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課 鄧稼先 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課 鄧稼先 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鄧稼先預習學案原卷版
學習目標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 揣摩文中關鍵語句,領會作者融入筆端的深情,學習鄧稼先偉大的愛國精神。
3.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學習本文排比、對比、引用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句式多變的語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征,學習根據中心的需要選擇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
元勛( ) 鮮為人知( ) 孕育( ) 謠言( )
晝夜( ) 鞠躬盡瘁( ) 羅布泊( ) 曛( )
選聘( ) 至死不懈( ) 鄧稼先( ) 鋌( )
殷紅( ) 婦孺皆知( ) 無垠( ) 縈帶( )
2.解釋下面的詞語。
可歌可泣: 。
鮮為人知: 。
當之無愧: 。
馬革裹尸: 。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家喻戶曉: 。
截然不同: 。
層出不窮: 。
3.作者鏈接
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榮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涌現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4.背景鏈接
(1)關于“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新疆羅布泊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中國人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擁有了自己“鐵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中國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1967年6月17日由飛機空投的300萬噸級氫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中國只用了2年零2個月的時間,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關于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5.文體鏈接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人物傳記是 。。一般有兩類:一類是 ,一類是 。傳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實錄”。傳記可繁可簡,一般按時間順序來記敘。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用一句話說說“我眼中的鄧稼先”。
2.大聲吟誦,感受激情。
3.說說“奇丈夫”鄧稼先“奇”在何處。默讀課文,可結合文章內容,也可以結合自己課外搜集的材料來說。
答:
四、拓展延伸
面對鄧稼先的照片,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答: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有人說鄧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鄧稼先》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兩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再讀課文,做好圈點批注,說說這篇文章“奇”在哪里?
二、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一)深層探究
1. 課文按小標題可分六個部分,請同學們根據標題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答:
2.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屈辱歷史
答: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句話各指什么。
答:
4.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答:
5.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研制“兩彈”的過程和巨大貢獻上,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的介紹?
答:
(二)語言賞析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于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答:
(三)寫法探究
本文寫作手法與眾不同,你能說說表現在哪里嗎?
答:
三.拓展延伸
請你結合鄧稼先的事跡與品格,為他擬寫一段頒獎詞。
答:
四.四.同步自測
積累運用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鮮為人知( )兩xiù( )清 鞠躬盡瘁( )( ) 婦rú( )皆知 彷徨( )( )
平沙無yín( ) 當之無愧( ) 熱淚盈kuàng( ) 鋒芒bì( )露 zhì( )友
2.對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鮮為人知(少)    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戶曉(了解)
C.鋒芒畢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光正確) 層出不窮(重疊;重復)
3.下面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為了還原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真實形象,小編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B.說起土肥原,這是日本侵華史上一名當之無愧的人物。
C.他立下過軍事奇功,也遭遇過四面楚歌,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悲劇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國家里,《圣經》是一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書,也是多數人必讀的一部書。
4.下列語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標點,恰當的一項是( )
這封短短的信給了我極大的感情震蕩 一時熱淚滿眶 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整容 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 是為了民族而自豪 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 ——我始終想不清楚。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 , 。 : ? B.。 , 。 , ? C.。 , , 。 ; 。 D.。 , 。 : 。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人是社會之本,人的素質如何,決定一個社會的走向,決定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遏制了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
C.今年“五一”期間,北海市消費者舉報中心共接到投訴電話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課上認真聽講,課下手不釋卷,全班同學沒有一個不說他學習不用功的。
.com
6.下面是感動中國欄目組為“科學泰斗——錢偉長”寫的頒獎詞,請你結合本文的學習,仿照這種寫法,為鄧稼先寫幾句頒獎詞。21·世紀*教育網
示例:科學泰斗——錢偉長
【獲獎名片】赤子
【頒獎詞】從義理到物理,從固體到流體,順逆交替,委屈不曲,榮辱數變,老而彌堅,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學,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意有祖國。21·cn·jy·com
仿寫:中國人民的好兒子——鄧稼先
【獲獎名片】
【頒獎詞】答:
7.學習本文之后,陽光中學七年級××班將要開展“走近鄧稼先”的主題實踐活動,請根據要求完成題目。
(1)【板報設計】
從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2016年長征水箭“三代同堂”齊登場,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國科技人員在“兩彈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關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學校要編輯一期以“打開科技之窗”為主題的校報,請你為校報設計兩個具體的欄目。
答:
(2)【在線交流】
假如讓你去采訪鄧稼先,請你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設計兩個問題,你會如何設計?
答:
(3)【寫墓志銘】
1986年7月29日,“‘兩彈’元勛”鄧稼先逝世。請你仿照例句,為鄧稼先寫一段墓志銘。
答:
課內精讀
閱讀語段“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回答下列問題。
8.這段文字的結構關系是( )
A.總—分   B.總—分—總   C.分—總
9.請試著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內容。
答:
10.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鄧稼先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答:
11.鄧稼先喜歡一個“純”字,你認為“純”字代表什么意思?
答:
拓展閱讀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高榮偉
87歲的黃旭華,是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作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www.21-cn-jy.com
黃旭華是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人,祖輩大多從醫,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希望他未來能夠從醫。為什么后來學起了造船?據黃老回憶:“那時日本人入侵,我們被迫離開華南沿海家鄉,往內陸轉移。轟炸一來,必須躲到掩體中。那時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黃旭華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www-2-1-cnjy-com
投入核潛艇研究,則是上世紀50年代了。1958年,聶榮臻元帥向黨中央請示上核潛艇,很快獲批。因為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經歷,黃旭華被選中參研。那時,對核潛艇的研究極為保密,黃旭華不得不遠離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只身來到風暴經常光顧的試驗基地。后來,他們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涼的小島上。21*cnjy*com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他才陸續跟家人聯系,但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親則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他一面。【來源:21cnj*y.co*m】
核潛艇,被稱為集海底核電站、海底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于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制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開始的。當時,核潛艇什么模樣,大家都沒見過。黃旭華選擇了難度很大但卻是最先進的水滴線型。為確定可行性,他和同事們在實驗室里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出處:21教育名師】
為了艇上千萬臺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黃旭華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復雜。那時,又沒有計算機,黃旭華和同事們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萬個數據。【版權所有:21教育】
經過黃旭華與團隊的艱苦科研,1964年我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研制成功,1970年試航,1974年交付海軍,1981年中國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中國成為繼美、蘇(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1988年初,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這是舉世公認的危險試驗,有的參試人員向親人囑托了后事。已經62歲的黃旭華決定親自帶隊作深潛試驗。
再一次檢查每一臺設備,每一塊鋼板,每一條焊縫,每一根管道,確認萬無一失后,核潛艇開始下潛。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壓使艇身多處發出“咔咔咔”的聲響。黃旭華鎮定自若,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平安上來后,他詩興大發,現場作詩曰:“花甲癡翁,自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21*cnjy*com
當試驗成功的消息傳到黃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撐著家庭重擔的妻子放聲大哭……
(選自《共產黨員》,2014年11期)
12.閱讀文章,根據黃旭華的人生經歷,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 → →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3.在進行核潛艇研究的過程中,黃旭華遇到了哪些困難?
答:
14.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1)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他才陸續跟家人聯系,但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答:
c·n·j·y
(2)已經62歲的黃旭華決定親自帶隊作深潛試驗。
答:
15.文中畫線句子中,為什么要詳細交代具體的年份?
答:
16.黃旭華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和鄧稼先共同的特點是什么?請你用簡要的語言概括。2-1-c-n-j-y
答:
寫作創新
17.本文運用對比手法,將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這兩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突出兩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為人。請你也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你身邊的兩個人物,突出表現這倆人的不同之處。21教育網
【課文片段在線】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傳記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臺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時有發生,不過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寫法分析】奧本海默和鄧稼先是各自祖國的“原子彈之父”,一個鋒芒畢露,一個忠厚樸實,他們職務、功勞、學術水平相當,但文化背景、性格卻相差很大。作者將兩個人放在一起對比,有利于突出兩個人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更有利于表現鄧稼先作為中國科學家的氣質和風度,突出了鄧稼先的科學精神和奉獻品質。寫作中,運用對比要把對立的兩個人物或事物、或者把一個人物或事物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現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認識到不同的人與事物之間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鄧稼先預習學案解析版
學習目標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 揣摩文中關鍵語句,領會作者融入筆端的深情,學習鄧稼先偉大的愛國精神。
3.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學習本文排比、對比、引用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句式多變的語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征,學習根據中心的需要選擇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
元勛(xūn) 鮮為人知(xiǎn) 孕育(yùn) 謠言(yáo)
晝夜(zhòu) 鞠躬盡瘁(cuì) 羅布泊(pō) 曛(xūn)
選聘(pìn) 至死不懈(xiè) 鄧稼先(jià) 鋌(tǐng)
殷紅(yān) 婦孺皆知(rú) 無垠(yíng) 縈帶(yíng)
2.解釋下面的詞語。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跡使人非常感動。
鮮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當之無愧:毫無愧疚地接受(名聲、榮譽等)。
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指軍人戰死于戰場。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
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3.作者鏈接
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榮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涌現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4.背景鏈接
(1)關于“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新疆羅布泊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中國人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擁有了自己“鐵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中國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1967年6月17日由飛機空投的300萬噸級氫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中國只用了2年零2個月的時間,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關于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5.文體鏈接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實用文。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記述自己的生平,一類是記述他人的生平。傳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實錄”。傳記可繁可簡,一般按時間順序來記敘。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用一句話說說“我眼中的鄧稼先”。
2.大聲吟誦,感受激情。
3.說說“奇丈夫”鄧稼先“奇”在何處。默讀課文,可結合文章內容,也可以結合自己課外搜集的材料來說。
【交流點撥】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轉變,鄧稼先“奇”在對這一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政治最動蕩的年代,在國內環境極艱苦的條件下,他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奮戰28年,將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使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危機。
“奇”在功績舉世矚目,名字卻長期以來鮮為人知,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無私奉獻給了科學,獻給了祖國。
“奇”在他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后立即乘船回國,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之中。
“奇”在他是“兩彈”元勛,卻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
“奇”在他在“文革”初期竟能說服兩派繼續工作,成功制成氫彈;他和同事們在遭受“四人幫”的圍攻時,去講理,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他毫無私心,受人信任。
鄧稼先是頂天立地的中國男兒,是個偉丈夫、奇丈夫!指導學生誦讀《中國男兒》,讀出對鄧稼先的贊頌與崇敬。
四、拓展延伸
面對鄧稼先的照片,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交流】今天,我們的科學技術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神州九號”飛天成功,長眠于地下的您安息吧!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有人說鄧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鄧稼先》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兩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再讀課文,做好圈點批注,說說這篇文章“奇”在哪里?
二、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一)深層探究
1. 課文按小標題可分六個部分,請同學們根據標題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中國自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時代開始的百年屈辱歷史,引出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為研制兩彈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忠厚樸實、真誠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寫作者與鄧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訪華的經歷,表達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對鄧稼先的無比欽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艱苦與艱險,展現鄧稼先為了國家利益,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書信的形式,用評論性的語言高度贊揚鄧稼先一生的功績,表達友人對鄧稼先的贊頌與悼念。
2.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屈辱歷史
【交流點撥】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句話各指什么。
【交流點撥】“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交流點撥】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5.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研制“兩彈”的過程和巨大貢獻上,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的介紹?
【交流點撥】 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著眼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著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文章主要從作者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勢必不會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余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二)語言賞析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于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交流點撥】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我不能走’”部分的第4段,句式也比較整齊。
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4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于表達較復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三)寫法探究
本文寫作手法與眾不同,你能說說表現在哪里嗎?
【交流點撥】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傳記,更不同于一般寫人的記敘文,而是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年來的民族情結、50年的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
本文作者有傳統眼光、歷史視野、全球胸襟,文章寫得不同凡響,一般傳記作者很難企及。例如,作者贊揚“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因為作者自己具有較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所以能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看問題。又如,課文從近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寫起,引用唐代李華的《吊古戰場文》和作者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中國男兒》歌,讓讀者跟著作者把眼光投射到歷史深處。因為作者是炎黃子孫,在中國內地長大,從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終從近一百多年來的中國近現代史看問題。又如,作者把鄧稼先同奧本墨海對比,始終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臺上寫,顯示出作者的全球視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這是因為作者學貫中西,胸懷世界,所以有條件把中國和美國頂尖人物拿來作對比。總之,因為作者熟悉我國傳統文化,又具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所以課文內涵豐富,底蘊厚重,凸現了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形象。
三.拓展延伸
請你結合鄧稼先的事跡與品格,為他擬寫一段頒獎詞。
【交流】
1.當大漠的蒼茫點綴了蘑菇云的硝煙,當五星紅旗升起在聯合國的上空。是他,長空鑄劍,吼出雄師的憤怒;是他,以身許國,寫下山河的頌歌。殷紅熱血,精忠報國,他是共和國忠誠的奠基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梁。
2.他,一個忠厚樸實的人,卻毅然決然地參與了我國核研究工作;他,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戈壁的風沙吹散了他的姓與名;他,一個滿腔熱血的人,為祖國隱姓埋名幾十年。當歲月的車輪碾過那片戈壁時,他的臉上也留下了車轍;當戈壁風沙在天空狂舞時,那個不知道是誰的灰色身影與風沙融合在一起。他是黨最忠心的兒子,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四.同步自測
積累運用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鮮為人知(xiǎn)兩xiù(袖)清 鞠躬盡瘁(jū)(gōng) 婦rú(孺)皆知 彷徨(páng)(huáng)
平沙無yín(垠) 當之無愧(kuì) 熱淚盈kuàng(眶) 鋒芒bì(畢)露 zhì(摯)友
2.對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C)
A.鮮為人知(少)    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戶曉(了解)
C.鋒芒畢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光正確) 層出不窮(重疊;重復)
(解析:“鋒芒畢露”的“畢”是“完全”的意思。)
3.下面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B)
A.為了還原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真實形象,小編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B.說起土肥原,這是日本侵華史上一名當之無愧的人物。
C.他立下過軍事奇功,也遭遇過四面楚歌,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悲劇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國家里,《圣經》是一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書,也是多數人必讀的一部書。
(解析:B項“當之無愧”是褒義詞,用在這句中不符合語境。)
4.下列語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標點,恰當的一項是(B)
這封短短的信給了我極大的感情震蕩 一時熱淚滿眶 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整容 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 是為了民族而自豪 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 ——我始終想不清楚。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 , 。 : ? B.。 , 。 , ? C.。 , , 。 ; 。 D.。 , 。 : 。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
A.人是社會之本,人的素質如何,決定一個社會的走向,決定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遏制了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
C.今年“五一”期間,北海市消費者舉報中心共接到投訴電話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課上認真聽講,課下手不釋卷,全班同學沒有一個不說他學習不用功的。
(解析:B項成分殘缺,應在句末加上“……的安全”;C項搭配不當,“減少”“下降”“貶值”都不能與“一倍”搭配,可將“一倍”改為“一半”或“50%”;D項否定不當,應改為“沒有一個說他學習不用功的”。)21cnjy.com
6.下面是感動中國欄目組為“科學泰斗——錢偉長”寫的頒獎詞,請你結合本文的學習,仿照這種寫法,為鄧稼先寫幾句頒獎詞。21·世紀*教育網
示例:科學泰斗——錢偉長
【獲獎名片】赤子
【頒獎詞】從義理到物理,從固體到流體,順逆交替,委屈不曲,榮辱數變,老而彌堅,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學,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意有祖國。21·cn·jy·com
仿寫:中國人民的好兒子——鄧稼先
【獲獎名片】愛國敬業
【頒獎詞】示例一: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是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示例二:當大漠的蒼茫點綴了蘑菇云的硝煙,當五星紅旗升起在聯合國的上空。是他,長空鑄劍,吼出雄獅的憤怒;是他,以身許國,寫下山河的頌歌。殷紅熱血,精忠報國,他是共和國忠誠的奠基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梁。
7.學習本文之后,陽光中學七年級××班將要開展“走近鄧稼先”的主題實踐活動,請根據要求完成題目。
(1)【板報設計】
從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2016年長征水箭“三代同堂”齊登場,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國科技人員在“兩彈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關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學校要編輯一期以“打開科技之窗”為主題的校報,請你為校報設計兩個具體的欄目。
示例:走近鄧稼先;中國飛天夢的歷程;探索與發現。
(2)【在線交流】
假如讓你去采訪鄧稼先,請你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設計兩個問題,你會如何設計?
示例:①請您說說在科研方面給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請您對我們中學生說幾句激勵性的話?
(3)【寫墓志銘】
1986年7月29日,“‘兩彈’元勛”鄧稼先逝世。請你仿照例句,為鄧稼先寫一段墓志銘。
示例:一生為祖國無私奉獻,鞠躬盡瘁,身先士卒。讓我們記住他—— “‘兩彈’元勛”鄧稼先。
示例: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雄長眠于此。他鞠躬盡瘁,為“兩彈”獻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鄧稼先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來源:21·世紀·教育·網】
課內精讀
閱讀語段“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回答下列問題。
8.這段文字的結構關系是(B)
A.總—分   B.總—分—總   C.分—總
9.請試著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內容。
介紹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兩個性格和為人截然不同的科學界的功臣。
10.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鄧稼先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忠厚樸實,真誠坦白,從不驕傲,心胸開闊。
11.鄧稼先喜歡一個“純”字,你認為“純”字代表什么意思?
樸實、忠厚、無私、心無雜念。
拓展閱讀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高榮偉
87歲的黃旭華,是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作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www.21-cn-jy.com
黃旭華是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人,祖輩大多從醫,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希望他未來能夠從醫。為什么后來學起了造船?據黃老回憶:“那時日本人入侵,我們被迫離開華南沿海家鄉,往內陸轉移。轟炸一來,必須躲到掩體中。那時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黃旭華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www-2-1-cnjy-com
投入核潛艇研究,則是上世紀50年代了。1958年,聶榮臻元帥向黨中央請示上核潛艇,很快獲批。因為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經歷,黃旭華被選中參研。那時,對核潛艇的研究極為保密,黃旭華不得不遠離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只身來到風暴經常光顧的試驗基地。后來,他們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涼的小島上。21*cnjy*com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他才陸續跟家人聯系,但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親則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他一面。【來源:21cnj*y.co*m】
核潛艇,被稱為集海底核電站、海底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于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制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開始的。當時,核潛艇什么模樣,大家都沒見過。黃旭華選擇了難度很大但卻是最先進的水滴線型。為確定可行性,他和同事們在實驗室里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出處:21教育名師】
為了艇上千萬臺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黃旭華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復雜。那時,又沒有計算機,黃旭華和同事們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萬個數據。【版權所有:21教育】
經過黃旭華與團隊的艱苦科研,1964年我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研制成功,1970年試航,1974年交付海軍,1981年中國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中國成為繼美、蘇(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1988年初,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這是舉世公認的危險試驗,有的參試人員向親人囑托了后事。已經62歲的黃旭華決定親自帶隊作深潛試驗。
再一次檢查每一臺設備,每一塊鋼板,每一條焊縫,每一根管道,確認萬無一失后,核潛艇開始下潛。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壓使艇身多處發出“咔咔咔”的聲響。黃旭華鎮定自若,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平安上來后,他詩興大發,現場作詩曰:“花甲癡翁,自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21*cnjy*com
當試驗成功的消息傳到黃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撐著家庭重擔的妻子放聲大哭……
(選自《共產黨員》,2014年11期)
12.閱讀文章,根據黃旭華的人生經歷,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考取交大造船系→參研核潛艇→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3.在進行核潛艇研究的過程中,黃旭華遇到了哪些困難?
(1)核潛艇的研制是一項尖端工程;(2)當時不知道核潛艇是什么模樣;(3)黃旭華選擇的是難度很大但卻是最先進的水滴線型;(4)沒有計算機,全靠算盤和計算尺演算數據。
14.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1)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他才陸續跟家人聯系,但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通過“直到……才……也……”的關聯詞語的運用,說明了核潛艇研究事業的保密性極高,表現了黃旭華為科研事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2·1·c·n·j·y
(2)已經62歲的黃旭華決定親自帶隊作深潛試驗。
“親自”一詞表現了黃旭華在科研中事必躬親、科學嚴謹、以身作則、不怕犧牲的高尚人格。
15.文中畫線句子中,為什么要詳細交代具體的年份?
詳細交代年份,充分說明了我國在核潛艇研究事業中所取得的進步之快,成果之豐。
16.黃旭華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和鄧稼先共同的特點是什么?請你用簡要的語言概括。2-1-c-n-j-y
示例:無私奉獻、恪盡職守、刻苦勤奮、臨危不亂、熱愛祖國。
寫作創新
17.本文運用對比手法,將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這兩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突出兩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為人。請你也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你身邊的兩個人物,突出表現這倆人的不同之處。21教育網
【課文片段在線】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傳記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臺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時有發生,不過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寫法分析】奧本海默和鄧稼先是各自祖國的“原子彈之父”,一個鋒芒畢露,一個忠厚樸實,他們職務、功勞、學術水平相當,但文化背景、性格卻相差很大。作者將兩個人放在一起對比,有利于突出兩個人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更有利于表現鄧稼先作為中國科學家的氣質和風度,突出了鄧稼先的科學精神和奉獻品質。寫作中,運用對比要把對立的兩個人物或事物、或者把一個人物或事物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現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認識到不同的人與事物之間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例文】繼母是個惡毒的女人,對她非打即罵。她吃不飽穿不暖,滿身傷痕,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即便是這樣忍氣吞聲,她的災難還是來了。在她七歲的時候,喪心病狂的繼母揮刀砍下了她的右手,她的人生從此殘缺不全。為此,繼母也被關進牢中服刑。不久,花心的父親又離婚再娶,那個惡毒的女人和父親所生的小男孩,也和當初的她一樣有了同樣惡毒的繼母。小男孩不僅受到了她所受過的苦,還受盡外人的歧視,甚至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他成長得比她更為凄慘。報應,這就是報應,母親咬著牙說,她卻沉默了,顯得心事重重。從那以后她竟然經常往小男孩那兒跑,偷偷給他送好吃的,還把自己的零用錢給他。時光飛逝,高考的時候她以高分考入理想的大學,學費無著落;但因為她的特殊身世及自強自立,引起了電視臺的關注,電視臺為她募得兩萬元捐款。念四年大學,兩萬元已算拮據,她卻做出一個驚人之舉——將捐款的一半分給了小男孩。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山东省| 阳城县| 西林县| 兰考县| 洪洞县| 娄底市| 太仆寺旗| 贵港市| 唐河县| 浙江省| 乐都县| 牟定县| 隆林| 上犹县| 白河县| 宁城县| 茌平县| 临泉县| 会昌县| 瓮安县| 潼南县| 吉林省| 仪征市| 辉县市| 博白县| 万州区| 昆明市| 海南省| 商水县| 门源| 大姚县| 化德县| 雷州市| 建宁县| 福安市| 富阳市| 陵川县| 民勤县| 石泉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