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時規范練32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2024·山東濟寧模擬)《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黃河大合唱》《我們走在大路上》《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每逢“七一”“八一”“十一”,這些鐫刻著時代標記的旋律總會不經意間飄進我們的耳朵,串聯起百年來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篳路藍縷的奮斗史。這些紅色經典( ) ①指引著前進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持續探索奠定了思想基礎 ②印刻著時代烙印,是百年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和斗爭成就的生動表達③傳承著革命基因,喚醒中華民族為人類謀解放的思想覺悟和使命擔當 ④與時代同頻共振,不斷激勵中國人民在黨領導下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2024·安徽蕪湖階段練習)嘉興的紅船,記錄著開天辟地的歷史時刻;延安的窯洞,彰顯著無私無畏的責任擔當……無論是平常的日子還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節假日,革命文物像磁石一般吸引著觀眾走近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為此,我們應該( )①有鑒別地對待革命文化,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②豐富革命文化的時代內涵,創新其表達形式 ③挖掘革命文物的內涵和價值,講好紅色故事 ④豐富革命文物的數量和種類,改造革命文化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3.(2024·湖南長沙階段練習)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二個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根據這一論斷,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發展 ②“第二個結合”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物質和精神根基 ③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2024·安徽六安模擬)影片《第二十條》從生活中取材,并進行了藝術的再加工和處理,采用輕喜劇和黑色幽默的方式,賦予了電影巨大的感染力。尤其“法不能向不法低頭”這一經典臺詞引發了觀眾的共鳴。這啟示我們文藝創作( )①要追求文化的多元化,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②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挖掘貼近群眾的素材 ③要通過載體傳遞思想,實現表達方式的創新 ④要奏響文化的主旋律,推動文化傳承和發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2024·遼寧沈陽模擬預測)沈水之陽,文脈悠長。廣袤黑土地,滔滔遼河水,哺育了沈陽這座雄渾硬朗的英雄城市,孕育了獨具魅力的文化品格,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沈陽人。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這啟示我們,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要做到( )①增強家國情懷,堅守文化品位 ②立足文化需求,加大開發力度 ③保護文化歸宿,固守傳統風貌 ④彰顯城市特質,延續歷史文脈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2024·江蘇蘇州模擬)網絡劇《我的阿勒泰》對散文進行了創新的影視化改編,通過輕喜的故事風格、質樸療愈的影像,展示了阿勒泰的自然與生活風貌、北疆的人文民俗和牧民們的樸素堅毅,一經播出即以高品質姿態領跑國劇市場,收獲了海內外觀眾的廣泛好評。該片的成功在于( )A.滿足市場需求,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B.立足時代之基,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C.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D.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7.(2024·浙江舟山模擬)“錦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新年祥瑞與美好祝愿的象征。舞蹈《錦鯉》在2024春晚上驚艷亮相,以11根威亞彈簧繩模擬錦鯉在水中自在地游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營造了令人稱奇的“皆若空游無所依”。該舞蹈的成功得益于 ( )①豐富文化內涵,促進經濟文化融合 ②立足社會實踐,加強文化交流交融 ③融通不同資源,實現文化綜合創新 ④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文化需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8.(2024·山西太原模擬)2024年3月,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開展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建設工作,遴選產生了包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等在內的20個協同研究機構,致力于推動革命文物與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融合發展。可見,此舉旨在( )①讓歷史文物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發揮育人作用②教育引導新時代青年學生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③豐富革命文物的基本理念,進一步挖掘文物的經濟價值 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廣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2024·四川涼山模擬)6月8日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24年主題為“保護文物傳承文明”,主場城市活動在沈陽市舉行。除了開幕式、“保護文物傳承文明”主題論壇、第四屆文物科技創新論壇外,還將集中推出“大美中國行 文化遺址里的中國故事”融媒體直播活動、“我們的中華文明”云課堂、“文言物語:跨時空的對話”系列微視頻等展示傳播精品。開展系列活動旨在( )①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滿足人民多樣化文化需求②增強公眾文物保護意識,更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③增進民生福祉,保障人民文化權益 ④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0.(2024·貴州安順模擬)2024年5月18日上午,“娛”在貴陽·民族巡游大聯歡在貴陽市舉行。主題裝置以及巡游方陣以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此次活動不僅是貴州各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更生動體現了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繪就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畫卷。本次活動的舉辦旨在( )①傳播優秀民族文化,提升貴州文化的影響力 ②推進文化的交流,夯實貴州發展的物質基礎 ③展示優秀民族元素,體現貴州文化的優越性 ④打造平臺,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1.(2025·四川雅安階段練習)(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0月,2024××美好奇妙夜在北京落幕。2024年的美好奇妙夜以“每個人都有奇妙能力”為主題,邀請89組××創作者參與共創,完成29個節目的表演,帶來一場傳統與流行、民族與世界多元融合的視聽盛宴。《血脈覺醒》節目融合“武俠國風”概念,將民俗戰舞與流行街舞相融合,共同展現地域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非遺“手藝人”配合節目制作非遺魚燈、繪制千年古畫,處處顯露著國潮文化痕跡;舞臺劇《Dou宇宙漫游記》促成古典與流行的音樂大融合,讓觀眾感受全新的“大眾交響樂”形式……創作人員從抖音熱梗、熱歌的改編,到傳統文化的跨界演繹,很多快要失傳斷流的傳統文化被重新挖掘傳揚,在古今聯動、中西合璧的創意表達中,讓觀眾感受到國潮藝術代代傳承的生命力。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美好奇妙夜的成功舉辦對建設文化強國的借鑒意義。答案:課時規范練32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D 解析 這些紅色經典印刻著時代烙印,是百年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和斗爭成就的生動表達,與時代同頻共振,不斷激勵中國人民在黨領導下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②④符合題意;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思想保證,①不符合題意;紅色經典承載著革命基因,重溫紅色經典有利于傳承革命基因,但未涉及喚醒人類謀解放的思想覺悟和使命擔當,③排除。2.D 解析 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對待革命文化,不能揚棄,要弘揚,①排除;革命文化在革命實踐中形成,我們不能豐富革命文物的數量和種類,④排除;無論是平常的日子還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節假日,革命文物像磁石一般吸引著觀眾走近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為此,我們應該豐富革命文化的時代內涵,創新其表達形式,挖掘革命文物的內涵和價值,講好紅色故事,②③正確。3.D 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而不是強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關系,①排除;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二個結合”,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精神根基,未涉及物質層面,②排除;材料中指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二個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對于中華文化有積極作用,推動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也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③④正確。4.C 解析 應追求文化多樣性,而非文化多元化,①錯誤;影片從生活中取材,并進行了藝術的再加工和處理,采用輕喜劇和黑色幽默的方式,賦予了電影巨大的感染力,這啟示我們文藝創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挖掘貼近群眾的素材,要通過載體傳遞思想,實現表達方式的創新,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文化的傳承和發展,④不符合題意。5.B 解析 “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這啟示我們,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要做到增強家國情懷,堅守文化品位,彰顯城市特質,延續歷史文脈,①④符合題意;應立足社會實踐,而非文化需求,②錯誤;對傳統風貌應批判繼承,而非固守傳統風貌,③錯誤。6.B 解析 網絡劇《我的阿勒泰》是對散文創新的影視化改編,展示了阿勒泰的自然與生活風貌、北疆的人文民俗和牧民們的樸素堅毅,該劇一經播出獲得海內外觀眾的廣泛好評,這表明該片的成功在于立足時代之基,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B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未涉及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A、D兩項不符合題意;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且在材料中未體現,C項不符合題意。7.D 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形式上的文化創新,未涉及豐富文化內涵,促進經濟文化融合,也未涉及加強文化交流交融,①②不符合題意;《錦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這體現了其成功得益于融通不同資源,實現文化綜合創新,③正確;“錦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新年祥瑞與美好祝愿的象征,舞蹈《錦鯉》營造了令人稱奇的“皆若空游無所依”,這體現了其成功得益于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文化需求,④正確。8.A 解析 推動革命文物與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融合發展是為了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發揮革命文物育人作用,①②符合題意;此舉并不是為了挖掘文物的經濟價值,③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革命文物,涉及的是革命文化,未涉及優秀傳統文化,且此舉應該是為了提高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而非科學文化素質,④不符合題意。9.C 解析 題干中所述活動的目的是保護文物傳承文明,而非發展文化產業,①排除;開展題干中所述活動的目的是增強公眾文物保護意識,更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民生福祉,保障人民文化權益,②③符合題意;題干中所述活動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④排除。10.B 解析 “娛”在貴陽·民族巡游大聯歡活動的舉辦旨在傳播優秀民族文化,提升貴州文化的影響力,打造平臺,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①④正確;經濟發展是貴州發展的物質基礎,“娛”在貴陽·民族巡游大聯歡活動,是民族文化盛宴,不能夯實貴州發展的物質基礎,②錯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沒有優劣之分,③錯誤。11.答案 ①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傳統,推陳出新)。②創新文化形式和文化傳播手段(科技賦能),融通古今中外資源,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促進文化交流交融)。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人民主體作用),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發展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滿足人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④講好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