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必修2經濟與社會第二單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第三課第二框推動高質量發展課件+練習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必修2經濟與社會第二單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第三課第二框推動高質量發展課件+練習含答案

資源簡介

(共15張PPT)
第二單元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第二框 推動高質量發展
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
知識點 1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1.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 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易錯提示 高質量≠高數量、高速度
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同于追求高數量、高速度的經濟增長。以往注重經濟增長,解決的是“有沒有”“快不快”的問題;現在強調高質量發展,是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2.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 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 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牢牢把握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2)重要性:高質量發展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全局。
3.高質量發展的特點
  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
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 期堅持的要求。
1.新發展格局的內涵: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 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特點: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3.要求
(1)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 經濟良性循環。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 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知識點 2 構建新發展格局
名師點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 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學習點撥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容

(2)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 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4)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 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 間體系。
(5)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
總之,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為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知識辨析
1.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質量 增長階段轉向高速發展階段。
2.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構建以國際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 局。
3.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虛擬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4.近年來,電商發展飛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立身之本。
一語破的
1.錯誤。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2.錯誤。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 發展格局。
3.錯誤。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4.錯誤。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
定點 1 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3)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 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的新發展格局。
(4)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形成新技術、新產業、新 業態、新模式、新動能。
(5)堅持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6)堅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7)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
(8)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制度,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典例 (2023新課標,15)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力推動高質量發 展。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以下能直接促 進我國經濟結構優化的措施是 (  )
①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②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法規標準,淘汰落后產能
③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④提高企業所得稅征收中研發費用扣除比例,激發創新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材料強調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 對科技創新與質量提升方面提出了要求。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法規標準,淘汰落后產 能,能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產品質量,從而直接促進經濟結構優化,②正確;提高企業所 得稅征收中研發費用扣除比例,能刺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技術轉型 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從而直接促進經濟結構優化,④正確;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物價水平 總體穩定,以及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 平穩健康發展,但都不能直接促進科技創新與質量提升,因此無法直接促進經濟結構優化,① ③排除。
1.根據要素來判斷。供給側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制度等要素。需求側有消費、 投資、出口“三駕馬車”。
2.根據原因來判斷。供給側改革基于生產決定消費。需求側改革基于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3.根據內容來判斷。供給側改革在強調數量的同時,更強調保證產品的質量和資源的有效利 用。需求側改革認為需求不足導致產出減少,所以拉動經濟增長需要“刺激政策”來提高總 需求。
定點 2 如何判斷材料體現的是供給側改革還是需求側改革
典例 (2021江蘇,5)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 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 進一步發揮消費在擴大內需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消費要打好組合拳,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同 時發力。以下措施中,屬于從供給側發力的有 (  )
①提升城鎮化率,促進人均消費水平提高
②實施傳統商業數字化轉型,提升傳統消費
③促進就業增收,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④優化消費環境,推進商務信用體系建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 “提升城鎮化率,促進人均消費水平提高”會帶動投資和消費,屬于從需求側發力,① 不符合題意;“促進就業增收,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會拉動消費,屬于從需求側發力,③不符合 題意;“實施傳統商業數字化轉型,提升傳統消費”屬于從供給側的創新要素發力,“優化消 費環境,推進商務信用體系建設”屬于從供給側的制度要素發力,②④符合題意。第二框 推動高質量發展
基礎練
題組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1.(2024廣西玉林期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
A.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B.體現了創新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C.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增強發展新動能
D.有別于發展傳統生產力,更注重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
2.(2024廣東湛江期末)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指出,要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國家級開發區等各類開放平臺,鼓勵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沿邊地區探索通過產值、利益等分享機制,結對開展產業轉移協作。由此可見,結對開展產業轉移協作(  )
①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
②有利于構建優勢互補及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③是當前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④體現了我國政府推動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職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題組二 構建新發展格局
3.(2024江西景德鎮期末)“經濟內卷化”是指經濟發展達到一種確定的階段和形式后,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其本質就是因無謂消耗而產生的負效應現象,導致出現只有數量的增長,沒有質量的改進。為避免我國經濟發展出現內卷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需要(  )
①改善經濟發展環境,促進國內產業鏈不斷升級
②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③發揮創新驅動作用,加強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
④把握生態建設這一首要任務,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浙江嘉興期末)2023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時強化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銷售服務網絡等。此舉有利于(  )
①釋放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②增強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第一動力
③以綠色發展理念賦能鄉村振興
④解決鄉村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山東青島期末)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就是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順應人民群眾食物消費結構變化,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落實大食物觀應當(  )
①優化供給結構,保障有效需求
②實施強農政策,政府參與經營
③加大技術攻關,發展現代農業
④以人民為中心,取代傳統產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遼寧大連期末)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長興島—遼東灣—錦州灣”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帶加快建設,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實現共享,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營口片區聯動不斷強化,大連與丹東、大連與錦州醫療保障分別實現異地安置“兩城一家”同等比例報銷……這些措施旨在(  )
①共建基礎設施,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②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助力新時代東北高質量發展
③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④抓牢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推動省域經濟高速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湖北武漢期末)2023年6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RCEP是基于WTO規則基礎上更高水平自貿協定的區域合作協議,以達成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新的自貿協定,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為目標。RCEP對我國的積極意義有(  )
①實現區域優勢互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形成
②拓展我國外貿發展新空間,保障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③優化我國外貿環境,提高我國面對外部沖擊的風險抵御能力
④推進我國經濟內外聯動,提升我國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能力提升練
1.(2024浙江衢州期末)下表展示了202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部分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 高技術產業投資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總額(億元) 593 034 — 60 623 55 170
同比增長(%) 5.5 12.5 10.8 14.2
根據表中信息可以得出(  )
①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經濟穩定運行
②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生產力布局優化
③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促進服務業發展
④內需潛力釋放彰顯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河南安陽期末)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下列有助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合理建議是(  )
A.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建立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
B.嚴厲打擊行政壟斷行為,各地方制定不同特色的規則
C.擴大政府經濟管理權力,進一步打破制度性障礙壁壘
D.提高鄉村各類基礎設施發展水平,消除城鄉發展差異
3.(2024廣東深圳期末)產業數字化是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產業數字化能夠(  )
①賦能實體經濟,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②優化產品結構,消除市場低端無效供給
③激發創新活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④助力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湖北名校期中聯考)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優化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產品服務,支持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有效實施,提升民生領域金融服務質量,發揮普惠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作用。對于普惠金融的作用路徑,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便利→降低小微企業經營風險→支持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
②提高金融服務的適應性→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投放→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③實施減稅降費→增加勞動者收入→提升民生領域金融服務質量,實現共同富裕
④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構建綠色普惠金融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江蘇鎮江期末)服裝、家電、家具,曾經被稱為外貿出口的“老三樣”。如今,以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為代表的綠色產業“新三樣”正加速“出海”。據此,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B.我國綠色產業轉型持續深入,為出口提供強大支撐
C.我國綠色產業的發展難以滿足國際市場的旺盛需求
D.供需互促、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循環格局正逐步形成
6.(2024山東濟寧期末)數字時代,萬千鄉村正迎來美麗蝶變。
山東壽光,“新農人”正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各個溫室大棚里的蔬菜長勢,并對種植評估、生產監測、終端溯源等進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構建起“從菜園到餐桌”的品質保障;福建武夷山,果農利用“農業大數據平臺”精準分析李果等特色產業的生產數量、價格走勢、市場供求等數據;寧夏銀川,技術員積極探索推廣集蔬菜栽培與高密度魚養殖于一體的“光伏魚菜共生”模式,在大棚頂部鋪設光伏組件,實現“一棚兩用”“農光互補”;江西普陀山,創作者們依托移情化的解說內容、高信任度的個人IP及高標準的服務鏈條,各顯身手為家鄉代言,有效帶動了鄉村文旅復蘇……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浪潮中,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進鄉村振興、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性因素。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分析農業數字化轉型對促進鄉村振興的意義。
易混易錯練
易錯點1 不能準確區分五大發展理念
1.(2024湖南岳陽期末)浙江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推動數字經濟往“高”攀升,搶占關鍵技術、產業集群、未來布局制高點;向“新”進軍,重塑平臺新優勢、激活數據新要素;以“融”提效,推動數字經濟與現代農業等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創新策源地和國際重要產業創新中心。這表明發展數字經濟應(  )
A.堅持永續發展,提升發展質量
B.堅持創新發展,完善產業體系
C.堅持協調發展,推進鄉村振興
D.堅持理念引領,著力擴大內需
2.(2024山西陽泉期末)某縣秉持“退耕還林連片栽,山川遍地靚起來”的理念,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如今全縣有林面積達160萬畝,林木綠化率達到54%,治理沙化土地200萬畝,變成了聞名全國的塞上綠洲。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該地最具優勢的經濟發展推動力。該縣(  )
A.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B.堅持生態第一,控制發展的規模與速度
C.走生態良好發展道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D.堅持共享發展理念,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易錯點2 不能正確區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容
3.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下列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組成部分表述正確的是(  )
①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②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③建設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④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全面開放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河北石家莊期末)某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抓住“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新節點、搭建各類要素下鄉橋梁和鍛造鄉村發展內生引擎”三個關鍵,構建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生態”。該市的做法(  )
①創新了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②形成了協調聯動的城鄉發展體系
③推動創新引領的產業體系的形成
④有利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易錯點3 不能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5.(2023福建廈門期末)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下列有利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有(  )
①轉變外貿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
②促進產業優化重組,有效化解過剩產能
③大力推進結構性減稅,降低企業成本
④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快消費結構升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24安徽合肥期末)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列能正確反映其內在聯系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
第二框 推動高質量發展
基礎練
1.C 2.C 3.B 4.A 5.B 6.C 7.D
1.C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A錯誤;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B錯誤;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意味著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增強發展新動能,C正確;發展新質生產力更注重推動經濟實現質的飛躍,D錯誤。
知識拓展 新質生產力的“新”,核心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科技創新應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一體化推進部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從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2.C 高質量發展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①③錯誤;結對開展產業轉移協作,這是政府在履行經濟職能,促進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②④符合題意。
3.B 改善經濟發展環境,促進國內產業鏈不斷升級,發揮創新驅動作用,加強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有利于避免我國經濟發展出現內卷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①③正確;避免經濟內卷化應立足于內部化解,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則是從外部講的,②不符合題意;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④錯誤。
4.A 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運營維護模式、強化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銷售服務網絡等措施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釋放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引導農村地區居民綠色出行,以綠色發展理念賦能鄉村振興,①③正確;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強調以綠色發展理念賦能鄉村振興,未體現創新(創新是第一動力),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②④不符合題意。
5.B 順應人民群眾食物消費結構變化,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說明落實大食物觀應當優化供給結構,保障有效需求,①符合題意;政府應該調控農業發展,而不是參與經營,②錯誤;發展設施農業,說明落實大食物觀應當加大技術攻關,發展現代農業,③符合題意;應該改造升級傳統產品,而不是取代傳統產品,④錯誤。
6.C 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帶加快建設、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實現共享等措施旨在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助力新時代東北高質量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城鄉融合發展,①與題意不符;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是實體經濟,并且當前我們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是高速發展,④錯誤。
7.D 設問指向RCEP對我國的積極意義,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形成”不是對我國的積極意義,①不符合題意。RCEP有利于拓展我國外貿發展新空間,但不一定能保障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②說法太絕對。RCEP是基于WTO規則基礎上更高水平自貿協定的區域合作協議,以達成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新的自貿協定,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為目標。由此可推出③④正確。
能力提升練
1.B 2.A 3.B 4.D 5.B
1.B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助力經濟穩定運行,內需(消費和投資)潛力釋放彰顯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①④正確;表中數據未體現生產力布局優化,且②顛倒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產力布局優化的關系,排除;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服務業增長明顯加快,為經濟增長作出貢獻,③顛倒了服務業和國內生產總值兩者的關系,排除。
2.A 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建立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有助于治理優化全國營商環境,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A符合題意;應嚴厲打擊行政壟斷行為,破除地方保護,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B錯誤;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要規范政府行為,解決不作為、亂作為問題,而不是擴大或縮小權力問題,且行政權力是法定的,不能隨意擴大,C排除;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縮小城鄉發展差異而不是消除,D錯誤。
3.B 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能夠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賦能實體經濟,激發創新活力,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①④符合題意;應減少市場低端無效供給,“消除”說法過于絕對,②排除;產業數字化能夠激發創新活力,有利于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但“確保”一詞夸大了其作用,③排除。
4.D 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便利,并不一定能降低小微企業經營風險,①排除。減稅降費屬于財政政策,不屬于普惠金融的范疇,且增加勞動者收入與提升民生領域金融服務質量沒有必然關系,③排除。
5.B 題干強調我國外貿出口結構的變化,不涉及所有制經濟,未體現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A排除;外貿出口的“老三樣”轉變為綠色產業“新三樣”,由此可以推斷出我國綠色產業轉型持續深入,為出口提供強大支撐,B符合題意;題干表明我國綠色產業“新三樣”正加速“出海”,不能推斷出我國綠色產業的發展難以滿足國際市場的旺盛需求,C排除;題干強調我國外貿出口的變化,這屬于外循環,不能推斷出我國國內大循環格局發展情況,D排除。
6.答案 ①利用數字技術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②精準獲取市場信息,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產銷順暢銜接;③發展綠色農業,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④依托數字化平臺賦能鄉村旅游,帶動農民就業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解析 
關鍵信息 鏈接理論
“新農人”正通過手機對種植評估、生產監測、終端溯源等進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構建起“從菜園到餐桌”的品質保障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
果農利用“農業大數據平臺”精準分析李果等特色產業的生產數量、價格走勢、市場供求等數據 市場機制、供需對接
“光伏魚菜共生”“一棚兩用”“農光互補” 綠色發展
創作者們依托移情化的解說內容、高信任度的個人IP及高標準的服務鏈條,各顯身手為家鄉代言,有效帶動了鄉村文旅復蘇 數字化賦能鄉村文旅,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易混易錯練
1.B 2.A 3.A 4.D 5.B 6.C
1.B 材料強調的是數字經濟的創新提質,B正確,A、C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著力擴大內需,D不符合題意。
2.A 某縣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并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表明該縣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之路,A正確;B錯誤,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而不是簡單控制發展的規模與速度;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材料強調的是綠色發展,C與題意不符;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D表述錯誤。
易錯點撥 五大發展理念各有側重: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3.A 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①②正確;要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③錯誤;要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④錯誤。
4.D 構建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生態”,形成了協調聯動的城鄉發展體系,有利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②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也沒有體現推動創新引領的產業體系的形成,①③不符合題意。易錯點撥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具體內容 對應要求
產業體系 創新引領、協同發展
市場體系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
收入分配體系 體現效率、促進公平
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彰顯優勢、協調聯動
綠色發展體系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全面開放體系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經濟體制 充分發揮市場作用、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5.B 出口和消費屬于需求側,①④不符合題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從供給、生產端入手,②③符合題意。
6.C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提升制造業的供給質量,加快創新驅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斷提高實體經濟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實體經濟振興,②④正確;減輕企業負擔應減稅降費,而非加大稅收力度,①錯誤;構建完整內需體系,健全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屬于需求側管理,③與題意不符。
易錯點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平县| 南安市| 石林| 山丹县| 溧水县| 南康市| 志丹县| 神池县| 通道| 南丰县| 新化县| 陆良县| 尉氏县| 罗田县| 高州市| 德江县| 开封市| 闸北区| 内丘县| 吴忠市| 桂阳县| 开封县| 镇巴县| 枣强县| 马关县| 曲周县| 邹平县| 犍为县| 紫金县| 玉溪市| 宜章县| 大余县| 富阳市| 景洪市| 芦山县| 克什克腾旗| 松桃| 安陆市| 施秉县| 富平县|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