉縣項脊涇,以“項脊 ”為名有“追宗 懷遠 ”之意。三、以此自勉。項脊是撐起一個人的重要部位,歸有光自號“項脊生 ”,齋名 “項脊軒 ”,借此立下通過讀書撐起家族榮耀的志愿。(二)志“志 ”,與“記 ”相似,散文的一種,是融敘事抒情為一體的文體,用以記人敘事、描 摹對象、抒發懷抱。本文《項脊軒志》,便是以百年老屋項脊軒的幾經興廢,穿插對身邊親人的回憶,富含 人事遭際的濃濃興味。三、走進作者歸有光,字熙甫,明代昆山人,號震川,又號“項脊生 ”,世稱“震川先生 ”。他出身 于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9 歲能文,20 歲童子試第一,35 歲鄉試中舉,但之后長達 20 余年 8 次會試不第,直至 60 花甲才終于中進士,授長興知縣,小小縣官。雖然仕途窘迫,但歸 有光上承唐宋,下啟“桐城 ”,在散文方面成就卓越。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瑣事引到古 文中來,“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 ”,風格樸實,感情真摯。被黃宗羲譽為“ 明文第一 ”。時 人稱之為“今之歐陽修 ”。四、整體感知《項脊軒志》曾獲“此意境人人所有,此筆妙人人所無 ”的高度評價,接下來,便讓我 們一起欣賞這部作品。請聽錄音,標記重點字音,圈畫重點字詞,并整體感知文章脈絡。(播放錄音,4 分 34 秒)正音:滲漉 lù.迨 dài.呱呱 gū.修葺 qì.異爨 cuàn.闔門 hé.垣墻 yuán.逾庖 páo.象笏hù.欄楯 shǔn.老嫗 yù.長號 háo.偃仰 yǎn.婢 bì.扃牖 jiōng. .萬籟 lài.先妣bǐ.yǒu問題:試用數量詞填空,對文章主要內容進行梳理。( ) 書齋,( )情感,( ) 至親,( )悲事。明確:(一間)書齋:項脊軒(兩種)情感:喜、悲(三位)至親:母親、祖母、亡妻(四件)悲事:諸父異爨、先妣問兒、大母贈笏、回憶亡妻五、課文研讀而這些人、事、物、情是如何交織成文的呢?讓我們一起仔細研讀課文。(一)研讀第 1 段,疏通文意本段可分為兩層,前 4 句是第一層,后 5 句是第二層。 首先解決重點文言現象:舊: 舊日的,原來的。 方丈:一丈見方(古今異義)。 漉:滲出。澤:雨露。 下:向下(名作狀)。 顧:環顧,向四周看。 昏:光線不明。 修葺:修補,修繕。 上:從上面(名作狀)。 前:在前面(名作狀)。 垣墻:砌上圍墻(名作動)。 當:對著。 始:才。 雜:混雜。 欄楯:欄桿。勝:光彩。 籟,泛指聲音。去:離開。三五:農歷十五,又稱望。其次疏通第一段文段文意,前 4 句主要刻畫“小軒舊貌 ”,后 5 句寫“小軒新顏 ”。 總結:一間破屋是如何變為“珊珊可愛 ”的項脊軒的?(賞析對比)修繕前后的項脊軒形成了鮮明對比,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而且這種轉變是作者用心經 營的結果,作者親手打造了一個自我的天地,明亮,幽雅,寧靜,愜意,不由得讓人感慨一 句“珊珊可愛 ”啊!閱讀本段如四言古詩般富含意境的文句,我們也可以直觀感受到作者對項脊軒那種深摯的眷戀之情,身處于此,確為“多可喜 ”。但此段“可喜 ”愈喜,下文“可悲 ”便愈悲。讓我們繼續往下研讀。(二)研讀第 2 段,疏通文意第 2 段首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是文眼句,是文章的情感線索,起到了 承上啟下的結構作用。(抓住文眼)第 2-5 句為第一層。首先解決重點文言現象:可:值得。先是:即“先于是 ”,在這以前,從前。 一:一體(數作名)。 迨:等到。 異爨:分家。 往往:到處,處處(古今異義)。 西:向西(名作狀)。 逾:越過。 庖:廚房。 宴:赴宴,吃飯(名作動)。 始:開始。 已:隨即,不久。 凡:總共。 再:兩次。其次疏通第一層文意,這一層是“一悲 ”,即“諸父異爨 ”或“叔伯分家 ”。 拓展資料:歸氏的祖上:歸氏世著吳,自唐天寶迄于同光,以文學仕宦者不絕于世。自宋、元至國朝,仕多不遂, 竹帛無可稱者。然時有倜儻豪俠之夫,肥馬輕裘,馳騖鄉里,往往為郡守縣令所賓禮。至今 吾縣人猶傳“縣家一令,不如歸氏一信 ”。蓋亦盛矣!——《震川先生大全集 ·余集》明確:1. 祖上榮耀,仕宦不絕;2. 地方望族,影響遠大;3. 五世同堂,血濃于水;4. 親人期望,光宗耀祖。問題:文中選取了哪些細節來顯現家道中落的悲傷?(品鑒細節)明確:比較明顯的有兩處。第一處,“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 ”。這三個短 句的鏡頭感很強,把分家后的混亂嘈雜表現得淋漓盡致,表現出作者的悲傷與無奈。第二處, “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從“籬 ”到“墻 ”的變化反映出家人的疏遠與隔膜, 充滿了人世的滄桑感;句尾的“矣 ”字,像一聲嘆息,無限唏噓,無限傷感。這些真實感人的細節描寫,較之直接抒懷句,更能打動人心。六、課堂小結一、解題激趣項脊:言其窄小、追念祖先、以此自勉。 志:融敘事抒情為一體的散文。二、整體感知一間書齋、兩種情感、三位至親、四件悲事——文脈清晰三、研讀文段抓住文眼:多可喜,亦多可悲 賞析對比:極言可愛品鑒細節:真實感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項脊軒志(一)-教案.docx 項脊軒志(二)-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