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中考道法熱點專題五 堅持綠色發展 保障改善民生(學生版+教師版+ppt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中考道法熱點專題五 堅持綠色發展 保障改善民生(學生版+教師版+ppt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法學科
專題五 堅持綠色發展 保障改善民生
角度一 綠色發展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角度
1.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2.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
3.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二、綠色發展角度
1.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
3.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4.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
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材料二 2024年6月5日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環境日,2024年環境日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2024年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廣西南寧舉辦,將通過多種形式展示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揚生態文化,更廣泛地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1.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國策、發展戰略和發展理念?
(1)基本國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2)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3)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2.黨和國家為什么如此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1)生態文明作為一項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2)我國資源、環境形勢嚴峻,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生態文明建設是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4)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
(5)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重視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的幸福感。
3.國家舉辦環境日活動有什么重要意義?
(1)有利于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生態環保理念,增強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
(2)有利于營造人人參與環境保護、共建綠色家園的良好氛圍,促進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
(3)有利于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改善健康。
(4)有利于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的消費理念,促使人們選擇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5)有利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4.請你為我國建設美麗中國獻計獻策。
(1)國家:①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②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③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嚴懲破壞環境的行為。④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節能環保意識,倡導綠色消費。
(2)企業:①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依法規范企業行為。②加快科技創新,提升節能環保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③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環保產業,減少污染物排放。④樹立法治觀念和節能環保意識。
(3)公民:①積極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和節能環保意識,積極參加環保公益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②積極學習和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律己,同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③積極向有關部門獻計獻策。④增強資源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如使用節能型、環保型的產品,倡導綠色消費、選擇低碳生活方式,如公交出行、少開空調、隨手關燈、拒絕豪華包裝等。
角度二 保障民生
一、黨的領導角度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3.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4.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二、共享發展角度
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4.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材料二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的講話指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把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加強老舊小區改造。順應人口流動趨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
1.結合材料分析回答黨和政府為什么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
(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2)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3)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4)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謀利益。
(5)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6)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
(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2.黨和政府重視民生問題說明了什么?
(1)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3)我國堅定不移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4)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5)中國共產黨致力于解決民生問題,維護社會公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3.材料中我國不斷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有何現實意義?
(1)有利于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有利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共同富裕。
(3)有利于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4)有利于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5)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請你為黨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獻計獻策。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物質生活的需要。
(2)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高揚民族精神,構筑中國價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不斷滿足人民對精神生活的需要。
(3)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不斷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4)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對價值的追求。
(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斷滿足人民對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6)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制度,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保障人民合法權益,不斷滿足人民對生活保障的需要。
1.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綠色正在充盈當代中國人的新夢想。“盼環保”“求生態”的國情依據是(B)
①我國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
②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
③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有所改善
④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面漫畫《推動以竹代塑》中的做法(D)
①說明我國面臨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
②是落實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實踐
③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點
④有利于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為此,我國要(C)
①盡量多開發和利用自然,自然資源就是金山銀山
②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
③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④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優先、節約為主的方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習近平總書記引經據典談從政,“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人心所歸,惟道與義”“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這些理念體現了(B)
A.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B.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C.偉大民族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
D.公民的民主權利切實得到保障
5.2024年6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的講話指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彰顯了(C)
①依法執政的基本準則 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③增進民生福祉的目的 ④厲行法治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江山壯麗,人民幸福始終是最溫暖的底色。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更是我們這個百年大黨的初心所在。下列古語與此主旨相符合的是(B)
①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③天地之大,黎元為本 ④不行不至,不為不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攜手共建美麗家園】
  奮進中學開展了以“踐行低碳生活,建設美麗家園”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階段一 搜集資料,積極準備
  活動之前,同學們搜集了以下資料: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全球戰塑”。我國一直積極參與塑料污染治理,為擺脫“塑”縛付諸行動。中國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藍色循環”對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杰出貢獻,獲2023年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2023年11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11月7日,中國政府和國際竹藤組織在首屆“以竹代塑”國際研討會上發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動計劃(2023—2030)》,旨在通過開發創新的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減少塑料污染,推動解決環境和氣候問題。
(1)我國為什么要積極參與塑料污染治理、推進“以竹代塑”?
①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②我國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我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為全球環境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③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
?階段二 總結評估,感悟升華
(2)主題探究活動結束后,學校對活動效果進行總結評估,提煉經驗教訓,為今后開展類似活動提供參考。請你也說說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獲或感悟吧。
①在這次活動中,我主動關注社會,了解了國家參與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及行動,加深了對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活方式的認識和思考,真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②培養了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敢于想象、勇于創新、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③本次主題活動符合國家綠色發展的理念,督促我做到知行合一,將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細節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積極投身于美麗家園建設等。
8.【關注全國兩會 感悟民生發展】
  2024年3月11日下午,承載著人民美好期待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某校九年級(3)班開展“筑夢現代化,共繪新圖景”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
【讀工作報告】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節選: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線職責,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上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節選內容體現了哪些觀點?
①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③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④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展示成績單】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展示了2023年的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糧食產量1.39萬億斤,再創歷史新高;自貿試驗區建設布局進一步完善,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保持穩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質持續好轉……
(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取得上述成就的“秘訣”。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③進一步擴大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同富裕,落實共享發展理念,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⑤堅持生態建設,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促進綠色發展。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0張PPT)
中考道法
二輪復習課件
統編版
2025年中考道法 二輪復習(題型突破+熱點專題)
專題五 堅持綠色發展
保障改善民生
第二篇 中考熱點研究
專題五 堅持綠色發展 保障改善民生
角度一 綠色發展


考點鏈接
熱點素材
常考設問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角度
1.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2.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
3.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二、綠色發展角度
1.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
3.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4.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
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材料二 2024年6月5日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環境日,2024年環境日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2024年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廣西南寧舉辦,將通過多種形式展示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揚生態文化,更廣泛地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1.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國策、發展戰略和發展理念?
(1)基本國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2)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3)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2.黨和國家為什么如此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1)生態文明作為一項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2)我國資源、環境形勢嚴峻,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生態文明建設是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
需要。
(4)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
(5)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重視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的幸福感。
3.國家舉辦環境日活動有什么重要意義?
(1)有利于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生態環保理念,增強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
(2)有利于營造人人參與環境保護、共建綠色家園的良好氛圍,促進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
(3)有利于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改善健康。
(4)有利于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的消費理念,促使人們選擇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
方式。
(5)有利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4.請你為我國建設美麗中國獻計獻策。
(1)國家:①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②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③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嚴懲破壞環境的行為。④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節能環保意識,倡導綠色消費。
(2)企業:①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依法規范企業行為。②加快科技創新,提升節能環保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③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環保產業,減少污染物排放。④樹立法治觀念和節能環保意識。
(3)公民:①積極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和節能環保意識,積極參加環保公益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②積極學習和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律己,同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③積極向有關部門獻計獻策。④增強資源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如使用節能型、環保型的產品,倡導綠色消費、選擇低碳生活方式,如公交出行、少開空調、隨手關燈、拒絕豪華包裝等。
專題五 堅持綠色發展 保障改善民生
角度二 保障民生


考點鏈接
熱點素材
常考設問
針對訓練
一、黨的領導角度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3.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4.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二、共享發展角度
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4.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材料二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的講話指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把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加強老舊小區改造。順應人口流動趨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
1.結合材料分析回答黨和政府為什么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
(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2)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3)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4)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謀利益。
(5)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6)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
(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2.黨和政府重視民生問題說明了什么?
(1)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3)我國堅定不移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4)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5)中國共產黨致力于解決民生問題,維護社會公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3.材料中我國不斷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有何現實意義?
(1)有利于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有利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共同富裕。
(3)有利于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4)有利于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5)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請你為黨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獻計獻策。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物質生活的需要。
(2)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高揚民族精神,構筑中國價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不斷滿足人民對精神生活的需要。
(3)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不斷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4)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對價值的追求。
(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斷滿足人民對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6)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制度,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保障人民合法權益,不斷滿足人民對生活保障的需要。
1.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綠色正在充盈當代中國人的新夢想。“盼環保”“求生態”的國情依據是( )
①我國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
②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
③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有所改善
④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2.下面漫畫《推動以竹代塑》中的做法( )
①說明我國面臨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
②是落實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實踐
③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點
④有利于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為此,我國要( )
①盡量多開發和利用自然,自然資源就是金山銀山
②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
③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④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優先、節約為主的方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4.習近平總書記引經據典談從政,“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人心所歸,惟道與義”“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這些理念體現了( )
A.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B.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C.偉大民族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
D.公民的民主權利切實得到保障
B
5.2024年6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的講話指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彰顯了( )
①依法執政的基本準則 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③增進民生福祉的目的 ④厲行法治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6.江山壯麗,人民幸福始終是最溫暖的底色。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更是我們這個百年大黨的初心所在。下列古語與此主旨相符合的是( )
①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③天地之大,黎元為本 ④不行不至,不為不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7.【攜手共建美麗家園】
  奮進中學開展了以“踐行低碳生活,建設美麗家園”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階段一 搜集資料,積極準備
  活動之前,同學們搜集了以下資料: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全球戰塑”。我國一直積極參與塑料污染治理,為擺脫“塑”縛付諸行動。
中國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藍色循環”對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杰出貢獻,獲2023年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2023年11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11月7日,中國政府和國際竹藤組織在首屆“以竹代塑”國際研討會上發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動計劃(2023—2030)》,旨在通過開發創新的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減少塑料污染,推動解決環境和氣候問題。
(1)我國為什么要積極參與塑料污染治理、推進“以竹代塑”?
①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②我國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我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為全球環境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③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
?階段二 總結評估,感悟升華
(2)主題探究活動結束后,學校對活動效果進行總結評估,提煉經驗教訓,為今后開展類似活動提供參考。請你也說說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獲或感悟吧。
①在這次活動中,我主動關注社會,了解了國家參與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及行動,加深了對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活方式的認識和思考,真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②培養了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敢于想象、勇于創新、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③本次主題活動符合國家綠色發展的理念,督促我做到知行合一,將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細節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積極投身于美麗家園建設等。
8.【關注全國兩會 感悟民生發展】
  2024年3月11日下午,承載著人民美好期待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某校九年級(3)班開展“筑夢現代化,共繪新圖景”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
【讀工作報告】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節選: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線職責,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上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節選內容體現了哪些觀點?
①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③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④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展示成績單】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展示了2023年的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糧食產量1.39萬億斤,再創歷史新高;自貿試驗區建設布局進一步完善,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保持穩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質持續
好轉……
(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取得上述成就的“秘訣”。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③進一步擴大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同富裕,落實共享發展理念,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⑤堅持生態建設,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促進綠色發展。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法學科
專題五 堅持綠色發展 保障改善民生
角度一 綠色發展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角度
1.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2.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
3.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二、綠色發展角度
1.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
3.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4.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
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材料二 2024年6月5日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環境日,2024年環境日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2024年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廣西南寧舉辦,將通過多種形式展示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揚生態文化,更廣泛地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1.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國策、發展戰略和發展理念?
(1)基本國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2)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3)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2.黨和國家為什么如此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1)生態文明作為一項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2)我國資源、環境形勢嚴峻,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生態文明建設是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4)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
(5)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重視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的幸福感。
3.國家舉辦環境日活動有什么重要意義?
(1)有利于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生態環保理念,增強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
(2)有利于營造人人參與環境保護、共建綠色家園的良好氛圍,促進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
(3)有利于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改善健康。
(4)有利于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的消費理念,促使人們選擇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5)有利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4.請你為我國建設美麗中國獻計獻策。
(1)國家:①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②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③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嚴懲破壞環境的行為。④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節能環保意識,倡導綠色消費。
(2)企業:①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依法規范企業行為。②加快科技創新,提升節能環保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③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環保產業,減少污染物排放。④樹立法治觀念和節能環保意識。
(3)公民:①積極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和節能環保意識,積極參加環保公益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②積極學習和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律己,同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③積極向有關部門獻計獻策。④增強資源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如使用節能型、環保型的產品,倡導綠色消費、選擇低碳生活方式,如公交出行、少開空調、隨手關燈、拒絕豪華包裝等。
角度二 保障民生
一、黨的領導角度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3.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4.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二、共享發展角度
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4.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材料二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的講話指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把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加強老舊小區改造。順應人口流動趨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
1.結合材料分析回答黨和政府為什么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
(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2)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3)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4)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謀利益。
(5)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6)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
(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2.黨和政府重視民生問題說明了什么?
(1)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3)我國堅定不移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4)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5)中國共產黨致力于解決民生問題,維護社會公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3.材料中我國不斷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有何現實意義?
(1)有利于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有利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共同富裕。
(3)有利于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4)有利于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5)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請你為黨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獻計獻策。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物質生活的需要。
(2)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高揚民族精神,構筑中國價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不斷滿足人民對精神生活的需要。
(3)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不斷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4)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對價值的追求。
(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斷滿足人民對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6)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制度,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保障人民合法權益,不斷滿足人民對生活保障的需要。
1.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綠色正在充盈當代中國人的新夢想。“盼環保”“求生態”的國情依據是(B)
①我國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
②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
③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有所改善
④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面漫畫《推動以竹代塑》中的做法(D)
①說明我國面臨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
②是落實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實踐
③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點
④有利于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為此,我國要(C)
①盡量多開發和利用自然,自然資源就是金山銀山
②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
③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④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優先、節約為主的方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習近平總書記引經據典談從政,“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人心所歸,惟道與義”“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這些理念體現了(B)
A.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B.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C.偉大民族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
D.公民的民主權利切實得到保障
5.2024年6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的講話指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彰顯了(C)
①依法執政的基本準則 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③增進民生福祉的目的 ④厲行法治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江山壯麗,人民幸福始終是最溫暖的底色。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更是我們這個百年大黨的初心所在。下列古語與此主旨相符合的是(B)
①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③天地之大,黎元為本 ④不行不至,不為不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攜手共建美麗家園】
  奮進中學開展了以“踐行低碳生活,建設美麗家園”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階段一 搜集資料,積極準備
  活動之前,同學們搜集了以下資料: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全球戰塑”。我國一直積極參與塑料污染治理,為擺脫“塑”縛付諸行動。中國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藍色循環”對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杰出貢獻,獲2023年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2023年11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11月7日,中國政府和國際竹藤組織在首屆“以竹代塑”國際研討會上發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動計劃(2023—2030)》,旨在通過開發創新的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減少塑料污染,推動解決環境和氣候問題。
(1)我國為什么要積極參與塑料污染治理、推進“以竹代塑”?
①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②我國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我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為全球環境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③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
?階段二 總結評估,感悟升華
(2)主題探究活動結束后,學校對活動效果進行總結評估,提煉經驗教訓,為今后開展類似活動提供參考。請你也說說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獲或感悟吧。
①在這次活動中,我主動關注社會,了解了國家參與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及行動,加深了對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活方式的認識和思考,真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②培養了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敢于想象、勇于創新、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③本次主題活動符合國家綠色發展的理念,督促我做到知行合一,將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細節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積極投身于美麗家園建設等。
8.【關注全國兩會 感悟民生發展】
  2024年3月11日下午,承載著人民美好期待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某校九年級(3)班開展“筑夢現代化,共繪新圖景”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
【讀工作報告】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節選: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線職責,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上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節選內容體現了哪些觀點?
①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③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④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展示成績單】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展示了2023年的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糧食產量1.39萬億斤,再創歷史新高;自貿試驗區建設布局進一步完善,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保持穩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質持續好轉……
(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取得上述成就的“秘訣”。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③進一步擴大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同富裕,落實共享發展理念,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⑤堅持生態建設,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促進綠色發展。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平定县| 揭阳市| 方山县| 伊通| 新建县| 黄浦区| 西华县| 石首市| 开封市| 兰溪市| 青阳县| 昭通市| 通山县| 行唐县| 砚山县| 屏南县| 香格里拉县| 宁津县| 都安| 诏安县| 汉寿县| 丰宁| 辽阳市| 齐河县| 留坝县| 瓦房店市| 汉寿县| 铜梁县| 都江堰市| 五大连池市| 锦屏县| 崇义县| 济南市| 讷河市| 若尔盖县| 克什克腾旗| 福贡县| 承德县| 涟水县|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