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DNA復制與細胞分裂中的染色體標記問題一、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標記情況用15N標記細胞的DNA分子,然后將其放到含14N的培養液中進行兩次有絲分裂,情況如圖所示(以一對同源染色體為例):由圖可以看出,第一次有絲分裂形成的兩個細胞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呈“雜合狀態”,即15N/14N-DNA;第二次有絲分裂形成的子細胞有多種可能性,可能子細胞的所有染色體都含15N,也可能子細胞的所有染色體都不含15N。即子細胞含有15N的染色體為0~2n條(體細胞染色體為2n條)。例1 1個不含15N的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在含15N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培養液中完成一個細胞周期,然后轉入不含15N標記的培養液中繼續培養至第二個細胞周期的分裂中期,如圖能正確表示該細胞分裂中期的是(只考慮其中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 )例2 (多選)將某哺乳動物(2n=16)肝細胞內核DNA全部用32P標記,然后置于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若全部細胞均能連續分裂,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第1次分裂結束后,全部細胞均含32P,且每個細胞中含有32P的染色體數為16B.在第2次分裂結束后,一半細胞中含32P,且每個細胞中含有32P的染色體數為0~16C.在第1次分裂中期,全部染色體均含32P,每條染色體中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2條D.在第2次分裂中期,全部染色體均含32P,每條染色體中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1條二、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標記情況用15N標記細胞的DNA分子,然后將其放到含14N的培養液中進行正常減數分裂,情況如圖所示(以一對同源染色體為例):由圖可以看出,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連續分裂兩次,DNA只復制一次,所以四個子細胞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呈“雜合狀態”,即15N/14N-DNA,子細胞的所有染色體都含15N。例3 假設某果蠅的一個精原細胞的全部染色體DNA分子均用15N標記,然后培養在含14N的培養基中,則該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產生的4個精子中,含15N標記的精子數量為( )A.0 B.2 C.3 D.4例4 將全部DNA分子雙鏈經32P標記的某雄性動物的1個細胞(正常體細胞染色體數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4個子細胞。下列有關推斷正確的是( )A.若進行有絲分裂,第二次有絲分裂后期,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40條B.若進行減數分裂,減數分裂后期Ⅱ,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40條C.若進行有絲分裂,則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2D.若進行減數分裂,則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1.若將胡蘿卜細胞置于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液中,培養至第二次分裂中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每條染色體中的兩條染色單體均含3HB.每個DNA分子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均含3HC.每個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條脫氧核苷酸鏈含3HD.每條染色單體均只有一個DNA分子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含3H2.在研究DNA復制機制的過程中,為檢驗“DNA半保留復制”假說是否成立,研究者用蠶豆根尖進行實驗,主要步驟如表。步驟① 將蠶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標記胸腺嘧啶的培養液中,培養大約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 在第一個、第二個和第三個細胞周期取樣,檢測中期細胞染色體上的放射性分布步驟② 取出根尖,洗凈后轉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質的培養液中,繼續培養大約兩個細胞周期的時間第一個細胞周期的檢測結果為( )注:圖為中期的染色體示意圖(深色代表染色單體具有放射性)。3.(2024·揚州高一月考)用32P標記了玉米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在第二次有絲分裂完成后,每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是( )A.0條 B.20條C.大于0小于20條 D.以上都有可能4.(2023·蘇州高一質檢)某果蠅精原細胞中8條染色體上的DNA已全部被15N標記,其中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有基因A和a,現給此精原細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讓其連續進行兩次分裂,產生四個子細胞,分裂過程中無突變和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發生。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若四個子細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則每個子細胞均含4條染色體B.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8條染色體,則每個子細胞中均含2個A基因C.若四個子細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則每個子細胞均含8條染色體D.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4條染色體,則一定有一半子細胞含有a基因5.(多選)取小鼠(2n=40)的1個精原細胞,誘導其在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基中完成減數分裂形成4個精子,取其中一個精子與無放射性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轉入無放射性的培養基中培養至早期胚胎。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初級精母細胞中出現的20個四分體,每個四分體的DNA均被3H標記B.減數分裂形成的每個精子中有10條染色體被3H標記,10條未被標記C.受精卵第一次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被3H標記的染色體有20條D.受精卵第一次有絲分裂產生的每個子細胞中被3H標記的染色體均是10條6.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被標記的某動物的睪丸細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別標記為紅、黃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別標記為藍、綠色。①③細胞都處于染色體向兩極移動的時期。不考慮突變和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下列有關推測合理的是( )A.①時期的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的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B.③時期的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的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1個C.②時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D.圖中精細胞產生的原因是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異常7.在含有BrdU的培養液中進行DNA復制時,BrdU會取代胸苷摻入到新合成的鏈中,形成BrdU標記鏈。當用某種熒光染料對復制后的染色體進行染色,發現含半標記DNA(一條鏈被標記)的染色單體發出明亮熒光,含全標記DNA(兩條鏈均被標記)的染色單體熒光被抑制(無明亮熒光)。若將一個胚胎細胞置于含BrdU的培養液中,培養到第三個細胞周期的中期進行染色并觀察。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1/2的染色體熒光被抑制B.1/4的染色單體發出明亮熒光C.全部DNA分子被BrdU標記D.3/4的DNA單鏈被BrdU標記答案精析例1 D [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將1個不含15N的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放入含15N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培養液中培養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則第一個細胞周期結束后每條染色體的DNA上均有一條鏈有15N標記,一條鏈沒有15N標記,取出細胞,移到不含15N標記的培養液中,經過DNA復制后,第二個細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其中一條染色單體的DNA的一條鏈含15N標記,一條鏈沒有15N標記,而另一條染色單體上的DNA的兩條鏈均不含有15N標記,D正確。]例2 ACD [由于DNA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所以在第1次分裂結束后,全部細胞均含32P,且每個細胞中含有32P的染色體數為16,A正確;在第2次細胞分裂結束后,該過程中DNA分子共復制兩次,根據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特點,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個子細胞都含有32P標記;當細胞處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時,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隨機分開,具有32P標記的染色體也隨機進入2個子細胞,所以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含32P的子細胞可能有2個或3個或4個,B錯誤;由于DNA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所以在第1次分裂中期,全部染色體均含32P,每條染色體中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2條,不含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2條,C正確;由于DNA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所以在第2次分裂中期,全部染色體均含32P,每條染色體中含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1條,不含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3條,D正確。]例3 D [根據DNA分子復制的過程可知,模板鏈是含15N的DNA鏈,原料是含14N的脫氧核苷酸,復制一次后,每個DNA分子都是一條鏈含有15N,另一條鏈含有14N,因此在減數分裂產生的4個精子中,每一個精子中的DNA組成都是一條鏈含15N,另一條鏈含14N,所以減數分裂形成的4個精子中所有的DNA均含有15N,D正確。]例4 D [若進行有絲分裂,當細胞處于第二次有絲分裂后期時,1個細胞中具有32P標記的染色體為20條,A錯誤;若進行減數分裂,減數分裂后期Ⅱ,著絲粒分裂,所以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20條,B錯誤;若進行有絲分裂,當細胞處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時,染色單體分開,具有32P標記的染色體也隨機進入2個細胞,所以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有2個或3個或4個,C錯誤;若進行減數分裂,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4個子細胞,DNA只復制一次,因此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D正確。]跟蹤訓練1.A [DNA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將胡蘿卜細胞置于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液中,第二次分裂DNA復制后,會出現有一條鏈被3H標記的雙鏈DNA和雙鏈都被3H標記的雙鏈DNA,這種情況下,一個雙鏈DNA參與構成一條染色單體,故每條染色單體都含有3H標記,A正確;第二次分裂中期,既會出現兩條脫氧核苷酸鏈均含3H的DNA分子,也會出現只有一條脫氧核苷酸鏈含3H的DNA分子,B、C、D錯誤。]2.A [根據DNA復制的特點可知,DNA分子為半保留復制,將蠶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標記胸腺嘧啶的培養液中,培養大約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則DNA分子復制一次,所得到的DNA分子都是一條鏈帶有3H標記、一條鏈不帶有3H標記。有絲分裂中期,一條染色體上含有2條染色單體,每條染色單體都含有一個這樣的DNA分子(一條鏈帶有3H標記、一條鏈不帶有3H標記),即每條染色單體都帶有3H標記,A符合題意。]3.D [在第一次有絲分裂結束后,每個子細胞中均含有20條染色體,且每條染色體上含有的雙鏈DNA分子中都只有一條鏈被32P標記。在第二次有絲分裂的間期DNA分子完成復制后,每條染色體含有2條姐妹染色單體,其中只有1條染色單體上的DNA的一條鏈被32P標記。在第二次有絲分裂后期,因著絲粒分裂導致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子染色體,此時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加倍為40條,其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有20條。由于子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是隨機的,所以在第二次分裂結束后,所形成的子細胞中,含有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數為0~20條。綜上分析,D符合題意。]4.D [若四個子細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說明DNA不止復制一次,則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所以每個子細胞均含8條染色體,A錯誤;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8條染色體(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則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子細胞的基因型與體細胞相同,則每個子細胞中均只含有1個A基因和1個a基因,B錯誤;若四個子細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則DNA只復制一次,細胞進行的是減數分裂,四個子細胞為精細胞,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因此每個子細胞中均含4條染色體,C錯誤;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4條染色體(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則細胞進行的是減數分裂,等位基因會發生分離,形成的4個精細胞兩兩相同,故有一半子細胞含有a基因,D正確。]5.BD [初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前期Ⅰ形成20個四分體,每個四分體的DNA均被3H標記,A正確;由于減數分裂前的間期經過了DNA的復制,且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在原料含有放射性的前提下,產生的DNA分子均有放射性標記,因此減數分裂形成的每個精子中20條染色體都被3H標記,B錯誤;參與受精的精子中的20條染色體都帶有放射性標記,即受精卵中有20條染色體帶有放射性標記,而且其中的DNA分子均是單鏈被標記,則受精卵第一次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被3H標記的染色體有20條,C正確;受精卵第一次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中只有20條染色體帶有放射性標記,且可隨機進入兩個子細胞中,因此第一次有絲分裂產生的每個子細胞中被3H標記的染色體有0~20條,D錯誤。]6.C [①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此時細胞每一極都含有該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的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1個,A錯誤;③細胞處于減數分裂后期 Ⅱ,根據精細胞的基因組成可知,此時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的都有紅(A)、藍(B)、綠(b)色熒光點,各1個,B錯誤;經過減數分裂前間期DNA的復制,初級精母細胞中的基因數量加倍,因此②時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C正確;圖中精細胞產生的原因是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異常,D錯誤。]7.D [以第一代細胞中的某一條染色體為參照,在第三個細胞周期中期時一共有16條DNA單鏈,含BrdU標記的有14條,故有7/8DNA單鏈被BrdU標記,D錯誤。](共31張PPT)微專題五DNA復制與細胞分裂中的染色體標記問題第二章 遺傳的分子基礎<<<一、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標記情況用15N標記細胞的DNA分子,然后將其放到含14N的培養液中進行兩次有絲分裂,情況如圖所示(以一對同源染色體為例):由圖可以看出,第一次有絲分裂形成的兩個細胞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呈“雜合狀態”,即15N/14N-DNA;第二次有絲分裂形成的子細胞有多種可能性,可能子細胞的所有染色體都含15N,也可能子細胞的所有染色體都不含15N。即子細胞含有15N的染色體為0~2n條(體細胞染色體為2n條)。例1 1個不含15N的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在含15N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培養液中完成一個細胞周期,然后轉入不含15N標記的培養液中繼續培養至第二個細胞周期的分裂中期,如圖能正確表示該細胞分裂中期的是(只考慮其中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將1個不含15N的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放入含15N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培養液中培養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則第一個細胞周期結束后每條染色體的DNA上均有一條鏈有15N標記,一條鏈沒有15N標記,取出細胞,移到不含15N標記的培養液中,經過DNA復制后,第二個細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其中一條染色單體的DNA的一條鏈含15N標記,一條鏈沒有15N標記,而另一條染色單體上的DNA的兩條鏈均不含有15N標記,D正確。例2 (多選)將某哺乳動物(2n=16)肝細胞內核DNA全部用32P標記,然后置于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若全部細胞均能連續分裂,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第1次分裂結束后,全部細胞均含32P,且每個細胞中含有32P的染色體數為16B.在第2次分裂結束后,一半細胞中含32P,且每個細胞中含有32P的染色體數為0~16C.在第1次分裂中期,全部染色體均含32P,每條染色體中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2條D.在第2次分裂中期,全部染色體均含32P,每條染色體中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1條√√√由于DNA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所以在第1次分裂結束后,全部細胞均含32P,且每個細胞中含有32P的染色體數為16,A正確;在第2次細胞分裂結束后,該過程中DNA分子共復制兩次,根據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特點,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個子細胞都含有32P標記;當細胞處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時,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隨機分開,具有32P標記的染色體也隨機進入2個子細胞,所以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含32P的子細胞可能有2個或3個或4個,B錯誤;由于DNA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所以在第1次分裂中期,全部染色體均含32P,每條染色體中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2條,不含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2條,C正確;由于DNA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所以在第2次分裂中期,全部染色體均含32P,每條染色體中含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1條,不含32P的脫氧核苷酸鏈有3條,D正確。二、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標記情況用15N標記細胞的DNA分子,然后將其放到含14N的培養液中進行正常減數分裂,情況如圖所示(以一對同源染色體為例):由圖可以看出,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連續分裂兩次,DNA只復制一次,所以四個子細胞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呈“雜合狀態”,即15N/14N-DNA,子細胞的所有染色體都含15N。例3 假設某果蠅的一個精原細胞的全部染色體DNA分子均用15N標記,然后培養在含14N的培養基中,則該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產生的4個精子中,含15N標記的精子數量為A.0 B.2 C.3 D.4√根據DNA分子復制的過程可知,模板鏈是含15N的DNA鏈,原料是含14N的脫氧核苷酸,復制一次后,每個DNA分子都是一條鏈含有15N,另一條鏈含有14N,因此在減數分裂產生的4個精子中,每一個精子中的DNA組成都是一條鏈含15N,另一條鏈含14N,所以減數分裂形成的4個精子中所有的DNA均含有15N,D正確。例4 將全部DNA分子雙鏈經32P標記的某雄性動物的1個細胞(正常體細胞染色體數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4個子細胞。下列有關推斷正確的是A.若進行有絲分裂,第二次有絲分裂后期,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40條B.若進行減數分裂,減數分裂后期Ⅱ,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40條C.若進行有絲分裂,則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2D.若進行減數分裂,則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若進行有絲分裂,當細胞處于第二次有絲分裂后期時,1個細胞中具有32P標記的染色體為20條,A錯誤;若進行減數分裂,減數分裂后期 Ⅱ,著絲粒分裂,所以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20條,B錯誤;若進行有絲分裂,當細胞處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時,染色單體分開,具有32P標記的染色體也隨機進入2個細胞,所以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有2個或3個或4個,C錯誤;若進行減數分裂,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4個子細胞,DNA只復制一次,因此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D正確。1.若將胡蘿卜細胞置于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液中,培養至第二次分裂中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每條染色體中的兩條染色單體均含3HB.每個DNA分子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均含3HC.每個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條脫氧核苷酸鏈含3HD.每條染色單體均只有一個DNA分子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含3H跟蹤訓練123456√7DNA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將胡蘿卜細胞置于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液中,第二次分裂DNA復制后,會出現有一條鏈被3H標記的雙鏈DNA和雙鏈都被3H標記的雙鏈DNA,這種情況下,一個雙鏈DNA參與構成一條染色單體,故每條染色單體都含有3H標記,A正確;第二次分裂中期,既會出現兩條脫氧核苷酸鏈均含3H的DNA分子,也會出現只有一條脫氧核苷酸鏈含3H的DNA分子,B、C、D錯誤。跟蹤訓練1234567步驟① 將蠶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標記胸腺嘧啶的培養液中,培養大約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 在第一個、第二個和第三個細胞周期取樣,檢測中期細胞染色體上的放射性分布步驟② 取出根尖,洗凈后轉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質的培養液中,繼續培養大約兩個細胞周期的時間2.在研究DNA復制機制的過程中,為檢驗“DNA半保留復制”假說是否成立,研究者用蠶豆根尖進行實驗,主要步驟如表。跟蹤訓練1234567第一個細胞周期的檢測結果為 注:圖為中期的染色體示意圖(深色代表染色單體具有放射性)。√跟蹤訓練1234567123456根據DNA復制的特點可知,DNA分子為半保留復制,將蠶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標記胸腺嘧啶的培養液中,培養大約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則DNA分子復制一次,所得到的DNA分子都是一條鏈帶有3H標記、一條鏈不帶有3H標記。有絲分裂中期,一條染色體上含有2條染色單體,每條染色單體都含有一個這樣的DNA分子(一條鏈帶有3H標記、一條鏈不帶有3H標記),即每條染色單體都帶有3H標記,A符合題意。跟蹤訓練73.(2024·揚州高一月考)用32P標記了玉米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在第二次有絲分裂完成后,每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是A.0條 B.20條C.大于0小于20條 D.以上都有可能√跟蹤訓練1234567在第一次有絲分裂結束后,每個子細胞中均含有20條染色體,且每條染色體上含有的雙鏈DNA分子中都只有一條鏈被32P標記。在第二次有絲分裂的間期DNA分子完成復制后,每條染色體含有2條姐妹染色單體,其中只有1條染色單體上的DNA的一條鏈被32P標記。在第二次有絲分裂后期,因著絲粒分裂導致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子染色體,此時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加倍為40條,其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有20條。由于子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是隨機的,所以在第二次分裂結束后,所形成的子細胞中,含有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數為0~20條。綜上分析,D符合題意。123456跟蹤訓練74.(2023·蘇州高一質檢)某果蠅精原細胞中8條染色體上的DNA已全部被15N標記,其中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有基因A和a,現給此精原細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讓其連續進行兩次分裂,產生四個子細胞,分裂過程中無突變和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發生。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若四個子細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則每個子細胞均含4條染色體B.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8條染色體,則每個子細胞中均含2個A基因C.若四個子細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則每個子細胞均含8條染色體D.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4條染色體,則一定有一半子細胞含有a基因√跟蹤訓練1234567若四個子細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說明DNA不止復制一次,則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所以每個子細胞均含8條染色體,A錯誤;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8條染色體(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則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子細胞的基因型與體細胞相同,則每個子細胞中均只含有1個A基因和1個a基因,B錯誤;跟蹤訓練1234567若四個子細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則DNA只復制一次,細胞進行的是減數分裂,四個子細胞為精細胞,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因此每個子細胞中均含4條染色體,C錯誤;若四個子細胞中均含4條染色體(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則細胞進行的是減數分裂,等位基因會發生分離,形成的4個精細胞兩兩相同,故有一半子細胞含有a基因,D正確。跟蹤訓練12345675.(多選)取小鼠(2n=40)的1個精原細胞,誘導其在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基中完成減數分裂形成4個精子,取其中一個精子與無放射性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轉入無放射性的培養基中培養至早期胚胎。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初級精母細胞中出現的20個四分體,每個四分體的DNA均被3H標記B.減數分裂形成的每個精子中有10條染色體被3H標記,10條未被標記C.受精卵第一次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被3H標記的染色體有20條D.受精卵第一次有絲分裂產生的每個子細胞中被3H標記的染色體均是10條跟蹤訓練123456√7√初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前期Ⅰ形成20個四分體,每個四分體的DNA均被3H標記,A正確;由于減數分裂前的間期經過了DNA的復制,且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在原料含有放射性的前提下,產生的DNA分子均有放射性標記,因此減數分裂形成的每個精子中20條染色體都被3H標記,B錯誤;跟蹤訓練1234567參與受精的精子中的20條染色體都帶有放射性標記,即受精卵中有20條染色體帶有放射性標記,而且其中的DNA分子均是單鏈被標記,則受精卵第一次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被3H標記的染色體有20條,C正確;受精卵第一次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中只有20條染色體帶有放射性標記,且可隨機進入兩個子細胞中,因此第一次有絲分裂產生的每個子細胞中被3H標記的染色體有0~20條,D錯誤。跟蹤訓練12345676.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被標記的某動物的睪丸細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別標記為紅、黃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別標記為藍、綠色。①③細胞都處于染色體向兩極移動的時期。不考慮突變和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下列有關推測合理的是跟蹤訓練1234567A.①時期的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的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B.③時期的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的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1個C.②時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D.圖中精細胞產生的原因是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異常跟蹤訓練123456√7①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此時細胞每一極都含有該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的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1個,A錯誤;③細胞處于減數分裂后期 Ⅱ,根據精細胞的基因組成可知,此時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的都有紅(A)、藍(B)、綠(b)色熒光點,各1個,B錯誤;跟蹤訓練1234567經過減數分裂前間期DNA的復制,初級精母細胞中的基因數量加倍,因此②時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C正確;圖中精細胞產生的原因是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異常,D錯誤。跟蹤訓練12345677.在含有BrdU的培養液中進行DNA復制時,BrdU會取代胸苷摻入到新合成的鏈中,形成BrdU標記鏈。當用某種熒光染料對復制后的染色體進行染色,發現含半標記DNA(一條鏈被標記)的染色單體發出明亮熒光,含全標記DNA(兩條鏈均被標記)的染色單體熒光被抑制(無明亮熒光)。若將一個胚胎細胞置于含BrdU的培養液中,培養到第三個細胞周期的中期進行染色并觀察。下列推測錯誤的是A.1/2的染色體熒光被抑制 B.1/4的染色單體發出明亮熒光C.全部DNA分子被BrdU標記 D.3/4的DNA單鏈被BrdU標記跟蹤訓練1234567√跟蹤訓練1234567以第一代細胞中的某一條染色體為參照,在第三個細胞周期中期時一共有16條DNA單鏈,含BrdU標記的有14條,故有7/8DNA單鏈被BrdU標記,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微專題五 DNA復制與細胞分裂中的染色體標記問題.docx 第二章 微專題五 DNA復制與細胞分裂中的染色體標記問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