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時規范練42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1.(2024·河北張家口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下列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①未經本人允許,某網站擅自使用小王的照片用于廣告宣傳 ②工商部門對某超市的違規經營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③甲裝修房屋時因未做好防水導致樓下乙的墻面損壞引起糾紛 ④小李答應小張一起去外地旅游后反悔,小張要求小李履行承諾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小林在放學路上撿到一只裝有票證和現金的皮包,準備第二天將皮包交給老師處理。當晚電視臺播出該皮包失主的尋物啟事,失主聲明,若有人歸還撿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謝。當小林準備歸還失主時,其父母認為應當向失主收取500元酬金,但小林覺得如果收錢就不是拾金不昧了。下列對小林和他父母的觀點評析正確的是( )①拾金不昧僅僅是道德要求,不是法律層面上的義務 ②拾金不昧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上的一項義務 ③失主聲明愿意酬謝,小林歸還失主時可以要求其履行承諾 ④權利和義務對等,小林將皮包歸還失主就必須領取酬金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2024·吉林四平模擬)某演員起訴某冷飲公司,請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停止生產、使用并回收、銷毀帶有其肖像、姓名的宣傳廣告及宣傳品等,判令被告向其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本案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人身利益 ②該冷飲公司的行為侵犯了該演員的人格權 ③本案中的宣傳廣告和宣傳品屬于物證 ④冷飲公司若不服一審判決,可在判決書下達后10日內提起上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2024·北京大興模擬)“綠色原則”作為民法典新增的一項基本原則,在民法典各編中都得到了貫徹。民法典新增“綠色原則”( )①可以讓破壞環境者的違法成本提高,倒逼企業調控宏觀政策 ②實現了綠色發展從理念到制度的飛躍,用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③折射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浸潤著新時代的價值理念 ④確保了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按照自己的意思變更民事法律關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ZAO”的用戶協議要求用戶在使用這款軟件的換臉功能時,需要同意授予這款軟件及其關聯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臉照片、圖片、視頻資料等肖像資料中所含的肖像權利人的肖像權,以及利用技術對肖像權利人的肖像進行形式改動。對此評價正確的是( )①這是一種霸王條款,不符合民法基本原則 ②違背了民法的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 ③符合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 ④體現了市場交易主體的自由意志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女子劉某與男子李某婚后生育一子,孩子不滿一周歲時雙方因感情不和協議離婚,兒子跟隨母親生活,李某每月支付撫養費。一年后劉某再婚,并與李某簽訂補充協議,約定孩子改隨繼父姓,李某不再支付撫養費。然而協議履行幾個月后,劉某以孩子的名義起訴至人民法院,要求李某支付拖欠及今后的撫養費用。關于本案,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雙方簽訂的補充協議里違反法律規定的部分無效 ②劉某的民事行為違背補充協議,不會得到法律支持 ③劉某為其子改名的行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姓名權 ④撫養未成年子女的責任不因婚姻狀況、子女姓名的改變而變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7.(2025·甘肅白銀階段練習)崔某和同事外出游玩,途經某公司開設的馬場并購券進場騎馬。崔某此前曾騎過馬,自信可以駕馭,佩戴頭盔后便獨自騎行。在經過一拐彎處時,馬匹突然向前加速奔跑,崔某不慎摔落馬下。后經診斷,崔某全身多處損傷,住院治療4天。崔某因賠償事宜與該公司協商未果,將該公司訴至人民法院。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公司侵害了崔某的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②本案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由該公司承擔舉證責任 ③崔某自身存在一定的過錯,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④該馬場若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則構成對崔某的侵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因王某品行不佳,兩年前楊某結束了與他的男女朋友關系。為泄憤,王某捏造“楊某自幼畸形成長,人格異常”等文字材料并散布該信息到包括楊某丈夫單位在內的多個單位,給楊某精神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并導致其患上抑郁癥。在本案中,王某的行為( )①侵害了楊某的健康權 ②侵犯了楊某的姓名權③侵犯了楊某的肖像權 ④侵犯了楊某的名譽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當前,各社交平臺上的街拍照片、視頻已屢見不鮮,在一些城市的主要商業區,街拍甚至已成為一種潮流。無論是時尚博主還是普通路人,都有可能被攝影師拍下。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街拍的視頻或照片若要刊登在媒體上,須征得肖像權人的同意 ②對街拍的成品進行修改、加工、美化后,就可以發布到社交平臺上 ③如果將街拍的照片放到攝影工作室的櫥窗上,則不構成侵犯肖像權 ④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便擅自將街拍的成品發布,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陜西西安期末)2024年3月,未經覃某同意,吳某擅自將覃某的肖像作為其短視頻平臺賬號的用戶頭像。隨后,吳某使用該賬號編輯、發布多個涉及覃某個人信息的視頻,并在視頻和評論區中惡意辱罵覃某。此案件中( )①吳某發布涉覃某內容的視頻,侵犯覃某的發表權 ②吳某擅自使用覃某的肖像,侵犯覃某的肖像權 ③吳某公開惡意辱罵覃某,侵犯了覃某的榮譽權 ④吳某發布覃某個人信息,涉嫌侵犯覃某的隱私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12分)【案情簡介】吳某在某求職平臺填寫了一份簡歷,包括其姓名、手機號、家庭住址、學習經歷等信息。此后,吳某收到某培訓機構多次來電,詢問其是否需要購買求職培訓課程,通話中吳某得知培訓機構已掌握其包括身份信息在內的求職信息。吳某認為是求職平臺泄露了該信息,于是起訴至人民法院,要求求職平臺賠償損失并道歉,并向人民法院提供了電話錄音證據。【法院判決】人民法院查明,該求職平臺系該培訓機構的股東之一,求職平臺將其收集、整理的個人求職信息提供給了培訓機構,導致吳某信息被培訓機構非法獲得,遂判決吳某勝訴。【相關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四條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的信息。第十條 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有人認為,吳某的求職簡歷不屬于個人信息,因此人民法院的判決有失公正。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對該觀點進行評析。答案:課時規范練42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1.B 解析 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①③符合題意;②屬于行政機關與某超市的關系,屬于官與民的關系,而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平等的,不符合題意;④不具有民法調整而形成的民事權利和義務關系,屬于道德約束的范疇,不符合題意。2.C 解析 我國民法不僅體現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拾金不昧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上的一項義務,①錯誤,②正確;失主的尋物啟事明確以特定金額作為歸還皮包的酬金,具有法律約束力,小林將皮包歸還失主時,可以要求其履行承諾,支付酬金,③正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二者通常是對等的,材料中,小林是否接受500元的酬金,是小林是否要行使權利的問題,他可以放棄收取500元酬金的權利,④錯誤。3.A 解析 請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停止生產、使用并回收、銷毀帶有其肖像、姓名的宣傳廣告及宣傳品等,由此可知該冷飲公司的行為侵犯了該演員人格權中的肖像權和姓名權,②正確;人身關系的客體是人身利益,①正確;本案中的宣傳廣告和宣傳品屬于書證,③錯誤;該訴訟為民事訴訟,冷飲公司若不服一審判決,可在判決書下達后15內提起上訴,④錯誤。4.C 解析 政府調控宏觀政策,企業沒有這個權力,①錯誤;民法典新增“綠色原則”并在各編中都得到了貫徹,實現了綠色發展從理念到制度的飛躍,用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折射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浸潤著新時代的價值理念,②③正確;自愿原則的內涵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而且“確保了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按照自己的意思變更民事法律關系”夸大了該原則的作用,④排除。5.A 解析 “ZAO”的用戶協議需要用戶同意授予這款軟件及其關聯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這是一種霸王條款,不符合民法基本原則的內容,違背了民法的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①②符合題意;題干中的條款不符合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不符合當事人雙方的共同意愿,未涉及市場交易主體的自由意志,③④排除。6.C 解析 材料中“約定孩子改隨繼父姓,李某不再支付撫養費”,該補充協議里違反法律規定的部分無效,①正確;撫養未成年子女的責任不因婚姻狀況、子女姓名的改變而變化,因此,劉某的主張會得到法律支持,②錯誤,④正確;劉某作為監護人,為未成年的孩子改名的行為沒有侵犯未成年人的姓名權,③錯誤。7.D 解析 崔某身體多處損傷,該公司侵害了崔某的身體權和健康權,并未侵害崔某的生命權,①錯誤;本案不符合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應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由崔某承擔相應舉證責任,②錯誤;崔某過于自信,將自己置身于風險之中,自身存在過錯,③正確;該馬場若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則構成對崔某的侵權,④正確。8.B 解析 王某的行為給楊某精神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并導致其患上抑郁癥,損害了楊某的身體健康權,①符合題意;王某捏造關于楊某的虛假文字材料并散布該信息,使楊某的名譽遭到侵犯,④正確;王某的行為未侵犯楊某的姓名權和肖像權,②③不符合題意。9.B 解析 自然人享有肖像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街拍的視頻或照片若要刊登在媒體上,須征得肖像權人的同意,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便擅自將街拍的成品發布,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權,①④符合題意;街拍的成品經修改、加工、美化后,仍須征得肖像權人同意才能發布,②錯誤;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便將街拍照片放到攝影工作室的櫥窗上,這侵犯了當事人的肖像權,③錯誤。10.D 解析 吳某沒有侵犯覃某的發表權,①排除;吳某擅自將覃某的肖像作為其短視頻平臺賬號的用戶頭像,侵犯覃某的肖像權,②符合題意;吳某編輯、發布多個涉及覃某個人信息的視頻,涉嫌侵犯覃某的隱私權,④符合題意;吳某在視頻和評論區中惡意辱罵覃某,侵犯了覃某的名譽權,而不是榮譽權,③錯誤。11.答案 ①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個人求職簡歷包含個人身份信息、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學習經歷等,屬于個人信息。②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信息處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未經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個人信息。③吳某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未經吳某同意,求職平臺不得將該信息提供給第三人。求職平臺將收集到的吳某信息非法提供給培訓機構,存在明顯過錯,應當承擔侵權責任。④人民法院的判決公正合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