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素養精品課時練2.學會寬容課時目標1.懂得寬容的意義,學會如何寬容。2.明白寬容但和而不同。隨堂練習一、填空題。1._____________讓人們彼此寬待、和睦相處,它是我們和諧、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礎。2.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忙于工作和生活,彼此之間難免產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讓人不開心,而寬容能讓我們心胸開闊。3.寬容不是無限度地縱容和姑息遷就,而是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4.生活在充滿差異的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觀點看法。學會和諧相處,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寬容的必修課。二、選擇題。1.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句話說明( )。A.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B.君子沒有真正的朋友C.真正的朋友之間要相互寬容,尊重差異2.下列說法中,不能體現出寬容的是( )。A.宰相肚里能撐船B.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C.人不為己,天誅地滅3.同學之間朝夕相處,難免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摩擦 ,甚至爭執。對此,我們應該( )。A.學會理解和寬容,沒有必要講原則B.學會掩飾自己的想法,虛情假意C.學會理解和寬容,不要斤斤計較4.以下哪種情況不能被“寬容”? ( )A.好朋友誤會了我,后來他找我道歉了B.同桌不小心用筆劃到了我的衣服C.新聞上有人拐賣小孩被捕了三、判斷題。(正確地畫“√”,錯誤地畫“×”)1.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2.作為班干部,小亮總是寬容其他同學違紀。( )3.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學會原諒他人,其實也是原諒可能犯錯誤的自己。( )4.有的人自以為是,以為只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確的,不能容納不同的看法。( )素養提升四、簡答題。1.寬容有什么意義?2.“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五、能力提升。每年11月16日是國際寬容日。寬容是一種美德,生活不能沒有寬容,請講一講你在生活或學習中寬容他人的小故事。教材習題解析對于那些不寬容的觀點,你有什么想法?答:示例:(1)別人與自己不同,自己也與別人不同,不可能要求人人相同。(2)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多聽他人的意見,才能集思廣益。(3)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對錯之分。在某些事情上,可以有多種看法。(4)每個人的觀點可能只是一個方面的看法,只有綜合大家的觀點,看法才有可能更加全面。參考答案一、1.寬容 2.摩擦 沖突 3.限度 原則 4.成長環境 興趣愛好二、1.C 2.C 3.C 4.C三、1.× 2.× 3.√ 4.×四、1.寬容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和諧、友善的社會生活環境,也使我們內心保持平和、安定,讓我們生活得幸福、愉快。2.古時候的君子,要求自己嚴格而全面,對人寬容而簡約。因為對己嚴格而全面,所以從不松懈怠惰;因為對人寬容而簡約。所以人們都樂意多做好事。五、【思路分析】要講述在生活或學習中寬容他人的小故事,需要先確定故事發生的場景是生活或者學習,然后描述事件中他人犯錯的情況,以及自己選擇寬容對方的過程和結果。【示例故事】生活中的寬容小故事有一次,我和好朋友約好周末一起去公園野餐。我早早準備好了各種美食和野餐用具,滿心期待著這次聚會。然而,到了約定的時間,朋友卻遲遲未到。我等了很久,心里開始有些著急和生氣,擔心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又過了好一會兒,朋友才匆匆趕來,他滿臉愧疚地解釋說,路上突然遇到了一位迷路的老人,他幫忙把老人送到了派出所,所以才耽誤了時間。 聽了他的解釋,我原本的怒氣一下子就消散了。我知道他是因為做了好事才遲到的,這種善良和樂于助人的品質遠比準時赴約更重要。我微笑著對他說:“沒關系,你做得很對,幫助別人是應該的。”我們愉快地開始了野餐,那一天我們玩得特別開心,友情也更加深厚了。學習中的寬容小故事在一次小組合作的學習項目中,我們小組要完成一份關于歷史文化的報告。我們分工明確,每個人負責不同的部分。有一位同學負責收集資料,但是在提交資料的前一天,他突然告訴我們,由于他的疏忽,資料丟失了,而且大部分都沒有備份。這意味著我們可能要重新收集資料,整個項目的進度也會受到影響。當時,小組里的其他同學都很生氣,紛紛指責他。但我覺得他也不是故意的,而且他已經很自責了。我站出來對大家說:“別責怪他了,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現在著急也沒用,大家一起重新收集資料,肯定能按時完成任務。”于是,我們一起重新分工,加班加點地收集和整理資料。最終,我們的報告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通過這件事,那位同學對我充滿了感激,我們也成了更好的朋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