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模塊古詩文閱讀衡水中學術元筆記考點突破一鑒賞古代詩歌形象核心素養展示課程內容要求課程標準解讀詩歌的形象是指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寄寓了作者思想情感的藝術形象,可分為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三類,它既是鑒賞詩歌的鑒賞古代詩歌形象。基礎,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要完成鑒賞形象任務,就要把握古代詩歌中藝術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內涵,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概括出該形象的象征意義或社會意義。核心素養養成一題點一人物形象因形悟神兩類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大致有兩類:一是主觀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觀形象(作者描寫或刻畫的人物)。每首詩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都有客觀的人物形象。詩中客觀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達意的途徑之一。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的周瑜,風流倜儻,指揮若定,是詞中的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意、壯志未酬又略顯曠達的蘇軾,就是主觀形象。②題點二物象一因物尋志名師點撥物象與景象的不同:新課程標準明確提事物形象(物象)是指詠物詩或雜詩中的形象,如陸游《卜算子·出”在鑒賞活動中,要詠梅》中“梅”的形象。它不同于景物形象。從描寫對象上看,物象是能具體清晰地闡釋自己詠物詩中的主體形象,全詩主要描寫該物的特點,而景物形象在其他對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體和恩想內涵、表現詩中無主次之分:從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來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形式及作品風格的理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詩中主要是通過一幅畫面,渲染一種氣氛,從側面解”,就是要求我們在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種事物,可以是景物形象,也可以是事物學習語文時,要全面深形象。如“柳”,在賀知章的《詠柳》中是事物形象,在柳永的《雨霖鈴》入文學作品,對其進行中則是景物形象。不同角度的鑒賞,對于相關知識,要認真領會②題點三景象(含意象和意境)一融情造境理解意象與意境:景物形象就是指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意象是指詩人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選的客觀自然景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臺樓閣、名勝古跡等),但這些客觀物象加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意之后,便成了詩詞中的意象。而意境是詩人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它是既依托意象而產生又超越具體物象的,通過讀者聯想和想象才能進入的一種藝術境界。在古代詩歌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或意象組合構成了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徑。一般說來,意象構成意境主要有兩種情況:一個意象構成一個意境,詠物詩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寫了白梅一種景物;意象組合(列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25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