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四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 12拓印的魅力 教學設計課題 拓印的魅力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四年級教材分析 《拓印的魅力》這一課是嶺南版四年級美術教材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本課程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認識我國非遺文化拓印,完成對拓印文化的體驗和感受,幫助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受拓印的創作巧思,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引導學生形成發現美的意識和能力,嘗試將自己的想法和風格融入到拓印作品中,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創作,完成非遺文化的傳承和感受。教材通過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基本的美術創作技能,同時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理解。2022新課標要求 1、強調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鼓勵學生用身邊的物品體驗我國非遺文化拓印的魅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并認識美存在于我們周邊。2、在認識拓印藝術的過程中不僅能了解這門工藝技術,還能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個人審美能力和文化自信。3、學會從外觀、色彩、具體制作技巧和方法等方面完成拓印制作,并能結合自己對課件中展示的素材內容進行制作實踐,形成創新意識。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1. 通過觀察和分析拓印作品,學生能夠提高對形狀、顏色和紋理的敏感度,培養審美能力。初步形成發現、感知、欣賞美的意識。(審美感知)。2.學生在學習拓印技法后能夠結合自己的創新思維進行藝術表達,從而提升藝術表現力。嘗試將自己的想法和風格融入到拓印作品中,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創作。這種實踐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也激發了創造力。(藝術表現 創意實踐)3. 拓印作為一種非遺傳統藝術形式,能夠讓學生了解其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提高文化自信。(文化理解)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目標群體為四年級學生,他們大多在10-11歲之間,進一步接觸系統化的美術課程。由于年齡相對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和情感表達都處于發展到形成的過渡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美術課程充滿好奇和興趣,但個體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天賦和興趣可能更為突出。重點 學習紙版畫的簡易技法,體驗不同的拓印方法。難點 能夠在拓印制作過程中感受我國非遺文化的魅力。材料準備 教學材料、教學視頻、紙張、布料、木板、塑料、拓印刷、滾筒、刷子、顏料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1、用拓印的方法創作版畫,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充分感受版畫制作的樂趣,體會拓印版畫藝術的魅力。(出示圖片)2、觀看視頻 觀看文字和視頻,初步認識本課所學內容。 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 小知識:非遺拓印東漢時期發明的印刷術。將一張紙緊緊覆蓋在雕刻的或者石刻的表面上做手工復制品,這種印刷方法我們稱之為——拓印。一般用黑色或彩色材料拓印。傳統的拓印材料是宣紙和一種叫拓印蠟的塊狀黑色材料。拓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印刷技術,相當于今天的復印機和照相機。拓印屬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工藝,通過拓印技藝所印出的拓片是記錄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欣賞·感受欣賞拓印作品,說一說它們有哪些特點?(出示圖片)答:拓印可以展現出物體表面的細膩紋理,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體現的層次感,使作品更加立體。答:拓印作為一種傳統技藝,常常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可以這樣做:將撕好的底稿固定在恰當的位置上。將拓印包蘸上顏色,然后在鏤空部位反復拓印。(出示圖片) 小貼士:拓印的特殊之處字圖正:碑刻上的字圖是正相的,拓印的結果也是正相的,不像雕版印刷術那樣印出來的字圖是反相的。(出示圖片)黑白反:拓片上的黑白是相反的,是因為碑刻上對字圖大都采取陰刻的手法,致使文字或圖形凹陷下去,拓印時通常是鼓凸的部位著墨,其結果變成黑底白字。(出示圖片)小貼士:拓印制作小技巧均勻涂抹顏料:確保顏料均勻涂抹在拓印物體上,避免出現色塊不均或漏印的情況。適當壓力:在拓印時,施加適當的壓力,既要保證圖案清晰,又要避免過度壓迫導致材料變形。(出示圖片)二、欣賞·感受拓印技法全形拓:傳遞著恬靜與典雅,仿佛在和歷史對話;烏金拓:則散發著神秘與莊重,讓人心生敬畏;蟬翼拓:則輕盈靈動,如同在紙上舞動的精靈。(出示圖片)三、觀察·發現1、同學們在拓印過程中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呈現了哪些不同的效果?(出示圖片)答:用布料作為拓印材料,通常會產生更柔和的效果,適合表現自然元素的細膩變化,如樹葉的紋理。2、拓印包的做法:用布料包上一團海綿、碎布、粟米等,用繩扎緊就可以了。(出示圖片)小知識:拓片種類包括甲骨、青銅、陶文、陶范、封泥、古璽、銅鏡、古泉、瓦當、畫像磚石、造像、摩崖、經幢等等。(出示圖片)四、藝術欣賞欣賞拓印藝術作品(出示圖片)五、動動手選擇你喜歡的生活題材,用紙版拓印的方法創作一幅版畫。第一步:準備,準備拓印制作所需工具(墨汁、拓包、刷子、噴壺、拓碑、宣紙等)。第二步:裁紙,將宣紙剪裁成比拓碑略大的方形,長方形也可,多裁幾張備用。第三步:清理,用毛巾或者刷子清理拓碑表面的附著物。第四步:潤紙,將宣紙鋪在拓碑正中,輕按噴壺打濕宣紙。第五步:掃紙入凹,在打濕的宣紙上,用棕刷自中心向邊緣輕刷,趕出氣泡,以使宣紙與拓碑緊密貼合。第六步:蘸墨,用大拓包輕蘸一點墨汁,用小拓包在大拓包上輕輕拍拓,使墨汁均勻。第七步:上墨,等宣紙干后,從拓碑中心開始向四周均勻輕拓,每次蘸墨后重復拓,以控制墨汁顏色,直至得到自己喜歡的濃淡效果。第八步:揭紙,輕輕地揭下宣紙,拓片制作完成。第九步:裝裱,挑選合適的裱框,將拓片平整后裝裱入框。(出示圖片)學生作品欣賞(出示圖片) 學習小知識內容。完成拓印作品的欣賞。學習小貼士內容。學習拓印技法。完成課堂互動問答。學習小知識內容。完成藝術欣賞。完成實踐練習。 引入本課研究主題,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引導學生欣賞和感受拓印藝術作品,并引導學生說出所想所感,提高學生的美術賞析能力。通過解析拓印的特殊之處,提高學生對拓印的理解,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拓印的常見技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完成課堂提問內容,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拓寬學生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藝術賞析能力。考察學生完成實踐練習,讓課堂更加生動形象,知識點更加牢固。課堂練習 請同學們完成p27-28的練習題。 完成課堂練習 鞏固課堂知識課堂評價 請同學們將多種拓印作品進行拼貼,創造出新的藝術作品,可以嘗試不同的排列組合,形成新的視覺效果。 完成課堂評價。 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課堂小結 在本次課堂中,我們從賞析拓印作品入手,總結分析了拓印的特點和特殊之處,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了拓印制作的基本步驟和技巧,強調每個步驟的重要性。在分享制作過程中學到的技能時,鼓勵學生分享他們在制作過程中的感受和收獲,促進相互學習。 并組織作品展示,讓學生欣賞彼此的創作,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了大家的交流和分享能力,并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時,鼓勵積極分享創意來源和設計理念,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膽量。 進行課堂小結。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板書 拓印的魅力1、認識非遺拓印2、學習拓印制作的具體方法3、完成拓印制作實踐練習4、學習知識拓展 觀看板書 強調教學重點內容。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拓印的呢?2、拓印的發展史魏晉南北朝:造像和文字石刻盛行;東漢:“以書取仕”促進碑刻拓印盛行;盛唐:皇家開創寫碑刻貼之風;南宋北宋:拓印技術日益精進與多樣;明清:拓印范圍擴大,技藝創新;民國至金:加強石刻文物拓印的管理。(出示圖片) 3、拓印的作用保存文物內容。拓印的應用非常廣泛,不僅可拓印磚石上的文字、圖形,也可拓印金屬器物或骨、瓷、木、玉等器物上的文字與圖形,這樣就可以將這些文字圖形保存下來。例如,很多古代碑刻裸露在曠野,難免要經受風化,或遭遇戰火的焚毀,埋在地下的畫像磚,也會被地下水腐蝕。而拓印的復制和保存價值很大程度上讓這些碑刻內容得以傳世。普及傳播書法篆刻等藝術。拓印技術的產生對我國書法、篆刻藝術的發展傳播、普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從古至今的書法學習者,無不從臨摹書法字體的拓本開始,很多珍貴篆刻作品因為拓印好的印譜得以廣泛流傳,清中葉以后,出現了用鐘鼎彝器的全形拓片與折枝花卉組合而成的花鳥畫新品種一“博古花鳥畫”。 進行課外知識拓展。 拓寬學生知識面。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引導學生先欣賞并觀察總結拓印的特點和特色,在介紹拓印制作的工具和技法,并著重講述拓印制作的具體布置,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拓印非遺文化的審美感知,還幫助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傳承非遺文化的決心。通過多媒體展示作品,激發學生的繪畫靈感和表達欲望,以及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強化學生多閱讀的好習慣,使學生樂于動手樂于表達。教學反思 優點:拓印是一種強調實踐的藝術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拓印可以使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表現方式。不足點:某些材料可能不易獲得,限制了學生的創作自由、對于初學者來說,掌握拓印的技巧可能需要時間和耐心。 進行教學反思總結 明確本課教學過程的缺陷,進行教學過程的改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