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溪流水響叮咚—-人音版第八冊【教材分析】:《小溪流水響叮咚》為二段體,2/4拍,中速。這是一首優美,抒情,具有田園風格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轉起伏,歌詞純樸生動,充滿詩情畫意。歌曲以歡快的小溪為題材,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的美景,讓兒童從景色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抒發對美麗祖國的深情愛意。【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對音樂興趣濃厚,且具備了一些音樂基礎,對音樂的表現能力和感受能力較好。隨著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活動的能力隨之增強。在本課中的學習中,通過唱、念、賞、游的方式,抓住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美麗祖國的熱愛之情。【設計理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課我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嘗試、解決、歸納歌曲處理的方法,并引導學生根據興趣從不同角度去學習,使孩子們在想象中體驗音樂的豐富,在創造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在合作中獲得友愛的快樂,讓孩子們體會到音樂帶來的愉悅,感受音樂賦予的深層內涵,通過音樂也起到了美育的作用。【教學目標】:1、能夠用優美的聲音,正確的情感演唱歌曲,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鞏固休止符、附點四分音符和切分音節奏,以及一字多音在歌曲中所表現的音樂形象。2、引領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借而抒發對祖國的深情愛意。3、通過為歌曲設計不同的表演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合作能力。【教學重點】:體驗歌曲優美的風格,抒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教學難點】:正確的演唱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以及一字多音【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簡易打擊樂器(鈴鼓、沙錘)【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播放背景音樂《小溪流水響叮咚》的伴奏,學生走進教室。2、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二、情境導入:1、師:春天,是個適合游玩,郊游的季節,有個愛玩的小姑娘小美,她在郊游的時候碰到了難題,你們來幫幫她好么?2、播放視頻《小美去郊游》片段,請學生觀看后,解答小美聽到的“叮咚”聲是什么?并請個別學生模仿。3、教師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然后利用自制課件,點出課題《小溪流水響叮咚》,并板書。(設計意圖:用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欲望。)三、歌曲教學:(一)旋律教學1、初次聆聽歌曲,請學生聆聽后,談聽后感受。(意圖: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及情緒,對歌曲有一個完整的印象)2、再次聆聽歌曲,請學生帶著問題聆聽。(意圖:進一步加深對歌曲的認識,感受風格,確定歌曲情緒)設問:歌曲的節拍,情緒是什么?小溪在來的路上做了哪些事情,都碰到了誰?3、學生個別回答,教師小結,并板書歌曲的拍號及情緒。4、教師放慢彈奏速度,帶領學生用“lu”模唱歌曲的旋律,學生易于接受。5、針對模唱情況,跟琴解決學生認為處理不好的樂句,如附點音符。(方法:師生商討,對比教學,學生示范等)(二)填詞視唱1、 有感情的朗讀歌詞,熟悉歌詞大意。(意圖: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小溪也熱愛祖國母親的心情,同時為后面有感情的演唱作鋪墊)2、讓學生說一說歌詞表達的意境,并給予評價和概括,讓學生從歌詞中更了解情緒。3、教師有感情的自彈自唱,學生可以小聲哼唱。(意圖:拉近師生感情,學生更加熟悉歌曲,引起學生想表現、想學習的欲望。)4、呈現譜例,教師放慢速度伴奏,學生填詞視唱。(要求:嘗試用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5、針對填詞視唱的情況,解決學生提出難唱的樂句,師生共同解決。(方法:結合譜例或板書,根據具體情況,機動把握。)6、教師還原速度伴奏,提示情緒要求,完整演唱歌曲。(意圖:循序漸進,學生易于接受)四、歌曲表現及創造:1、跟伴奏,教師指揮,學生演唱。(方法:教師用面部表情以及指揮手勢提醒學生演唱歌曲時的情感把握。)2、教師給予鼓勵性評價,并引導學生用其他表現形式給歌曲增添色彩。3、學生分組討論不同的表現形式,再由小組長向教師匯報。4、確定表現形式,并分組練習,教師提供道具并巡回指導,如打擊樂器,彩筆,白紙。(在打擊樂器的那組中,出示自制課件中打擊樂器的節奏型進行指導。)5、播放伴奏音樂,分組合作表演,展示自我。(意圖:引導學生根據興趣從不同角度去學習,培養學生創造及合作的能力)五、歌曲鞏固及提升:1、播放剪輯后的視頻《我愛祖國的山河》,請學生觀看后,談感受。(意圖:通過視聽結合,讓學生直觀感受祖國大好河山,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大自然的美好情懷。)2、教師總結,在歌聲中結束本課。師:同學們,我們一起學習了這首歌曲,同時也從這首歌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和祖國河山的美好。最后,讓我們站起來,用你們美妙的歌聲來唱出這些美好吧。(播放伴奏,集體演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