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搖籃曲教學內容:歌曲《搖籃曲》教材分析:《搖籃曲》是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為再現的兩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的兩個樂末終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級進為主,節奏平穩而有規律。歌曲充滿了歌曲充滿了溫馨、靜謐的氣氛,第二段開始時,出現了一個由附點四分音符構成的附點節奏∣×·×∣,突出了輕搖搖籃的感覺,加上裝飾音的運用與前面的音樂形成了一定對比,使歌曲洋溢出濃厚的母親對孩子無限慈愛的萬千柔情。第二樂句、第四樂句的完全重復,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應,自始至終處于安詳柔美的意境之中。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一些最基礎的音樂知識,已經基本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能夠通過音樂的基本要素感受音樂的美,但還需要進一步系統的學習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加強對音樂的了解。設計理念:1.以配樂詩為切入點,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有效聆聽,從聽覺上感知搖籃曲輕柔、舒緩、平穩的風格特點。2.利用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習歌曲時,先從歌詞入手并注重應到學生聲音、速度、力度的處理,有利于理解感受歌曲的歌詞美、節奏美。3.通過找相同、相識的的樂句,提高學生分析和學習樂曲的能力。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解決歌曲演唱難點。4.運用拓展延伸的情感教學,滲透人文主題——母愛教學目標:1、崇敬世界歌王舒伯特,了解舒伯特的藝術人生及在世界樂壇上的輝煌成就與貢獻,熱愛音樂的情感得到深化。2、感受舒伯特音樂的魅力,深化經典歌曲《搖籃曲》所表達的真摯、純潔、深沉的母愛情感,能用柔和、甜美、舒緩的聲音及氣息連貫的方法深情的演唱歌曲。3.感受《搖籃曲》的曲式結構,體裁形式,宣璐風格及不同藝術形式表現搖籃曲的不同魅力。教學重點:能控制自己的聲音,利用柔美、甜美、舒緩的歌聲表現歌曲的不同魅力。教學難點:唱好裝飾音、附點音符。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出示唐詩《游子吟》。古詩配樂。二、授新課1.感受歌曲的意境。2.故事導入3.出示第一段歌詞,感受歌詞意境,(1)熟悉歌詞內容(2)指導用甜美的音色、輕柔的聲音、緩慢的速度讀歌詞。(3)體驗歌詞節奏特點。3.聆聽歌曲,體驗歌曲旋律美。(1)出示曲譜,初步聆聽體驗。(2)再聽音樂說說歌曲的速度、力度、演唱音色上有什么特點?(3)學習4\4拍號,感知強弱變化。4.學習歌曲,唱準節奏和音高(1)聽歌曲范唱,說說這首歌曲有幾個樂句,找出相同和不同的樂句。(2)跟琴默唱歌曲,說說自己唱的不準確的地方。(3)教師反復教唱學生唱的不準確的地方,重點指導唱好第三句,解決難點。(4)師生接唱分樂句演唱歌曲(5)學生完整演唱全曲、5.結束故事三、拓展延伸1.欣賞勃拉姆斯創作的《搖籃曲》2. 說說搖籃曲在速度、力度、演唱音色上有什么特點?四、小結:情感升華復習演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