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有約必守 違約有責 練習一、單選題1.李某于2024年10月29日在某平臺下單購買了陳某在泉州的演唱會(2024年11月1日開演)門票及從深圳到泉州的高鐵票。10月31日,因臺風肆虐,高鐵兩次停運,且無直飛航班,李某立即聯系該平臺要求退票退款,但遭到該平臺拒絕。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臺拒絕合法,因為李某在平臺下單后已作出承諾B.李某與平臺的合同因臺風這一不可抗力而自動解除C.臺風屬于不可抗力,李某有權要求該平臺退票退款D.李某在平臺下單后不久要求退票退款,違反了誠實守信原則2.在校大學生李某與某影樓簽訂服務合同,其中包括下列格式條款。條款一:甲方(李某)于本合同簽訂時按照費用總額的20%向乙方(影樓)支付定金;甲方因自身原因放棄拍攝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 條款二:乙方因自身原因不能履行事先約定的拍攝服務,只需返還全額定金。 條款三:本合同簽訂后,任何一方不得解除合同。據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若李某因自身原因不履行合同義務,無權要求某影樓返還定金②若某影樓不履行合同義務,李某只能要求全額返還定金③若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依法可以變更或解除合同④該格式條款在雙方自愿基礎上達成,各項條款均有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小董與甲家政公司訂立服務期一年的協議,并一次性付費享受八五折優惠。在接受服務一個月后,小董發現乙家政公司優惠力度更大,故借口甲家政公司服務效果不滿意,單方放棄服務并要求退款,甲家政公司不同意退款,雙方因此發生糾紛。本案中( )①該服務協議不具備法律效力②小董的行為屬于惡意毀約③甲家政公司須承擔繼續履行的違約責任④小董需要向甲家政公司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金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胡某在超市購物時將手機丟失,于是請超市服務臺代為廣播找尋,表示“失主愿意向歸還手機者以500元相謝”。13歲初中生小明聽到廣播后,將撿到的手機歸還到超市服務臺,并主張500酬金。胡某以小明是未成年為由拒絕支付。本案中( )A.胡某做出的意思表達是要約邀請 B.胡某應按照承諾支付酬金C.小明不具備主張權利的行為能力 D.超市服務臺負有連帶責任5.小祈與韓某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了價款、違約金、過戶登記等內容。不久后,韓某又把房屋高價賣給了陌生人鄭某并辦理了產權過戶手續。小祈為此訴至人民法院。本案中( )①韓某與鄭某的合同效力需要根據鄭某是否善意取得來判定②韓某“一房二賣”違反合同義務,小祈有權要求其支付違約金③鄭某與韓某已完成產權過戶手續,鄭某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④小祈可主張韓某與鄭某的合同無效,要求恢復該房屋產權狀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賈某經營糧油批發店,潘某與賈某商定了糧油產品的種類、數量、價格后,賈某按潘某指示分批交付貨物,以上交易由某商貿公司與賈某簽訂買賣合同并出具了收貨憑證。因該商貿公司未按約定支付貨款,賈某將該公司訴至人民法院并勝訴,但執行過程中發現該公司并無清償能力。為此,賈某另行起訴,主張由潘某支付貨款。本案中( )①該商貿公司收到了賈某交付的糧油貨物并出具收貨憑證,賈某履行了合同義務②潘某和該商貿公司作為共同購買方與賈某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合法有效③該商貿公司作為獨立的企業法人,應承擔此次交易中的債務清償責任④潘某與賈某商定糧油產品具體事宜且按潘某指示交付貨物,潘某為實際要約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年12月8日,張某與某開發商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三日內付全款享9折。次日,開發商以“系統故障導致折扣錯誤”為由要求張某補足15萬元差價,否則取消交易。開發商的行為( )①違背了合同約定,應該承擔違約責任②違背誠信原則,張某可主張繼續履行③需承擔支付雙倍定金作為懲罰性賠償④屬單方意思表示,不具有法律約束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甲在某電商平臺瀏覽時,發現乙公司發布的限量版智能手表促銷信息注明:“原價5000元,限時特價2999元,限購1件,下單后48小時內發貨。”甲立即下單并支付全款。次日,乙公司以“庫存不足”為由單方面取消訂單。甲查詢發現,乙公司在該商品頁面底部以灰色小字注明“本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乙公司的促銷信息屬于要約邀請,甲的下單行為是要約,合同尚未成立②乙公司沒有以合理方式提示、規定雙方權利和義務,所以“保留最終解釋權”條款無效③乙公司發布的促銷信息構成要約,甲支付價款時合同成立,乙公司應承擔違約責任④乙公司促銷的手表為限量款,有權限定購買條件,因此“保留最終解釋權”條款有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小祈與韓某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價款、違約金、過戶登記等內容。第二天韓某卻反悔。原來,韓某又把房屋高價賣給了陌生人鄭某并辦理了產權過戶手續。小祈為此訴至人民法院。本案中( )①韓某與鄭某的合同效力需要根據鄭某是否善意取得來判定②韓某“一房二賣”違反合同義務,小祈有權要求其支付違約金③鄭某與韓某已完成產權過戶手續,鄭某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④小祈可主張韓某與鄭某的合同無效,要求恢復房屋產權狀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車主甲通過聊天軟件擬將其一輛2019年購置的二手車出售給市民乙,并承諾該車輛無重大事故,車況良好。買家乙通過聊天軟件交付了部分款項,約定在三天后完成剩余交易并過戶。然而,在交易當天,乙發現該車輛存在事故記錄,且車況遠不符合之前的承諾。乙因此要求退款,但車主甲拒絕退款。下列對該案分析正確的是( )①車款未結清,甲乙雙方的買賣合同不成立②甲存在欺詐行為,導致乙意思表示不真實③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故合同效力不確定④甲應承擔違約責任,退購車款、賠償損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李某簽訂協議為張某裝修房屋后,雙方核實裝修實況并結算:張某仍欠李某裝修款10萬元(有欠條為據)。之后,張某支付了2萬元,剩余款項以房屋出現質量問題需要修補為由,不予支付。李某多次催要無果后將張某訴至法院,要求支付欠款及利息。本案中( )①李某與張某互為債權人與債務人,可能都未正確履行合同②合同標的是李某為張某提供的裝修服務,標的額為10萬元③若李某構成合同違約,可通過采取補救措施承擔違約責任④張某未遵循誠信原則,應無條件繼續履行合同,給付欠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趙某與張某簽訂《醫療用品銷售網簽定金合同》,約定趙某繳納10萬元定金,向張某提供半成品醫療用品,張某負責最終加工和銷售。合同簽訂后,趙某向張某轉了10萬元定金。后來,因趙某與合伙人意見不一致,雙方還是未能完成交易。現趙某主張解除合同、返還定金,張某不同意,雙方產生糾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因趙某違約,張某可向其索賠違約金B.因趙某是違約方,故其無權要求張某返還定金C.因雙方有定金約定且趙某違約,故趙某應向張某雙倍支付定金D.合伙人意見不一致在趙某預料之外,屬于不可抗力,可適當免除趙某責任13.張某與M商場電話約定由M商場以市場價賣給張某300套某品牌高級化妝品,雙方約定定金5萬元,違約金7萬元。M商場如期向張某交付了300套某品牌高級化妝品,但張某收到化妝品后,通過該品牌化妝品官網識別真假的辦法進行查驗,認為M商場所發的化妝品為假貨,遂訴至當地人民法院,并通過申請進一步鑒定,最終確定為假貨。下列對該案件認識正確的是( )①M商場行為雖不當,但沒有背離合同全面履行原則②M商場的行為屬于實際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③張某可要求M商場返還定金5萬元并支付違約金7萬元④口頭合同因形式簡單,法律效力往往不及書面合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李某在某網站上看到主營房屋租賃業務的T公司的房屋租賃廣告,經了解后與其簽訂了為期10個月的租房合同,合同中明確出租方需保證房屋符合環保等方面的安全條件。入住后,李某發現房屋有粉刷痕跡。經檢測,房屋客廳、主臥、次臥甲醛均顯示超標。李某遂搬離房屋并向T公司發送“訴求明細”要求解除合同。在該案中( )①T公司未完全履行合同義務,應當承擔違約責任②T公司在履行職責中有過錯,應當承擔侵權責任③T公司在網上發布的房屋租賃廣告屬于要約④李某與T公司簽訂的合同有效,李某有權解除合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小張決定裝修新房,看到某公司宣傳中作出“延一日賠一百”的承諾,于是與該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約定工期為5個月。實際裝修過程中,該公司因資金鏈斷裂等原因,裝修進度緩慢。該公司曾提出將工期延長3個月,但未得到小張回復,最終逾期2個月才交工,小張要求該公司支付逾期的違約金。該公司以其并非主觀故意拖延為由要求減少違約金,小張遂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中①該公司因不可抗力導致違約,可部分免除其違約責任②該公司未在約定期限完工,違背了合同的誠實信用原則③雙方就變更合同未協商一致,該公司應按原合同履行義務④該公司因存在合同欺詐導致意思表示不真實,合同無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李某找陳某購買一批水泥,總價值60萬元。李某向陳某支付了15萬元定金,約定違約金為合同價款的20%。后陳某因丈夫車禍重傷住院,未能按期完成水泥交付。據此,據此,下列說法最可能發生的是( )A.李某可要求雙倍返還定金30萬元B.陳某若支付違約金12萬元,就無需退還定金15萬元C.李某可要求雙倍返還定金30萬元,并支付違約金12萬元D.李某可要求陳某支付違約金12萬元,并退還定金15萬元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6月,翟某與張某簽訂了一份家具銷售合同,合同總價款為70800元。合同簽訂后,翟某向張某支付了定金1萬元和部分貨款。但張某未按合同約定向翟某交付貨物。2023年7月,翟某通過郵箱向張某發送了終止合同告知書,主張解除合同,張某未予回應。翟某遂訴至人民法院,要求解除合同、雙倍返還定金、退還貨款。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分析人民法院是否會支持翟某的訴求,并說明理由。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楊某在某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平臺發布二手“某知名品牌無線耳機”的交易信息,稱該無線耳機系其在官方專營店購買其他數碼產品時贈送,全新正品,假一賠三,現閑置低價轉讓。高某獲知該信息,向楊某確認該耳機系全新官方正品后,通過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平臺與楊某達成交易。高某收到耳機后,經鑒定發現該耳機系假冒產品,認為楊某銷售行為構成欺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楊某返還已支付的購物款并承擔價款三倍的懲罰性賠償責任,同時解除合同。法院在審理期間,調查發現楊某短時間內在該平臺以同樣宣傳方式已銷售同款耳機40余筆,交易金額超5萬余元。民法典相關規定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法院是否會支持高某的訴訟請求并說明理由。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9月20日,A公司與B公司簽訂《購房協議書》,對買賣房屋的位置、面積、總價款1億元人民幣等事宜作出約定,并約定2024年8月1日簽訂具體的購房合同,為此B公司要求A公司支付一定費用。A公司向B公司轉款1000萬元,B公司出具了1張金額為1000萬元的定金收據。2024年8月1日,A公司要求與B公司簽訂購房合同,B公司則稱該房屋已經賣出,A公司要求B公司雙倍返還定金,B公司表示只退回定金1000萬元,雙方協商無果,A公司將B公司訴至人民法院。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指出A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0月1日,劉某通過某網絡購物平臺在某服飾公司網店購買了2件羽絨服,交易金額316元。10月7日,劉某收到衣服。10月10日,劉某選擇“七天無理由退換貨”中“其他原因”申請退貨退款,10月19日郵寄了退貨商品。該服飾公司于10月20日簽收后,認為衣服已清洗,拒絕接受退貨退款,并在平臺上與劉某溝通退貨事宜。后劉某申請平臺介入,平臺向劉某退款208元。該服飾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劉某返還貨款208元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劉某返還該服飾公司貨款208元并賠償有關損失費用。相關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同時也規定了除外情形以及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分析法院作出此判決的依據。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B C A A C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C B C A1.C【詳解】AC: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臺風屬于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時,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當事人的違約責任。李某因臺風導致交通中斷無法參加演唱會,有權要求平臺退票退款,平臺不能以“已承諾”為由拒絕退款,A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B:合同并非“自動解除”,李某與平臺的合同因臺風這一不可抗力而可以當事人選擇解除合同,B說法錯誤。D:本案中李某因不可抗力退票,并非主觀違約,未違反誠實守信原則,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2.B【詳解】①:定金是指當事人雙方為了保證債務的履行,約定由當事人方先行支付給對方定數額的貨幣作為擔保,定金的數額不能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若李某因自身原因不履行合同義務,無權要求某影樓返還定金,①正確。②:條款二規定影樓違約僅需返還定金,但根據定金罰則,收受定金一方違約應雙倍返還定金。此條款免除影樓責任,屬無效格式條款。若某影樓不履行合同義務,李某可以要求雙倍返還定金,也可以要求影樓繼續履行合同,②錯誤。③:條款三禁止解除合同,但《民法典》允許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此條款排除當事人主要權利,無效。因此,合同訂立后,隨著外部條件的變化,當事人可能會有改變合同的想法,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③正確。④:該格式條款在雙方自愿基礎上達成,但并非所有條款均有效,條款二、三因顯失公平無效,④錯誤。故本題選B。3.D【詳解】①:服務協議是雙方自愿訂立且內容合法,具備法律效力,①錯誤。②:小董因其他公司優惠更大而找借口違約,屬于惡意毀約,②正確。③:甲公司作為守約方,無需承擔違約責任;違約方小董需承擔責任,③錯誤。④:違約方需承擔繼續履行、賠償損失等責任。小董需要向甲家政公司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金,④正確。故本題選D。4.B【詳解】A :胡某表示 “失主愿意向歸還手機者以 500 元相謝”,這是一個懸賞廣告,構成要約,而非要約邀請。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而胡某的表述明確了自己愿意在對方完成歸還手機行為時支付報酬,有受該意思表示約束的意圖,A錯誤。B:小明聽到廣播后將手機歸還,完成了胡某懸賞廣告中的指定行為,構成承諾,雙方之間的合同成立。胡某應該按照承諾支付酬金,B正確。C:13 歲的小明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是他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接受懸賞酬金屬于純獲利益的行為,小明具備主張權利的行為能力,C錯誤。D:超市服務員只是按照胡某的請求廣播尋物,在整個事件中并沒有需要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定情形,D錯誤。故本題選B。5.C【詳解】①:《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本案韓某作為所有權人有權處分房屋,無需判定鄭某是否善意,合同效力取決于合法性,而非善意取得,①說法錯誤。②:韓某與小祈簽訂的合同合法有效,韓某“一房二賣”屬于違約行為。根據合同約定,小祈有權要求韓某支付違約金,②符合題意。③:不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韓某雖與小祈簽約但未過戶,仍為房屋所有權人,其與鄭某完成過戶登記后,鄭某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權,③符合題意。④:韓某與鄭某的合同合法有效且已過戶,小祈無權主張合同無效,只能追究韓某違約責任,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6.A【詳解】①:賈某按潘某指示分批交付貨物,交易由某商貿公司與賈某簽訂買賣合同并出具了收貨憑證,賈某履行了合同義務,①正確。②:潘某發出了要約,經賈某承諾后潘某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賈某系基于對潘某的信任而默許由某商貿公司出具欠款憑證。結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以及相關證據,足以推定潘某和某商貿公司作為共同購買方與賈某之間形成了合法有效的買賣合同關系,②正確。③:本案中潘某和某商貿公司作為共同購買方與賈某之間形成了合法有效的買賣合同關系,潘某應當與某商貿公司一同向賈某履行買賣合同買受方的付款義務,潘某對某商貿公司尚欠賈某的貨款及逾期付款利息承擔共同清償責任,③錯誤。④:本案中潘某發出了要約,但某商貿公司與賈某簽訂買賣合同并出具了收貨憑證,故實際要約人是商貿公司,潘某并非實際要約人,④錯誤。故本題選A。7.A【詳解】①②:開發商與張某簽訂了《商品房預售合同》,卻以 “系統故障導致折扣錯誤” 為由要求張某補足差價,否則取消交易,這違背了合同約定,應該承擔違約責任,也違背了誠信原則,張某可主張繼續履行合同,①②正確。③:題干中未提及定金問題,③不符合題意。④:開發商與張某簽訂了合同,不是單方意思表示,具有法律約束力,④錯誤。故本題選A。8.C【詳解】①:乙公司的促銷信息屬于要約,甲的下單支付價款行為是承諾,合同成立,①排除。②:乙公司僅僅在該商品頁面底部以灰色小字注明“本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沒有以合理方式提示、規定雙方權利和義務,所以“保留最終解釋權”條款無效,②正確。③:乙公司發布的促銷信息內容明確具體,構成要約,甲支付價款時合同成立。乙公司沒有誠信履行,單方面取消訂單,應承擔違約責任,③正確。④:雖然乙公司促銷的手表為限量款,有權限定購買條件,但公司沒有以合理方式提示、規定雙方權利和義務,因此“保留最終解釋權”條款無效,④排除。故本題選C。9.C【詳解】②:韓某與小祈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后,又把房屋賣給了鄭某,韓某“一房二賣”構成違約, 需依合同約定向小祈支付違約金,②正確。③:房屋作為不動產,必須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才能取得所有權。鄭某與韓某已完成產權過戶手續,鄭某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③正確。①:本案中的合同效力與是否善意取得無關,合同效力取決于是否符合法定有效要件(如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韓某作為房屋所有權人,其與鄭某的買賣合同合法有效,無須以善意取得為前提,排除①。④:韓某作為所有權人有權處分房屋,其與鄭某的合同合法有效:小祈無法主張合同無效,僅能要求韓某承擔違約責任,排除④。故本題選C。10.C【詳解】①:甲乙雙方通過聊天軟件就車輛買賣達成了一致的意思表示,乙交付了部分款項,雙方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買賣合同關系,①錯誤。②:車主甲承諾車輛無重大事故,車況良好,但實際車輛存在事故記錄且車況不符合承諾,這種行為屬于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誤導乙做出購買車輛的決定,構成欺詐。欺詐會使乙在違背自己真實意愿的情況下訂立合同,導致乙意思表示不真實,②說法正確。③: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但通過聊天軟件達成的協議以及乙交付部分款項等行為,依據《民法典》規定,能夠證明雙方之間存在買賣合同關系,但是甲存在欺詐行為,導致乙意思表示不真實,使得合同無效,③錯誤。④:甲違反了自己之前對車輛狀況的承諾,構成違約。根據法律規定,甲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包括退購車款、賠償損失,④正確。故本題選C。11.B【詳解】①:李某為張某裝修房屋,張某欠李某裝修款,李某是債權人,張某是債務人;同時張某稱房屋有質量問題,說明李某的裝修服務可能存在瑕疵,雙方可能都未正確履行合同,①正確。②:合同標的是李某為張某提供的裝修服務,但標的額應為最初結算的裝修款金額,張某已支付 2 萬元,所以不是 10 萬元,②錯誤。③:若李某的裝修確實構成違約,根據相關法律,可通過采取補救措施承擔違約責任,③正確。④:張某稱房屋出現質量問題,不能認定其未遵循誠信原則,且 “無條件繼續履行合同” 說法過于絕對,應根據實際情況判斷,④錯誤。故本題選B。12.B【詳解】A:違約金與定金條款不能同時適用,案例中約定的是定金,A錯誤。B:因趙某與合伙人意見不一致導致交易未能完成,系因趙某自身原因造成的違約,趙某是給付定金的一方,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義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故其無權要求張某返還定金,B正確。C: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義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義務的,應當返還雙倍定金。趙某是給付定金的一方,無權要求返還定金,C錯誤。D:合伙人意見不一致應在趙某預料之內,不屬于不可抗力,因此不能免除趙某責任,D錯誤。故本題選B。13.C【詳解】①:M商場以市場價賣給張某300套某品牌高級化妝品,但最終確定為假貨,說明M商場違反了合同履行的誠信原則、全面履行原則,①錯誤。②③:M商場以市場價賣給張某300套某品牌高級化妝品,但最終確定為假貨,M商場的行為屬于實際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張某可要求M商場返還定金5萬元并支付違約金7萬元,②③符合題意。④:張某與M商場電話約定,屬于口頭合同。口頭合同與書面合同都是合同的形式,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④不選。故本題選C。14.B【詳解】①④:李某與T公司簽訂的合同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該合同是有效合同,但是T公司沒有按照合同履行合同義務,違背了誠信原則,需承擔違約責任,李某有權解除合同,①④入選。②:材料涉及的是違約責任而非侵權責任,②不選。③: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主營房屋租賃業務的T公司發布的房屋租賃廣告屬于要約邀請,③不選。故本題選B。15.C【詳解】②:合同訂立后,雙方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履行義務。該公司未按約定期限完工,構成違約,違背了該原則,②符合題意。③:合同變更需雙方協商一致。該公司單方面提出延長工期,但未得到小張同意,原合同仍有效,應按原約定履行義務并承擔逾期責任,③符合題意。①: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地震、洪水、火災、戰爭等,該公司資金鏈斷裂屬于可預見和可規避的情況,不屬于不可抗力,該公司的違約責任不能被部分免除,①不選。④:合同欺詐需存在故意隱瞞或虛假陳述等行為,而題干未體現該公司存在欺詐意圖,合同仍合法有效,④不選。故本題選C。16.A【詳解】AD:陳某違約,李某可要求雙倍返還定金30萬元,李某也可要求陳某支付違約金12萬元,并退還定金15萬元,這兩種方案都是合法的,但A方案對李某更有利,A符合題意,D排除。B:收受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選擇違約金時,收受定金的一方定金也需返還,B錯誤。C: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定金條款是指雙倍定金罰則,其與違約金二選一,不能同時適用,故C錯誤。故本題選A。17.人民法院會支持翟某的訴求。①根據《民法典》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張某未按約定交貨,翟某已通過郵箱發送終止合同告知書(視為催告),張某未回應,翟某有權解除合同。②根據“定金罰則”,收受定金一方(張某)違約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應當雙倍返還定金(1萬元×2=2萬元)。③合同解除后,張某因未履行交貨義務,已收取的部分貨款構成不當得利,應當退還。(原卷無答案,此答案僅供參考)【分析】背景素材:合同糾紛考點考查:言而有信 違約有責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題型、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是依據類主觀題。明確本題考查的知識范圍是法律與生活,設問指向是人民法院依法履職的依據。運用名譽權和隱私權的知識進行分析說明。第二步, 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張某未按合同約定向翟某交付貨物。2023年7月,翟某通過郵箱向張某發送了終止合同告知書,主張解除合同,張某未予回應→可調用的法理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本案中,張某沒有履行合同,而且催告后沒有回應,翟某有權解除合同。關鍵詞②:合同簽訂后,翟某向張某支付了定金1萬元和部分貨款。但張某未按合同約定向翟某交付貨物→可調用的法理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定金是以確保合同履行為目的,由當事人一方在合同履行前預先交付于另一方的金錢。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義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義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本案中,翟某向張某支付了定金1萬元,但張某沒有履行合同,應雙倍返還定金,承擔違約責任。關鍵詞③:翟某向張某支付了定金1萬元和部分貨款。但張某未按合同約定向翟某交付貨物→可調用的法理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確定不發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本案中,翟某與張某解除合同后,張某應退回貨款。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要求與材料信息、課本知識的結合。18.法院應該支持。高某與楊某之間的行為構成買賣合同【或者合同成立】,楊某在銷售商品時,對高某做出承諾,楊某應該根據約定誠信、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但是楊某以虛假宣傳的方式銷售假冒商品,未做到誠信經營,損害消費者利益,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同時從楊某交易情況來看應該認定為商業性經營行為,其行為構成欺詐。因此高某要求解除合同,退還貨款,并承擔三倍賠償,法院應該依法予以支持。【分析】背景素材:民事糾紛具體案例考點考查:合同履行、違約責任等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原因類主觀題,要求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法院是否會支持高某的訴訟請求并說明理由。考生要分析材料中的法律事實,然后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高某的訴訟請求。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楊某在某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平臺發布二手“某知名品牌無線耳機”的交易信息……高某獲知該信息,向楊某確認該耳機系全新官方正品后,通過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平臺與楊某達成交易→可運用合同的相關知識,分析高某與楊某之間的行為構成買賣合同。有效信息②:高某收到耳機后,經鑒定發現該耳機系假冒產品→可運用合同履行的知識,分析楊某以虛假宣傳的方式銷售假冒商品,未做到誠信經營,損害消費者利益,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有效信息③:高某收到耳機后,經鑒定發現該耳機系假冒產品,認為楊某銷售行為構成欺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楊某返還已支付的購物款并承擔價款三倍的懲罰性賠償責任,同時解除合同→可運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的相關規定,分析楊某行為構成欺詐,所以法院應該依法支持高某的訴訟請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9.A公司的要求合理。合同的主體適格、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有效,A公司與B公司簽訂的《購房協議書》屬于預約合同,該合同有效。B公司違反合同約定,應承擔違約責任。依據定金罰則,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義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B公司須雙倍返還定金。【分析】背景素材:購房合同糾紛考點考查:訂約履約 誠信為本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原因類主觀題,主體是A公司與B公司,要求運用《法律與生活》中“訂約履約 誠信為本”的知識,從為什么的角度來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觀點判斷:A公司的要求合理。有效信息①:A公司與B公司簽訂《購房協議書》,對買賣房屋的位置、面積、總價款1億元人民幣等事宜作出約定,并約定2024年8月1日簽訂具體的購房合同→可運用合同的效力的知識,從有效合同的角度分析說明A公司與B公司簽訂的《購房協議書》合同有效。有效信息②:A公司向B公司轉款1000萬元,B公司出具了1張金額為1000萬元的定金收據;B公司則稱該房屋已經賣出→可運用違約責任的知識,從定金罰則的角度分析說明B公司須雙倍返還定金。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相結合。20.①根據民法典規定,有效合同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劉某和某服飾公司建立買賣合同關系。該合同關系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雙方應按合同約定全面誠信履行義務。②合同訂立后,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合同一方當事人不得單方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否則承擔違約責任。劉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如果商品保持完好,可單方面解除合同。但是劉某將羽絨服清洗后退貨,已影響商品的二次銷售,不符合法定的七天無理由退貨條件。劉某強行退貨并收取平臺退款208元,已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分析】背景素材:網購消費糾紛考點考查:合同訂立和履行、違約責任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小問詳解: 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合同訂立和履行、違約責任的有關知識,結合案例,從原因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劉某通過某網絡購物平臺在某服飾公司網店購買了2件羽絨服,交易金額316元→可從合同訂立的角度分析作答。關鍵詞②:該服飾公司于10月20日簽收后,認為衣服已清洗,拒絕接受退貨退款→可從合同的履行及變更、違約責任分析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