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題 音樂是什么樣的藝術? 單元 二 學科 音樂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 本次教學內容圍繞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區別,以及音樂中豐富的情緒體驗展開。通過對比音樂、美術、文學作品,引導學生認識音樂作為聲音藝術和情緒藝術的獨特之處;借助聆聽不同風格音樂作品,幫助學生體會音樂情緒特征,了解樂譜形態與情緒的關聯,讓學生在音樂欣賞與實踐中,深入感受音樂魅力,提升音樂審美能力,形成對音樂藝術的正確認知。學習目標 1.學生能清晰闡述音樂與美術、文學在呈現材料和表達內容上的差異,明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情緒的藝術這一本質屬性。2準確體會不同音樂作品的情緒特征,依據樂譜形態特征判斷音樂情緒,提升音樂感知與分析能力。3.在音樂欣賞與實踐中,獲得細膩、微妙、難以言傳的情感體驗,增強對音樂藝術的熱愛,培養積極的審美態度。核心素養描述 審美感知: 通過聆聽、分析音樂作品,對比不同藝術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美的感知能力,提升音樂審美素養,使其能敏銳捕捉音樂中的情緒變化和藝術特色。實踐創新: 鼓勵學生演唱曲譜、用圖案表達音樂感受,鍛煉音樂表現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展現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增強藝術表現力和自信心。文化理解: 引導學生了解音樂在表達情感、傳遞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音樂藝術在文化傳承中的價值,拓寬文化視野,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重點 深刻理解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區別,把握音樂是聲音和情緒藝術的本質,明確其非視覺規定性和非語義指向性。難點 引導學生在音樂中獲得細膩、微妙的情感體驗,感受音樂豐富多變的情緒世界,體會音樂獨特的審美價值。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播放兩段風格差異大的音樂片段,如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和舒緩的《故鄉的原風景》,提問:“這兩段音樂給你們帶來怎樣不同的情緒感受?” 引導學生分享感受并總結,引出本節課探索音樂獨特魅力的主題。 聆聽音樂,認真感受并思考,積極分享自己的情緒體驗,如緊張、激動、放松、寧靜等。 以生動的音樂片段激發學生興趣,引發情感共鳴,快速將學生帶入音樂情境,自然引出教學主題。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區別 1.展示同題材的音樂(琵琶曲《大浪淘沙》)、美術(黃河主題畫作)、文學(劉禹錫《浪淘沙》)作品。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從呈現材料和表達內容兩方面分析它們的特點,填寫表格。 分組討論,觀察畫作、閱讀詩詞、聆聽音樂,分析并填寫表格。 通過對比分析,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直觀認識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差異,突出音樂獨特性。2.總結:美術通過畫作直觀呈現景象,表達內容明確;文學用文字描繪,也具有明確性;音樂以音響為材料,表達內容不明確,但能帶來獨特的情緒體驗。 小組代表發言,分享討論結果,傾聽其他小組觀點,進行補充和完善。音樂情緒體驗探究 播放《喜洋洋》和《小白菜》,引導學生對比聆聽,感受情緒差異,分組討論情緒產生原因。2.展示兩首作品樂譜,講解速度、節奏、旋律等形態特征與情緒的關系,如《喜洋洋》速度明快、節奏密集、旋律起伏小,所以歡快;《小白菜》速度緩慢、節奏疏松、旋律下行,故而悲傷。3. 讓學生邊聽音樂邊用線狀或點狀圖案畫出情緒感受,之后分享作品。4. 組織學生演唱兩首作品曲譜,進一步感受情緒。 1.對比聆聽音樂,記錄感受,分組討論情緒來源,如樂器、節奏、旋律等因素的影響。2. 觀察樂譜,理解速度、節奏、旋律與情緒的聯系,做好筆記。3. 創作圖案表達情緒,積極分享創作思路和感受,欣賞他人作品,互相學習。4. 跟隨音樂演唱曲譜,感受旋律和節奏變化,加深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深入體驗音樂情緒,培養音樂感知和表達能力,加深對音樂情緒特征的理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拓展與深化 1.播放《四合如意》和《揚州慢 淮左名都》,引導學生體會情緒,討論器樂作品和聲樂作品在情緒表達上的不同。2.總結:器樂作品可帶來細膩、微妙的情緒體驗;聲樂作品情緒體驗部分源于歌詞。3.播放《大漠之夜》,讓學生分析樂譜,感受情緒,跟隨演唱。 聆聽音樂,記錄情緒感受,分組討論器樂和聲樂作品的差異,分享觀點。分析《大漠之夜》樂譜,感受其節奏、旋律特點,跟隨演唱,體會歌曲情緒。 拓展學生音樂視野,深化對不同類型音樂作品的理解,豐富情感體驗,鞏固所學知識,提升音樂綜合素養。課堂小結 1.回顧本節課重點內容,包括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區別、音樂情緒體驗及樂譜與情緒的關系。2. 強調音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賞音樂,感受其魅力。 認真傾聽,回顧知識點,思考音樂在生活中的意義,記錄課后作業,如尋找生活中的音樂場景并分享感受。 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引導學生將音樂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培養熱愛音樂的習慣。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