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六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14非洲大陸之旅 教學設計課題 非洲大陸之旅 單元 第五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六年級教材分析 《非洲大陸之旅》這一課是嶺南版六年級美術教材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本課程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對非洲不同國家的特色藝術建筑和景色進行賞析,領略藝術家是如何在非洲大陸這片地區上結合各個國家的特色所留下的建筑藝術,從而引導學生形成發現美的意識和能力,以及對事物的觀察能力,進而提升自己對異國風格的特色表達的創意方式和思考。教材通過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基本的美術創作技能,同時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理解。2022新課標要求 1.能運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賞方法,欣賞、評述非洲地區的美術作品,領略世界美術的多樣性和差異性,養成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態度。初步形成發現、感知、欣賞美的意識。2.通過沿著埃及→馬里→尼日利亞的順序,一路南下,去感受非洲大陸多姿多彩的藝術世界,能結合自己的認知和感悟進行對非洲藝術特色的歸納總結吸收,形成設計意識。學會運用美術表達周圍的世界。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1. 通過賞析埃及→馬里→尼日利亞沿途的藝術世界,能夠初步明白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時代象征意義。并可以培養對美的敏感度,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審美標準。初步形成發現、感知、欣賞美的意識。(審美感知)2. 可以通過對這些藝術作品的分析,理解藝術家如何運用色彩、線條、表現手法等元素來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凸顯人物性格形象特點并能夠結合所學運用不同的藝術技巧和媒介來表達個人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展現學生對非洲藝術作品理解的獨特視角。(藝術表現 創意實踐)3. 在古代傳說中,藝術形象往往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通過學習這些傳說,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時非洲人民的思想和情感,不僅能夠欣賞到藝術的美,更能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加深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文化理解)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目標群體為六年級學生,他們大多在12-13歲之間,進一步接觸系統化的美術課程。由于年齡已經相對成熟,他們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和情感表達都處于發展到形成的過渡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美術課程充滿好奇和興趣,但個體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天賦和興趣可能更為突出。重點 能夠學會觀察和賞析非洲各國沿途的藝術作品的特色。難點 能夠將所學知識點融入到美術創作當中。材料準備 教學材料、舉例藝術作品、引入視頻、畫筆、畫布、水彩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觀看視頻。非洲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其中古埃及的歷史更是可以上溯到公元前5000年。行走在非洲大地上,處處都可以感受到這片古老大地勃勃的生機和強大的生命力。(出示圖片) 觀看視頻,初步認識非洲埃及的獨特藝術金字塔及其他特色。 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初步激發學生對非洲文化的學習興趣,引入課題內容。講授新課 一、說一說問:看到以下的圖片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圖片)這兩張圖片展示了埃及的金字塔,特別是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上面的圖片顯示的是獅身人面像,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與金字塔一起構成了吉薩的標志性景觀。下面的圖片則展示了吉薩的三座主要金字塔,它們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體現了古埃及人在建筑和工程方面的卓越成就。小知識非洲著名景點自然景觀:乞力馬扎羅山、維多利亞大瀑布、納米布沙漠。野生動物景觀: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克魯格國家公園。歷史文化景觀:埃及金字塔、大津巴布韋遺址。海島景觀:毛里求斯島。小博士我們可以沿著埃及→馬里→尼日利亞的順序,一路南下,去感受非洲大陸多姿多彩的藝術世界。(出示圖片)小知識你認識金字塔嗎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主要建于古王國時期。吉薩金字塔群最著名,包括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最大。你知道關于獅身人面像的傳說嗎 相傳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會向路人提出一個謎語:“有一種動物,早上用四只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晚上用三只腳走路,這是什么動物?答案是“人”。你認識埃及卡納克神廟嗎 起源:歷史可追溯到中王國時期,最初是供奉天空之神阿蒙的小規模神廟。衰落:公元四世紀,隨著基督教興起和羅馬帝國崛起,神廟逐漸衰落。重新發現:公元七世紀時被重新發現。第一站,埃及。沿兒河的兩岸游覽,令人驚嘆不已的古建筑、雕塑、壁畫會你帶回遙遠的古埃及。三、欣賞·感受(一)埃及壁畫色彩豐富、線條細膩,頗具裝飾風格,向我們展現出一個變化萬千、生機勃勃的埃及!(出示圖片)欣賞以下壁畫,說一說它有什么特點?(出示圖片)色彩豐富,常用對比色、互補色和金屬色,男性膚色棕色,女性膚色淡棕色,頭發藍色,人物畫粗黑眼線。線條細膩精準,平面色彩清晰明亮。(出示圖片)墻壁和柱子上布滿浮雕,描繪軍事征戰、宗教儀式和日常生活。雕像面部表情細膩,服飾和頭飾雕刻精美。(出示圖片)野鵝的形象經過圖案化整理,線條清晰,寫實水平很高,鵝身的花色羽毛極富裝飾趣味。背景通常非常簡化,有時會省略,以突出前景中的主題。第二站,馬里。杰內大清真寺位于馬里中部,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泥土建筑。整座建筑不用磚石,全部用當地特產的黏土塑成。每年雨季過后,當地人會從附近的河流里挖來泥土,親手修護這座古老的建筑。四、欣賞 感受(二) 馬里的清真寺造型古樸簡約,用料具有環保意識。(出示圖片)小知識杰內大清真寺建筑特色:世界上最大的粘土建筑:是撒哈拉-蘇丹式建筑的巔峰之作。結構:清真寺座西面朝東,呈四邊形,長寬約75米,高20米,建筑面積達3025平方米。屋頂:屋頂上有104個直徑10厘米的氣洞,確保內部通風。尖塔:朝東的正墻上有三個尖形塔,塔尖放置著象征繁榮與純潔的鴕鳥蛋。木柱:墻體上布滿突出的木柱,既起到裝飾作用,又作為維修用的腳手架。你知道杰內大清真寺用料環保體現在哪些方面嗎?本地材料:使用當地可獲得的自然材料泥土和干草。傳統工藝:采用手工制作和社區參與的維護方式。自然調節:利用材料的自然屬性來調節室內溫度。可持續性:年度維護使用當地材料和勞動力,支持可持續性和社區參與。第三站,尼日利亞。位于非洲西部,其雕刻藝術代表著非洲雕刻藝術的精粹。它們的造型并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用整體寫意的手法,試圖展現自然和生命的本性。五、欣賞 感受(三)欣賞以下壁畫,說一說它有什么特點?(出示圖片)公雞的冠子等部位常被夸張,突出其威嚴和力量。線條簡潔有力,自然質樸。(出示圖片)公羊頭像的造型通常非常簡化,眼睛只是隨意戳上的小洞,嘴巴似不經意拉出的一條開口,鼻子則概括成簡略的幾何形。公羊的某些特征會被夸張以增強其視覺沖擊力和象征意義。藝術欣賞(出示圖片)這幅壁畫展現了冥神奧賽里斯與法老王的形象。畫面采用古埃及典型的正面規律,人物頭部側視、眼睛正面、身體正面,構圖呈橫帶狀,人物大小按尊卑遠近排列,細節刻畫精細,象形文字與圖像結合,既具裝飾性又富敘事性,體現了古埃及人對神靈與王權的崇敬。(出示圖片)納芙蒂蒂的石制彩色半身像高約47厘米,重約20公斤。雕像由石灰巖制成,表面覆彩繪灰泥。納芙蒂蒂面容對稱,右眼瞳孔為黑色天然水晶,眼白是白堊巖石,左眼缺鑲嵌物。她戴藍色王冠,飾金色帶子,頸繞寬領裝飾。雕像除左眼和耳朵略有缺損外,基本完好,展現了阿瑪爾納藝術風格。七、學習方法建議1、通過各種渠道,認識、了解非洲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風格特色。答:書籍和文獻:閱讀關于非洲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書籍。博物館和展覽:參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在線資源:利用互聯網資源,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展覽信息。旅行和實地考察:親自前往非洲,參觀歷史遺址、藝術村落和博物館。(出示圖片)2、結合你對非洲的認識,創作一幅表現非洲主題的繪畫。答:畫面構思主題:選擇非洲的野生動物和自然景觀。構圖:采用橫向構圖,突出廣闊草原的遼闊感。色彩:使用大地色系。細節:添加紋理,背景中加入一些小動物和植被,增加畫面的生動性。(出示圖片)3、學生作品欣賞(出示圖片) 回答思考題。沿著埃及→馬里→尼日利亞的順序欣賞。學習小知識。學生完成藝術作品觀察欣賞。學生完成藝術作品觀察欣賞。學生完成藝術作品觀察欣賞。進行藝術欣賞。學習方法建議。 初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回答所知道的埃及標志建筑,形成發現、感知、欣賞美的意識。引導學生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內容的吸引力。進行教材知識點補充,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賞析美術作品,討論、分析埃及壁畫的特色和表現手法進而強化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引導學生學習感受非洲馬里清真寺的特色和結構,分析其的作用,促進學生對非洲建筑方面的藝術欣賞能力。引導學生學習感受木雕工藝的特色,促進學生對非洲木雕工藝的藝術欣賞能力。引導學生對課外的非洲藝術進行欣賞,運用所學技巧,加深學生的藝術賞鑒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結合具體內容進行藝術形象分析,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練習 完成PPT39-40頁的課堂練習。 完成課堂練習。 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非洲特色繪制成手抄報展示并向同學們介紹。完成課堂評價。 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課堂小結 學生通過對埃及→馬里→尼日利亞沿途的藝術世界進行賞析和觀察,加深了對非洲各地區不同的藝術特色的理解和掌握,增強了觀察能力和思考力以及提升了藝術創作能力。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結合自己對非洲建筑、壁畫的認識以及吸取舉例作品的創作靈感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完成了自己的繪畫作品;在作品展示環節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進行課堂小結。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板書 非洲大陸之旅根據路線學習非洲大陸沿途的藝術。賞析非洲大陸的相關作品。完成學習方法建議。完成課堂練習。 觀看板書 強調教學重點內容。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1、非洲景點建筑的異同?異同點相同之處不同之處裝飾性與實用性注重裝飾性,充滿圖案、紋飾和細節。裝飾圖案和實用性方面因社會習俗和需求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材料差異使用的材料多種多樣,包括木材、金屬(如銅、鐵)、象牙等。使用不同的材料影響藝術品的外觀、質感和制作工藝。題材差異常以宗教和神話為主題,但也可能涉及日常生活、人物肖像或動物形象等。不同民族和部落的題材選擇有所不同,體現在藝術品上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各異。藝術風格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但整體上呈現出非洲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不同民族和地區的藝術風格各異,有的以寫實為主,注重細節刻畫;有的則更偏向于抽象表現,強調形式和色彩的對比。社會功能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具有神圣性、實用性或審美性等社會功能。社會功能因民族、地區和社會習俗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如用于宗教儀式、祭祀活動、日常生活或裝飾等。2、非洲其他地區的特色景點?維多利亞瀑布:位于贊比亞和津巴布韋接壤處,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自然奇觀之一。瀑布的寬度超過兩公里,高度達108米,非常壯觀。亞穆蘇克羅和平圣母大教堂:建筑風格獨特,內部裝飾豪華,是科特迪瓦的重要宗教和文化景點。埃爾米納奴隸堡:見證了歐洲殖民者在非洲的奴隸貿易歷史,城堡內部保存有許多關于奴隸貿易的歷史文物和資料。巴扎魯托群島國家公園:由多個小島組成,擁有美麗的海灘、清澈的海水和豐富的海洋生物,是潛水、浮潛和觀鳥的好地方。3、你知道還有哪些方面的非洲藝術嗎?面具藝術:在非洲文化中,面具不僅是藝術品也是宗教儀式和慶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雕刻藝術:非洲木雕尤為著名,包括人物雕像、動物形象和面具等。巖畫藝術:非洲的巖畫是古代人類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陶器藝術:非洲的陶器制作歷史悠久,形式多樣。珠寶飾物:非洲的珠寶飾物以其獨特的設計和工藝著稱。人體彩繪:在一些非洲文化中,人體彩繪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紡織品:非洲的紡織品以其鮮艷的色彩和復雜的圖案著稱。4、非洲埃及藝術(下)(觀看視頻) 進行課外知識拓展。 拓寬學生知識面。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結合多個舉例,引導學生觀察和賞析非洲其他國家的沿途特色建筑及藝術作品的特色及表現手法,增強課堂互動性和趣味性。并結合理論知識完成個人美術作品臨摹,在實踐中體會非洲的個性化特色。通過多媒體展示作品,激發學生的繪畫靈感和表達欲望,以及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強化學生多閱讀的好習慣,使學生樂于動手樂于表達。教學反思 優點:結合多個美術作品例子引導學生學會分析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在不同媒介和國家下的特征,加深對非洲藝術的再塑,從而結合理論與實踐,讓學生進行內容創作,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手意識。不足點:可以增加更多課堂互動環節,提高學生參與性,激發學生的能動性,不只是教師單一的灌輸知識內容,而是以游戲等互動形式進行知識輸入。 進行教學反思總結 明確本課教學過程的缺陷,進行教學過程的改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