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贛美版(2024)美術一年級下冊1 文明的我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贛美版(2024)美術一年級下冊《文明的我》這一課題緊扣學生生活實際,以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為核心,引導學生從日常行為舉止入手,將文明素養與美術表現相結合。教材通過展示多種貼近兒童生活場景的畫面,如校園中文明問好、有序排隊等,讓學生直觀感受文明行為所展現出的秩序美、和諧美,激發他們用美術形式去描繪、表達對文明的理解,既提升繪畫技能,又強化品德修養,為學生開啟用美術詮釋生活之美的大門。二、教學目標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文明行為的多樣表現,掌握簡單的繪畫技巧描繪身邊文明場景,提高觀察力、想象力與表現力,同時樹立文明意識,養成在生活中踐行文明的習慣,將美術學習與品德成長緊密相連,感受美術創作對生活的美化作用。三、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中的文明行為,并用繪畫形式準確表現。讓學生理解文明行為所蘊含的美感,激發創作熱情。四、教學難點如何啟發學生將文明行為轉化為富有創意的美術作品,避免畫面單調、刻板。幫助學生在繪畫過程中,把握人物動態、表情及場景氛圍的生動呈現。五、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相結合。講授法用于知識講解,讓學生明晰概念;演示法直觀展示繪畫步驟,突破技能難點;討論法促進學生思維碰撞,拓展創作思路;實踐法給予學生動手操作機會,提升美術能力。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激發興趣,引出主題)教師提前在教室地面雜亂地擺放一些紙屑、書本,桌椅也稍顯凌亂。上課伊始,教師故作驚訝:“同學們,咱們教室好像有點不對勁呀,大家快看看,和平時整潔的樣子比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觀察教室環境,學生很快會指出地上的垃圾、不整齊的桌椅等問題。接著,教師播放一段校園里文明與不文明行為對比的短視頻,視頻中有學生隨手扔垃圾、在樓道推擠,也有主動撿起垃圾、有序上下樓梯、見面熱情問好等畫面。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看了這個視頻,大家更喜歡哪種行為呢?這些好的行為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文明行為,那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文明的我》,用畫筆把文明畫下來。”設計意圖:通過創設雜亂教室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不文明帶來的不適感,再結合對比強烈的視頻,迅速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對文明行為的向往,自然引出教學主題,為后續學習鋪墊情感基礎。(二)新授(感知文明,學習技法)文明行為大發現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發放校園場景、家庭場景、社區場景等圖片資料,每組聚焦一個場景,討論并記錄其中的文明行為。幾分鐘后,小組代表上臺分享發現,如校園里同學們認真值日、家庭中幫父母擺放餐具、社區里攙扶老人過馬路等。教師對各小組發現給予肯定,并在黑板上用簡筆畫快速勾勒出相應場景輪廓,標注文明行為要點。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觀察、交流能力,讓他們從熟悉場景挖掘文明元素,拓寬素材收集視野。教師黑板簡筆畫示范,既能強化學生對文明行為場景的印象,又初步展示繪畫記錄方式,為后續學生自主創作打基礎。剖析繪畫要素教師選取學生提到較多的“校園文明問好”場景深入講解。展示一幅簡單的兩個小朋友微笑面對面、揮手打招呼的線描作品,提問:“同學們,看看這幅畫,畫里的小朋友什么樣的表情讓你覺得很友好?身體動作又是怎么表現出他們在互相問好的呢?”引導學生觀察人物表情(眼睛彎彎、嘴角上揚)、身體動態(微微彎腰、手臂抬起揮手)以及畫面構圖(兩人位置適中、背景留白突出主體)。隨后教師在黑板上逐步演示如何畫人物頭部(先畫圓形確定輪廓,再添眼睛、鼻子、嘴巴)、身體(用簡單線條勾勒身體形狀、四肢動作),邊畫邊強調線條要流暢、比例要協調,如頭和身體大概1:3比例。設計意圖:以典型場景為切入點,用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繪畫關鍵要素,培養其審美感知能力。黑板上同步演示繪畫步驟,將抽象理論具象化,讓學生清晰掌握人物繪畫基本技巧,化解技能學習難點。(三)示范創作(理清思路,增強信心)教師以“公交車上文明讓座”為主題,完整示范一幅彩色繪畫創作過程。首先構圖,用鉛筆輕輕勾勒出公交車內部大致輪廓,包括座椅、扶手等,確定畫面主體位置,在靠窗座位畫出一位老奶奶,再在旁邊畫起身讓座的小朋友;接著上色,用水彩筆為人物膚色、衣服選色涂抹,提醒學生色彩搭配要協調,如老奶奶衣服可用暖色調體現慈祥,小朋友校服涂鮮艷色彩突出朝氣,座椅、車身用不同顏色區分;最后用黑色彩筆勾勒線條,讓畫面更清晰,強調細節如老奶奶的皺紋、小朋友的鞋帶等,還可添加一些愛心、點贊圖標裝飾畫面,表現文明行為帶來的溫馨氛圍。示范過程中,教師隨時講解每一步設計意圖,如構圖突出主體、色彩烘托情感、細節增添生動性。設計意圖:完整示范給學生提供系統創作范例,從構圖布局、色彩運用到細節刻畫、氛圍營造,全方位展示美術創作流程,降低學生創作畏難情緒,使其明確創作方向,吸收實用技巧用于自己作品。(四)學生實踐(自主創作,展現個性)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明行為主題開始創作,繪畫工具不限,可水彩筆、油畫棒、彩鉛等自由搭配。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如文明養寵場景可畫寵物的可愛模樣、與主人互動;遇到構圖偏大或偏小等問題及時糾正,引導合理布局;發現創意閃光點,如獨特的人物造型、新穎的場景設定,及時向全班表揚推廣,激發更多創意靈感。設計意圖:給予學生充足自主創作空間,尊重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創意表達。巡視指導保障學生創作順利推進,及時糾錯、鼓勵、推廣,讓每個學生在創作中成長,將課堂所學內化為自身美術素養,產出多樣精彩作品。(五)作品展示與評價(分享交流,共同成長)學生完成創作后,教師在教室墻壁開辟“文明畫卷”展示區,用彩色膠帶將作品依次張貼。組織學生圍坐作品前,開展自評與互評。自評環節,小作者上臺介紹作品主題、創作思路,如“我畫的是公園里文明賞花,我用粉色畫花朵,因為很漂亮,小朋友輕輕聞花香,沒有摘花,我想告訴大家要愛護花草”;互評環節,其他同學從畫面整潔度、文明行為表現是否清晰、創意是否新穎等角度發表看法,如“他畫的垃圾分類,垃圾桶顏色很鮮艷,能分清不同種類,要是畫上人物分類垃圾動作就更好了”。教師最后總結評價,肯定全體學生努力與創意,對共性問題如色彩單一、構圖松散再次強調改進方向,挑選幾幅特別優秀作品獎勵小貼紙。設計意圖:展示環節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自評促使學生反思創作過程,提升表達能力;互評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汲取優點,培養批判性思維;教師總結給予專業引領,升華學習成果,激勵持續進步。(六)課堂小結(回顧總結,強化認知)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重點:“同學們,今天咱們用畫筆描繪了好多文明行為,誰能說一說都畫了哪些呀?”引導學生發言后,再次強調文明行為的重要性:“這些文明行為讓我們生活更美好,課后大家不僅要繼續畫文明,更要在生活中做文明事,讓自己成為文明小使者,下節課咱們再來分享大家的文明新故事。”設計意圖:系統回顧鞏固知識技能,強化文明行為與美術創作關聯,課后延伸將美術學習拓展至生活實踐,知行合一,真正落實美術教育對學生成長的滋養。七、板書設計文明的我(一)文明行為:校園(值日、問好)、家庭(家務、孝親)、社區(互助、禮讓)(二)繪畫要點:人物:表情、動態構圖:主體突出色彩:協調搭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