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小學課時教案課題: 《絲路的故事》課型 新授 第 15-16 課時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說出絲綢之路的大致概念,知曉其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從色彩和造型方面,簡單描述欣賞到的絲綢之路美術作品的特點;能夠運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創作一幅體現古代藝術痕跡的想象畫。 2.通過欣賞大量的圖片、視頻資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感知能力;在討論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創作想象畫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3.激發學生對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培養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增強學生對古代藝術的喜愛之情,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教學重點 1.生動形象地介紹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其文化交流意義。 2.引導學生從色彩和造型角度,準確欣賞絲綢之路美術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3.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創作一幅具有古代藝術痕跡的想象畫。教學難點 1.讓一年級學生深刻體會絲綢之路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以及不同文明交匯的價值。 2.啟發學生在創作想象畫時,能夠巧妙融入古代藝術元素,展現獨特的創意與風格。教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圖片、視頻資料,制作成 PPT;準備與絲綢之路相關的美術作品圖片,如壁畫、陶瓷、織物等 學生準備:繪畫工具(彩筆、油畫棒、水彩筆等)、繪畫紙。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播放一段充滿異域風情的音樂,同時展示絲綢之路地圖的圖片,創設情境。教師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踏上一段超級神奇的旅程,沿著這條路線,我們會看到好多不一樣的風景,遇到好多不同的人,還能發現好多美麗的寶貝。大家看這張地圖,知道我們要去哪里嗎?” 引導學生自由發言,猜測目的地,然后教師揭示答案 —— 絲綢之路,引出本節課主題。 2.新授 活動一:欣賞有關絲綢之路的美術作品,從色彩和造型兩方面感受不同文明的交匯 教師講述一個簡單的絲綢之路小故事,比如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片段,讓學生對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有初步了解。 教師展示一幅絲綢之路相關的壁畫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提問:“小朋友們,看看這幅畫,它的顏色都有哪些呀?這些顏色給你們什么樣的感覺呢?” 引導學生從色彩方面進行描述,如鮮艷、深沉等。 接著,教師繼續引導:“再看看畫里的人和動物,它們的樣子是不是很特別?畫家是怎么畫它們的形狀的呢?” 引導學生從造型方面觀察,如人物的服飾、動物的姿態等。 教師再展示幾件不同的美術作品,如陶瓷、織物等,讓學生分組討論,從色彩和造型兩方面分析作品特點,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強調不同文明在這些作品中的體現,如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融合等。 活動二:試著畫一幅體現古代藝術痕跡的想象畫 教師說:“小朋友們,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美麗的作品,現在輪到你們當小畫家,畫一幅能體現古代藝術痕跡的畫啦。可以是你想象中絲綢之路上發生的故事,也可以是你看到的那些美麗的東西。” 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繪畫過程。首先,畫出一個簡單的絲綢之路場景輪廓,比如一條蜿蜒的道路,旁邊有一些駱駝。教師說:“我們先把大概的場景畫出來,就像這樣,這條彎彎曲曲的路就是絲綢之路啦,這些駱駝正馱著寶貝趕路呢。” 接著,教師為畫面添加細節和色彩。教師邊畫邊說:“看,駱駝身上的花紋可以畫得復雜一點,就像我們剛才看到的古代織物上的圖案一樣。再給駱駝涂上棕色,道路用黃色,天空用藍色。” 強調運用一些古代藝術元素,如簡單的幾何圖案、傳統的色彩等。 學生開始創作,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畫面的布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運用不同的線條和色彩表現古代藝術痕跡。對于遇到困難的學生,教師給予啟發和幫助,如提供一些繪畫思路、示范某個元素的畫法等。 3.作品展示與評價 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區。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畫中的想法和最滿意的地方。 然后進行互評,教師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其他同學的畫,你覺得誰畫的古代藝術痕跡最明顯呀?你喜歡他畫里的什么地方呢?” 引導學生發現他人作品的優點。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們的努力和創意,對每幅作品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如色彩運用大膽、想象豐富等。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如畫面布局不夠合理、古代藝術元素體現不明顯等,提出改進建議,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繪畫中不斷進步。 4.課堂小結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內容,提問:“今天我們在絲綢之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呀?我們是從哪些方面欣賞那些美術作品的呢?” 引導學生回憶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以及美術作品欣賞的角度。 教師再次強調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意義,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絲綢之路的奧秘。 九、課后作業布置 1.回家后,把自己畫的想象畫講給家人聽,分享自己畫中的故事。 2.收集一個關于絲綢之路的小知識,明天到學校和同學們交流。 個性化設計:板書設計: 《絲路的故事》教后反思:在本次教學中,通過故事講述、作品欣賞和教師示范等方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絲綢之路文化的興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創作。在欣賞環節,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從色彩和造型方面對作品進行觀察和描述,但對于不同文明交匯的深層次理解還較為欠缺。在創作想象畫時,多數學生能夠發揮想象力,但在融入古代藝術元素方面,部分學生存在困難,畫面呈現效果不夠理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的深入淺出講解,增加古代藝術元素的分析與引導,同時加強對學生個體創作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