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二)(分值:100分)一、單項選擇題(共14題,每題2分,共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2023·揚州高一期末)下列關于生物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涉及的相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S型細菌因菌體有莢膜,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表面光滑B.將S型細菌的DNA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死亡C.用35S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攪拌不充分會影響放射性的分布D.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子代噬菌體均含有32P2.(2024·鹽城高一期中)圖示為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研究“轉化因子”實驗的部分流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活的S型細菌破碎后,設法去除了某些成分獲得S型細菌勻漿B.本實驗的自變量為步驟①中不同酶的處理C.實驗可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D.若將蛋白酶和DNA酶同時加入S型細菌勻漿,能獲得兩種形態的菌落3.(2023·鹽城高一質檢)在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其中一組實驗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不經過步驟②操作,對該組實驗結果無顯著影響B.若繼續分離出子代噬菌體,其中大部分會含有32P放射性C.若沉淀物中含有較強放射性、上清液中幾乎不含放射性,即證明DNA是遺傳物質D.若①中培養液里含有32P,則子代噬菌體的DNA、RNA分子中均會帶有放射性4.下列有關核酸與遺傳物質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A.DNA是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B.有些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遺傳物質,其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其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5.某同學總結了遺傳信息、密碼子、反密碼子的相關知識,正確的是( )A.DNA上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構成了遺傳信息B.遺傳信息和密碼子堿基組成不完全相同C.翻譯過程中的遺傳信息位于tRNA上,tRNA上三個堿基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D.mRNA上三個相鄰的核苷酸構成一個密碼子,所有密碼子都可以翻譯成氨基酸6.(2024·無錫高一期中)如圖是人體細胞中某DNA片段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X”代表磷酸,“A”代表腺苷B.DNA復制時,圖中“N”鍵首先全部斷開C.DNA轉錄時,需要RNA聚合酶、解旋酶等催化D.DNA聚合酶能催化“M”鍵的形成7.(2024·常州高一期中)某DNA分子的兩條鏈均被32P標記,共含有200個堿基對,C+G占全部堿基的70%,已知其中一條鏈上的A有20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排列方式最多有4200種B.該DNA分子中4種堿基的比例為A∶T∶G∶C=2∶2∶3∶3C.該DNA分子連續復制3次,需要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980個D.該DNA分子以不含放射性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連續復制3次,含32P的DNA分子占50%8.下列有關RNA分類、分布及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A.RNA并不全是單鏈結構B.tRNA相對分子質量一般比mRNA和rRNA小C.細胞質中沒有mRNAD.rRNA可與蛋白質結合9.如圖1中m、n、l表示某哺乳動物一條染色體上相鄰的三個基因,a、b為基因的間隔序列;圖2為l基因進行的某種生理過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圖1中a、b、m、n、l都能控制蛋白質的合成B.m、n、l基因在不同的細胞中表達情況可能不同C.圖2中甲為RNA聚合酶,丙轉錄的方向是從右向左D.若丙中堿基A+U占36%,則乙鏈中堿基G占32%10.(2024·宿遷高一期末)下列關于遺傳信息表達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個DNA分子轉錄一次,可形成一個或多個合成多肽鏈的模板B.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一種tRNA可攜帶多種氨基酸C.多個核糖體可結合在一個mRNA分子上共同合成一條多肽鏈D.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由mRNA上三個相鄰的脫氧核苷酸組成11.(2024·浙江1月選考,9)某種蜜蜂的蜂王和工蜂具有相同的基因組。雌性工蜂幼蟲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若喂食蜂王漿,也能發育成為蜂王。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降低DNA甲基化酶的表達后,即使一直喂食花蜜和花粉,雌性工蜂幼蟲也會發育成蜂王。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A.花蜜和花粉可降低幼蟲發育過程中DNA的甲基化B.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高于工蜂C.蜂王漿可以提高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D.DNA的低甲基化是蜂王發育的重要條件12.圖①~③分別表示細胞中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②過程需要解旋酶B.f鏈中A和U數目不一定相等C.③過程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①過程a、b、c、d完整鏈中A+T占比不同13.(2024·鹽城高一期中)miRNA是一種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質(W蛋白)的合成。如圖為某真核細胞內形成該miRNA及其發揮作用的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miRNA與W基因mRNA結合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B.該miRNA通過與W基因的mRNA結合成雙鏈使W蛋白合成過程提前終止C.該miRNA在細胞核內轉錄后立刻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中加工并發揮作用D.miRNA、rRNA、mRNA、tRNA都由DNA轉錄而來14.圖甲、乙、丙表示細胞內正在進行的生理過程,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甲 乙 丙A.正常人體細胞內不會進行④⑥⑦過程 B.①④⑥⑧⑩過程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為原料C.①過程需要RNA聚合酶參與,③過程需要DNA聚合酶參與D.單獨的病毒體內不能進行圖甲、乙或丙所代表的生理過程二、多項選擇題(共5題,每題3分,共15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15.如圖為同一人體內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1和基因2可出現在人體內的同一個細胞中B.圖中過程①需DNA聚合酶的催化,過程②需tRNA的協助C.過程②和過程⑤需要的tRNA種類一定相同D.過程①②③表明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性狀16.(2024·揚州高一質檢)DNA半不連續復制假說:DNA復制時,一條子鏈連續形成,另一條子鏈不連續合成,即先形成短鏈片段后(如圖1所示)再連接成長鏈片段。為驗證假說進行了如下實驗:讓T4噬菌體在20 ℃時侵染大腸桿菌,70 min后,將3H標記的脫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腸桿菌的培養基中,在15 s、30 s、60 s、120 s時,分離T4噬菌體DNA并通過加熱使DNA全部解旋,再進行密度梯度離心,DNA單鏈片段越小離試管口距離越近。檢測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子代噬菌體DNA中檢測到放射性的原因是標記的脫氧核苷酸被大腸桿菌吸收,成為噬菌體DNA復制的原料B.通過加熱破壞了DNA分子中的氫鍵,起到的作用跟DNA聚合酶類似C.120 s時結果中短鏈片段減少的原因是短鏈片段逐步連接成長鏈片段D.實驗中能檢測到較多的短鏈片段為DNA半不連續復制假說提供了有力證據17.(2024·南通高一期中)DNA和RNA均具有方向性,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DNA復制時,兩條子鏈均由5'→3'進行延伸B.轉錄時,RNA聚合酶沿模板鏈的3'端向5'端移動C.翻譯時,核糖體沿mRNA的3'端向5'端移動D.甲硫氨酸的密碼子是AUG,則相應tRNA上的反密碼子是3'—UAC—5'18.如圖表示人類嗜T細胞病毒(HTLV)侵入人體T細胞后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HTLV的遺傳信息儲存在RNA中B.HTLV中存在催化過程①②③④的相關酶C.過程②中堿基配對方式與過程③中不完全相同D.過程④中不存在堿基互補配對的現象19.(2024·蘇州高一檢測)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堿基被添加甲基基團,此種變化可影響基因的表達,對細胞分化具有調控作用。基因啟動子區域(與RNA聚合酶結合,開始轉錄的位置)被甲基化后,會抑制該基因的轉錄,如圖所示。研究發現,多種類型的癌細胞中發生了抑癌基因的過量甲基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的內外環境因素均可引起DNA的甲基化B.甲基化的啟動子區更易與RNA聚合酶結合C.抑癌基因過量甲基化后會導致細胞不正常增殖D.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劑可作為抗癌藥物研發的候選對象三、非選擇題(共5題,共57分)20.(13分)如圖1、2、3是赫爾希和蔡斯研究遺傳物質實驗中的物質示意圖及實驗過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2分)圖3中用35S標記噬菌體蛋白質外殼,標記元素所在部位是圖2中的 。如果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標記元素所在部位是圖1中的 。 (2)(2分)赫爾希和蔡斯選用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其原因之一是 。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 (3)(1分)實驗中采用攪拌和離心等手段,目的是 。 (4)(3分)僅有圖3的實驗過程, (填“能”或“不能”)說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原因是 。 (5)(5分)實驗中,若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①在理論上,上清液放射性應該為0,其原因是 。 ②由于實驗數據和理論數據之間有較大的誤差,由此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a.在實驗中,從噬菌體和細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強度增加,其原因是 。 b.在實驗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細菌細胞內,將 (填“是”或“不是”)誤差的來源,理由是 。 21.(10分)(2024·常州高一期中)科研人員利用小鼠細胞(2n=40)進行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復制的研究。小鼠正常生長細胞基因組中含有一段DNA序列:5'—GATCCC—3',小鼠細胞進入S期前在培養基中加入熒光標記的一類小分子化合物作為DNA復制的原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1分)S期前加入培養基的小分子化合物是 。 (2)(2分)小鼠細胞第一次由分裂間期進入分裂前期時,一條染色體上被熒光標記的染色單體有 條;在第一次分裂結束后,子細胞中含有被熒光標記的DNA分子有 條。 (3)(7分)如圖1為真核細胞DNA復制時的電鏡照片,圖中的泡狀結構叫作DNA復制泡。圖2是復制泡放大后的模式圖。研究發現,DNA復制過程中一條子鏈是連續合成的,另一條子鏈是分段合成的。①DNA復制過程中解旋酶作用于 鍵,DNA聚合酶作用后形成 鍵。圖1中的復制泡大小不一,說明 。 ②圖2中a處是模板鏈的 端,請在圖2中繼續完善子鏈DNA片段延伸的情況。 ③某DNA分子長度為4 000 bp(bp表示堿基對),子鏈延伸速度約為10 bp/min,但該DNA分子完成復制所需時間遠低于計算值。據圖分析,DNA分子復制時速率提升的原因: 。 22.(每空1分,共13分)(2024·揚州高一期末)圖1為有關DNA的某一過程示意圖,其中a、b、c、d表示相關的核苷酸鏈,A、B為相關的酶,將圖1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圖2所示。圖3是M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質的示意圖,圖4是圖3中過程②的局部放大。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從圖1可看出DNA復制的方式是 ,B是 酶,該酶催化形成 鍵;圖2中序號“7”表示的物質名稱是 ,DNA分子中的 構成基本骨架。 (2)圖3中過程①表示 ,過程②所需要的原料是 。核糖體在mRNA上的移動方向是 (填“a→b”或“b→a”),該mRNA上結合了3個核糖體,這3個核糖體上最終合成的三條肽鏈結構 (填“相同”或“不相同”)。 (3)已知圖3過程①產生的mRNA中鳥嘌呤與尿嘧啶之和占堿基總數的55%,其模板鏈對應區域中腺嘌呤占27%,則模板鏈中胞嘧啶所占比例為 。 (4)圖4所示mRNA片段對應的M基因模板鏈序列是5' 3'。蘇氨酸的密碼子是 ,若該蘇氨酸對應的基因片段上發生了基因突變,轉錄出的mRNA上密碼子也發生了改變,但最終的蛋白質分子上該位置依然是蘇氨酸,這種現象稱作密碼子的 。 23.(12分)(2024·揚州高一期中)如圖1為p53基因表達過程示意圖,其表達產物可以抑制細胞的異常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請回答下列問題:(1)基因通常是指 。p53基因和胰島素基因的本質區別是 。 (2)圖1中的過程a所需的原料是 ,成熟mRNA需通過核孔運出細胞核。過程b表示 ,該過程中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的意義是 。 (3)圖1中核糖體甲、乙中更早結合到mRNA分子上的是 ,tRNA的 (填“5'端”或“3'端”)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圖1中正在進入核糖體甲的氨基酸是 (部分密碼子及其對應的氨基酸:GGC—甘氨酸;CCG—脯氨酸;GCC—丙氨酸;CGG—精氨酸)。 (4)Dnmt1是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可以調控p53基因的表達。研究發現,斑馬魚的肝臟在極度損傷后,肝臟中的膽管上皮細胞可以再生成肝臟細胞,調控機制如圖2所示。①p53基因正常表達時,通過 (填“促進”或“抑制”)路徑1和2,進而抑制膽管上皮細胞的去分化和肝前體細胞的 過程。 ②肝臟極度受損后,Dnmt1的表達水平將 (填“上升”或“下降”),從而 (填“加強”或“減弱”)對p53基因表達的抑制,進而促進肝臟細胞的再生。 24.(每空1分,共9分)(2024·北京通州區高一期中)遺傳組成相似的雌性蜜蜂幼蟲,若一直以蜂王漿為食將發育成蜂王,若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育成工蜂。研究表明,蜂王漿導致幼蟲DNA甲基化的減少,進而發育為蜂王。DNMT3蛋白是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能使DNA某些區域添加甲基基團,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果①以基因的β鏈為模板,則虛線框中合成的RNA的堿基序列為 。過程②發生的場所是 ,其模板是 。 (2)DNA甲基化若發生在基因的DNA序列上,則會影響RNA聚合酶與該序列的識別與結合,進而抑制遺傳信息的 過程。 (3)研究表明蜂王漿中的蛋白是決定雌性蜜蜂幼蟲發育成蜂王的關鍵因素,請根據文中信息推測蜂王漿中的蛋白可能 (填“促進”或“抑制”)DNMT3蛋白的活性。 (4)已知注射DNMT3 siRNA(小干擾RNA)能抑制DNMT3基因表達,為驗證DNMT3是決定雌蜂幼蟲發育成工蜂或蜂王的關鍵因素,科研人員取多只生理狀況相同的雌蜂幼蟲,平均分為A、B兩組,請根據提示完成表格。組別 處理方式 飼養方式 培養條件 預期結果A組 ① ② 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 工蜂B組 注射適量DNMT3siRNA溶液 飼喂花粉和花蜜 ③(5)綜上所述,性狀是 的結果。 答案精析1.C [S型細菌菌體有莢膜,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肉眼可見,不需要在顯微鏡下觀察,A錯誤;S型細菌的DNA沒有侵染能力,因此將S型細菌的DNA直接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正常存活,B錯誤;用35S標記的T2噬菌體(標記蛋白質)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蛋白質外殼吸附在大腸桿菌表面,若攪拌不充分,會導致放射性隨大腸桿菌在沉淀物中出現,影響放射性分布,C正確;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標記DNA)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根據DNA半保留復制可知,子代噬菌體只有少部分含有32P,D錯誤。]2.D [若將蛋白酶和DNA酶同時加入S型細菌勻漿,DNA被水解,不能發揮作用,則只能獲得一種形態的菌落,D錯誤。]3.A [步驟②為攪拌,如果攪拌不充分或不攪拌會導致部分噬菌體外殼附著在大腸桿菌表面,但對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沒有影響,A正確;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來自大腸桿菌,子代噬菌體中只有少部分含有32P放射性,B錯誤;分別用被32P、35S標記的兩組噬菌體分別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C錯誤;子代噬菌體的原料來自大腸桿菌,所以若①中培養液里含有32P,則子代噬菌體的DNA分子中會帶有放射性,T2噬菌體中不含RNA,D錯誤。]4.C [DNA是主要遺傳物質,即DNA是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A正確;有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B正確;在真核生物中,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其中DNA是遺傳物質,C錯誤;目前認為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其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正確。]5.B [DNA上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A錯誤;tRNA上的三個堿基是反密碼子,并不儲存遺傳信息,C錯誤;密碼子是指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核苷酸,終止密碼子不對應氨基酸,D錯誤。]6.D [圖中“X”代表磷酸,“A”代表腺嘌呤,A錯誤;DNA復制過程是邊解旋邊復制,因此DNA復制時,圖中“N”鍵首先部分斷開,B錯誤;DNA轉錄時,需要RNA聚合酶催化,不需要解旋酶,C錯誤。]7.C [因為堿基數量比例確定,所以排列方式少于4200種,A錯誤;C+G占全部堿基的70%,所以G+C=200×2×70%=280(個),G=C=140(個),則A和T分別為60個,所以該DNA分子中4種堿基的比例為A∶T∶G∶C=3∶3∶7∶7,B錯誤;該DNA分子連續復制3次,需要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為140×(23-1)=980(個),C正確;該DNA分子以不含放射性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連續復制3次得到8個DNA分子,根據DNA半保留復制的特點,其中有2個DNA的一條鏈含32P,所以含32P標記的DNA分子占25%,D錯誤。]8.C [mRNA在細胞質的核糖體上參與翻譯,所以細胞質中有mRNA,C錯誤;rRNA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核糖體,D正確。]9.B [a、b為基因的間隔序列,不能控制蛋白質的合成,A錯誤;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m、n、l基因在不同細胞中的表達情況可能不同,B正確;丙轉錄的方向是從左向右,C錯誤;若丙中堿基A+U占36%,只能計算出丙對應的乙鏈中的G+C所占比例,不能計算出G占乙鏈的比例,D錯誤。]10.A [密碼子具有簡并性,即不同的密碼子可決定相同的氨基酸,但一種tRNA只能識別并轉運一種氨基酸,B錯誤;翻譯時多個核糖體可結合在一個mRNA分子上合成多條相同的多肽鏈,C錯誤;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由mRNA上三個相鄰的核糖核苷酸組成,D錯誤。]11.D [雌性工蜂幼蟲取食花蜜和花粉時,不會發育成蜂王,因此花蜜和花粉不會降低DNA的甲基化,A錯誤;甲基化不利于工蜂發育成蜂王,故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B錯誤;DNA甲基化酶可使DNA甲基化,由題干可知,降低DNA甲基化酶的表達,會使DNA甲基化程度降低,可使工蜂發育成蜂王,與喂食蜂王漿作用相似,因此可推測蜂王漿可降低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C錯誤,D正確。]12.B13.C [該miRNA在細胞核中轉錄后先進行加工,然后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中再次加工并發揮作用,C錯誤。]14.B [分析題圖可知,圖甲表示DNA的復制(③)、轉錄(①)和翻譯(②)過程,圖乙表示RNA的復制(④⑥)和翻譯(⑤)過程,圖丙表示逆轉錄(⑦)、DNA的復制(⑩)、轉錄(⑧)和翻譯(⑨)過程。正常人體細胞內不會進行RNA的復制和逆轉錄過程,即不會進行④⑥⑦過程,A正確;①④⑥⑧過程的產物為RNA,需要核糖核苷酸作為原料,⑩過程表示DNA的復制,需要脫氧核苷酸作為原料,B錯誤;病毒不具有獨立代謝的能力,單獨的病毒體內不能進行圖甲、乙或丙所代表的生理過程,D正確。]15.AD [一般同一人體內不同細胞中的基因種類相同,但表達的基因種類有差別,A正確;過程①是轉錄過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過程②是翻譯過程,需要tRNA協助轉運氨基酸,B錯誤;過程②⑤翻譯的蛋白質不同,故需要的tRNA種類不一定相同,C錯誤。]16.ACD [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將脫氧核苷酸連接到脫氧核苷酸鏈的3′端,與加熱破壞DNA分子中的氫鍵的作用不同,B錯誤。]17.ABD [翻譯時核糖體沿mRNA的移動方向是5′端→3′端,C錯誤。]18.BD [根據題圖可以看出HTLV的遺傳物質為RNA,因此遺傳信息儲存在RNA中,A正確;HTLV是一種病毒,生活方式為寄生,利用的是宿主細胞中的多種酶進行遺傳信息的傳遞,B錯誤;過程②屬于DNA的復制,存在A與T、C與G配對,過程③屬于轉錄,存在A與U、T與A、C與G配對,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C正確;過程④為翻譯過程,會發生密碼子與反密碼子之間的配對過程,因此存在堿基配對現象,D錯誤。]19.ACD [基因啟動子區域被甲基化后,會抑制該基因的轉錄,因此甲基化的啟動子區不易被RNA聚合酶識別并結合,B錯誤;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抑癌基因過量甲基化后,不能正常表達,會導致細胞不正常增殖,C正確;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劑可以抑制抑癌基因過量甲基化,阻止細胞癌變,可作為抗癌藥物研發的候選對象,D正確。]20.(1)④ ① (2)噬菌體只由蛋白質外殼和DNA組成 同位素標記法 (3)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噬菌體顆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細菌 (4)不能 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體內 (5)①理論上講,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細菌內,上清液中只含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②a.子代噬菌體在細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是 沒有侵入細菌的噬菌體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性解析 (1)圖2表示蛋白質的部分結構,35S位于R上,是圖2中的④,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團上,是圖1中的①。(2)噬菌體只含蛋白質外殼和DNA,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內,而蛋白質外殼仍留在外面,其蛋白質外殼與DNA自動分離,蛋白質和DNA分開,單獨實驗的結果更科學、有說服力。該實驗中分別用35S和32P標記噬菌體,采用的實驗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21.(1)脫氧核糖核苷酸 (2)2 40 (3)①氫 磷酸二酯 每個復制泡開始復制的時間不一致 ②3′ ③復制是多起點、雙向進行的解析 (3)②DNA復制過程中,DNA聚合酶合成子鏈的方向是5′→3′,由圖2中已經合成的子鏈方向可知a處是模板鏈的3′端;圖2中子鏈DNA片段延伸的情況見答案。22.(1)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 DNA聚合 磷酸二酯 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和脫氧核糖 (2)轉錄 氨基酸 b→a 相同 (3)28% (4)CCCTGTAGTCCA ACU 簡并性解析 (4)翻譯的方向是從mRNA的5′→3′端,故mRNA的序列是5′UGGACUACAGGG3′,圖4所示mRNA片段對應的M基因模板鏈序列是5′CCCTGTAGTCCA3′;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即一種氨基酸可由一種或多種密碼子編碼,故若該蘇氨酸對應的基因片段上發生了基因突變,轉錄出的mRNA上密碼子也發生了改變,但最終的蛋白質分子上該位置依然是蘇氨酸。23.(1)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堿基(或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2)核糖核苷酸(或4種核糖核苷酸) 翻譯 可同時進行多條多肽鏈的合成 (3)核糖體乙 3′端 脯氨酸 (4)①抑制 再分化 ②上升 加強解析 (4)①由圖可知,路徑1和2能促進膽管上皮細胞的去分化和肝前體細胞的再分化過程,p53基因正常表達時,通過抑制路徑1和2,進而抑制膽管上皮細胞的去分化和肝前體細胞的再分化過程。②p53基因正常表達時,通過抑制路徑1和2,從而抑制去分化和再分化過程,進而抑制肝臟的再生,肝臟極度受損后,Dnmt1的表達水平將上升,從而加強對p53基因表達的抑制,進而促進肝臟細胞的再生。24.(1)CUUGCCAGC 核糖體 mRNA (2)轉錄 (3)抑制(4)①不作處理 ②飼喂花粉和花蜜 ③蜂王 (5)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解析 (4)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DNMT3是決定雌蜂幼蟲發育成工蜂或蜂王的關鍵因素,因此實驗的自變量為是否注射適量的DNMT3 siRNA抑制DNMT3基因表達,因變量是雌蜂幼蟲發育的結果,據此設計實驗如下:取多只生理狀況相同的雌蜂幼蟲,均分為A、B兩組;A組不作處理,作為對照組,B組注射適量的DNMT3 siRNA溶液,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用花粉和花蜜飼喂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雌蜂幼蟲的發育情況。如果A組(雌蜂幼蟲)發育成工蜂,B組(雌蜂幼蟲)發育成蜂王,則能驗證DNMT3是決定雌蜂幼蟲發育成工蜂或蜂王的關鍵因素。(5)如果沒有蜂王漿中的蛋白的影響,雌性蜜蜂幼蟲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育成工蜂,受基因控制;如果有蜂王漿中的蛋白的影響,蜂王漿蛋白導致幼蟲的DNA甲基化減少,進而發育為蜂王,該過程環境影響了基因的表達,綜上所述,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共83張PPT)章末檢測試卷(二)第二章 遺傳的分子基礎<<<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D A C B D C C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D B C B AD ACD題號 17 18 19答案 ABD BD A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對一對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0.(1)④ ① (2)噬菌體只由蛋白質外殼和DNA組成 同位素標記法 (3)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噬菌體顆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細菌 (4)不能 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體內 (5)①理論上講,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細菌內,上清液中只含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②a.子代噬菌體在細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是 沒有侵入細菌的噬菌體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性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1.(1)脫氧核糖核苷酸 (2)2 40 (3)①氫 磷酸二酯 每個復制泡開始復制的時間不一致 ②3′ ③復制是多起點、雙向進行的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2.(1)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 DNA聚合 磷酸二酯 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和脫氧核糖 (2)轉錄 氨基酸 b→a 相同 (3)28% (4)CCCTGTAGTCCA ACU 簡并性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1)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堿基(或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2)核糖核苷酸(或4種核糖核苷酸) 翻譯 可同時進行多條多肽鏈的合成 (3)核糖體乙 3′端 脯氨酸 (4)①抑制 再分化 ②上升 加強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4.(1)CUUGCCAGC 核糖體 mRNA (2)轉錄 (3)抑制(4)①不作處理 ②飼喂花粉和花蜜 ③蜂王 (5)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23241.(2023·揚州高一期末)下列關于生物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涉及的相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S型細菌因菌體有莢膜,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表面光滑B.將S型細菌的DNA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死亡C.用35S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攪拌不充分會影響放射性的分布D.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子代噬菌體均含有32P√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S型細菌菌體有莢膜,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肉眼可見,不需要在顯微鏡下觀察,A錯誤;S型細菌的DNA沒有侵染能力,因此將S型細菌的DNA直接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正常存活,B錯誤;用35S標記的T2噬菌體(標記蛋白質)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蛋白質外殼吸附在大腸桿菌表面,若攪拌不充分,會導致放射性隨大腸桿菌在沉淀物中出現,影響放射性分布,C正確;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標記DNA)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根據DNA半保留復制可知,子代噬菌體只有少部分含有32P,D錯誤。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2.(2024·鹽城高一期中)圖示為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研究“轉化因子”實驗的部分流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活的S型細菌破碎后,設法去除了某些成分獲得S型細菌勻漿B.本實驗的自變量為步驟①中不同酶的處理C.實驗可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D.若將蛋白酶和DNA酶同時加入S型細菌勻漿,能獲得兩種形態的菌落√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單項選擇題若將蛋白酶和DNA酶同時加入S型細菌勻漿,DNA被水解,不能發揮作用,則只能獲得一種形態的菌落,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3.(2023·鹽城高一質檢)在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其中一組實驗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若不經過步驟②操作,對該組實驗結果無顯著影響B.若繼續分離出子代噬菌體,其中大部分會含有32P放射性C.若沉淀物中含有較強放射性、上清液中幾乎不含放射性,即證明DNA是遺傳物質D.若①中培養液里含有32P,則子代噬菌體的DNA、RNA分子中均會帶有放射性√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步驟②為攪拌,如果攪拌不充分或不攪拌會導致部分噬菌體外殼附著在大腸桿菌表面,但對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沒有影響,A正確;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來自大腸桿菌,子代噬菌體中只有少部分含有32P放射性,B錯誤;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分別用被32P、35S標記的兩組噬菌體分別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C錯誤;子代噬菌體的原料來自大腸桿菌,所以若①中培養液里含有32P,則子代噬菌體的DNA分子中會帶有放射性,T2噬菌體中不含RNA,D錯誤。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4.下列有關核酸與遺傳物質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A.DNA是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B.有些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遺傳物質,其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其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單項選擇題DNA是主要遺傳物質,即DNA是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A正確;有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B正確;在真核生物中,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其中DNA是遺傳物質,C錯誤;目前認為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其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5.某同學總結了遺傳信息、密碼子、反密碼子的相關知識,正確的是A.DNA上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構成了遺傳信息B.遺傳信息和密碼子堿基組成不完全相同C.翻譯過程中的遺傳信息位于tRNA上,tRNA上三個堿基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D.mRNA上三個相鄰的核苷酸構成一個密碼子,所有密碼子都可以翻譯成氨基酸√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單項選擇題DNA上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A錯誤;tRNA上的三個堿基是反密碼子,并不儲存遺傳信息,C錯誤;密碼子是指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核苷酸,終止密碼子不對應氨基酸,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6.(2024·無錫高一期中)如圖是人體細胞中某DNA片段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X”代表磷酸,“A”代表腺苷B.DNA復制時,圖中“N”鍵首先全部斷開C.DNA轉錄時,需要RNA聚合酶、解旋酶等催化D.DNA聚合酶能催化“M”鍵的形成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圖中“X”代表磷酸,“A”代表腺嘌呤,A錯誤;DNA復制過程是邊解旋邊復制,因此DNA復制時,圖中“N”鍵首先部分斷開,B錯誤;DNA轉錄時,需要RNA聚合酶催化,不需要解旋酶,C錯誤。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7.(2024·常州高一期中)某DNA分子的兩條鏈均被32P標記,共含有200個堿基對,C+G占全部堿基的70%,已知其中一條鏈上的A有20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排列方式最多有4200種B.該DNA分子中4種堿基的比例為A∶T∶G∶C=2∶2∶3∶3C.該DNA分子連續復制3次,需要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980個D.該DNA分子以不含放射性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連續復制3次,含32P的DNA分子占50%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因為堿基數量比例確定,所以排列方式少于4200種,A錯誤;C+G占全部堿基的70%,所以G+C=200×2×70%=280(個),G=C=140(個),則A和T分別為60個,所以該DNA分子中4種堿基的比例為A∶T∶G∶C=3∶3∶7∶7,B錯誤;該DNA分子連續復制3次,需要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為140×(23-1)=980(個),C正確;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該DNA分子以不含放射性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連續復制3次得到8個DNA分子,根據DNA半保留復制的特點,其中有2個DNA的一條鏈含32P,所以含32P標記的DNA分子占25%,D錯誤。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mRNA在細胞質的核糖體上參與翻譯,所以細胞質中有mRNA,C錯誤;rRNA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核糖體,D正確。8.下列有關RNA分類、分布及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A.RNA并不全是單鏈結構B.tRNA相對分子質量一般比mRNA和rRNA小C.細胞質中沒有mRNAD.rRNA可與蛋白質結合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9.如圖1中m、n、l表示某哺乳動物一條染色體上相鄰的三個基因,a、b為基因的間隔序列;圖2為l基因進行的某種生理過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圖1中a、b、m、n、l都能控制蛋白質的合成B.m、n、l基因在不同的細胞中表達情況可能不同C.圖2中甲為RNA聚合酶,丙轉錄的方向是從右向左D.若丙中堿基A+U占36%,則乙鏈中堿基G占32%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a、b為基因的間隔序列,不能控制蛋白質的合成,A錯誤;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m、n、l基因在不同細胞中的表達情況可能不同,B正確;丙轉錄的方向是從左向右,C錯誤;若丙中堿基A+U占36%,只能計算出丙對應的乙鏈中的G+C所占比例,不能計算出G占乙鏈的比例,D錯誤。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10.(2024·宿遷高一期末)下列關于遺傳信息表達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個DNA分子轉錄一次,可形成一個或多個合成多肽鏈的模板B.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一種tRNA可攜帶多種氨基酸C.多個核糖體可結合在一個mRNA分子上共同合成一條多肽鏈D.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由mRNA上三個相鄰的脫氧核苷酸組成√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單項選擇題密碼子具有簡并性,即不同的密碼子可決定相同的氨基酸,但一種tRNA只能識別并轉運一種氨基酸,B錯誤;翻譯時多個核糖體可結合在一個mRNA分子上合成多條相同的多肽鏈,C錯誤;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由mRNA上三個相鄰的核糖核苷酸組成,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11.(2024·浙江1月選考,9)某種蜜蜂的蜂王和工蜂具有相同的基因組。雌性工蜂幼蟲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若喂食蜂王漿,也能發育成為蜂王。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降低DNA甲基化酶的表達后,即使一直喂食花蜜和花粉,雌性工蜂幼蟲也會發育成蜂王。下列推測正確的是A.花蜜和花粉可降低幼蟲發育過程中DNA的甲基化B.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高于工蜂C.蜂王漿可以提高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D.DNA的低甲基化是蜂王發育的重要條件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單項選擇題雌性工蜂幼蟲取食花蜜和花粉時,不會發育成蜂王,因此花蜜和花粉不會降低DNA的甲基化,A錯誤;甲基化不利于工蜂發育成蜂王,故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B錯誤;DNA甲基化酶可使DNA甲基化,由題干可知,降低DNA甲基化酶的表達,會使DNA甲基化程度降低,可使工蜂發育成蜂王,與喂食蜂王漿作用相似,因此可推測蜂王漿可降低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C錯誤,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12.圖①~③分別表示細胞中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②過程需要解旋酶B.f鏈中A和U數目不一定相等C.③過程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①過程a、b、c、d完整鏈中A+T占比不同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13.(2024·鹽城高一期中)miRNA是一種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質(W蛋白)的合成。如圖為某真核細胞內形成該miRNA及其發揮作用的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miRNA與W基因mRNA結合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B.該miRNA通過與W基因的mRNA結合成雙鏈使W蛋白合成過程提前終止C.該miRNA在細胞核內轉錄后立刻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中加工并發揮作用D.miRNA、rRNA、mRNA、tRNA都由DNA轉錄而來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單項選擇題該miRNA在細胞核中轉錄后先進行加工,然后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中再次加工并發揮作用,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14.圖甲、乙、丙表示細胞內正在進行的生理過程,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正常人體細胞內不會進行④⑥⑦過程 B.①④⑥⑧⑩過程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為原料C.①過程需要RNA聚合酶參與,③過程需要DNA聚合酶參與D.單獨的病毒體內不能進行圖甲、乙或丙所代表的生理過程甲 乙 丙 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分析題圖可知,圖甲表示DNA的復制(③)、轉錄(①)和翻譯(②)過程,圖乙表示RNA的復制(④⑥)和翻譯(⑤)過程,圖丙表示逆轉錄(⑦)、DNA的復制(⑩)、轉錄(⑧)和翻譯(⑨)過程。正常人體細胞內不會進行RNA的復制和逆轉錄過程,即不會進行④⑥⑦過程,A正確;甲 乙 丙 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①④⑥⑧過程的產物為RNA,需要核糖核苷酸作為原料,⑩過程表示DNA的復制,需要脫氧核苷酸作為原料,B錯誤;病毒不具有獨立代謝的能力,單獨的病毒體內不能進行圖甲、乙或丙所代表的生理過程,D正確。甲 乙 丙 單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15.如圖為同一人體內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1和基因2可出現在人體內的同一個細胞中B.圖中過程①需DNA聚合酶的催化,過程②需tRNA的協助C.過程②和過程⑤需要的tRNA種類一定相同D.過程①②③表明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性狀多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一般同一人體內不同細胞中的基因種類相同,但表達的基因種類有差別,A正確;過程①是轉錄過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過程②是翻譯過程,需要tRNA協助轉運氨基酸,B錯誤;過程②⑤翻譯的蛋白質不同,故需要的tRNA種類不一定相同,C錯誤。多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16.(2024·揚州高一質檢)DNA半不連續復制假說:DNA復制時,一條子鏈連續形成,另一條子鏈不連續合成,即先形成短鏈片段后(如圖1所示)再連接成長鏈片段。為驗證假說進行了如下實驗:讓T4噬菌體在20 ℃時侵染大腸桿菌,70 min后,將3H標記的脫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腸桿菌的培養基中,在15 s、30 s、60 s、120 s時,分離T4噬菌體DNA并通過加熱使DNA全部解旋,再進行密度梯度離心,DNA單鏈片段越小離試管口距離越近。檢測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多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A.子代噬菌體DNA中檢測到放射性的原因是標記的脫氧核苷酸被大腸桿菌吸收,成為噬菌體DNA復制的原料B.通過加熱破壞了DNA分子中的氫鍵,起到的作用跟DNA聚合酶類似C.120 s時結果中短鏈片段減少的原因是短鏈片段逐步連接成長鏈片段D.實驗中能檢測到較多的短鏈片段為DNA半不連續復制假說提供了有力證據多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多項選擇題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將脫氧核苷酸連接到脫氧核苷酸鏈的3'端,與加熱破壞DNA分子中的氫鍵的作用不同,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翻譯時核糖體沿mRNA的移動方向是5'端→3'端,C錯誤。17.(2024·南通高一期中)DNA和RNA均具有方向性,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DNA復制時,兩條子鏈均由5'→3'進行延伸B.轉錄時,RNA聚合酶沿模板鏈的3'端向5'端移動C.翻譯時,核糖體沿mRNA的3'端向5'端移動D.甲硫氨酸的密碼子是AUG,則相應tRNA上的反密碼子是3'—UAC—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多項選擇題232418.如圖表示人類嗜T細胞病毒(HTLV)侵入人體T細胞后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HTLV的遺傳信息儲存在RNA中B.HTLV中存在催化過程①②③④的相關酶C.過程②中堿基配對方式與過程③中不完全相同D.過程④中不存在堿基互補配對的現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多項選擇題2324√√根據題圖可以看出HTLV的遺傳物質為RNA,因此遺傳信息儲存在RNA中,A正確;HTLV是一種病毒,生活方式為寄生,利用的是宿主細胞中的多種酶進行遺傳信息的傳遞,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多項選擇題2324過程②屬于DNA的復制,存在A與T、C與G配對,過程③屬于轉錄,存在A與U、T與A、C與G配對,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C正確;過程④為翻譯過程,會發生密碼子與反密碼子之間的配對過程,因此存在堿基配對現象,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多項選擇題232419.(2024·蘇州高一檢測)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堿基被添加甲基基團,此種變化可影響基因的表達,對細胞分化具有調控作用。基因啟動子區域(與RNA聚合酶結合,開始轉錄的位置)被甲基化后,會抑制該基因的轉錄,如圖所示。研究發現,多種類型的癌細胞中發生了抑癌基因的過量甲基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的內外環境因素均可引起DNA的甲基化B.甲基化的啟動子區更易與RNA聚合酶結合C.抑癌基因過量甲基化后會導致細胞不正常增殖D.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劑可作為抗癌藥物研發的候選對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多項選擇題√√√2324基因啟動子區域被甲基化后,會抑制該基因的轉錄,因此甲基化的啟動子區不易被RNA聚合酶識別并結合,B錯誤;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抑癌基因過量甲基化后,不能正常表達,會導致細胞不正常增殖,C正確;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劑可以抑制抑癌基因過量甲基化,阻止細胞癌變,可作為抗癌藥物研發的候選對象,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多項選擇題232420.如圖1、2、3是赫爾希和蔡斯研究遺傳物質實驗中的物質示意圖及實驗過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1)圖3中用35S標記噬菌體蛋白質外殼,標記元素所在部位是圖2中的 。如果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標記元素所在部位是圖1中的 。 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④①圖2表示蛋白質的部分結構,35S位于R上,是圖2中的④,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團上,是圖1中的①。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2)赫爾希和蔡斯選用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 。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噬菌體只由蛋白質外殼和DNA組成同位素標記法噬菌體只含蛋白質外殼和DNA,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內,而蛋白質外殼仍留在外面,其蛋白質外殼與DNA自動分離,蛋白質和DNA分開,單獨實驗的結果更科學、有說服力。該實驗中分別用35S和32P標記噬菌體,采用的實驗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3)實驗中采用攪拌和離心等手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噬菌體顆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細菌(4)僅有圖3的實驗過程, (填“能”或“不能”)說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原因是 。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不能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體內(5)實驗中,若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①在理論上,上清液放射性應該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理論上講,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細菌內,上清液中只含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②由于實驗數據和理論數據之間有較大的誤差,由此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a.在實驗中,從噬菌體和細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強度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b.在實驗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細菌細胞內,將 (填“是”或“不是”)誤差的來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代噬菌體在細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是沒有侵入細菌的噬菌體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性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非選擇題21.(2024·常州高一期中)科研人員利用小鼠細胞(2n=40)進行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復制的研究。小鼠正常生長細胞基因組中含有一段DNA序列:5'—GATCCC—3',小鼠細胞進入S期前在培養基中加入熒光標記的一類小分子化合物作為DNA復制的原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S期前加入培養基的小分子化合物是 。 (2)小鼠細胞第一次由分裂間期進入分裂前期時,一條染色體上被熒光標記的染色單體有 條;在第一次分裂結束后,子細胞中含有被熒光標記的DNA分子有 條。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脫氧核糖核苷酸240(3)如圖1為真核細胞DNA復制時的電鏡照片,圖中的泡狀結構叫作DNA復制泡。圖2是復制泡放大后的模式圖。研究發現,DNA復制過程中一條子鏈是連續合成的,另一條子鏈是分段合成的。①DNA復制過程中解旋酶作用于 鍵,DNA聚合酶作用后形成_______ 鍵。圖1中的復制泡大小不一,說明___________ 。 24氫磷酸二酯每個復制泡開始復制的時間不一致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DNA復制過程中,DNA聚合酶合成子鏈的方向是5'→3',由圖2中已經合成的子鏈方向可知a處是模板鏈的3'端;圖2中子鏈DNA片段延伸的情況見答案。②圖2中a處是模板鏈的___端,請在圖2中繼續完善子鏈DNA片段延伸的情況。243'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③某DNA分子長度為4 000 bp(bp表示堿基對),子鏈延伸速度約為10 bp/min,但該DNA分子完成復制所需時間遠低于計算值。據圖分析,DNA分子復制時速率提升的原因: 。24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復制是多起點、雙向進行的非選擇題22.(2024·揚州高一期末)圖1為有關DNA的某一過程示意圖,其中a、b、c、d表示相關的核苷酸鏈,A、B為相關的酶,將圖1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圖2所示。圖3是M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質的示意圖,圖4是圖3中過程②的局部放大。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非選擇題(1)從圖1可看出DNA復制的方式是 ,B是 酶,該酶催化形成 鍵;圖2中序號“7”表示的物質名稱是 ,DNA分子中的 構成基本骨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DNA聚合磷酸二酯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非選擇題(2)圖3中過程①表示 ,過程②所需要的原料是 。核糖體在mRNA上的移動方向是 (填“a→b”或“b→a”),該mRNA上結合了3個核糖體,這3個核糖體上最終合成的三條肽鏈結構 (填“相同”或“不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轉錄氨基酸b→a相同非選擇題(3)已知圖3過程①產生的mRNA中鳥嘌呤與尿嘧啶之和占堿基總數的55%,其模板鏈對應區域中腺嘌呤占27%,則模板鏈中胞嘧啶所占比例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28%非選擇題(4)圖4所示mRNA片段對應的M基因模板鏈序列是5' 3'。蘇氨酸的密碼子是 ,若該蘇氨酸對應的基因片段上發生了基因突變,轉錄出的mRNA上密碼子也發生了改變,但最終的蛋白質分子上該位置依然是蘇氨酸,這種現象稱作密碼子的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CCCTGTAGTCCAACU簡并性翻譯的方向是從mRNA的5'→3'端,故mRNA的序列是5'UGGACUACAGGG3',圖4所示mRNA片段對應的M基因模板鏈序列是5'CCCTGTAGTCCA3';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即一種氨基酸可由一種或多種密碼子編碼,故若該蘇氨酸對應的基因片段上發生了基因突變,轉錄出的mRNA上密碼子也發生了改變,但最終的蛋白質分子上該位置依然是蘇氨酸。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23.(2024·揚州高一期中)如圖1為p53基因表達過程示意圖,其表達產物可以抑制細胞的異常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請回答下列問題:(1)基因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 。p53基因和胰島素基因的本質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堿基(或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2)圖1中的過程a所需的原料是______ ,成熟mRNA需通過核孔運出細胞核。過程b表示 ,該過程中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的意義是 。核糖核苷酸(或4種核糖核苷酸)翻譯可同時進行多條多肽鏈的合成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3)圖1中核糖體甲、乙中更早結合到mRNA分子上的是 ,tRNA的 (填“5'端”或“3'端”)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圖1中正在進入核糖體甲的氨基酸是 (部分密碼子及其對應的氨基酸:GGC—甘氨酸;CCG—脯氨酸;GCC—丙氨酸;CGG—精氨酸)核糖體乙3'端脯氨酸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4)Dnmt1是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可以調控p53基因的表達。研究發現,斑馬魚的肝臟在極度損傷后,肝臟中的膽管上皮細胞可以再生成肝臟細胞,調控機制如圖2所示。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①p53基因正常表達時,通過 (填“促進”或“抑制”)路徑1和2,進而抑制膽管上皮細胞的去分化和肝前體細胞的 過程。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抑制再分化由圖可知,路徑1和2能促進膽管上皮細胞的去分化和肝前體細胞的再分化過程,p53基因正常表達時,通過抑制路徑1和2,進而抑制膽管上皮細胞的去分化和肝前體細胞的再分化過程。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②肝臟極度受損后,Dnmt1的表達水平將 (填“上升”或“下降”),從而 (填“加強”或“減弱”)對p53基因表達的抑制,進而促進肝臟細胞的再生。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上升加強p53基因正常表達時,通過抑制路徑1和2,從而抑制去分化和再分化過程,進而抑制肝臟的再生,肝臟極度受損后,Dnmt1的表達水平將上升,從而加強對p53基因表達的抑制,進而促進肝臟細胞的再生。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24.(2024·北京通州區高一期中)遺傳組成相似的雌性蜜蜂幼蟲,若一直以蜂王漿為食將發育成蜂王,若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育成工蜂。研究表明,蜂王漿導致幼蟲DNA甲基化的減少,進而發育為蜂王。DNMT3蛋白是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能使DNA某些區域添加甲基基團,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1)如果①以基因的β鏈為模板,則虛線框中合成的RNA的堿基序列為 。過程②發生的場所是 ,其模板是 。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CUUGCCAGC核糖體mRNA(2)DNA甲基化若發生在基因的DNA序列上,則會影響RNA聚合酶與該序列的識別與結合,進而抑制遺傳信息的 過程。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轉錄(3)研究表明蜂王漿中的蛋白是決定雌性蜜蜂幼蟲發育成蜂王的關鍵因素,請根據文中信息推測蜂王漿中的蛋白可能 (填“促進”或“抑制”)DNMT3蛋白的活性。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抑制組別 處理方式 飼養方式 培養條件 預期結果A組 ① ② 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 工蜂B組 注射適量DNMT3 siRNA溶液 飼喂花粉和花蜜 ③(4)已知注射DNMT3 siRNA(小干擾RNA)能抑制DNMT3基因表達,為驗證DNMT3是決定雌蜂幼蟲發育成工蜂或蜂王的關鍵因素,科研人員取多只生理狀況相同的雌蜂幼蟲,平均分為A、B兩組,請根據提示完成表格。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不作處理飼喂花粉和花蜜蜂王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DNMT3是決定雌蜂幼蟲發育成工蜂或蜂王的關鍵因素,因此實驗的自變量為是否注射適量的DNMT3 siRNA抑制DNMT3基因表達,因變量是雌蜂幼蟲發育的結果,據此設計實驗如下:取多只生理狀況相同的雌蜂幼蟲,均分為A、B兩組;A組不作處理,作為對照組,B組注射適量的DNMT3 siRNA溶液,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用花粉和花蜜飼喂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雌蜂幼蟲的發育情況。如果A組(雌蜂幼蟲)發育成工蜂,B組(雌蜂幼蟲)發育成蜂王,則能驗證DNMT3是決定雌蜂幼蟲發育成工蜂或蜂王的關鍵因素。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非選擇題(5)綜上所述,性狀是 的結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如果沒有蜂王漿中的蛋白的影響,雌性蜜蜂幼蟲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育成工蜂,受基因控制;如果有蜂王漿中的蛋白的影響,蜂王漿蛋白導致幼蟲的DNA甲基化減少,進而發育為蜂王,該過程環境影響了基因的表達,綜上所述,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23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檢測試卷(二).docx 章末檢測試卷(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