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如何用好網絡技術這把雙刃劍?1.2哲學的基本問題第一目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近日,網紅“貓一杯”公開道歉。事件的起因是“貓一杯”之前聲稱在法國巴黎拾到兩本寒假作業,并公開喊話“一年級八班秦朗”。這一視頻短時間內便登上熱搜榜。然而,這一切不過是“貓一杯”為了吸引流量而編造的虛假故事。 在事件持續發酵的過程中,不僅有自稱為“秦朗老師”和“秦朗舅舅”的網友出現,更有人開啟直播,試圖借勢獲利。這種對熱點的無底線追逐和流量變現的行為,無疑加劇了事件的惡劣影響。而當事件被揭露為虛假時,這些所謂的“舅舅”和“老師”。也迅速消失在公眾視野中,留下了滿地的狼藉和網友們的憤怒與失望。思考:在網絡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網絡平臺上充斥了各種各樣與“實”不符的“編”的內容,你怎么看待這一現象?“貓一杯”事件啟示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和樂趣時,我們也需要保持警惕和理性,避免被不實信息所誤導。作為網絡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我們需要提高對于信息的鑒別能力,不妨讓子彈先飛一會兒,避免成為哪些輿論制造者的幫兇,也避免被虛假信息所誤導。此外,我們也需要對網絡平臺加強監管和自律。對于虛假信息和惡意炒作行為,平臺應當及時采取措施給予嚴厲處罰,殺一儆百......思考:從哲學角度,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一事件中的“編”與“實”呢?網絡中的“實”與“編”說到底是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也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意識)與存在(物質)的關系問題。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經驗、觀念、感覺、設想、方針政策、計劃方案、目標等主觀性的東西。意識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地球、生物、環境、國情、磁場等可見或不可見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注意:①“思維”和“存在”相搭配,“意識”和“物質”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②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判斷下列哪些屬于思維(意識)或存在(物質)?嚴肅的語文老師班長制定的暑假游玩攻略生產力、生產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秦始皇兵馬俑聲音、陽光、空氣存在(物質)思維(意識)商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計劃小李是高二學生社區醫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存在(物質)思維(意識)存在(物質)存在(物質)存在(物質)思維(意識)思維(意識)存在(物質)存在(物質)思維(意識)思考:是先有意識還是先有物質呢?一、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誰先誰后”“誰決定誰”“何者為第一性,誰是第二性”“何者為世界的起源”存在決定思維思維決定存在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或兩大陣營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意識)與存在(物質)的關系問題。下列觀點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范縝: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王守仁: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荀子: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慧能: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泰勒斯:“水”是萬物的“始基”。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馬克思說:“ 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思考:莊子和馬克思觀點的區別在哪?對思維和存在同一性關系問題上認識不同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能不能可知論不可知論這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一、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意識)與存在(物質)的關系問題。注意:“可知論”和“不可知論”不是哲學的基本派別,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下述觀點屬于可知論還是不可知論?莊周夢蝶。感覺因人而異,所以感覺是不可靠的。人是通過感覺認識世界的,因此人不可能得到客觀對象的真實狀況。9月3日,由航空工業一飛院研制的“啟明星50”大型太陽能無人機在陜西榆林順利完成首飛任務,飛機狀態良好,各系統運行正常,首飛圓滿成功。不可知論不可知論可知論歸納小結1.何者為本原2.有沒有同一性存在決定思維思維決定存在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思維不能正確認識存在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可知論不可知論哲學的基本問題根本的、最重要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從屬的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或兩大陣營?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從生活實踐看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現實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主觀思維(意識)客觀情況(物質)醫生:處方與病情的關系學生:學習計劃與學習實際之間的關系教師:教學計劃與教學實際之間的關系……類似的例子還有:想一想:一個網絡博主思考推送什么內容時,要以什么為依據?生活背景、社會環境、國情等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虛空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中國南北朝形神之辯恩格斯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客觀事物不過是理念的影子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2.從哲學研究看知識拓展: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思維(意識)和存在(物質)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內容: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②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可以正確指導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錯誤意識則會導致實踐失敗,阻礙事物的發展。方法論:①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②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第二目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什么?網絡技術的進步,也會給我們帶來溫情。最近,臺灣音樂人包小柏的女兒去世后,他十分思念,就利用AI技術,使女兒在數字世界“復活”。不僅可以唱歌,還能對話。AI復活親人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進步,使得AI能夠更準確地模擬人類的語言、表情和行為。所以,所謂“復活”其實也只是我們利用技術對于亡者音容的再現。關于人死亡后究竟去了哪?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人死如燈滅,萬念俱成灰”西方基督教認為死亡是必然的過程,死亡為我們敞開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樂善好施的信徒們得以到天國的樂土里獲得永生。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思考:這些關于死亡的看法中,哪些屬于唯物主義?哪些屬于唯心主義?你是如何區別的?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唯物主義一、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1、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和根本分歧: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哲學派別 觀點分歧表現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二、唯物主義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意識。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2.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1.唯物主義根本觀點赫拉克利特,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世界上一切都是由火構成的。泰勒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水中產生,最后又復歸于水。(1)唯物主義的基本派別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特點: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氣、木、水、火、土等,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氣理說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王充陰陽說天地和人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五行說思考: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在哪?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特點: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氣、木、水、火、土等,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進步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局限性: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代表人物:古希臘的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在中國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其代表人物是荀子、王夫之、范縝等。①基本觀點:把近代自然科學中發現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原子(或元素)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動。(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萬物的基礎是原子 物質,是基本元素(德)費爾巴哈(英)弗·培根原子就是物質,就是世界的本原。(法)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思考: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在哪?(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把近代自然科學中發現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原子(或元素)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動。進步性:在總結自然科學的成就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它克服了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直觀猜測的缺陷,有了科學的根據。局限性: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代表人物: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羅、伽森狄、霍爾巴赫、費爾巴哈等人。名詞解釋機械性把一切運動都歸結為受力學規律支配的機械運動,所以這一時期的唯物主義又稱為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性把自然科學研究的習慣和方法推廣為哲學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去看待世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自然觀是唯物的,但歷史觀卻是唯心的,否認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進步性:正確提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代表人物: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 。注意:唯物主義不都是正確的。只有辯證的和歷史的唯物主義才是正確的。1、水是萬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4、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7、宇宙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燒,在一定的方寸上熄滅 。8、氣者,理之依也。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5、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6、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辯證唯物主義請判斷下列觀點分別屬于唯物主義的哪種基本形態三、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意識決定物質。1.唯心主義根本觀點兩種基本形態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2.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萬物皆備于我(戰國)孟子(明)王守仁(南宋)陸九淵(英)貝克萊存在既被(我)感知心外無物思考:他們的觀點有什么共同點?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⑴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戰國)孔子畏天命,無所禱也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氣,先有此理(南宋)朱 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春秋戰國)老子(德)黑格爾“絕對精神”產生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圣經》說: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柏拉圖現實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創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思考:他們的觀點有什么共同點?2.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⑴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理、道 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2.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3)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唯 心 主 義 兩種形態 基本觀點 共同點(根本觀點)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人的主觀精神客觀精神把意識作為世界的本原,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四、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間的關系在哲學史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之間的對立和斗爭長期存在。從派別上講,哲學史上上的對立和斗爭歸根到底,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正如毛澤東所作的通俗比喻,雖然存在著這樣“兩個對子”,但從獨立的基本派別上看,只能是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先解釋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再解釋世界的狀態是怎么樣?辯證法形而上學聯系、發展、全面孤立、靜止、片面基本派別本框小結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何者是本原有沒有同一性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可知論不可知論是什么?為什么?哲學的基本派別哲學史上兩個對子基本形態根本觀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和歷史唯物主義根本觀點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對立唯物主義唯心主義辯證法形而上學對立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對世界狀態的不同回答對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課堂練習練一練1.(2023·北京)“人見佳山水,輒曰‘如畫’,見善丹青,輒曰‘逼真’。”清代畫家王鑒的這句話道出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審美體驗。可見,“如畫”與“逼真”( )A.是對現實的描繪和升華,實現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體認識和體驗的制約C.說明觀念可以無限趨近于客觀現實D.反映了山水與丹青的聯系具有“人化”特點【詳解】人見佳山水,輒曰“如畫”,見善丹青,輒曰“逼真”,大致的意思是,人們看到壯麗山水,會說像畫一樣美;看到美麗的畫畫,會說,畫的跟真的一樣棒,可見“如畫”與“逼真”體現了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是對是對現實的描繪和升華,實現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A正確。事物的存在是客觀的,不會受到主體認識和體驗的制約,B錯誤。觀念可以反映客觀現實,C排除。材料講的山水和丹青都是客觀事物,不涉及山水與丹青的聯系,D排除。A練一練2.(2022·浙江)人(或動物)硬組織的化學組成與其食物中的化學組成密切相關,當食物來源不同時,其硬組織中的碳(C)、氮(N)穩定同位素組成就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同位素分析,科學家可揭示其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結構、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環境。由此可見( )A.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識只能追溯過去不能推測未來C.知識水平越高認識越深刻 D.具體科學的進步促進哲學的發展【詳解】通過同位素分析,科學家可以揭示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結構、生活方式及生存環境,說明人類可以通過研究獲得正確認識,即思維和存在具有統一性,A符合題意。意識具有能動性,既能追溯過去也能推測未來,B表述錯誤。實踐決定認識,C表述錯誤。哲學來源于具體科學,具體科學進步可以促進哲學的發展,但與題意無關,D不符合題意。A練一練3.(2021·天津)宋代著名哲學家張載認為,宇宙是由氣構成的,是和諧共生的整體,其中的一切都與自己有直接的關系,他人與萬物都是自己的同胞手足。基于對世界的這種理解,他主張人應該尊敬高年長者,撫育孤幼弱小,對宇宙大家庭及其成員盡自己的義務。張載的觀點( )①屬于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②體現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③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④體現了世界觀影響做人做事的方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詳解】 “宇宙是由氣構成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具體的物質,體現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而不屬于辯證唯物主義思想,①排除,②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張載的觀點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③排除。基于對世界的這種理解,他主張人應該尊敬高年長者,撫育孤幼弱小,對宇宙大家庭及其成員盡自己的義務,這說明世界觀影響做人做事的方法,④正確切題。D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