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對花》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了解河北民歌,體會河北民歌的地方特點與情緒,能在歡快、熱鬧的氣氛中 學會演唱《對花》這首歌。2、 能掌握對唱、表演唱這兩種演唱形式,體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教學重難點:1 學會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調演唱歌曲《對花》。2 知識點:上滑音、倚音的實際演唱效果。(其中倚音不作學習要求。)教學過程:一、 課前律動:欣賞河北民歌《小放牛》,感受河北民歌特點,了解對唱特點。1、感受與體驗: 今天老師帶同學們一起走進河北民歌,咱們一起去感受河北民歌的獨特藝術魅力。咱們先來聽一首歌曲,說一下聽完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播放歌曲,小放牛)(速度、情緒)。師:歌曲情緒:歡快速度:稍快(小快板)歌曲特點:質樸、婉轉河北民歌:河北民歌,是指流傳于河北省的民族音樂。具有質樸、淳厚、婉轉動聽等特點。表現了河北省各民族勞動人民樸實、淳厚的性情。師: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河北民歌《對花》 師:對花也是一首河北民歌,描述了我們國家在抗戰年代給戰斗英雄,和勞動英雄帶大紅花,進行表彰,歡慶勝利和豐收的熱鬧場面。2、初聽歌曲,感受情緒。聽完說一下,歌曲的演唱有什么特點 感受?(歡快、對唱)對唱:一問一答兩個人,或者兩組人一問一答,對答式的演唱,稱為對唱。3、再聽歌曲,學習滑音。同學們在聽歌曲的時候發現有個音樂記號是我們沒有見過的。對,滑音。滑音分為上滑音和下滑音兩種,記在音符的右邊,表示這個音要向上或向下滑奏或滑唱。作用:使韻律更加活潑、有趣(師模仿,感受滑音特點)4、跟節奏讀歌詞。教師先示范,同學一起按節奏讀歌詞,感受民歌節奏特點。五、再聽歌曲,模唱。1、看得出同學們拍得都很開心,現在就讓我們也帶著這種歡樂的感覺,用 “lu”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生:略。2、師:你覺得哪些地方比較難唱?(生自評演唱情況,分析難點。) 師: 真是個細心的孩子??! 同學們注意到了嗎?歌曲中出現了許多切分節奏 (板 書: “X X X”)和附點音符(板書:“X .X”),只有把它們的時值唱準(指 難點處),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先聽老師把節奏讀一讀。再聽一遍??纯矗?些地方有它們的身影?生:略。3、 師:接下來我們再用“la”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 唱的時候要帶著快樂 的心情,面帶微笑,還要注意老師剛才說的節奏,我要聽到你們最美妙的聲音。4、教師逐句范唱,學唱歌曲,并強調末句要唱足8拍。六、表演歌曲。1、學生完整演唱,表現歌曲。2、分組問答式對唱歌曲。七、能力拓展。1、教師提示下,學生為歌曲填詞。你知道的四季都還有哪些花開?我們還可以送給什么人們?荷花 人民教師等2、學生自己填詞并表演唱。教學總結。回顧本節知識點,留好課后作業,課下繼續搜集河北民歌,更深入的去了解河北民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歌唱家鄉的河北民歌更加喜愛,有了對家鄉文化更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學習了音樂中的小常識,親身體驗了對唱這種藝術形式的活潑有趣,使學生更加熱愛音樂,熱愛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