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半時 課 型 新授課 課 時 1內容分析 “半時”是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三單元《時間的初步認識》中的第二課時,屬于綜合與實踐學習領域。 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這是第一次正式系統地認識時間。教材中基于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學生郊游,借助實際操作活動(按要求把鐘撥到半時;按要求畫一畫分針和時針的位置)來進一步認識鐘面、整時和半時,初步體驗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本節課是學習半時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還將學習用“幾時幾分”來表示具體某一時刻,認識年、月、日,學習時、分、秒及其之間的進率以及時間段的表示、計算等內容,本課的學習為學生進一步認識時間奠定基礎。 時間不像長度和質量,容易具體地、形象地表現,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概念。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中注重激發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以及操作體驗,借助“認一認”“撥一撥”“辨一辨”和“講一講”等學習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半時,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基礎來看,學生已經知道鐘面的基本構成,有1-12個數字,并按順時針方向排列,有12個大格,鐘面有時針和分針。有關鐘表的知識為學生學習半時提供了學習基礎。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看,對于時間的知識,基于原有的實際生活、直接經驗,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時間的經驗,如部分學生會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幾點”來表達鐘面上的時刻。 從學生的認知特點來看,一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本課學習,學生可能在歸納半時讀法時,對“走過”這個詞的理解存在困難。任務分析學習內容領域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核心素養 數感 □量感 □符號意識 運算能力 □幾何直觀 □空間觀念 □推理意識 □數據意識 應用意識 □創新意識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學習過程,探索半時的認讀規律,會認讀半時,并能根據給出時刻畫出時針和分針。 2.通過聯系實際、親身經驗,能將生活中的具體事件與時刻相聯系。 3.在實踐活動中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教學重點 會認讀半時,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學難點 1理解時針和分針的聯動 2 能將生活中的時間和事件建立聯系。教學資源 PPT教學環節 教與學活動 評價關注點一、情景引入 學校組織學生郊游,請同學們一起先來觀察他們幾時出發? 學生:時針指向8,分針指向12,就是上午8時。 同學們已經整理好書包,他們整裝待發,大家一起看看分針和時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現在是幾時? 總結:引出半時二 探究新知 活動一:認識半時 學生:上午8時半 師:觀察8時半,分針和時針有什么變化? 總結:分針和時針順時針旋轉,分針走了中面的一半。 師:公交車行駛了一段時間到達了游樂場。同學們看一看現在是上午幾時? 生:上午九時半。 師:怎么看是九時半? 生:分針指向6,時針走過9,在9和10中間 總結:分針指向6,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半。 活動二:辨一辨 同學們終于排到了喜愛的項目,請大家幫忙看一看現在是上午幾時? 生:上午10時半。 師:整時和半時有什么區別? 總結:整時分針指向12,半時分針指向6 整時時針指向某個數,半時分針指向兩數之間。 活動三:寫一寫 午餐的時間到了,學生們在一起吃午餐,看一看現在是上午幾時? 生:上午11時半 師:我們還可以怎么表示上午11時半呢?半表示多少分鐘呢? 生:可以表示30分針;上午11:30 師:你還可以再把之前的時間用這種方式寫嗎? 活動四:撥一撥,畫一畫 時間過得真快呀!下午8時半,學生們正在看煙花表演,誰能幫助老師撥一撥時針和分針在哪里嗎? (請一位學生上臺撥一撥,其它學生在學習單上畫一畫)三鞏固練習 一說一說分別是上午還是下午半時 二用兩種方式填一填分別是幾時 三畫一畫分針和時針 (注意分針和時針的長短) 四 說一說四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板書設計課堂學習單 見附件反思與改進學習單一 寫一寫二 畫一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