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統編版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中專題訓練:簡答題1.你家的家風是什么?怎樣才能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家風?2.你是怎樣認識家風的?3.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和家人的關系會發生什么變化?4.生活中,需要我們怎樣關心和幫助家人?5.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樣的?6.你對“子孝雙親樂,家和萬事興”這句祝福語是怎么理解的?7.學校要開展“做優秀家風的宣傳使者”活動,你該怎么辦?8.你知道有哪些行為屬于優秀家風,你們家有什么好的家風分享?9.當你和家人產生矛盾的時候,采取哪些做法有利于化解矛盾?10.我們在與家人的相處過程中,不是只有歡樂,也會產生矛盾。請你分析我們與家人產生矛盾的原因。11.家人各不相同的關愛方式,能讓我們體會到濃濃的親情。請分享兩件家人關愛你的事情。12.一個溫暖的家庭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家為什么會讓我們感到幸福和安全?13.在和爸爸媽媽的相處的過程中,你一定遇到過和他們看法不一樣的事情。請你簡單說說這件事情的大致經過。并談談你對這件事的看法,試著學會和他們友好地交流溝通。14.“天下之本在家”優秀家風蘊含哪些傳統美德?15.家是我們生活的港灣、情感的歸宿、精神的樂園。你能為家庭做些什么呢?(列舉4條)16.怎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17.我們應該怎樣共同建設有序生活?18.公共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展示自己的形象?19.作為小學生,我們可以參加哪些公益活動?參加這類活動有什么收獲呢?(至少寫出2類活動)20.在人行道上擺攤,會帶來哪些后果,你認為應該怎么做?21.芳芳深夜在家里拿著麥克風大聲唱歌,擾得街坊鄰居不能正常休息。如果你是芳芳的朋友,你應該怎么做?請說明理由。22.你在生活中,看見過哪些公共標志?至少寫出三個。23.“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我們可以參加哪些社區活動?(至少寫出三項活動)24.外出旅游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不文明行為,請你想一想,擬一份文明旅游公約。(至少寫出三點)25.現代社會人們積極倡導共享,出現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如共享按摩椅,請你再列舉幾個。(列舉三個即可)26.在公共場所,有很多公共設施,根據你的調查,有什么發現呢?你覺得怎樣對待這些公共設施?27.與私人生活空間相比,在這樣的公共場所,言談舉止有什么不同呢?28.你知道有哪些公益活動?(請列舉三項)29.你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請你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獲。30.請你說說在每個人的私人生活空間里,應該注意些什么?(至少列舉三條)。31.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我們身邊總有一些無私奉獻的志愿者,他們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溫暖。說說作為一名小小的志愿者,你可以參加哪些公益活動?32.“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為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我們青少年可以參與哪些社區建設的事情?列舉四條以上。33.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共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你平時都參與過哪些公共生活?(列舉4條)34.服務社會不分大事小事,生活中的小小善舉最終可以匯聚成社會生活中的濃濃大愛。為服務社會,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寫出兩點即可)35.很多社會團體和個人都參與了救援、資助等公益活動。這樣的公益活動體現了怎樣的中華傳統美德?我們小學生可以參加哪些社會公益活動?(寫三個)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統編版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中專題訓練:簡答題》參考答案1.我家的家風包括: 熱愛祖國;恪盡職守;寬厚待人;勤儉持家。傳承優秀的家風,要讓家庭中的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深刻理解家風的每個字的含義,從自身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自我規范,才能做到傳承。2.家風通常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良好的家風有以下表現:求是、立德、誠信、勤儉、嗜讀。3.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和家人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如希望父母不要過多干涉自己、期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呵護等。4.生活中,我們留心觀察、主動詢問、盡力關心和幫助別人。5.在我心目中,家是一個溫馨的地方。那里有爸爸、媽媽和我的弟弟,還有我們的小狗。家是一個可以玩耍、學習和休息的地方。我們家有一個漂亮的客廳,那里有我們的沙發,我可以坐在上面看電視或聽故事。廚房里有媽媽做的好吃的食物,我喜歡吃她的巧克力餅干。臥室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因為那是我的個人空間。我有一張舒適的床,還有一堆我喜歡的玩具。在床上,媽媽會給我念故事,然后我就可以做美夢了。家還是一個充滿愛和關懷的地方。爸爸媽媽總是在我需要的時候照顧我,幫助我解決問題。我們一起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包括玩游戲、做手工藝品和在周末去公園。6.兒女孝順,父母就會感到快樂;家庭成員關系和睦,事事就都順心如意。它鼓勵我們要以孝順之心對待父母,以和諧之道經營家庭,從而實現個人的幸福和社會的進步。7.①家風演講②制作宣傳板報③展示優秀家訓④網絡傳遞家書8.優秀家風包括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勞節儉、愛國愛家等。我們家的好家風是誠實守信。爸爸媽媽總是教育我們,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不能撒謊欺騙別人。在家里,我們也經常互相提醒,要保持誠實守信的好品質。這樣,我們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9.①不說過頭話;②平靜的思考,多想想平時家人的關心與愛護;③換角度思考問題。10.在長輩眼里,我們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我們言談舉止上的一些變化也會讓家人感到困惑覺得我們不服管教,不懂事,經常懷念我們小時候的乖樣子。11.嚴格地要求我的學習、精心地照顧我的生活。12.家是我們生活的港灣、情感的歸宿、精神的樂園。家庭既滿足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教育、娛樂等基本需求,又滿足了我們感情的需要,讓我們感到安全和幸福。13.在和爸爸媽媽的相處過程中,確實會遇到看法不一致的情況。比如:有一次周末,我想先和朋友出去玩,回來再寫作業。但是爸爸媽媽認為應該先完成作業再出去玩。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我覺得先出去玩可以放松心情,回來后能更高效地完成作業。但我也理解爸爸媽媽是擔心我玩得太開心,忘記寫作業。我希望以后遇到這種情況,能和爸爸媽媽好好溝通,互相理解,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14.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知書達理、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15.分擔家務、關心家人的情感、為家庭出謀劃策、認真學習不讓父母擔心。16.可以為社區做宣傳板報;可以將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可以經常去陪小區老人家聊天;經常給小區的健身器材做清潔;等等。17.①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們從規范自己的行為做起。②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匯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③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離不開國家的支持,法制的保障。18.在公共生活中,首先我們要考慮身邊人的感受,行為處事要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環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給予幫助,能夠樂于助人,這樣可以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形象。19.參加“小學生文明交通崗”活動、去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給爺爺奶奶們讀報。收獲:有助于我們開闊視野,提高實踐能力,讓我們有機會與不同的人交流,學會合作,學習待人接物的文明禮儀,等等。20.在人行道上擺攤不僅影響城市形象,還妨礙交通秩序,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導致交通擁堵,給附近居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我認為通過規范管理、加強監管和宣傳教育等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21.我會勸芳芳不要在深夜拿麥克風大聲唱歌。因為這是擾民行為,若被鄰居舉報到派出所,則很有可能被警察叔叔教育,甚至留下案底。22.禁止吸煙、安全通道、禁止大聲喧嘩、禁止停車等。23.(1)探訪社區老人,陪老人聊天、為老人表演節目;(2)清潔社區衛生,美化社區環境;(3)愛心義賣,所得錢財用來幫助困難家庭。24.(1)不亂扔果皮;(2)講文明懂禮貌;(3)遵守公共秩序。25.共享單車、共享圖書館、共享汽車。26.我發現有很多公共設施,如公園長椅、健身器材、路燈、井蓋有的能正常使用或有損壞,有的已經損壞無法使用。保護公共設施的方法:①從自己做起,多了解公共設施的重要性。做到不刻意破壞;②參加公益活動,修復或者維護公共設施;③加強教育,強調保護公共設施的重要性。27.聲音要低,不要影響他人;語言要文明,行為要有禮貌;要遵守規則…28.為災區捐款、資助貧困學生、幫助困難家庭、照顧孤寡老人、參加保護生態環境志愿活動。29.參與的公益活動:為災區捐款;資助貧困學生;幫助困難家庭;參加保護生態環境等志愿活動。感受:服務社會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友愛的公益活動,再小的力量也會因為積累而變得強大。因為生活中的小小善舉,最終可以匯聚成社會生活中的濃濃大愛。30.注意用水、用電安全、注意隱私、注意防范危險。31.①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如在社區打掃衛生;②到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③為災區捐款;④舉辦愛心義賣活動,將義賣所得捐贈給需要幫助的人或組織;⑤參加保護生態環境等志愿活動;⑥幫助學校有困難的同學;⑦可以參加義務植樹活動;⑧參與動物保護的活動等等。32.青少年可以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如:探訪老人,陪老人聊天、為老人表演節目;清潔社區衛生;美化社區環境,維護社區公共設施;和交警叔叔一起指揮交通;勸導商販不能擺攤設點;愛心義賣,所得錢財用來幫助困難家庭等。33.去電影院看電影,去博物館,去集市采購,去醫院就診。34.為災區或福利院捐款捐物;參加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為保護生態環境出一份力。35.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等傳統美德。為災區捐款,為貧困學生捐贈學習用品、衣物等,利用課余時間照顧孤寡老人。答案第2頁,共4頁答案第3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