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章末檢測試卷(三)(課件 練習,共2份)蘇教版(2019)必修2 遺傳與進化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章末檢測試卷(三)(課件 練習,共2份)蘇教版(2019)必修2 遺傳與進化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三)
(分值: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共14題,每題2分,共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2023·淮安高一質檢)秋水仙素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的原理是(  )
A.干擾減數分裂過程
B.使染色體進行連續的復制
C.促進細胞融合
D.抑制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
2.如圖表示的染色體結構變異是(  )
A.缺失 B.重復
C.易位 D.倒位
3.下列有關染色體組、單倍體和多倍體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水稻(2n=24)一個染色體組有12條染色體,單倍體水稻體細胞有12條染色體
B.普通小麥的花藥離體培養后,長成的植株細胞中含三個染色體組,是三倍體
C.人工誘導多倍體常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D.馬和驢雜交的后代騾是不育的二倍體,而雄蜂是可育的單倍體
4.(2019·江蘇,4)下列關于生物變異與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重組只是基因間的重新組合,不會導致生物性狀變異
B.基因突變使DNA序列發生的變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狀變異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單倍體植株,進行加倍處理后可用于育種
D.多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數加倍,產生的配子數加倍,有利于育種
5.(2024·蘇州高一檢測)人類的性染色體組成與性別的關系如表所示。某女性紅綠色盲基因的攜帶者與一色覺正常的健康男性結婚后,生育了一個患該病的女孩。下列關于該患病女孩病因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
性染色體組成
男性 XY、XXY、XYY
女性 XX、XXX、XO
A.母親的卵原細胞在形成卵細胞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
B.該女孩在胚胎發育時,受精卵有絲分裂過程中基因發生了突變
C.父親的初級精母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X和Y染色體片段交換
D.父親的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性染色體未分離
6.雞屬于ZW型性別決定的二倍體生物。如圖是雞的正常卵原細胞及幾種突變細胞的模式圖(僅顯示2號染色體和性染色體)。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
A.正常卵原細胞可產生的雌配子類型有四種
B.突變細胞Ⅰ發生了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C.突變細胞Ⅱ所發生的變異能夠通過顯微鏡觀察到
D.突變細胞Ⅲ中基因A和a的分離不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7.(2024·淮安高一期中)關于性染色體的起源,有假說認為“性染色體(③為X、④為Y)是由常染色體(①②)轉化而來的”(如圖)。若此假說成立,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減數分裂時,性染色體的互換可發生在Ⅱ區段
B.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致病基因位于③的Ⅲ區段,其遺傳特點之一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常染色體轉化為性染色體的過程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
D.圖示的X染色體上不存在重復基因
8.(2024·徐州高一聯考)下列有關“低溫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低溫處理抑制染色體著絲粒分裂,使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
B.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步驟為解離→染色→漂洗→壓片
C.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大多數細胞的染色體數量發生了加倍
D.若低溫處理根尖時間過短,可能難以觀察到染色體數量加倍的細胞
9.如圖為利用玉米(基因型為BbTt)進行實驗的流程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基因T與B、b的自由組合發生在①過程
B.植株B為純合子的概率為1/4
C.①③過程為單倍體育種
D.⑤過程可能發生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
10.(2023·無錫高一期末)玉米2號染色體上有一對等位基因A1與A2(A2來自A1的突變),若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突變可能發生在細胞分裂間期
B.A1基因在復制過程中可能發生了堿基對的替換
C.基因A1和A2編碼的蛋白質可能相同
D.基因A1、A2可能同時存在于同一個配子中
11.基因A和基因B的作用效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基因A最可能是一種抑癌基因
B.基因A突變一定會引起細胞癌變
C.基因B的高表達會促進癌細胞增殖
D.基因A和B均可用于研究癌癥治療
12.甲病和乙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某家族遺傳家系圖如圖,其中Ⅱ4不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Ⅱ1與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4
C.Ⅱ3與Ⅱ4的后代中理論上共有9種基因型和4種表型
D.若Ⅲ7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則產生異常生殖細胞的最可能是其母親
13.(2023·徐州高一期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單基因遺傳病,患者的卵子取出體外放置一段時間或受精后一段時間,出現退化凋亡的現象,從而導致女性不孕,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卵子死亡”。研究發現,“卵子死亡”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細胞連接蛋白家族成員PANX1基因發生突變導致,且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卵子死亡”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男女中的發病率相等
B.“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來自父方或母方
C.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確定胎兒是否攜帶“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
D.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變,產生不同的非等位基因
14.(2024·無錫高一月考)軟骨發育不全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單基因遺傳病,軟骨內骨化缺陷導致先天性發育異常,臨床表現為短肢型侏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調查該病的發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進行隨機調查
B.可通過觀察羊水中胎兒細胞的染色體形態進行產前診斷
C.雙親正常,后代不一定無發病風險
D.單基因遺傳病是由一個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
二、多項選擇題(共5題,每題3分,共15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
15.在某基因型為aa的二倍體水稻根尖中,發現一個如圖所示的細胞(圖中Ⅰ、Ⅱ表示該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其他染色體均正常)。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A基因產生的原因一定是發生了堿基對的替換
B.該細胞沒有發生基因自由組合而一定發生了染色體變異
C.該細胞產生的變異一定能在光學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到
D.該細胞的Ⅱ號染色體有3條,故該細胞中一定含有三個染色體組
16.如圖為利用物種a的植株(基因型為MmNn)和物種b的植株培育某種多倍體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雜種植物多倍體
A.多倍體育種中,秋水仙素和低溫均作用于有絲分裂的前期使染色體數量加倍
B.雜種植物細胞內的染色體來自不同物種,一定不含同源染色體
C.圖示多倍體的形成過程中,既發生了染色體變異,也發生了基因重組
D.多倍體植株一般表現為果實、種子等器官較大,所以六倍體小麥能夠取得高產
17.(2024·泰州高一期中)亞硝基化合物可使基因中的某一個腺嘌呤(A)脫氨基后變成次黃嘌呤(I),I不能再與T配對,但能與C配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基因中的A變成I后,遺傳信息也隨之改變
B.基因中堿基一旦替換就會改變相應蛋白質的功能
C.經過1次復制,突變位點的堿基對由A-T替換為G-C
D.利用亞硝基化合物可以對基因進行定向突變
18.(2023·鹽城高一聯考)下列有關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類遺傳病是由基因結構改變引起的
B.染色體組型分析可以用于各種遺傳病的診斷
C.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調查人數應盡可能多
D.產前診斷可檢測某些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19.輻射處理純合紅花種子,從中篩選出如圖的甲植株,甲植株產生的各種配子活性相同、無致死,且基因均能正常表達。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獲得甲植株發生的變異類型是染色體結構變異
B.甲植株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基因型為RXR、XR、RY、Y
C.F1中只有表型為紅花雄性的植株染色體形態正常
D.F1中白花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別為rXRX、rXY
三、非選擇題(共5題,共57分)
20.(11分)如圖是三倍體無子西瓜育種及原理的流程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4分)無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         ,原理是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
(2)(5分)四倍體西瓜授以二倍體西瓜的花粉,所結果實的染色體組數量為果皮:    個,種皮:      個,胚:   個。四倍體母本植株的吸水部位含   個染色體組。
(3)上述過程需要的時間周期為    年。
21.(9分)一種α鏈異常的血紅蛋白稱為Hbw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對應的密碼子與正常血紅蛋白(HbA)的差異如表。請據表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血紅蛋白 部分α鏈血紅蛋白的密碼子及其氨基酸的順序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HbA ACC蘇氨酸 UCC絲氨酸 AAA賴氨酸 UAC 酪氨 酸 CGU 精氨 酸 UAA 終止
Hbwa ACC蘇氨酸 UCA絲氨酸 AAU天冬酰胺 ACC 蘇氨 酸 GUU 纈氨 酸 AAG 賴氨 酸 CCU 脯氨 酸 CGU 精氨 酸 UAG終止
(1)(3分)Hbwa異常的直接原因是α鏈第    位的氨基酸對應的密碼子            (填如何變化),從而使合成的肽鏈的氨基酸序列發生改變。
(2)異常血紅蛋白α鏈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3)(4分)這種變異類型屬于         ,一般發生在          (填時期)。這種變異與其他可遺傳變異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        。
22.(12分)野生型果蠅眼睛發育完全,研究者發現了5個隱性突變體(①~⑤),每個隱性突變只涉及1個基因,這些突變都能使果蠅的眼睛表現為發育不全。利用①~⑤進行互補雜交測驗,結果如表所示(W表示后代眼睛發育完全;其余表示后代眼睛發育不全)。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W W W
② W W W
③ W W W
④ W W W W
⑤ W W W
(1)從分子水平上分析,果蠅眼睛發育出現突變體的根本原因是      。以上關于果蠅的眼睛發育情況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是                。
(2)在互補雜交測驗中,兩個隱性突變若表現出互補效應(兩個隱性突變體雜交,后代眼睛發育完全),則證明這兩個突變基因是不同基因突變而來;若不能表現出互補效應,則證明這兩個突變基因是同一基因突變而來。據此推測,5個隱性突變體是由      個基因突變而來,其中②和      發生突變的基因相同。
(3)(4分)果蠅2號染色體上存在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且A與b基因純合時均會導致果蠅胚胎致死。研究人員由此構建一種果蠅的雙平衡致死系,基因位置如圖所示。雙平衡致死系果蠅可用于基因的定位,現有各種突變體平衡致死系果蠅和野生型非致死系果蠅(不含致死基因),請從中選擇果蠅設計雜交實驗,判斷突變體①的突變基因是否位于2號染色體上(不考慮染色體互換)          。
23.(13分)人類最常見的半乳糖血癥是由尿苷酰轉移酶功能異常,引起半乳糖代謝異常的一種遺傳病,控制該酶合成的基因用A和a表示。圖1為半乳糖血癥和紅綠色盲(相關基因用B和b表示)患者的家系圖,圖中Ⅰ3和Ⅰ4個體不含有半乳糖血癥致病基因;圖2為細胞中尿苷酰轉移酶基因突變前后遺傳信息傳遞示意圖,其中①②③表示相關生理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3分)據圖1可知,半乳糖血癥的遺傳方式為       ,其中Ⅱ3個體產生配子的基因型為       (不考慮四分體時期染色體互換)。
(2)(3分)圖2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的過程為       (填序號),過程②表示在       的催化下形成尿苷酰轉移酶翻譯的模板。
(3)經檢驗發現Ⅱ1個體尿苷酰轉移酶的功能異常,由圖2可知,最可能的原因是       。
(4)(5分)如果Ⅱ2為紅綠色盲致病基因攜帶者,與基因型為aaXBY的男性結婚,則生出兩病同患的孩子的概率為       。如果Ⅱ1個體父母再生育一個孩子,為了有效預防半乳糖血癥的產生,需要進行遺傳咨詢,同時采取       的措施進行篩查。倘若新生兒被診斷為半乳糖血癥,該新生兒       (填“建議”或“不建議”)母乳喂養。
24.(12分)果蠅是遺傳學研究的經典實驗材料。果蠅的剛毛和截毛這對相對性狀由X和Y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剛毛(B)對截毛(b)為顯性;控制果蠅紅眼的基因(R)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兩對性狀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原因是       。
(2)若只考慮剛毛和截毛這對相對性狀,則果蠅種群中剛毛雄果蠅的基因組成除圖示外,還有   種?,F將兩只剛毛果蠅交配,子代雌果蠅全為剛毛,雄果蠅中既有剛毛,又有截毛,則親本中雌果蠅的基因型是    。
(3)(6分)科研人員發現,果蠅的灰身(H)對黑身(h)為顯性,H、h位于常染色體上,純合灰身果蠅與黑身果蠅雜交,后代中出現一只黑身果蠅(甲),甲的出現可能是親本果蠅在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片段缺失。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型為HH的果蠅(乙)進行相關實驗,弄清了原因。試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假定一對同源染色體缺失相同片段時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實驗步驟:
Ⅰ.將甲和乙雜交,獲得F1。
Ⅱ.F1自由交配,觀察并統計F2的表型及比例。
結果預測:
①若F2表型及比例為            ,則甲的出現是基因突變導致的。
②若F2表型及比例為            ,則甲的出現是染色體片段缺失導致的。
答案精析
1.D [秋水仙素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抑制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導致分裂后期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量加倍,D正確。]
2.A
3.B [由配子發育而成的個體稱為單倍體,B錯誤。]
4.C [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可能會導致生物性狀變異,A錯誤;因為密碼子具有簡并性以及基因的顯隱性等,所以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生物性狀發生改變,B錯誤;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單倍體植株經加倍處理后,其染色體數目加倍而成為可育的植株,可用于育種,C正確;多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數加倍,產生的配子數不變,D錯誤。]
5.A [由題意可知,假設紅綠色盲基因由B、b表示,父親是色覺正常的健康男性,則父親必然有XB,母親是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則必然有Xb,若只是母親的卵原細胞在形成卵細胞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并不影響父親提供的XB,故女孩不患病,A不合理。]
6.B [圖中正常雌性個體可產生AZ、AW、aZ、aW四種類型的雌配子,A正確;突變細胞Ⅰ中基因A變成基因a,發生了基因突變,B錯誤;突變細胞Ⅱ所發生的變異為染色體結構變異,能夠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到,C正確;突變細胞Ⅲ中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易位),導致基因A和a不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因此它們的分離不再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D正確。]
7.D [同源染色體上可能攜帶完全相同的基因,經過圖示變化后,X染色體上可能出現重復基因,D錯誤。]
8.D [該實驗的原理是低溫處理能抑制分裂前期形成紡錘體,導致分裂后期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A錯誤;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步驟:解離→漂洗→染色→壓片,B錯誤;顯微鏡下可看到大多數細胞處于分裂間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未發生改變,只有少部分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發生改變,C錯誤;若低溫處理根尖時間過短,不能很好地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可能難以觀察到染色體數量加倍的細胞,D正確。]
9.D [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即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而根據植株D只有3種基因型可判斷,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不可能發生基因T與B、b的自由組合,A錯誤;植株B是通過單倍體育種獲得的,都是純合子,B錯誤;①③過程獲得的是單倍體幼苗,而單倍體育種過程還包括利用秋水仙素處理獲得植株B的過程,C錯誤;將單倍體幼苗培育成植株C的過程只存在有絲分裂,可能發生基因突變,還可能發生染色體數量或者結構的變異,即染色體變異,D正確。]
10.D [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它可能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A正確;基因突變可能由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引起,B正確;基因A1和A2轉錄后的密碼子因為簡并性可能對應同一種氨基酸,所以編碼的蛋白質可能相同,C正確;基因A1、A2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在減數分裂后期Ⅰ會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開,進入不同的配子中,D錯誤。]
11.B [基因A突變不一定會引起細胞癌變,細胞癌變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致癌突變累積的結果,B錯誤。]
12.D [由Ⅱ3和Ⅱ4不患甲病而后代Ⅲ7患甲病可知,甲病為隱性遺傳病,且Ⅱ4不攜帶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斷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患乙病可知,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錯誤。設甲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關基因用B、b表示,則Ⅱ1的基因型為BbXAXa;由Ⅱ3和Ⅱ4有關甲病的基因型為XAXa和XAY可推知,Ⅲ5有關甲病的基因型為1/2XAXA或1/2XAXa;由患乙病的Ⅲ4可推知,Ⅱ3和Ⅱ4的基因型為Bb和bb,因此Ⅲ5有關乙病的基因型為Bb,Ⅲ5的基因型為1/2BbXAXA或1/2BbXAXa,故兩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2,B錯誤。Ⅱ3與Ⅱ4的基因型分別是BbXAXa和bbXAY,理論上其后代共有2×4=8(種)基因型、2×3=6(種)表型,C錯誤。若Ⅲ7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且Ⅲ7患乙病,而親本有關的染色體組成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親的卵原細胞在減數分裂后期Ⅱ出現異常,D正確。]
13.C [分析題意可知,卵子死亡是卵子在體外放置一段時間或者受精后一段時間死亡的,在男性中不會發病,A錯誤;根據題意可知,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含致病基因的卵子會退化凋亡,因此其母親只能提供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卵細胞,故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來自父方,B錯誤;該病是基因突變導致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故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確定胎兒是否攜帶“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C正確;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變,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真核生物基因突變的結果是產生等位基因,D錯誤。]
14.C [調查某一遺傳病的發病率應在人群中隨機調查,A錯誤;由題干信息知,該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單基因遺傳病,故通過觀察胎兒細胞中的染色體形態無法判斷胎兒是否患該病,B錯誤;該病起源于基因突變,如果雙親正常,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突變,則會有發病風險,C正確;單基因遺傳病是指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D錯誤。]
15.ACD [水稻根尖細胞進行有絲分裂,A基因產生的原因可能是該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等引起基因的堿基序列的改變,A錯誤;細胞中Ⅱ號染色體是3條,一定發生了染色體變異,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根尖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B正確;基因突變不能用光學顯微鏡直接進行觀察,C錯誤;據題干信息可知,水稻是基因型為aa的二倍體,含有兩個染色體組,D錯誤。]
16.AC [多倍體育種中,秋水仙素和低溫均作用于有絲分裂的前期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量加倍,A正確;雜種植物細胞內的染色體來自不同物種,但有可能含有同源染色體,B錯誤;圖示多倍體的形成過程中,兩物種雜交過程中發生了基因重組,染色體加倍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變異,C正確;多倍體植株一般表現為果實、種子等器官較大,但結實率低,所以六倍體小麥不一定取得高產,D錯誤。]
17.BCD [遺傳信息是指DNA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基因中的A變成I后,會改變基因的堿基對序列,遺傳信息也會隨之發生改變,A正確;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基因中堿基改變,氨基酸可能不變,即蛋白質的功能可能不變,B錯誤;基因突變之后由A-T變成I-T,復制1次后變為I-C,T-A,復制第2次后,會產生I-C,G-C,所以突變位點的堿基對由A-T替換為G-C需要2次復制,C錯誤;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D錯誤。]
18.CD [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調查人數應盡可能多,使調查結果更準確,C正確;產前診斷可檢測某些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對于人類遺傳病的檢測和預防具有重要作用,D正確。]
19.ABC [由圖示可知,經過輻射處理后,R基因所在染色體片段與X染色體片段發生了移接,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A正確;減數分裂過程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與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因此產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為RXR、XR、RY、Y,B正確;白花正常植株基因型為rrXX,其產生的配子基因型是rX,則F1個體基因型是RrXRX、rXRX、RrXY、rXY,其中甲植株產生的配子中,RXR、XR、Y中都含有異常形態的染色體,只有RY是含正常形態的染色體,所以可以看出上述F1個體只有RrXY(紅花雄性)染色體形態是正常的,其余均含有不正常染色體,C正確;F1中基因型為rXRX的個體開紅花,D錯誤。]
20.(1)人工誘導多倍體育種 染色體變異 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量加倍 (2)4 4 3 2 (3)2
解析 (1)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量加倍。(2)果皮、種皮都屬于母本,胚屬于子代,所以四倍體西瓜授以二倍體西瓜的花粉,所結果實的染色體組數量為果皮4個、種皮4個、胚3個。四倍體母本植株的吸水部位為根,沒有經過秋水仙素的處理,為正常的二倍體,含有2個染色體組。(3)該育種過程獲得三倍體種子可在第1年完成,由種植三倍體西瓜種子到收獲三倍體無子西瓜在第2年完成。
21.(1)138 缺失一個堿基C (2)控制血紅蛋白α鏈合成的基因中一個堿基對C—G缺失 
(3)基因突變 分裂間期(DNA復制) 產生新基因
22.(1)基因突變 一個性狀可以受多個基因的影響 (2)3?、荨?3)在突變體①中選擇雙平衡致死系果蠅與野生型非致死系果蠅雜交,讓F1中雌雄果蠅自由交配。若F2果蠅野生型∶突變型=6∶1,則突變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若F2果蠅野生型∶突變型=3∶1,則突變基因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
解析 (2)雜交組合①×③子代為眼睛發育不全,說明二者為同一基因突變而來,②與⑤子代為眼睛發育不全,說明兩者為同一基因突變而來,④與①、②、③、⑤雜交的子代均為野生型,說明④為第三種突變類型,即5個隱性突變體是由3個基因突變而來的;據表可知,其中②和⑤雜交后子代都是眼睛發育不全,說明兩者發生突變的基因相同。(3)分析題意可知,本實驗目的是判斷突變體①的突變基因是否位于2號染色體上,設突變基因是D/d,可在突變體①選擇雙平衡致死系果蠅(AaBbdd)與野生型非致死系果蠅(aaBBDD)雜交,讓F1中雌雄果蠅(AaBBDd、aaBbDd)自由交配,觀察并統計子代表型及比例:若突變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則三對基因連鎖,即ABd連鎖,aBD連鎖,由于AA或bb均可致死,則F2果蠅野生型∶突變型=6∶1;若突變基因位于其它染色體上,則AB與ab和D、d之間自由組合,F2果蠅野生型∶突變型=3∶1。
23.(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AXb和AY (2)①② RNA聚合酶 (3)尿苷酰轉移酶基因內部發生堿基的替換而導致基因突變 (4)1/12 基因診斷 不建議
解析 (1)由圖1中Ⅰ1與Ⅰ2個體均不患病,但生出患病女兒Ⅱ1可知,半乳糖血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挥深}意可知,Ⅰ3和Ⅰ4不含有半乳糖血癥致病基因,則Ⅰ3和Ⅰ4個體關于半乳糖血癥的基因型為AA,故Ⅱ3個體基因型為AAXbY,可以產生AXb和AY兩種配子。
(2)圖2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的過程為①復制和②轉錄;其中過程②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mRNA。(3)由圖2可以看出翻譯出來的酶只有第188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變成了精氨酸,其他氨基酸沒有受到影響,推測半乳糖血癥最可能的原因是尿苷酰轉移酶基因發生堿基對的替換而導致基因突變。(4)Ⅱ2為紅綠色盲致病基因攜帶者,即基因型為XBXb,其親本關于A基因的基因型為Aa和Aa,但Ⅱ2不患病,因此其基因型應為2/3AaXBXb或1/3AAXBXb,與基因型為aaXBY的男性結婚,后代患半乳糖血癥的概率為2/3×1/2=1/3,患紅綠色盲的概率為1/4,則兩病兼患的概率為1/3×1/4=1/12;如果Ⅱ1個體父母再生育一個孩子,為了有效預防半乳糖血癥的產生,需要進行遺傳咨詢,同時采取基因診斷的措施進行篩查;半乳糖血癥新生兒不建議母乳喂養,半乳糖血癥的實質是缺少半乳糖代謝的酶,體內半乳糖濃度明顯升高,母乳里面含有乳糖,經嬰兒消化后會形成半乳糖,使血液中半乳糖的含量更高。
24.(1)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或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都在性染色體上) (2)2 XBXb (3)①灰身∶黑身=3∶1 ②灰身∶黑身=4∶1
解析 (2)由于果蠅剛毛和截毛這對相對性狀由X和Y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則剛毛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BYB、XbYB、XBYb,故基因組成除圖示外,還有2種。由于子代雄果蠅中既有剛毛,又有截毛,說明其雄果蠅中Y染色體上應該為b基因,親本剛毛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BXb,剛毛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BYb。(3)由于果蠅的灰身(H)對黑身(h)為顯性,H、h位于常染色體上,純合灰身果蠅(HH)與黑身果蠅(hh)雜交,后代為灰身果蠅(Hh),但后代中出現一只黑身果蠅(甲),甲的出現可能是親本果蠅在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片段缺失。若親本果蠅在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則甲的基因型為hh,將甲(hh)和乙(HH)雜交,獲得F1(Hh);F1(Hh)自由交配,因此F2的表型及比例為灰身∶黑身=3∶1;若親本果蠅在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則甲的基因型為hO,將甲(hO)和乙(HH)雜交,獲得F1(Hh、HO);F1自由交配,由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缺失相同片段時胚胎致死,因此F2的灰身果蠅(H_)的概率為(HH)+(Hh)+(HO)=,黑身果蠅(h_)的概率為(hh)+(hO)=,即F2的表型及比例為灰身∶黑身=4∶1。(共80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三)
第三章 生物的變異
<<<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B C A B D D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B D C C ACD AC
題號 17 18 19
答案 BCD CD A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對一對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0.
(1)人工誘導多倍體育種 染色體變異 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量加倍 
(2)4 4 3 2 
(3)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1.
(1)138 缺失一個堿基C 
(2)控制血紅蛋白α鏈合成的基因中一個堿基對C—G缺失 
(3)基因突變 分裂間期(DNA復制) 產生新基因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2.
(1)基因突變 一個性狀可以受多個基因的影響 
(2)3?、荨?br/>(3)在突變體①中選擇雙平衡致死系果蠅與野生型非致死系果蠅雜交,讓F1中雌雄果蠅自由交配。若F2果蠅野生型∶突變型=6∶1,則突變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若F2果蠅野生型∶突變型=3∶1,則突變基因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AXb和AY 
(2)①② RNA聚合酶 
(3)尿苷酰轉移酶基因內部發生堿基的替換而導致基因突變 
(4)1/12 基因診斷 不建議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4.
(1)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或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都在性染色體上) 
(2)2 XBXb 
(3)①灰身∶黑身=3∶1?、诨疑怼煤谏恚?∶1
23
24
1.(2023·淮安高一質檢)秋水仙素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的原理是
A.干擾減數分裂過程
B.使染色體進行連續的復制
C.促進細胞融合
D.抑制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秋水仙素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抑制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導致分裂后期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量加倍,D正確。
2.如圖表示的染色體結構變異是
A.缺失 B.重復
C.易位 D.倒位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由配子發育而成的個體稱為單倍體,B錯誤。
3.下列有關染色體組、單倍體和多倍體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水稻(2n=24)一個染色體組有12條染色體,單倍體水稻體細胞有12條染
色體
B.普通小麥的花藥離體培養后,長成的植株細胞中含三個染色體組,是
三倍體
C.人工誘導多倍體常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D.馬和驢雜交的后代騾是不育的二倍體,而雄蜂是可育的單倍體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4.(2019·江蘇,4)下列關于生物變異與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重組只是基因間的重新組合,不會導致生物性狀變異
B.基因突變使DNA序列發生的變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狀變異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單倍體植株,進行加倍處理后可用于育種
D.多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數加倍,產生的配子數加倍,有利于育種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單項選擇題
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可能會導致生物性狀變異,A錯誤;
因為密碼子具有簡并性以及基因的顯隱性等,所以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生物性狀發生改變,B錯誤;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單倍體植株經加倍處理后,其染色體數目加倍而成為可育的植株,可用于育種,C正確;
多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數加倍,產生的配子數不變,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5.(2024·蘇州高一檢測)人類的性染色體組成與性別的關系如表所示。某女性紅綠色盲基因的攜帶者與一色覺正常的健康男性結婚后,生育了一個患該病的女孩。下列關于該患病女孩病因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A.母親的卵原細胞在形成卵細胞的過
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
B.該女孩在胚胎發育時,受精卵有絲
分裂過程中基因發生了突變
C.父親的初級精母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X和Y染色體片段交換
D.父親的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性染色體未分離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性染色體組成
男性 XY、XXY、XYY
女性 XX、XXX、XO
單項選擇題
由題意可知,假設紅綠色盲基因由B、b表示,父親是色覺正常的健康男性,則父親必然有XB,母親是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則必然有Xb,若只是母親的卵原細胞在形成卵細胞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并不影響父親提供的XB,故女孩不患病,A不合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性染色體組成
男性 XY、XXY、XYY
女性 XX、XXX、XO
6.雞屬于ZW型性別決定的二倍體生物。如圖是雞的正常卵原細胞及幾種突變細胞的模式圖(僅顯示2號染色體和性染色體)。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正常卵原細胞可產生的
雌配子類型有四種
B.突變細胞Ⅰ發生了基因
突變或基因重組
C.突變細胞Ⅱ所發生的變異能夠通過顯微鏡觀察到
D.突變細胞Ⅲ中基因A和a的分離不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圖中正常雌性個體可產生AZ、AW、aZ、aW四種類型的雌配子,A正確;
突變細胞Ⅰ中基因A變
成基因a,發生了基因
突變,B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突變細胞Ⅱ所發生的變異為染色體結構變異,能夠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到,C正確;
突變細胞Ⅲ中發生了染
色體結構變異(易位),
導致基因A和a不在一對
同源染色體上,因此它們的分離不再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D正確。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7.(2024·淮安高一期中)關于性染色體的起源,有假說認為“性染色體(③為X、④為Y)是由常染色體(①②)轉化而來的”(如圖)。若此假說成立,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減數分裂時,性染色體的互換可發生在
Ⅱ區段
B.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致病基因位于③的Ⅲ
區段,其遺傳特點之一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常染色體轉化為性染色體的過程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
D.圖示的X染色體上不存在重復基因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同源染色體上可能攜帶完全相同的基因,經過圖示變化后,X染色體上可能出現重復基因,D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8.(2024·徐州高一聯考)下列有關“低溫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低溫處理抑制染色體著絲粒分裂,使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
B.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步驟為解離→染色→漂洗→壓片
C.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大多數細胞的染色體數量發生了加倍
D.若低溫處理根尖時間過短,可能難以觀察到染色體數量加倍的細胞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單項選擇題
該實驗的原理是低溫處理能抑制分裂前期形成紡錘體,導致分裂后期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A錯誤;
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步驟:解離→漂洗→染色→壓片,B錯誤;
顯微鏡下可看到大多數細胞處于分裂間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未發生改變,只有少部分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發生改變,C錯誤;
若低溫處理根尖時間過短,不能很好地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可能難以觀察到染色體數量加倍的細胞,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9.如圖為利用玉米(基因型為BbTt)進行實驗的流程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基因T與B、b的自由組合發
生在①過程
B.植株B為純合子的概率為1/4
C.①③過程為單倍體育種
D.⑤過程可能發生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即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而根據植株D只有3種基因型可判斷,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不可能發生基因T與B、b
的自由組合,A錯誤;
植株B是通過單倍體育種獲
得的,都是純合子,B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①③過程獲得的是單倍體幼苗,而單倍體育種過程還包括利用秋水仙素處理獲得植株B的過程,C錯誤;
將單倍體幼苗培育成植株C
的過程只存在有絲分裂,可
能發生基因突變,還可能發
生染色體數量或者結構的變
異,即染色體變異,D正確。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10.(2023·無錫高一期末)玉米2號染色體上有一對等位基因A1與A2(A2來自A1的突變),若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突變可能發生在細胞分裂間期
B.A1基因在復制過程中可能發生了堿基對的替換
C.基因A1和A2編碼的蛋白質可能相同
D.基因A1、A2可能同時存在于同一個配子中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它可能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A正確;
基因突變可能由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引起,B正確;
基因A1和A2轉錄后的密碼子因為簡并性可能對應同一種氨基酸,所以編碼的蛋白質可能相同,C正確;
基因A1、A2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在減數分裂后期Ⅰ會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開,進入不同的配子中,D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11.基因A和基因B的作用效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A最可能是一種抑
癌基因
B.基因A突變一定會引起
細胞癌變
C.基因B的高表達會促進癌細胞增殖
D.基因A和B均可用于研究癌癥治療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單項選擇題
基因A突變不一定會引起細胞癌變,細胞癌變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致癌突變累積的結果,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12.甲病和乙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某家族遺傳家系圖如圖,其中Ⅱ4不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Ⅱ1與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
為1/4
C.Ⅱ3與Ⅱ4的后代中理論上共有9種基因型和4種表型
D.若Ⅲ7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則產生異常生殖細胞的最可能是其母親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由Ⅱ3和Ⅱ4不患甲病而后代Ⅲ7患甲病可知,甲病為隱性遺傳病,且Ⅱ4不攜帶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斷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患乙病可知,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設甲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關基因用B、b表示,則Ⅱ1的基因型為BbXAXa;由Ⅱ3和Ⅱ4有關甲病的基因型為XAXa和XAY可推知,Ⅲ5有關甲病的基因型為1/2XAXA或1/2XAXa;由患乙病的Ⅲ4可推知,Ⅱ3和Ⅱ4的基因型為Bb和bb,
因此Ⅲ5有關乙病的基因型為
Bb,Ⅲ5的基因型為1/2BbXAXA
或1/2BbXAXa,故兩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2,B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Ⅱ3與Ⅱ4的基因型分別是BbXAXa和bbXAY,理論上其后代共有2×4=8(種)基因型、2×3=6(種)表型,C錯誤。
若Ⅲ7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
且Ⅲ7患乙病,而親本有關的染
色體組成為Xa和XAY,因此
最可能是母親的卵原細胞在減
數分裂后期Ⅱ出現異常,D正確。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13.(2023·徐州高一期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單基因遺傳病,患者的卵子取出體外放置一段時間或受精后一段時間,出現退化凋亡的現象,從而導致女性不孕,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卵子死亡”。研究發現,“卵子死亡”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細胞連接蛋白家族成員PANX1基因發生突變導致,且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卵子死亡”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男女中的發病率相等
B.“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來自父方或母方
C.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確定胎兒是否攜帶“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
D.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變,產生不同的非等位基因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單項選擇題
分析題意可知,卵子死亡是卵子在體外放置一段時間或者受精后一段時間死亡的,在男性中不會發病,A錯誤;
根據題意可知,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含致病基因的卵子會退化凋亡,因此其母親只能提供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卵細胞,故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來自父方,B錯誤;
該病是基因突變導致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故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確定胎兒是否攜帶“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C正確;
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變,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真核生物基因突變的結果是產生等位基因,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14.(2024·無錫高一月考)軟骨發育不全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單基因遺傳病,軟骨內骨化缺陷導致先天性發育異常,臨床表現為短肢型侏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調查該病的發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進行隨機調查
B.可通過觀察羊水中胎兒細胞的染色體形態進行產前診斷
C.雙親正常,后代不一定無發病風險
D.單基因遺傳病是由一個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調查某一遺傳病的發病率應在人群中隨機調查,A錯誤;
由題干信息知,該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單基因遺傳病,故通過觀察胎兒細胞中的染色體形態無法判斷胎兒是否患該病,B錯誤;
該病起源于基因突變,如果雙親正常,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突變,則會有發病風險,C正確;
單基因遺傳病是指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D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15.在某基因型為aa的二倍體水稻根尖中,發現一個如圖所示的細胞(圖中Ⅰ、Ⅱ表示該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其他染色體均正常)。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A.A基因產生的原因一定是發生了堿基對的替換
B.該細胞沒有發生基因自由組合而一定發生了染
色體變異
C.該細胞產生的變異一定能在光學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到
D.該細胞的Ⅱ號染色體有3條,故該細胞中一定含有三個染色體組
多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水稻根尖細胞進行有絲分裂,A基因產生的原因可能是該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堿基對的
增添、缺失或替換等引起基因的堿基序列的改變,
A錯誤;
細胞中Ⅱ號染色體是3條,一定發生了染色體變異,
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根尖細
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B正確;
多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基因突變不能用光學顯微鏡直接進行觀察,C錯誤;
據題干信息可知,水稻是基因型為aa的二倍體,含有兩個染色體組,D錯誤。
多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16.如圖為利用物種a的植株(基因型為MmNn)和物種b的植株培育某種多倍體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多倍體育種中,秋水仙素和
低溫均作用于有絲分裂的前
期使染色體數量加倍
B.雜種植物細胞內的染色體來自不同物種,一定不含同源染色體
C.圖示多倍體的形成過程中,既發生了染色體變異,也發生了基因重組
D.多倍體植株一般表現為果實、種子等器官較大,所以六倍體小麥能夠
取得高產
多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雜種植物 多倍體
多項選擇題
多倍體育種中,秋水仙素和低溫均作用于有絲分裂的前期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量加倍,A正確;
雜種植物細胞內的染色體來自不同物種,但有可能含有同源染色體,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雜種植物 多倍體
多項選擇題
圖示多倍體的形成過程中,兩物種雜交過程中發生了基因重組,染色體加倍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變異,C正確;
多倍體植株一般表現為果實、種子等器官較大,但結實率低,所以六倍體小麥不一定取得高產,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雜種植物 多倍體
17.(2024·泰州高一期中)亞硝基化合物可使基因中的某一個腺嘌呤(A)脫氨基后變成次黃嘌呤(I),I不能再與T配對,但能與C配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中的A變成I后,遺傳信息也隨之改變
B.基因中堿基一旦替換就會改變相應蛋白質的功能
C.經過1次復制,突變位點的堿基對由A-T替換為G-C
D.利用亞硝基化合物可以對基因進行定向突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多項選擇題


23
24

遺傳信息是指DNA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基因中的A變成I后,會改變基因的堿基對序列,遺傳信息也會隨之發生改變,A正確;
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基因中堿基改變,氨基酸可能不變,即蛋白質的功能可能不變,B錯誤;
基因突變之后由A-T變成I-T,復制1次后變為I-C,T-A,復制第2次后,會產生I-C,G-C,所以突變位點的堿基對由A-T替換為G-C需要2次復制,C錯誤;
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多項選擇題
23
24
18.(2023·鹽城高一聯考)下列有關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類遺傳病是由基因結構改變引起的
B.染色體組型分析可以用于各種遺傳病的診斷
C.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調查人數應盡可能多
D.產前診斷可檢測某些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多項選擇題
23
24


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調查人數應盡可能多,使調查結果更準確,C正確;
產前診斷可檢測某些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對于人類遺傳病的檢測和預防具有重要作用,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多項選擇題
23
24
19.輻射處理純合紅花種子,從中篩選出如圖的甲植株,甲植株產生的各種配子活性相同、無致死,且基因均能正常表達。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獲得甲植株發生的變異類
型是染色體結構變異
B.甲植株減數分裂產生配子
的基因型為RXR、XR、RY、Y
C.F1中只有表型為紅花雄性的植株染色體形態正常
D.F1中白花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別為rXRX、rX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多項選擇題



23
24
由圖示可知,經過輻射處理后,R基因所在染色體片段與X染色體片段發生了移接,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A正確;
減數分裂過程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與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因此產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為RXR、XR、RY、Y,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多項選擇題
23
24
白花正常植株基因型為rrXX,其產生的配子基因型是rX,則F1個體基因型是RrXRX、rXRX、RrXY、rXY,其中甲植株產生的配子中,RXR、XR、Y中都含有異常形態的染色體,只有RY是含正常形態的染色體,所以可以看出上述F1個體只有RrXY(紅花雄性)染色體形態是正常的,其余均含有不
正常染色體,C正確;
F1中基因型為rXRX的個體
開紅花,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多項選擇題
23
24
20.如圖是三倍體無子西瓜育種及原理的流程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無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          ,原理是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人工誘導多倍體育種
染色體變異
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量加倍
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量加倍。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2)四倍體西瓜授以二倍體西瓜的花粉,所結果實的染色體組數量為果皮:    個,種皮:  個,胚:  個。四倍體母本植株的吸水部位含  個染色體組。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4
3
2
果皮、種皮都屬于母本,胚屬于子代,所以四倍體西瓜授以二倍體西瓜的花粉,所結果實的染色體組數量為果皮4個、種皮4個、胚3個。四倍體母本植株的吸水部位為根,沒有經過秋水仙素的處理,為正常的二倍體,含有2個染色體組。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該育種過程獲得三倍體種子可在第1年完成,由種植三倍體西瓜種子到收獲三倍體無子西瓜在第2年完成。
(3)上述過程需要的時間周期為    年。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2
非選擇題
21.一種α鏈異常的血紅蛋白稱為Hbw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對應的密碼子與正常血紅蛋白(HbA)的差異如表。請據表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血紅 蛋白 部分α鏈血紅蛋白的密碼子及其氨基酸的順序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HbA ACC 蘇氨酸 UCC 絲氨酸 AAA 賴氨酸 UAC 酪氨酸 CGU 精氨酸 UAA 終止
Hbwa ACC 蘇氨酸 UCA 絲氨酸 AAU 天冬酰胺 ACC 蘇氨酸 GUU 纈氨酸 AAG 賴氨酸 CCU 脯氨酸 CGU 精氨酸 UAG
終止
非選擇題
(1)Hbwa異常的直接原因是α鏈第   位的氨基酸對應的密碼子        (填如何變化),從而使合成的肽鏈的氨基酸序列發生改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血紅 蛋白 部分α鏈血紅蛋白的密碼子及其氨基酸的順序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HbA ACC 蘇氨酸 UCC 絲氨酸 AAA 賴氨酸 UAC 酪氨酸 CGU 精氨酸 UAA 終止
Hbwa ACC 蘇氨酸 UCA 絲氨酸 AAU 天冬酰胺 ACC 蘇氨酸 GUU 纈氨酸 AAG 賴氨酸 CCU 脯氨酸 CGU 精氨酸 UAG
終止
138
缺失一個堿基C
非選擇題
(2)異常血紅蛋白α鏈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這種變異類型屬于     ,一般發生在          (填時期)。這種變異與其他可遺傳變異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控制血紅蛋白α鏈合成的基因中一個堿基
對C—G缺失
基因突變
分裂間期(DNA復制)
產生新基因
血紅 蛋白 部分α鏈血紅蛋白的密碼子及其氨基酸的順序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HbA ACC 蘇氨酸 UCC 絲氨酸 AAA 賴氨酸 UAC 酪氨酸 CGU 精氨酸 UAA 終止
Hbwa ACC 蘇氨酸 UCA 絲氨酸 AAU 天冬酰胺 ACC 蘇氨酸 GUU 纈氨酸 AAG 賴氨酸 CCU 脯氨酸 CGU 精氨酸 UAG
終止
非選擇題
22.野生型果蠅眼睛發育完全,研究者發現了5個隱性突變體(①~⑤),每個隱性突變只涉及1個基因,
這些突變都能使果蠅的眼睛
表現為發育不全。利用①~⑤
進行互補雜交測驗,結果如
表所示(W表示后代眼睛發育
完全;其余表示后代眼睛發
育不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W W W
② W W W
③ W W W
④ W W W W
⑤ W W W
非選擇題
(1)從分子水平上分析,果蠅眼睛發育出現突變體的根本原因是    。以上關于果蠅的眼睛發育情況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是__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W W W
② W W W
③ W W W
④ W W W W
⑤ W W W
基因突變
一個性
狀可以受多個基因的影響
(2)在互補雜交測驗中,兩個隱性突變若表現出互補效應(兩個隱性突變體雜交,后代眼睛發育完全),則證明這兩個突變基因是不同基因突變而來;若不能表現出互補效應,則
證明這兩個突變基因是同一
基因突變而來。據此推測,
5個隱性突變體是由_____個
基因突變而來,其中②和
   發生突變的基因相同。
3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W W W
② W W W
③ W W W
④ W W W W
⑤ W W W
雜交組合①×③子代為眼睛發育不全,說明二者為同一基因突變而來,②與⑤子代為眼睛發育不全,說明兩者為同一基因突變而來,④與①、②、③、⑤雜交的子代均為野生型,說明④為第三種突變類型,即5個隱性突變體是由3個基因突變而來的;據表可知,其中②和⑤雜交后子代都是眼睛發育不全,說明兩者發生突變的基因相同。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3)果蠅2號染色體上存在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且A與b基因純合時均會導致果蠅胚胎致死。研究人員由此構建一種果蠅的雙平衡致死系,基因位置如圖所示。雙平衡致死系果蠅可用于基因的定位,現有各種突變體平衡致死系果蠅和野生型非致死系果蠅(不含致死基因),請從中選擇果蠅設計雜交實驗,判斷突變體①的突變基因是否位
于2號染色體上(不考慮染色體互換)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突變體①中選擇
雙平衡致死系果蠅與野生型非致死系果蠅雜交,讓F1中雌雄果蠅自由交配。若F2果蠅野生型∶突變型=6∶1,則突變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若F2果蠅野生型∶突變型=3∶1,則突變基因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分析題意可知,本實驗目的是判斷突變體①的突變基因是否位于2號染色體上,設突變基因是D/d,可在突變體①選擇雙平衡致死系果蠅(AaBbdd)與野生型非致死系果蠅(aaBBDD)雜交,讓F1中雌雄果蠅(AaBBDd、aaBbDd)自由交配,觀察并統計子代表型及比例:若突變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則三對基因連鎖,即ABd連鎖,aBD連鎖,由于AA或bb均可致死,則F2果蠅野生型∶突變型=6∶1;若突變基因位于其它染色體上,則AB與ab和D、d之間自由組
合,F2果蠅野生型∶突變型=3∶1。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23.人類最常見的半乳糖血癥是由尿苷酰轉移酶功能異常,引起半乳糖代謝異常的一種遺傳病,控制該酶合成的基因用A和a表示。圖1為半乳糖血癥和紅綠色盲(相關基因用B和b表示)患者的家系圖,圖中Ⅰ3和Ⅰ4個體不含有半乳糖血癥致病基因;圖2為細胞中尿苷酰轉移酶基因突變前后遺傳信息傳遞示意圖,其中①②③表示相關生理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1)據圖1可知,半乳糖血癥的遺傳方式為        ,其中Ⅱ3個體產生配子的基因型為     (不考慮四分體時期染色體互換)。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AXb和AY
由圖1中Ⅰ1與Ⅰ2個體均不患病,但生出患病女兒Ⅱ1可知,半乳糖血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挥深}意可知,Ⅰ3和Ⅰ4不含有半乳糖血癥致病基因,則Ⅰ3和Ⅰ4個體關于半乳糖血癥的基因型為AA,故Ⅱ3個體基因型為AAXbY,可以產生AXb和AY兩種配子。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2)圖2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的過程為    (填序號),過程②表示在
      的催化下形成尿苷酰轉移酶翻譯的模板。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①②
RNA聚合酶
圖2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的過程為①復制和②轉錄;其中過程②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mRNA。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3)經檢驗發現Ⅱ1個體尿苷酰轉移酶的功能異常,由圖2可知,最可能的原因是        。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尿苷酰轉移酶基因內部發生堿基的替換而導致基因突變
由圖2可以看出翻譯出來的酶只有第188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變成了精氨酸,其他氨基
酸沒有受到影響,
推測半乳糖血癥最
可能的原因是尿苷
酰轉移酶基因發生
堿基對的替換而導致基因突變。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4)如果Ⅱ2為紅綠色盲致病基因攜帶者,與基因型為aaXBY的男性結婚,則生出兩病同患的孩子的概率為    。如果Ⅱ1個體父母再生育一個孩子,為了有效預防半乳糖血癥的產生,需要進行遺傳咨詢,同時采取
     的措施進行篩查。倘若新生兒被診斷為半乳糖血癥,該新生兒    (填“建議”或“不建議”)母乳喂養。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1/12
基因診斷
不建議
Ⅱ2為紅綠色盲致病基因攜帶者,即基因型為XBXb,其親本關于A基因的基因型為Aa和Aa,但Ⅱ2不患病,因此其基因型應為2/3AaXBXb或1/3AAXBXb,與基因型為aaXBY的男性結婚,后代患半乳糖血癥的概率為2/3×1/2=1/3,患紅綠色盲的概率為1/4,則兩病兼患的概率為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1/3×1/4=1/12;如果Ⅱ1個體父母再生育一個孩子,為了有效預防半乳糖血癥的產生,需要進行遺傳咨詢,同時采取基因診斷的措施進行篩查;半乳糖血癥新生兒不建議母乳喂養,半乳糖血癥的實質是缺少半乳糖代謝的酶,體內半乳
糖濃度明顯升高,母乳里面
含有乳糖,經嬰兒消化后會
形成半乳糖,使血液中半乳
糖的含量更高。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非選擇題
24.果蠅是遺傳學研究的經典實驗材料。果蠅的剛毛和截毛這對相對性狀由X和Y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剛毛(B)對截
毛(b)為顯性;控制果蠅紅眼的基因(R)只存在于X染色體
上,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兩對性狀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或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都在性染色體上)
非選擇題
(2)若只考慮剛毛和截毛這對相對性狀,則果蠅種群中剛毛雄果蠅的基因組成除圖示外,還有  種。現將兩只剛毛果蠅交配,
子代雌果蠅全為剛毛,雄果蠅中既有剛毛,又有截毛,
則親本中雌果蠅的基因型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2
XBXb
由于果蠅剛毛和截毛這對相對性狀由X和Y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則剛毛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BYB、XbYB、XBYb,故基因組成除圖示外,還有2種。由于子代雄果蠅中既有剛毛,又
有截毛,說明其雄果蠅中Y染色體上應該為b基因,
親本剛毛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BXb,剛毛雄果蠅的基
因型為XBYb。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非選擇題
(3)科研人員發現,果蠅的灰身(H)對黑身(h)為顯性,H、h位于常染色體上,純合灰身果蠅與黑身果蠅雜交,后代中出現一只黑身果蠅(甲),甲的出現可能是親本果蠅在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片段缺失。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型為HH的果蠅(乙)進行相關實驗,弄清了原因。試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假定一對同源染色體缺失相同片段時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實驗步驟:
Ⅰ.將甲和乙雜交,獲得F1。
Ⅱ.F1自由交配,觀察并統計F2的表型及比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非選擇題
結果預測:
①若F2表型及比例為        ,則甲的出現是基因突變導致的。
②若F2表型及比例為        ,則甲的出現是染色體片段缺失導致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灰身∶黑身=3∶1
灰身∶黑身=4∶1
由于果蠅的灰身(H)對黑身(h)為顯性,H、h位于常染色體上,純合灰身果蠅(HH)與黑身果蠅(hh)雜交,后代為灰身果蠅(Hh),但后代中出現一只黑身果蠅(甲),甲的出現可能是親本果蠅在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片段缺失。若親本果蠅在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則甲的基因型為hh,將甲(hh)和乙(HH)雜交,獲得F1(Hh);F1(Hh)自由交配,因此F2的表型及比例為灰身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黑身=3∶1;若親本果蠅在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則甲的基因型為hO,將甲(hO)和乙(HH)雜交,獲得F1(Hh、HO);F1自由交配,由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缺失相同片段時胚胎致死,因此F2的灰身果蠅(H_)的概率為(HH)+(Hh)+(HO)=,黑身果蠅(h_)的概率為(hh)+(hO)=,即F2的表型及比例為灰身∶黑身=4∶1。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23
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富蕴县| 商南县| 汉中市| 北碚区| 桃园市| 德格县| 常德市| 日照市| 定南县| 华蓥市| 克山县| 乐都县| 诏安县| 靖江市| 莆田市| 新晃| 灵丘县| 东辽县| 茶陵县| 榆中县| 陕西省| 阿拉善右旗| 秦安县| 马龙县| 怀安县| 双柏县| 慈利县| 隆化县| 蓬安县| 石家庄市| 临高县| 大石桥市| 苍南县| 万宁市| 西畴县| 大新县| 永顺县| 文昌市| 中牟县|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