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長方體棱長之和:(長+寬+高)×4 正方體棱長之和:棱長×12 2、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表面積=棱長×棱長×63、并不是所有物體都有6個面:(1)6個面:長方體或正方體:油箱、罐頭盒、紙箱等(2)5個面:長方體或正方體:水池、魚缸等(3)4個面:長方體或正方體:通風管等4、物體截成幾段,增加一個截口就增加2個截面(增加面的個數=截口數×2)【考點精講1】小明想用下圖中的4種木板(每種有2塊)組成一個有蓋的木盒,選擇3種拼成一木盒,序號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答案】B【分析】根據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面的面積相等。由此可以選擇①號、②號、④號各2塊。據此解答即可。【詳解】由分析可知,想用圖中的4種木板(每種有2塊)組成一個有蓋的木盒,選擇3種能拼成一木盒,序號是①②④。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及應用,結合題意分析解答即可。【考點精講2】至少( )個棱長是2厘米的小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A.4 B.8 C.12【答案】B【分析】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做正方體,據此分析。【詳解】如圖,至少8個棱長是2厘米的小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故答案為:B【考點精講3】下面圖形( )沿虛線折疊后不能圍成長方體。A. B. C.【答案】C【分析】根據長方體展開圖的特征進行解答。【詳解】A.,符合長方體展開圖的“1-4-1”型,能折疊成長方體;B.,符合長方體展開圖的“1-4-1”型,能折疊成長方體;C.,不符合長方體展開圖的特征,不能折疊成長方體。故答案為:C【點睛】熟記長方體展開圖的特征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考點精講4】如圖是一個正方體表面展開圖,與3號面相對的面是( )號面。A.5 B.6 C.4【答案】B【分析】正方體展開圖中相對的面具有以下特點:相對的兩個面在展開圖中不相鄰,即它們之間隔著其他的面。沿著正方體的棱折疊時,相對的面會完全重合。據此解答。【詳解】根據分析可得:1和5相對,2和4相對,3和6相對。這個正方體表面展開圖,與3號面相對的面是6號面。故答案為:B【考點精講5】用48厘米長的鐵絲恰好做成一個長方體框架,長方體中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和是( )。A.24厘米 B.16厘米 C.12厘米【答案】C【分析】鐵絲長度相當于長方體棱長總和,長方體中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是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棱長總和÷4=長寬高的和,列式計算即可。【詳解】48÷4=12(厘米)長方體中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和是12厘米。故答案為:C【考點精講6】用一根長( )的鐵絲正好可以做一個棱長5厘米的正方體框架。(接頭忽略不計)A.60厘米 B.150厘米 C.25厘米【答案】A【分析】根據正方體的棱長總和公式:正方體棱長總和=棱長×12,代入數據,即可解答。【詳解】5×12=60(厘米)用一根長60厘米的鐵絲正好可以做一個棱長5厘米的正方體框架。故答案為:A【點睛】根據正方體棱長總和公式進行解答。【考點精講7】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用a表示,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用算式表示為( )。A.12a B.6a2 C.6a3【答案】B【分析】根據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把棱長a代入公式,并把算式寫為最簡形式即可。【詳解】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用a表示,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用算式表示為6a2。故答案為:B【考點精講8】一個無蓋的正方體木箱準備里外都刷油漆,刷油漆的面(木板厚度忽略不計)有( )個。A.5 B.6 C.10【答案】C【分析】由于無蓋的正方體,它由5個面組成,那么木箱的外面需要刷5個面,由于里外都要刷,里面也是5個面積,所以一共刷油漆的面是10個面,據此即可選擇。【詳解】6-1=5(個)5×2=10(個)所以刷油漆的面有10個。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正方體的表面積,要注意無蓋的正方體是有5個面。一、選擇題1.如圖中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是( )。A. B. C.【答案】C【分析】根據正方體展開圖的11種特征,圖A、圖B都屬于正方體展開圖的“1-4-1”結構,都能圍成正方體;圖C不屬于正方體展開圖,不能圍成正方體。【詳解】如圖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是。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重點考查正方體展開圖的認識。正方體展開圖分四種類型,11種情況,要掌握每種情況的特征。2.用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搭一個較大的正方體,至少需要( )個這樣的小正方體。A.4 B.8 C.16【答案】B【分析】根據小正方體拼組大正方體的方法可知: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較大的正方體,每條棱長上至少需要2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即可解答。【詳解】2×2×2=8(個)故答案為:B【點睛】解答本題時一定要明確用小正方體拼成大正方體時,每條棱長上至少需要2個小正方體。3.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分米。A.36 B.144 C.216【答案】C【分析】根據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棱長×棱長×6,即可解答。【詳解】6×6×6=36×6=216(平方分米)故答案選:C【點睛】本題考查正方體表面積的公式的熟練應用。4.一個棱長是6厘米的正方體,棱長總和是( )厘米。A.72 B.24 C.144【答案】A【分析】根據正方體的特征,正方體的十二條棱長相等,根據題目中所提供的數據即可求出棱長總和。【詳解】6×12=72(厘米)故答案為:A【點睛】此題是考查正方體的特征,用正方體的特征即可解決問題。5.一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24平方厘米,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 )厘米。A.2 B.3 C.4【答案】A【分析】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為6×棱長2,題目中已經告訴了我們表面積是24平方厘米,接下來只要把表面積除以6就能得到棱長的平方的值,然后找出看哪個數的平方等于這個數,就能得到棱長的長度。【詳解】24÷6=4(平方厘米)2×2=4(厘米)正方體的棱長是2厘米。故答案為:A【點睛】這道題考查了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要求我們學會靈活運用這個公式。6.如果把一個長方體分割成許多小正方體,它的表面積( )。A.不變 B.增加 C.減少【答案】B【分析】根據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長方體、正方體的6個面的總面積和,就是它們的表面積;把一個長方體分割成許多小正方體,它的表面積增加了,據此解答。【詳解】根據分析可知,把一個長方體分割成許多小正方體,它的表面積增加了。故答案為:B【點睛】本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長方體、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及應用。7.一個長、寬、高分別是24厘米、16厘米、8厘米的長方體,切去一個棱長為8厘米的正方體后(如圖),它的表面積和原來相比,( )。A.變大了 B.變小了 C.沒有變化【答案】B【分析】觀察圖形可知,長方體切去一個小正方體之后,表面積減少了4個小正方形面積,同時又增加了2個小正方形面積,所以表面積還剩減少2個小正方形的面積;因此它的表面積和原來比變小了,據此解答。【詳解】根據分析可知,一個長、寬、高分別是24厘米、16厘米、8厘米的長方體,切去一個棱長為8厘米的正方體后,它的表面積和原來相比變小了。故答案為:B【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清楚切去小正方體的位置,進而找出減少的小正方形的面和增加小正方形的面。8.把一個棱長5分米的正方體切成兩個的長方體,兩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總和比原來正方體的表面積增加了( )平方分米。A.25 B.30 C.50【答案】C【分析】由題可知,把一個棱長5分米的正方體切成兩個長方體,增加了兩個正方形切面,根據正方形的面積公式S=,即可求出增加部分的面積。【詳解】5×5×2=25×2=50(平方分米)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對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的掌握以及靈活運用。9.一個長方體長5cm、寬3cm、高6cm,如下圖切成兩個同樣的小長方體,表面積增加了( )cm 。A.15 B.18 C.30【答案】C【分析】觀察圖形可知,如圖切成兩個同樣的小長方體,增加了兩個長是5cm,寬是3cm的長方形面積,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面積=長×寬,代入數據,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2,即可解答。【詳解】5×3×2=15×2=30(cm2)故答案為: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明確切面與哪個面平行切成,確定出面的長與寬的值。10.下圖中,( )可以折成一個正方體。A. B. C.【答案】A【分析】正方體展開圖有11種特征,分四種類型,即:第一種:“1-4-1”型,即第一行放1個正方形,第二行放4個正方形,第三行放1個正方形,有6種特征;第二種:“2-2-2”型,即每一行放2個正方形,此結構只有一種展開圖,1種特征;第三種:“3-3”型,即每一行放3個正方形,只有一種展開圖,有1種特征;第四種:“1-3-2”型,即第一行放1個正方形,打2行放3個正方形,第三行放2個正方形,有3種特征,據此解答。【詳解】A.,符合正方體展開圖的“1-4-1”型,能折成正方體;B.,不是正方體展開圖,不能折成正方體;C.,不是正方體展開圖,不能折成正方體。故答案為:A【點睛】熟練掌握正方體展開圖的特征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1.一個長方體的底面是面積為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側面沿高展開正好是一個長1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這個長方體的高是( )厘米。A.8 B.4 C.2【答案】C【分析】根據正方形面積公式:面積=邊長×邊長,面積是16平方厘米,則正方形的邊長是4厘米;根據正方形周長公式:周長=邊長×4,代入數據,求出周長,也就是長方體底面周長,再根據長方體側面沿高展開圖的特征,展開的長方形的長是長方體的周長,寬是長方體的高,即可求出這個長方體的高,據此解答。【詳解】根據分析可知:16=4×4,這個長方體的底面長和寬都是4厘米;長方體底面周長:4×4=16(厘米)長方體的高為2厘米。故答案為:C【點睛】根據長方體的特征以及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的特征進行解答。12.如果將下圖折成一個正方體,那么數字“6”的對面是( )。A.1 B.2 C.3【答案】B【分析】2-3-1型正方體展開圖,相對面的特點是之間一定相隔一個正方形,首先確定3和5相對,再同過觀察分析可知,6和2相對,據此分析。【詳解】根據分析,數字“6”的對面是2。故答案為:B【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正方體展開圖找相對面的方法,關鍵是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13.正方體的棱長擴大到原來的3倍,它的表面積擴大到原來的( )倍。A.3 B.9 C.27【答案】B【分析】正方體表面積=棱長×棱長×6,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因數乘幾,積跟著乘幾,正方體的棱長擴大到原來的3倍,表面積擴大到原來的(3×3)倍,據此分析。【詳解】3×3=9正方體的棱長擴大到原來的3倍,它的表面積擴大到原來的9倍。故答案為:B14.有一個長6厘米,寬3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鐵絲框架,如果用這根鐵絲恰好也可以圍成一個正方體框架,正方體框架的棱長是( )厘米。A.1 B.4 C.8【答案】B【分析】由題意知:長方體的棱長總和等于正方體的棱長總和。先求得長方體的棱長總和,再除以12,好可得長方體的棱長。據此解答。【詳解】(6+3+3)×4=12×4=48(厘米)48÷12=4(厘米)故答案為:B【點睛】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長總和計算方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5.下圖中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是( )。A. B. C.【答案】A【分析】正方體有6個面,展開圖一共有11種。(1)“1-4-1”型:中間4個一連串,兩邊各一隨便放。(2)“2-3-1”型: 二三緊連錯一個,三一相連一隨便。(3)“2-2-2”型:兩兩相連各錯一。(4)“3-3”型:三個兩排一對齊。【詳解】A.這個圖有7個正方形面,不能圍成正方體;B.這個展開圖符合“2-3-1”型,能圍成正方體;C.這個展開圖符合“2-2-2”型,能圍成正方體。故答案為:A【點睛】掌握正方體展開圖幾種類型的特點是解題的關鍵。16.把一個長,寬、高分別是8厘米、7厘米、3厘米的長方體。切成兩個相同的長方體,表面積最大增加( )平方厘米。A.112 B.56 C.48【答案】A【分析】由于切一刀增加兩個面,則要想表面積最大增加,則增加的兩個面的面積是以長為8厘米,寬為7厘米的兩個長方形的面積,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2即可。【詳解】8×7×2=56×2=112(平方厘米)故答案為:A【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立體圖形的切拼,要注意沿著最大的面截成兩個小長方體表面積增加的最大。17.用若干個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大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的表面積至少是( )平方厘米。A.20 B.22 C.24【答案】C【解析】至少需要8個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才能拼成一個大正方體,據此解答。【詳解】拼成的大正方體如下:拼成的大正方體的表面積;2×2×6=4×6=24(平方厘米)故答案為;C【點睛】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8個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是解答此題的關鍵。18.一個長方體的長是8厘米,寬是4厘米,高是6厘米,把它截成兩個長方體,表面積最大增加( )平方厘米。A.96 B.64 C.48【答案】A【解析】要使增加的表面積最大,則平行于最大面8×6面切割,則表面積就增加了2個8×6面的面積,據此即可解答。【詳解】8×6×2=48×2=96(平方厘米)故答案為:A【點睛】掌握長方體的切割特點,與最大面平行切,表面積增加的最大。19.一個體積為40立方分米的長方體木塊,從頂點挖掉一個棱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體后,( )。A.表面積變小,體積變小 B.表面積不變,體積變小 C.表面積變小,體積不變【答案】B【分析】長方體木塊,挖掉一塊之后,體積是肯定要變小的,可以這樣思考,把這一個木塊放進一個滿滿地水缸里,水溢出來了多少,如果挖掉一塊,水溢出來的肯定少。但是從頂點挖掉一個棱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體,原來被挖掉的部分表面,可以用凹進去的表面代替,是一樣大的,所以表面積不變。【詳解】根據分析可知,一個體積為40立方分米的長方體木塊,從頂點挖掉一個棱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體后,表面積不變,體積變小。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長方體形狀變化后,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變化規律的認識。20.一個正方體的棱長增加2分米,它的表面積就增加( )。A.144平方分米 B.264平方分米 C.不能確定【答案】C【分析】通過利用舉例法進行解答。【詳解】假設原來正方體的棱長為1分米,則棱長增加2分米后是1+2=3分米原來正方體的表面積是:1×1×6=6(平方分米)棱長增加2分米后正方體的表面積是:3×3×6=54(平方分米)相差:54-6=48(平方分米)假設原來正方體的棱長為2分米,則棱長增加2分米后是2+2=4分米原來正方體的表面積是:2×2×6=24(平方分米)棱長增加2分米后正方體的表面積是:4×4×6=96(平方分米)相差:96-24=72(平方分米)…綜上可知原來正方體的棱長不確定,則增加的表面積不確定。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解題的關鍵是用列舉法表示出增加前后的表面積并進行比較。21.下面圖形中( )不能沿折線折成正方體。A. B. C.【答案】C【分析】根據正方體的展開圖的類型,1-4-1型,2-3-1型,2-2-2型,3-3型,只有C不屬于其中的類型,不能折成正方體,據此解答即可。【詳解】由分析可知,A是1-4-1型,B是2-3-1型,C不能折成正方體。故答案為:C【點睛】牢記正方體的幾種常見展開圖類型是解題關鍵。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22.把下面硬紙片按虛線折疊,能折成一個正方體的是( )。A. B. C.【答案】C【分析】利用正方體的展開圖判斷即可。【詳解】把下面硬紙片按虛線折疊,能折成一個正方體的是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考查了正方體的展開圖,教學中要讓學生確實經歷活動過程,而不要將活動層次停留于記憶水平。在學習展開與折疊時,注意動手操作。23.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中最多有( )條棱的長度相等,最多有( )個面完全相同。A.4;8 B.8;2 C.8;4【答案】C【分析】根據長方體的特征,它的12條棱分為互相平行(相對)的3組,每組4條棱的長度相等,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由此解答。【詳解】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中最多有8條棱的長度相等,最多有4個面完全相同。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及應用。24.一個長方體(正方體除外)最多有( )棱相等.A.4 B.8 C.12【答案】B【詳解】一般情況長方體的12條棱分為互相平行的3組,每組4條棱的長度相等;在特殊情況下,如果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時,最多有8條棱的長度相等.故選B25.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25厘米,3厘米,9厘米,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 )厘米.A.12 B.37 C.74【答案】B【分析】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分別是一條長,一條寬,一條高,所以把三條棱的長度相加即可.【詳解】9+3+25=37(厘米)26.正方體的棱長擴大到原來的5倍,它的表面積擴大到原來的( )。A.5倍 B.10倍 C.25倍【答案】C【分析】根據正方體表面積擴大的倍數是棱長擴大倍數的平方,列式計算后再判斷即可得到答案。【詳解】一個正方體棱長擴大5倍,則表面積擴大5×5=25倍。故答案為:C【點睛】考查了正方體的表面積和正方體棱長的關系,是基礎題型。27.要做一個底面周長是18厘米,高是3厘米的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鐵絲( )厘米。A.54 B.84 C.48【答案】C【分析】根據長方體的特征,它的12條棱分為互相平行(相對)的3組,每組4條棱的長度相等,由題意可知,它的一個底面周長是18厘米,由于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那么相對的面的周長也-定相等,也就是它的另一個底面的周長同樣是18厘米,再加上4條高的棱長,由此解答。【詳解】18×2+3×4=36+12=48(厘米)至少要鐵絲48厘米。故選:C。【點睛】此題主要根據長方體的特征和棱長總和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28.圖中長方體左側面的面積是( ).A.80平方厘米 B.50平方厘米 C.160平方厘米【答案】B【分析】左側面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10厘米,寬是5厘米,用長乘寬求出面積即可.【詳解】左側面的面積:10×5=50(平方厘米)故答案為B29.用一根長( )厘米的鐵絲正好可以做一個長6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框架。A.28 B.126 C.56【答案】C【分析】根據題意可知,長方體的長、寬和高都各有4條,以此解答即可。【詳解】(6+5+3)×4=14×4=56(厘米)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長方體特征的理解與掌握,即長方體有12條棱,分別是4條高,4條長和4條寬。30.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A.150 B.200 C.125【答案】A【分析】正方體棱長=正方體棱長總和÷12,正方體表面積=棱長×棱長×6,代入數據即可求解。【詳解】正方體棱長:60÷12=5(厘米)正方體表面積:5×5×6=25×6=150(平方厘米)故答案為:A【點睛】熟練掌握正方體的棱長總和以及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是解題的關鍵。31.在一個長7cm,寬5cm,高4cm的長方體木塊上鋸下一個最大的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 )cm2。A.96 B.150 C.294【答案】A【分析】鋸下的最大正方體的棱長是4cm,根據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代入數據計算即可。【詳解】4×4×6=96cm2,故選擇:A。【點睛】明確在長方體上鋸下一個最大正方體,此正方體的棱長就是長方體最短的棱是解題關鍵。32.下圖中能圍成正方體的是( )。A. B. C.【答案】B【分析】正方體展開圖有11種,只有B符合正方體的展開圖特征。【詳解】A.不能圍成正方體;B.能圍成正方體;C. 不能圍成正方體。故答案為:B【點睛】正方體展開圖有11種特,分四種類型,即:第一種:“1-4-1”結構,即第一行放1個,第二行放4個,第三行放1個;第二種:“2-2-2”結構,即每一行放2個正方形,此種結構只有一種展開圖;第三種:“3-3”結構,即每一行放3個正方形,只有一種展開圖;第四種:“1-3-2”結構,即第一行放1個正方形,第二行放3個正方形,第三行放2個正方形。解答本題關鍵是需熟知正方體的11中展開圖或具有空間想象能力,可以根據展開圖在大腦中想象能否折成正方體。33.一個長8分米、寬和高都是5分米的長方體,下列求表面積的列式中,( )是錯的.A.5×5×2+8×5×4 B.5×5+8×5×2+8×5×2 C.(8×5+8×5+5×5)×2【答案】B【詳解】試題分析:長方體的表面積是組成它六個面的總面積,因這個長方體,寬和高都是5分米,所以它有四個面是長8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據此解答.解:根據以上分析知,求這個長方體表面積的列式正確的是:A、5×5×2+8×5×4,C、(8×5+8×5+5×5)×2.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求長方體表面積方法的掌握情況.34.把兩個棱長4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A.192 B.160 C.96【答案】B【分析】兩個正方體有6×2=12個面,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相互接觸的面有兩個,相當于減少2個面,剩下12-2=10個面,正方體的棱長4厘米,則每個面的面積=4×4=16平方厘米。再用每個面的面積乘10個面即可。【詳解】4×4×(6×2-2)=4×4×(12-2)=4×4×10=16×10=160(平方厘米)即,長方體的表面積是160平方厘米。故答案為:B35.如圖,把一個正方體的6個面分別編號1、2、3、4、5、6,根據圖中提供的3種擺放情況,1,2分別和( )相對。A.3,4 B.4,6 C.4,5【答案】B【分析】根據正方體的三種不同的放置,每種放置都能看到的3個面上的數字,可以采取排除法進行解答。【詳解】三種不同的置都能看到數字3,3的對面不可能是1,2,4,6,所以3的對面是5;由圖1和圖2可知,1的對面不可能是2,3,6,5,所以1的對面是4;那么2的對面一定是6。1,2分別和4,6相對。故答案為:B【點睛】解答此題主要抓住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字,排除和這個數字相鄰的數字,就可以找到這個數字的對面是幾,再看另一個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字同樣用排除法解答。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1、長方體棱長之和:(長+寬+高)×4 正方體棱長之和:棱長×12 2、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表面積=棱長×棱長×63、并不是所有物體都有6個面:(1)6個面:長方體或正方體:油箱、罐頭盒、紙箱等(2)5個面:長方體或正方體:水池、魚缸等(3)4個面:長方體或正方體:通風管等4、物體截成幾段,增加一個截口就增加2個截面(增加面的個數=截口數×2)【考點精講1】小明想用下圖中的4種木板(每種有2塊)組成一個有蓋的木盒,選擇3種拼成一木盒,序號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答案】B【分析】根據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面的面積相等。由此可以選擇①號、②號、④號各2塊。據此解答即可。【詳解】由分析可知,想用圖中的4種木板(每種有2塊)組成一個有蓋的木盒,選擇3種能拼成一木盒,序號是①②④。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及應用,結合題意分析解答即可。【考點精講2】至少( )個棱長是2厘米的小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A.4 B.8 C.12【答案】B【分析】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做正方體,據此分析。【詳解】如圖,至少8個棱長是2厘米的小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故答案為:B【考點精講3】下面圖形( )沿虛線折疊后不能圍成長方體。A. B. C.【答案】C【分析】根據長方體展開圖的特征進行解答。【詳解】A.,符合長方體展開圖的“1-4-1”型,能折疊成長方體;B.,符合長方體展開圖的“1-4-1”型,能折疊成長方體;C.,不符合長方體展開圖的特征,不能折疊成長方體。故答案為:C【點睛】熟記長方體展開圖的特征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考點精講4】如圖是一個正方體表面展開圖,與3號面相對的面是( )號面。A.5 B.6 C.4【答案】B【分析】正方體展開圖中相對的面具有以下特點:相對的兩個面在展開圖中不相鄰,即它們之間隔著其他的面。沿著正方體的棱折疊時,相對的面會完全重合。據此解答。【詳解】根據分析可得:1和5相對,2和4相對,3和6相對。這個正方體表面展開圖,與3號面相對的面是6號面。故答案為:B【考點精講5】用48厘米長的鐵絲恰好做成一個長方體框架,長方體中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和是( )。A.24厘米 B.16厘米 C.12厘米【答案】C【分析】鐵絲長度相當于長方體棱長總和,長方體中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是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棱長總和÷4=長寬高的和,列式計算即可。【詳解】48÷4=12(厘米)長方體中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和是12厘米。故答案為:C【考點精講6】用一根長( )的鐵絲正好可以做一個棱長5厘米的正方體框架。(接頭忽略不計)A.60厘米 B.150厘米 C.25厘米【答案】A【分析】根據正方體的棱長總和公式:正方體棱長總和=棱長×12,代入數據,即可解答。【詳解】5×12=60(厘米)用一根長60厘米的鐵絲正好可以做一個棱長5厘米的正方體框架。故答案為:A【點睛】根據正方體棱長總和公式進行解答。【考點精講7】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用a表示,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用算式表示為( )。A.12a B.6a2 C.6a3【答案】B【分析】根據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把棱長a代入公式,并把算式寫為最簡形式即可。【詳解】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用a表示,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用算式表示為6a2。故答案為:B【考點精講8】一個無蓋的正方體木箱準備里外都刷油漆,刷油漆的面(木板厚度忽略不計)有( )個。A.5 B.6 C.10【答案】C【分析】由于無蓋的正方體,它由5個面組成,那么木箱的外面需要刷5個面,由于里外都要刷,里面也是5個面積,所以一共刷油漆的面是10個面,據此即可選擇。【詳解】6-1=5(個)5×2=10(個)所以刷油漆的面有10個。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正方體的表面積,要注意無蓋的正方體是有5個面。一、選擇題1.如圖中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是( )。A. B. C.2.用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搭一個較大的正方體,至少需要( )個這樣的小正方體。A.4 B.8 C.163.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分米。A.36 B.144 C.2164.一個棱長是6厘米的正方體,棱長總和是( )厘米。A.72 B.24 C.1445.一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24平方厘米,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 )厘米。A.2 B.3 C.46.如果把一個長方體分割成許多小正方體,它的表面積( )。A.不變 B.增加 C.減少7.一個長、寬、高分別是24厘米、16厘米、8厘米的長方體,切去一個棱長為8厘米的正方體后(如圖),它的表面積和原來相比,( )。A.變大了 B.變小了 C.沒有變化8.把一個棱長5分米的正方體切成兩個的長方體,兩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總和比原來正方體的表面積增加了( )平方分米。A.25 B.30 C.509.一個長方體長5cm、寬3cm、高6cm,如下圖切成兩個同樣的小長方體,表面積增加了( )cm 。A.15 B.18 C.3010.下圖中,( )可以折成一個正方體。A. B. C.11.一個長方體的底面是面積為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側面沿高展開正好是一個長1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這個長方體的高是( )厘米。A.8 B.4 C.212.如果將下圖折成一個正方體,那么數字“6”的對面是( )。A.1 B.2 C.313.正方體的棱長擴大到原來的3倍,它的表面積擴大到原來的( )倍。A.3 B.9 C.2714.有一個長6厘米,寬3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鐵絲框架,如果用這根鐵絲恰好也可以圍成一個正方體框架,正方體框架的棱長是( )厘米。A.1 B.4 C.815.下圖中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是( )。A. B. C.16.把一個長,寬、高分別是8厘米、7厘米、3厘米的長方體。切成兩個相同的長方體,表面積最大增加( )平方厘米。A.112 B.56 C.4817.用若干個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大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的表面積至少是( )平方厘米。A.20 B.22 C.2418.一個長方體的長是8厘米,寬是4厘米,高是6厘米,把它截成兩個長方體,表面積最大增加( )平方厘米。A.96 B.64 C.4819.一個體積為40立方分米的長方體木塊,從頂點挖掉一個棱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體后,( )。A.表面積變小,體積變小 B.表面積不變,體積變小 C.表面積變小,體積不變20.一個正方體的棱長增加2分米,它的表面積就增加( )。A.144平方分米 B.264平方分米 C.不能確定21.下面圖形中( )不能沿折線折成正方體。A. B. C.22.把下面硬紙片按虛線折疊,能折成一個正方體的是( )。A. B. C.23.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中最多有( )條棱的長度相等,最多有( )個面完全相同。A.4;8 B.8;2 C.8;424.一個長方體(正方體除外)最多有( )棱相等.A.4 B.8 C.1225.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25厘米,3厘米,9厘米,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 )厘米.A.12 B.37 C.7426.正方體的棱長擴大到原來的5倍,它的表面積擴大到原來的( )。A.5倍 B.10倍 C.25倍27.要做一個底面周長是18厘米,高是3厘米的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鐵絲( )厘米。A.54 B.84 C.4828.圖中長方體左側面的面積是( ).A.80平方厘米 B.50平方厘米 C.160平方厘米29.用一根長( )厘米的鐵絲正好可以做一個長6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框架。A.28 B.126 C.5630.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A.150 B.200 C.12531.在一個長7cm,寬5cm,高4cm的長方體木塊上鋸下一個最大的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 )cm2。A.96 B.150 C.29432.下圖中能圍成正方體的是( )。A. B. C.33.一個長8分米、寬和高都是5分米的長方體,下列求表面積的列式中,( )是錯的.A.5×5×2+8×5×4 B.5×5+8×5×2+8×5×2 C.(8×5+8×5+5×5)×234.把兩個棱長4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A.192 B.160 C.9635.如圖,把一個正方體的6個面分別編號1、2、3、4、5、6,根據圖中提供的3種擺放情況,1,2分別和( )相對。A.3,4 B.4,6 C.4,5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冀教版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選擇題八大題型)單元復習講義(學生版).docx 冀教版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選擇題八大題型)單元復習講義(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