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搖籃曲》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這首《搖籃曲》由汪玲、楊存德作曲。這是一首由六個樂句加結尾的一段體歌曲,八六拍,F宮調式。這首歌曲曲調優美流暢、婉轉動聽。六拍子的節奏更加增強了動蕩搖晃的感覺,在輕柔而稍慢的歌聲中,生動地描繪出一幅“我”輕輕搖動搖籃,哄寶寶入睡的幽靜畫面。二、教學目標:(一)通過聆聽或演唱兩首中外名家的“搖籃曲”,初步感受搖籃曲的風格特征,體會音樂所蘊含的情感。(二)能用合適的力度、速度和音色來表現歌曲《搖籃曲》,再通過聆聽另一首外國的《搖籃曲》,感受兩首歌曲不同的節拍特點。(三)能隨教師的琴聲哼唱八六拍的旋律。會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三、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感受音樂情感,能用連貫、柔和的聲音來演唱歌曲。(二)教學難點:掌握八六拍、有感情地演唱《搖籃曲》。四、教學過程:(一)課前準備教師播放《游子吟》的音樂,營造良好的課前氛圍。(二)導入出示一張熟睡中的嬰兒圖片,談話:在你當寶寶的時候,你媽媽如何哄你入睡,你已經不記得了,但你可以從影視中,想象當時的情景,這首歌就是歌唱當時那種情景的。(三)歌曲教學:1.聆聽范唱,教師做用手當搖籃哄寶寶入睡的動作。2.介紹什么是搖籃曲。3.歌曲簡介。4.復聽歌曲,感受節拍特點。(1)復聽時出示歌譜,引導學生歌曲的拍號是什么?并學會劃拍。(2)邊聽錄音范唱,邊隨歌曲的節拍作律動,模仿搖籃輕輕擺動的動作。5.學唱歌譜時讓學生說說歌曲共有幾個樂句?哪幾個樂句的開頭是一樣的?然后教師采用鋼琴帶唱旋律、邊唱邊擊拍的方法學會演唱歌譜。6.學唱歌詞: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說說歌詞表現了怎樣的意境?給歌曲設計演唱的力度、速度、音色。(1)教師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感受哪種力度、速度、音色最適合搖籃曲的意境。(2)結束句的處理:啟發學生用漸弱、漸慢來表現小寶貝在媽媽的搖籃曲中甜甜地睡著了的情景。7.隨教師的琴聲用中速、輕聲演唱歌曲,做到流暢、準確,聲音自然、柔和、優美。(四)聆聽:管弦樂《搖籃曲》1.簡介樂曲:這首搖籃曲,是德國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創作的。原是歌曲,現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由于它的曲調優美動人,在音樂會上成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2.聆聽聲樂曲,讓學生對曲調有初步的印象。3.聆聽管弦樂《搖籃曲》,樂曲的主題是由哪幾種樂器演奏的?并完成書上習題。4.復聽樂曲,讓學生圍繞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旋律和情緒等方面進行感受,并體驗它們的特點,教師總結搖籃曲的特點。(五)實踐與創造教師準備了一些打擊樂器:碰鐘、雙響筒、沙槌等。1.分樂器給各小組。2.小組同學選擇樂器自編為歌曲伴奏。3.分小組或個人上臺表演。五、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討論,對搖籃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有感情地演唱了《搖籃曲》,還欣賞了一首外國《搖籃曲》。總而言之,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可以感受到母愛是真摯而無私的,懂得回報愛才能使我們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讓自己擁有一技之長來報答母親的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