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種群基因頻率的計算規律一、通過定義法(個體數)計算基因頻率(以人類為例)1.若某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或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則基因頻率=×100%。2.若某基因只出現在X染色體上,則基因頻率=×100%。例1 已知人的褐眼(A)對藍眼(a)是顯性。在一個有30 000人的群體中,藍眼的有3 600人,褐眼的有26 400人(其中純合子有12 000人)。那么,在這個人群中A、a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A.64%和36% B.36%和64%C.50%和50% D.82%和18%例2 在一次紅綠色盲的調查中,共調查男女各200名,調查發現,女性紅綠色盲基因的攜帶者有15人,患者有5人,男性患者有11人。那么這個群體中紅綠色盲基因的頻率是( )A.4.5% B.6% C.9% D.7.8%二、根據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針對位于常染色體上或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的基因)A的基因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a的基因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例3 某小麥種群中TT個體占20%,Tt個體占60%,tt個體占20%,某種病害導致tt個體全部死亡,則病害發生前后該種群中T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A.50%、50% B.50%、62.5%C.62.5%、50% D.50%、100%三、根據遺傳平衡定律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1.前提:在理想種群中:(1)種群足夠大。(2)所有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3)沒有遷入和遷出。(4)沒有自然選擇。(5)沒有基因突變。2.計算公式:當等位基因只有兩個(設為A、a)時,用p表示A的基因頻率,q表示a的基因頻率,則:基因型AA的頻率=p2;基因型Aa的頻率=2pq;基因型aa的頻率=q2;(p+q)2=p2+2pq+q2=1。若已知某種純合子的基因型頻率,即可直接開方求出相應基因的頻率。如在進行有性生殖的理想種群中,某種群隱性性狀(aa)的頻率為0.01,則a基因的頻率為=0.1。3.自交與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的變化分析(1)某種群的所有個體自交,若沒有進行選擇,則自交后代的基因頻率不變,基因型頻率會改變,并且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降低,純合子的基因型頻率升高。(2)某種群的所有個體隨機交配,在無基因突變、各種基因型的個體生活力相同時,處于遺傳平衡的種群自由交配遵循遺傳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間種群的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不改變。例4 (2024·無錫高一期中)一個隨機交配的足夠大的種群中,某一相對性狀(由基因A、a控制)中顯性性狀的基因型的頻率是0.36,則( )A.該種群繁殖一代后雜合子(Aa)的基因型頻率是0.32B.顯性基因的基因頻率大于隱性基因的基因頻率C.若該種群基因庫中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說明一定發生了基因突變D.若該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為0.4,則表現為A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的個體在種群中占40%例5 (2024·黑龍江哈爾濱高一檢測)在某植物種群中,AA個體占16%,aa個體占36%,該種群足夠大,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的變化依次為( )A.增大,不變;不變,不變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C.不變,不變;增大,不變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四、運用男性基因型頻率計算該地區X染色體上基因頻率(以紅綠色盲為例)紅綠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紅綠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男性中紅綠色盲占x%,則此地區Xb(男性中的=女性中的=人群中的)基因頻率也為x%,此地區女性中紅綠色盲率則為(x%)2。例6 與外界隔離的某島嶼上,經調查該地區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a,紅綠色盲的致病基因頻率為b,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c,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正常個體中白化病攜帶者所占的概率為B.男性個體中患紅綠色盲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bC.不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女性個體占全部個體的D.女性個體中同時患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概率為bc1.(2023·連云港高一期末)調查一個由200個個體組成的人群,發現M血型(LMLM)有60人,MN血型(LMLN)有120人,N血型(LNLN)有20人。該群體中LM、LN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A.65%、35% B.60%、40%C.55%、45% D.75%、25%2.囊鼠的體毛深色(D)對淺色(d)為顯性,毛色與環境差異大的個體易被天敵捕食。調查發現某區域囊鼠表現為深色的基因型頻率為95%,深色基因頻率為70%,則該區域的深色雜合子基因型頻率為( )A.21% B.42% C.50% D.70%3.某果蠅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依次占10%、20%、70%。改變飼養條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僅有50%的a精子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響。試從理論分析,個體間隨機交配產生下一代種群中( )A.a的基因頻率為44%B.雌雄個體的比例發生變化C.Aa基因型的個體占50%D.基因型為AA、Aa、aa的個體比例為1∶6∶84.劇烈的地質變化使某種蛙生活的水體分開,蛙被地理障礙分隔為兩個種群。多年之后統計兩個蛙種群D和d基因的基因型頻率(如表),并記錄乙種群進化過程中另一個基因A的頻率變化(如曲線圖),根據下列數據信息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甲種群/個 200 50 100 180 170乙種群/個 0 160 200 2 270A.甲種群中D基因的頻率為45%B.兩個種群所處環境都有利于含D基因的個體延續后代C.乙種群的A基因頻率始終大于a基因頻率D.在Y1~Y3年間,乙種群發生了進化5.某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紅綠色盲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為7%?,F有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妻子為該常染色體遺傳病致病基因和紅綠色盲致病基因攜帶者。那么,他們所生小孩同時患上述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 )A. B. C. D.6.某自然人群中,紅綠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p,則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①男性和女性中,基因a的基因頻率均為p②人群中,色盲男性占p/2,色盲女性占p2/2③男性中,a的基因頻率>p,女性中,a的基因頻率④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2,女性中色盲患者占p2/2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7.(多選)現有1 000只某品種的昆蟲遷入某島嶼中,其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有550只,基因型為Aa的個體有300只,基因型為aa的個體有150只,昆蟲個體進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蟲的繁殖能力相同。已知以上昆蟲種群的基因型和對應的個體數與在該島嶼上人為種植的豌豆群體的正好相同。如果均不考慮自然選擇和突變,這些昆蟲和豌豆群體都繁殖2代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昆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70%,Aa的基因型頻率為42%B.豌豆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70%,Aa的基因型頻率為7.5%C.由此推斷昆蟲種群沒有發生進化,而豌豆種群發生了進化D.該昆蟲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和aa的不同個體體現了生物的遺傳多樣性答案精析例1 A [由于等位基因成對存在,30 000人的群體中共有基因30 000×2=60 000(個),藍眼(aa)的有3 600人,含a基因7 200個,褐眼(A_)的有26 400人,純合子(AA)有12 000人,含A基因24 000個,雜合子(Aa)有14 400人,含28 800個基因,其中A基因14 400個,a基因14 400個。則A的基因頻率=×100%=64%,a的基因頻率=×100%=36%。]例2 B [女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男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紅綠色盲基因(用b表示)及其等位基因(用B表示)位于X染色體上,所以基因b共有15×1+5×2+11×1=36(個),因此紅綠色盲基因的頻率=×100%=6%。]例3 B [由題意可知,病害發生前的各種基因型頻率是TT=20%,Tt=60%,tt=20%,所以病害發生前T的基因頻率=20%+1/2×60%=50%;病害發生后,tt個體全部死亡,TT的基因型頻率為20%÷(20%+60%)=25%,Tt的基因型頻率為60%÷(20%+60%)=75%,所以病害發生后T的基因頻率=25%+1/2×75%=62.5%。]例4 A [根據題意可知,aa的基因型頻率為1-0.36=0.64,則a基因的頻率為0.8,A基因的頻率為0.2,該種群繁殖一代后雜合子(Aa)的基因型頻率=2×0.2×0.8=0.32,A正確;顯性基因的基因頻率小于隱性基因的基因頻率,B錯誤;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說明生物發生了進化,但不一定是基因突變導致的,C錯誤;若A的基因頻率變為0.4,則a的基因頻率為0.6,表現為A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的個體(AA、Aa)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為0.42+2×0.4×0.6=0.64,即64%,D錯誤。]例5 C [該種群中,A基因頻率=16%+×(1-16%-36%)=40%,a基因頻率為60%。根據遺傳平衡定律可知,隨機交配后,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不變。而自交的結果為16%AA16%AA,48%Aa48%(AA∶Aa∶aa)=12%AA∶24%Aa∶12%aa;因此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基因型頻率=16%+12%=28%,A基因頻率=28%+×24%=40%。]例6 D [女性個體中同時患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概率為b2(2c-c2),D錯誤。]跟蹤訓練1.B [基因頻率指的是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根據題意可知,LM的基因頻率為(60×2+120)÷(200×2)=60%,則LN的基因頻率為1-60%=40%。]2.C [由題意可知,D的基因頻率為70%,則d的基因頻率為30%。又知表型為深色的個體(D_)基因型頻率為95%,則表型為淺色的個體(dd)基因型頻率為5%。由于d的基因頻率等于dd的基因型頻率加上雜合子基因型頻率的一半,即d=dd+1/2Dd,所以Dd的基因型頻率為(30%-5%)×2=50%,C正確。]3.D [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依次占10%、20%、70%,理論上產生的基因型為A的配子=10%+×20%=20%,產生的基因型為a的配子=×20%+70%=80%;改變飼養條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僅有50%的a精子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響,所以產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為A∶a=20%∶50%×80%=1∶2,產生的可育雌配子及其比例為A∶a=20%∶80%=1∶4。綜上分析,改變飼養條件后,理論上該群體個體間隨機交配產生的下一代基因型及其比例如表:項目 雌配子A a雄配子 A AA Aaa Aa aa統計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該群體隨機交配產生的下一代中,a的基因頻率為+×=≈73%,A錯誤;果蠅是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雌雄個體的比例不會因飼養條件的改變而發生改變,B錯誤;Aa基因型的個體占=40%,C錯誤;AA、Aa和aa基因型的個體比例為∶∶=1∶6∶8,D正確。]4.D [基因D在甲種群中基因頻率=(200×2+50+180)÷(200×2+50×2+100×2+180+170)×100%=60%,A錯誤;乙種群中沒有基因型為XDXD的個體,最可能的原因是XDXD顯性純合致死,乙種群所處環境不利于含D基因的個體延續后代,B錯誤;0~Y1時,A基因頻率小于a基因頻率,C錯誤;Y1~Y3年間,A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說明乙種群發生了進化,D正確。]5.A [設該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基因用A、a表示,紅綠色盲基因用B、b表示,則妻子的基因型為AaXBXb,丈夫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由題意分析可知,aa=1%,則a=,A=,AA=,Aa=,Aa在正常個體中的比例為=,由此得到丈夫的基因型為AaXBY的概率是,所以他們所生小孩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為××=。]6.A [紅綠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p,在男性和女性中,a基因的基因頻率均為p,①正確,③錯誤;紅綠色盲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男性含有色盲基因即患色盲,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人群中,男女個體數理論上各占1/2,色盲男性占p/2,女性兩條X染色體上均出現色盲基因才患色盲,女性中色盲患者占p2,人群中色盲女性占p2/2,②正確,④錯誤。]7.ABD [昆蟲個體進行自由交配,則種群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均不變,因此A的基因頻率=(550×2+300)/2 000×100%=70%,Aa的基因型頻率=2×70%×30%=42%,A正確;由于豌豆只能自交,且不考慮自然選擇和突變,則自然繁殖2代以后,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不會發生改變,仍為70%;基因型為AA的個體有550只,Aa的個體有300只,aa的個體有150只,則AA=11/20,Aa=6/20,aa=3/20,繁殖2代,Aa的基因型頻率=6/20×(1/2)2=7.5%,B正確;種群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兩個種群的基因頻率均未改變,故都沒有發生進化,C錯誤。](共34張PPT)微專題七種群基因頻率的計算規律第四章 生物的進化<<<一、通過定義法(個體數)計算基因頻率(以人類為例)1.若某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或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則基因頻率=×100%。2.若某基因只出現在X染色體上,則基因頻率=×100%。例1 已知人的褐眼(A)對藍眼(a)是顯性。在一個有30 000人的群體中,藍眼的有3 600人,褐眼的有26 400人(其中純合子有12 000人)。那么,在這個人群中A、a的基因頻率分別是A.64%和36% B.36%和64%C.50%和50% D.82%和18%√由于等位基因成對存在,30 000人的群體中共有基因30 000×2=60 000(個),藍眼(aa)的有3 600人,含a基因7 200個,褐眼(A_)的有26 400人,純合子(AA)有12 000人,含A基因24 000個,雜合子(Aa)有14 400人,含28 800個基因,其中A基因14 400個,a基因14 400個。則A的基因頻率=×100%=64%,a的基因頻率=×100%=36%。例2 在一次紅綠色盲的調查中,共調查男女各200名,調查發現,女性紅綠色盲基因的攜帶者有15人,患者有5人,男性患者有11人。那么這個群體中紅綠色盲基因的頻率是A.4.5% B.6% C.9% D.7.8%√女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男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紅綠色盲基因(用b表示)及其等位基因(用B表示)位于X染色體上,所以基因b共有15×1+5×2+11×1=36(個),因此紅綠色盲基因的頻率=×100%=6%。二、根據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針對位于常染色體上或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的基因)A的基因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a的基因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例3 某小麥種群中TT個體占20%,Tt個體占60%,tt個體占20%,某種病害導致tt個體全部死亡,則病害發生前后該種群中T的基因頻率分別是A.50%、50% B.50%、62.5%C.62.5%、50% D.50%、100%√由題意可知,病害發生前的各種基因型頻率是TT=20%,Tt=60%,tt=20%,所以病害發生前T的基因頻率=20%+1/2×60%=50%;病害發生后,tt個體全部死亡,TT的基因型頻率為20%÷(20%+60%)=25%,Tt的基因型頻率為60%÷(20%+60%)=75%,所以病害發生后T的基因頻率=25%+1/2×75%=62.5%。三、根據遺傳平衡定律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1.前提:在理想種群中:(1)種群足夠大。(2)所有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3)沒有遷入和遷出。(4)沒有自然選擇。(5)沒有基因突變。2.計算公式:當等位基因只有兩個(設為A、a)時,用p表示A的基因頻率,q表示a的基因頻率,則:基因型AA的頻率=p2;基因型Aa的頻率=2pq;基因型aa的頻率=q2;(p+q)2=p2+2pq+q2=1。若已知某種純合子的基因型頻率,即可直接開方求出相應基因的頻率。如在進行有性生殖的理想種群中,某種群隱性性狀(aa)的頻率為0.01,則a基因的頻率為=0.1。3.自交與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的變化分析(1)某種群的所有個體自交,若沒有進行選擇,則自交后代的基因頻率不變,基因型頻率會改變,并且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降低,純合子的基因型頻率升高。(2)某種群的所有個體隨機交配,在無基因突變、各種基因型的個體生活力相同時,處于遺傳平衡的種群自由交配遵循遺傳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間種群的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不改變。例4 (2024·無錫高一期中)一個隨機交配的足夠大的種群中,某一相對性狀(由基因A、a控制)中顯性性狀的基因型的頻率是0.36,則A.該種群繁殖一代后雜合子(Aa)的基因型頻率是0.32B.顯性基因的基因頻率大于隱性基因的基因頻率C.若該種群基因庫中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說明一定發生了基因突變D.若該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為0.4,則表現為A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的個體在種群中占40%√根據題意可知,aa的基因型頻率為1-0.36=0.64,則a基因的頻率為0.8,A基因的頻率為0.2,該種群繁殖一代后雜合子(Aa)的基因型頻率=2×0.2×0.8=0.32,A正確;顯性基因的基因頻率小于隱性基因的基因頻率,B錯誤;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說明生物發生了進化,但不一定是基因突變導致的,C錯誤;若A的基因頻率變為0.4,則a的基因頻率為0.6,表現為A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的個體(AA、Aa)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為0.42+2×0.4×0.6=0.64,即64%,D錯誤。例5 (2024·黑龍江哈爾濱高一檢測)在某植物種群中,AA個體占16%,aa個體占36%,該種群足夠大,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的變化依次為A.增大,不變;不變,不變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C.不變,不變;增大,不變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該種群中,A基因頻率=16%+×(1-16%-36%)=40%,a基因頻率為60%。根據遺傳平衡定律可知,隨機交配后,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不變。而自交的結果為16%AA 16%AA,48%Aa 48%(AA∶Aa∶aa)=12%AA∶24%Aa∶12%aa;因此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基因型頻率=16%+12%=28%,A基因頻率=28%+×24%=40%。四、運用男性基因型頻率計算該地區X染色體上基因頻率(以紅綠色盲為例)紅綠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紅綠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男性中紅綠色盲占x%,則此地區Xb(男性中的=女性中的=人群中的)基因頻率也為x%,此地區女性中紅綠色盲率則為(x%)2。例6 與外界隔離的某島嶼上,經調查該地區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a,紅綠色盲的致病基因頻率為b,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c,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正常個體中白化病攜帶者所占的概率為B.男性個體中患紅綠色盲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bC.不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女性個體占全部個體的D.女性個體中同時患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概率為bc√女性個體中同時患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概率為b2(2c-c2),D錯誤。基因頻率指的是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根據題意可知,LM的基因頻率為(60×2+120)÷(200×2)=60%,則LN的基因頻率為1-60%=40%。1.(2023·連云港高一期末)調查一個由200個個體組成的人群,發現M血型(LMLM)有60人,MN血型(LMLN)有120人,N血型(LNLN)有20人。該群體中LM、LN的基因頻率分別是A.65%、35% B.60%、40%C.55%、45% D.75%、25%跟蹤訓練123456√72.囊鼠的體毛深色(D)對淺色(d)為顯性,毛色與環境差異大的個體易被天敵捕食。調查發現某區域囊鼠表現為深色的基因型頻率為95%,深色基因頻率為70%,則該區域的深色雜合子基因型頻率為A.21% B.42% C.50% D.70%√跟蹤訓練1234567123456由題意可知,D的基因頻率為70%,則d的基因頻率為30%。又知表型為深色的個體(D_)基因型頻率為95%,則表型為淺色的個體(dd)基因型頻率為5%。由于d的基因頻率等于dd的基因型頻率加上雜合子基因型頻率的一半,即d=dd+1/2Dd,所以Dd的基因型頻率為(30%-5%)×2=50%,C正確。跟蹤訓練73.某果蠅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依次占10%、20%、70%。改變飼養條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僅有50%的a精子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響。試從理論分析,個體間隨機交配產生下一代種群中A.a的基因頻率為44%B.雌雄個體的比例發生變化C.Aa基因型的個體占50%D.基因型為AA、Aa、aa的個體比例為1∶6∶8√跟蹤訓練1234567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依次占10%、20%、70%,理論上產生的基因型為A的配子=10%+×20%=20%,產生的基因型為a的配子=×20%+70%=80%;改變飼養條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僅有50%的a精子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響,所以產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為A∶a=20%∶50%×80%=1∶2,產生的可育雌配子及其比例為A∶a=20%∶80%=1∶4。綜上分析,改變飼養條件后,123456跟蹤訓練7理論上該群體個體間隨機交配產生的下一代基因型及其比例如表:統計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該群體隨機交配產生的下一代中,a的基因頻率為+×=≈73%,A錯誤;123456跟蹤訓練7項目 雌配子A a雄配子 A AA Aaa Aa aa果蠅是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雌雄個體的比例不會因飼養條件的改變而發生改變,B錯誤;Aa基因型的個體占=40%,C錯誤;AA、Aa和aa基因型的個體比例為∶∶=1∶6∶8,D正確。123456跟蹤訓練7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甲種群/個 200 50 100 180 170乙種群/個 0 160 200 2 2704.劇烈的地質變化使某種蛙生活的水體分開,蛙被地理障礙分隔為兩個種群。多年之后統計兩個蛙種群D和d基因的基因型頻率(如表),并記錄乙種群進化過程中另一個基因A的頻率變化(如曲線圖),根據下列數據信息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跟蹤訓練1234567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甲種群/個 200 50 100 180 170乙種群/個 0 160 200 2 270A.甲種群中D基因的頻率為45%B.兩個種群所處環境都有利于含D基因的個體延續后代C.乙種群的A基因頻率始終大于a基因頻率D.在Y1~Y3年間,乙種群發生了進化√跟蹤訓練1234567基因D在甲種群中基因頻率=(200×2+50+180)÷(200×2+50×2+100×2+180+170)×100%=60%,A錯誤;乙種群中沒有基因型為XDXD的個體,最可能的原因是XDXD顯性純合致死,乙種群所處環境不利于含D基因的個體延續后代,B錯誤;跟蹤訓練12345670~Y1時,A基因頻率小于a基因頻率,C錯誤;Y1~Y3年間,A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說明乙種群發生了進化,D正確。跟蹤訓練12345675.某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紅綠色盲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為7%?,F有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妻子為該常染色體遺傳病致病基因和紅綠色盲致病基因攜帶者。那么,他們所生小孩同時患上述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A. B. C. D.跟蹤訓練123456√7設該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基因用A、a表示,紅綠色盲基因用B、b表示,則妻子的基因型為AaXBXb,丈夫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由題意分析可知,aa=1%,則a=,A=,AA=,Aa=,Aa在正常個體中的比例為=,由此得到丈夫的基因型為AaXBY的概率是××=。跟蹤訓練12345676.某自然人群中,紅綠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p,則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①男性和女性中,基因a的基因頻率均為p?、谌巳褐?,色盲男性占p/2,色盲女性占p2/2 ③男性中,a的基因頻率>p,女性中,a的基因頻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跟蹤訓練123456√7紅綠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p,在男性和女性中,a基因的基因頻率均為p,①正確,③錯誤;紅綠色盲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男性含有色盲基因即患色盲,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人群中,男女個體數理論上各占1/2,色盲男性占p/2,女性兩條X染色體上均出現色盲基因才患色盲,女性中色盲患者占p2,人群中色盲女性占p2/2,②正確,④錯誤。跟蹤訓練12345677.(多選)現有1 000只某品種的昆蟲遷入某島嶼中,其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有550只,基因型為Aa的個體有300只,基因型為aa的個體有150只,昆蟲個體進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蟲的繁殖能力相同。已知以上昆蟲種群的基因型和對應的個體數與在該島嶼上人為種植的豌豆群體的正好相同。如果均不考慮自然選擇和突變,這些昆蟲和豌豆群體都繁殖2代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昆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70%,Aa的基因型頻率為42%B.豌豆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70%,Aa的基因型頻率為7.5%C.由此推斷昆蟲種群沒有發生進化,而豌豆種群發生了進化D.該昆蟲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和aa的不同個體體現了生物的遺傳多樣性跟蹤訓練1234567√√√昆蟲個體進行自由交配,則種群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均不變,因此A的基因頻率=(550×2+300)/2 000×100%=70%,Aa的基因型頻率=2×70%×30%=42%,A正確;由于豌豆只能自交,且不考慮自然選擇和突變,則自然繁殖2代以后,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不會發生改變,仍為70%;基因型為AA的個體有550只,Aa的個體有300只,aa的個體有150只,則AA=11/20,Aa=6/20,aa=3/20,繁殖2代,Aa的基因型頻率=6/20×(1/2)2=7.5%,B正確;跟蹤訓練1234567種群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兩個種群的基因頻率均未改變,故都沒有發生進化,C錯誤。跟蹤訓練123456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章 微專題七 種群基因頻率的計算規律.docx 第四章 微專題七 種群基因頻率的計算規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