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遺傳的細胞基礎 主干知識排查(課件 學案,共2份)蘇教版(2019)必修2 遺傳與進化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遺傳的細胞基礎 主干知識排查(課件 學案,共2份)蘇教版(2019)必修2 遺傳與進化

資源簡介

主干知識排查
一、減數分裂相關概念和意義
1.同源染色體:分別來自父方、母方的一對染色體,它們的形態、大小和________位置一般都相同。
2.聯會:______________兩兩配對的現象。
3.四分體: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因含有________________,又稱為四分體。
4.交換:同源染色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之間發生________片段的交換。
5.減數分裂的意義:子代既能有效地獲得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確保遺傳的__________,又能保持遺傳的__________,增強子代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6.減數分裂:進行____________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的生殖細胞時所特有的細胞分裂方式。通過減數分裂形成的成熟的生殖細胞在染色體數量上是體細胞的________。
二、哺乳動物減數分裂的過程
1.減數分裂各時期的特點
(1)減數分裂前間期:主要特征是進行________的復制,即完成__________復制和有關________合成。
(2)減數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Ⅰ(又稱_________時期):同源染色體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間可能發生交換);同時核仁逐漸消失、核膜逐漸解體,紡錘體出現。
②中期Ⅰ: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________的位置上,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別與紡錘絲相連。
③后期Ⅰ:______________分離,______________自由組合;此時每條染色體仍然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④末期Ⅰ:染色體解螺旋,逐漸變為染色質,____________重新出現;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成兩個______________,后者中染色體數量只有前者的________。一個初級卵母細胞________分裂,形成一個較大的__________________和一個較小的________。
(3)減數第二次分裂
①前期Ⅱ:染色質再次螺旋化變成________,__________解體,________逐漸消失,________再次出現。
②中期Ⅱ:染色體的著絲粒再次排列在________的位置上。
③后期Ⅱ:兩條________________分離,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④末期Ⅱ:兩個次級精母細胞最終分裂成四個__________。次級卵母細胞______________分裂,形成一個較大的__________和一個較小的______;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的極體______地分裂成兩個________。精細胞和卵細胞中染色體數量都為體細胞的________。
2.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別
(1)減數分裂只發生在____________細胞形成過程中的某個階段。
(2)減數分裂前染色體____________,減數分裂時細胞________________,產生______個子代細胞,結果子代細胞中染色體數量為原先的________。
(3)減數分裂過程中會出現__________________(聯會),而同源染色體__________________之間還會發生________和________。
3.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比較
項目 精子形成過程 卵細胞形成過程
部位
細胞質的分裂方式 ____分裂 ____均等分裂,________細胞、________細胞不均等分裂
分裂結果 一個精原細胞→四個精細胞(生殖細胞) 一個卵原細胞→____卵細胞(生殖細胞)+____極體(退化消失)
是否變形
三、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核DNA的數量變化
1.有絲分裂、減數分裂中物質含量變化曲線判斷技巧
(1)有斜線的是__________數量變化曲線,無斜線的是__________數量變化曲線。
(2)終點與起點相比:數量相同的是______分裂的曲線,數量減半的是________分裂的曲線。
2.一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曲線分析
曲線圖 各段對應時期(形成原因)
AD:對應__________期或____________期,BC段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DE:對應__________期或減數分裂____________________
EF:表示______分裂,______________分離,對應__________期或減數分裂________
FG:對應__________期或減數分裂________________
四、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圖像辨析
1.前期
圖像
時期 ________前期 減數分裂前期Ⅰ 減數分裂前期Ⅱ
依據 ______同源染色體,但不聯會 有同源染色體____現象 ____同源染色體且染色體散亂分布
2.中期
圖像
時期 ________中期 減數分裂中期Ⅰ 減數分裂中期Ⅱ
依據 ____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排列在________的位置上 __________成對排列在______的位置上 ____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排列在____的位置上
3.后期
圖像
時期 ________后期 減數分裂后期Ⅰ 減數分裂后期Ⅱ
依據 ______同源染色體,且在______分裂后染色體移向兩極 __________分離并移向兩極 ____同源染色體,且在著絲粒分裂后染色體移向兩極
五、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1.通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每種生物維持了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量的__________,也實現了遺傳物質的____________。
2.受精卵中遺傳物質的來源: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核DNA)一半來自________,另一半來自________,而細胞質DNA幾乎全部來自________。
3.有性生殖:由親代產生有性生殖細胞或__________,經過兩性生殖細胞或________的結合成為________(如受精卵),再由________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六、雜交實驗的一般流程
1.人工異花授粉的一般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雄應該在________時期進行,目的是避免____________。
七、遺傳學相關概念
1.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表現類型。
2.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____________。
3.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F1沒有表現出來的____________。
4.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出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現象。
5.雜交: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之間的交配,植物的異株異花傳粉屬于雜交。
6.自交: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之間的交配,植物的____________、同株異花傳粉均屬于自交。
7.顯性遺傳因子:決定____________的遺傳因子,用大寫字母表示。
8.隱性遺傳因子:決定____________的遺傳因子,用小寫字母表示。
9.純合子:遺傳因子組成______的個體,如DD、dd。
10.雜合子:遺傳因子組成____的個體,如Dd。
八、模擬動物性狀分離比的雜交實驗
用具或操作 模擬對象或過程
每組1號、2號小罐 雌、雄生殖器官
小罐內的黑子和白子 ______(黑子A、白子a)
隨機抓取兩個小罐內的棋子 ________的隨機結合
九、分離定律
1.分離定律: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______存在,在形成______的過程中,成對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
2.驗證分離定律的方法
(1)自交法: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個體自交,子代的性狀分離比為________。
(2)測交法: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個體與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個體雜交,子代的性狀分離比為________。
(3)花粉鑒定法: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個體產生A和a兩種類型的花粉,且比例為________。
十、雜交、自交、測交的應用
1.判斷顯、隱性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
2.判斷純合子與雜合子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
(1)當被測個體為動物時,常采用________法,但要注意后代個體數不能太少。
(2)當被測個體為植物時,測交法、自交法均可以,能自花傳粉的植物用__________法,操作最為簡單。
3.提高純合子所占比例的方法是________。
4.推測子一代產生配子的類型、比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十一、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1.正確地選用實驗材料:________。
(1)豌豆是嚴格的____________、閉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狀態下豌豆一般為________。
(2)豌豆具有一些穩定的、__________的相對性狀,而且成熟后的豆粒(種子)會留在豆莢中一段時間,有利于實驗者的觀察和計數。
2.采取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孟德爾開始只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情況,在弄清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情況后,再進行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研究。
3.應用________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處理和分析。
4.科學地設計了____________。
5.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十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1)F1產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______種,即________________,其數量比接近于1∶1∶1∶1。
(2)F1自交時,雌雄配子________________,F2出現了____種遺傳因子組合和____種性狀表現。
(3)F2中各種性狀表現對應的遺傳因子組成類型:
①雙顯性:黃色圓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顯性一隱性:黃色皺粒(YYrr、Yyrr)、綠色圓粒(yyRR、yyRr);③雙隱性:綠色皺粒(____)。
2.對自由組合現象的驗證:進行______實驗,即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組合定律的內容
(1)發生時間:形成______時。
(2)遺傳因子之間的關系:控制不同性狀的__________的分離和組合是__________的。
(3)實質: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遺傳因子____________,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____________。
4.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
觀察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能發生自由組合的為圖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發生自由組合的為圖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圖1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證據
1.黑腹果蠅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
(1)易培養,繁殖快。
(2)易于遺傳操作。
(3)體細胞中只有________染色體,其中一對為________的性染色體,分別用________和________表示,性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的個體為雌性,性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__的個體為雄性。
2.黑腹果蠅雜交實驗
(1)白眼雄蠅和野生型紅眼雌蠅的雜交實驗及分析
實驗 分析
①紅眼為______性狀; ②果蠅眼色的遺傳符合________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蠅只有________
(2)測交實驗:白眼雄蠅和F1中的紅眼雌蠅交配→子代紅眼雌蠅∶白眼雌蠅∶紅眼雄蠅∶白眼雄蠅=______________。
3.結果分析
(1)摩爾根推測果蠅紅眼和白眼性狀的遺傳與________有關。
(2)他作出假設:控制白眼性狀的基因w位于______染色體上,是__________的;控制________性狀的基因W是顯性的,與基因w是____________。紅眼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__(或XWXw)和________,白眼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和________。根據假設,可以解釋上述實驗。
4.驗證實驗
(1)F2的紅眼雌蠅和白眼雄蠅交配;(2)白眼雌蠅和紅眼雄蠅交配;(3)白眼雌蠅和白眼雄蠅交配。其中第(2)組的結果是子代中雌蠅表型全是________,雄蠅全是________。
5.摩爾根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首次把一個____________和一條__________聯系起來,證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此后,摩爾根和他的學生一起將許多基因定位在染色體上,并發現基因在染色體上呈________。
十四、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
1.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一般來說,在生物細胞中決定________的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而其他染色體稱為常染色體。
2.生物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______型和____型兩種。
3.伴性遺傳:____________的基因傳遞總是和________相關聯,這類性狀的遺傳被稱為伴性遺傳,也被稱為性連鎖遺傳。
4.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
(1)患者中男性________女性。
(2)具有____________現象,即男性患者的________基因必然來自其________,以后又必定遺傳給其________。
(3)女性患者的________和________一定患病,簡記為“女病,父、子皆病”。
5.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
(1)患者中女性________男性。
(2)具有______________。
(3)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________患病,簡記為“男病,母、女皆病”。
6.伴Y染色體遺傳病的遺傳特點
(1)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體上,無顯隱性之分,患者后代中________全患病,女性全正常,簡記為“男全病,女全正”。
(2)致病基因由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具有____________性,也稱限雄遺傳,簡記為“父傳子,子傳孫”。
1.圖中M和m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減數分裂中染色體、核DNA數變化曲線分析
(1)DE(de)段產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f′段產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h)點產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雜交實驗中套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果實的黃色和白色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對相對性狀,判斷的依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實的顏色中屬于顯性性狀的是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1中出現黃果和白果,屬于性狀分離嗎?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鴨的喙色受兩對等位基因A/a和M/m控制,現有純合的甲、乙兩只鴨雜交,雜交的過程和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根據F2的實驗結果可知,A/a和M/m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離定律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單子葉植物的非糯性(A)對糯性(a)為顯性,抗病(T)對染病(t)為顯性,花粉粒長形(D)對圓形(d)為顯性,三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變藍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變橙紅色。現有四種純合子植株,基因型分別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實驗思路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期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假說—演繹法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為什么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判斷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的常用方法
(1)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未知的,且親本均為純合子,則通過正反交實驗驗證。即:
正反交實驗
(2)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已知的,只需一個雜交組合判斷基因的位置,則用隱性雌性個體與顯性雄性純合個體雜交。即:
隱性雌×顯性雄 純合
答案精析
知識梳理
一、
1.著絲粒
2.同源染色體
3.四條染色單體
4.非姐妹染色單體 對等
5.穩定性 多樣性
6.有性生殖 一半
二、
1.(1)染色體 DNA 蛋白質 (2)①四分體 聯會 同源染色體 同源染色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 ②赤道面 ③同源染色體 非同源染色體 ④核膜、核仁 次級精母細胞 一半 不均等 次級卵母細胞 極體 (3)①染色體 核膜 核仁 紡錘體 ②赤道面 ③姐妹染色單體 ④精細胞 不均等 卵細胞 極體 均等 極體 一半
2.(1)有性生殖 (2)只復制一次 連續分裂兩次 四 一半
(3)同源染色體配對 非姐妹染色單體 交換 重組
3.睪丸 卵巢 均等 極體 初級卵母 次級卵母 一個 三個 變形 不變形
三、
1.(1)核DNA 染色體 (2)有絲 減數
2.有絲分裂前間 減數分裂前間 進行DNA復制 有絲分裂前、中 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前期Ⅱ、中期Ⅱ 著絲粒 姐妹染色單體 有絲分裂后 后期Ⅱ 有絲分裂后、末 后期Ⅱ、末期Ⅱ
四、
1.有絲分裂 有 聯會 無
2.有絲分裂 有 赤道面 同源染色體 赤道面 無 赤道面
3.有絲分裂 有 著絲粒 同源染色體 無
五、
1.恒定 重新組合
2.父方 母方 母方
3.配子 配子 合子 合子
六、
1.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花蕾 自花授粉
七、
1.同一種性狀 不同
2.親本性狀
3.親本性狀
4.顯性性狀 隱性性狀
6.自花傳粉
7.顯性性狀
8.隱性性狀
9.相同
10.不同
八、
雌、雄配子 雌、雄配子
九、
1.成對 配子
2.(1)3∶1 (2)1∶1 (3)1∶1
十、
1.雜交和自交
2.自交和測交 (1)測交 (2)自交
3.自交
4.測交
十一、
1.豌豆 (1)自花傳粉 純合子 (2)容易區分
2.單因子到多因子
3.數學
4.實驗程序
十二、
1.(1)4 YR、Yr、yR、yr (2)隨機結合 9 4 (3)①YYRR、YyRR、YYRr、YyRr ③yyrr
2.測交 F1YyRr與隱性純合子yyrr雜交
3.(1)配子 (2)遺傳因子 互不干擾 (3)彼此分離 自由組合
4.(1)1 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2)2 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3)AB∶Ab∶aB∶ab=1∶1∶1∶1
十三、
1.(3)四對 決定性別 X Y XX XY
2.(1)紅眼 白眼 紅眼 白眼 3∶1 顯性 基因分離 雄果蠅 (2)1∶1∶1∶1
3.(1)性染色體 (2)X 隱性 紅眼 一對等位基因 XWXW XWY XwXw XwY
4.紅眼 白眼
5.特定的基因 染色體 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線性排列
十四、
1.性別
2.XY ZW
3.性染色體上 性別
4.(1)多于 (2)交叉遺傳 致病 母親 女兒 (3)父親 兒子
5.(1)多于 (2)世代連續性 (3)一定
6.(1)男性 (2)世代連續
長句表達
1.不是 M和m這兩條染色體是由同一條染色體經過復制和著絲粒分裂形成的,來源相同
2.(1)同源染色體分離,進入兩個子細胞 (2)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3)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后形成的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
3.避免外來花粉的干擾
4.(1)是 黃色與白色屬于同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2)白色 F1中的白果自交后代出現了性狀分離 (3)不屬于 性狀分離應是雜種自交后出現的,而F1出現的黃果和白果是一對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得到的
5.遵循 F2的表型比例為9∶7,是9∶3∶3∶1的變形,因此兩對基因能自由組合
6.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7.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取②和④雜交得到F1植株,取F1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后,經顯微鏡觀察花粉粒的形狀和顏色并統計分離比 花粉粒藍黑色圓形∶藍黑色長形∶橙紅色圓形∶橙紅色長形=1∶1∶1∶1
9.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10.一條染色體上一般含有多個基因,且這些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11.女性體細胞內兩條X染色體上同時有隱性致病基因(如XbXb)時才會患病;男性體細胞中只有一條X染色體,只要有致病基因就會患病,所以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12.(1)①正反交子代雌雄表型相同 ②正反交子代雌雄表型不同 (2)①子代中雌性全為顯性,雄性全為隱性 (共39張PPT)
主干知識排查
第一章 遺傳的細胞基礎
<<<
一、減數分裂相關概念和意義
1.同源染色體:分別來自父方、母方的一對染色體,它們的形態、大小和 位置一般都相同。
2.聯會: 兩兩配對的現象。
3.四分體: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因含有 ,又稱為四分體。
4.交換:同源染色體中的 之間發生 片段的交換。
知識梳理
著絲粒
同源染色體
四條染色單體
非姐妹染色單體
對等
5.減數分裂的意義:子代既能有效地獲得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確保遺傳的 ,又能保持遺傳的 ,增強子代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6.減數分裂:進行 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的生殖細胞時所特有的細胞分裂方式。通過減數分裂形成的成熟的生殖細胞在染色體數量上是體細胞的 。
穩定性
多樣性
有性生殖
一半
二、哺乳動物減數分裂的過程
1.減數分裂各時期的特點
(1)減數分裂前間期:主要特征是進行 的復制,即完成 復制和有關 合成。
(2)減數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Ⅰ(又稱 時期):同源染色體 ,形成 (____
之間可能發生交換);同時核仁逐漸消失、核膜逐漸解體,紡錘體出現。
染色體
DNA
蛋白質
四分體
聯會
同源染色體
同源
染色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
②中期Ⅰ: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 的位置上,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別與紡錘絲相連。
③后期Ⅰ: 分離, 自由組合;此時每條染色體仍然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④末期Ⅰ:染色體解螺旋,逐漸變為染色質, 重新出現;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成兩個 ,后者中染色體數量只有前者的 。一個初級卵母細胞 分裂,形成一個較大的__________
和一個較小的 。
赤道面
同源染色體
非同源染色體
核膜、核仁
次級精母細胞
一半
不均等
次級卵母
細胞
極體
(3)減數第二次分裂
①前期Ⅱ:染色質再次螺旋化變成 , 解體, 逐漸消失, 再次出現。
②中期Ⅱ:染色體的著絲粒再次排列在 的位置上。
③后期Ⅱ:兩條 分離,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④末期Ⅱ:兩個次級精母細胞最終分裂成四個 。次級卵母細胞
分裂,形成一個較大的 和一個較小的 ;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的極體 地分裂成兩個 。精細胞和卵細胞中染色體數量都為體細胞的 。
染色體
核膜
核仁
紡錘體
赤道面
姐妹染色單體
精細胞
不均等
卵細胞
極體
均等
極體
一半
2.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別
(1)減數分裂只發生在 細胞形成過程中的某個階段。
(2)減數分裂前染色體 ,減數分裂時細胞 ,產生 個子代細胞,結果子代細胞中染色體數量為原先的 。
(3)減數分裂過程中會出現 (聯會),而同源染色體______
之間還會發生 和 。
有性生殖
只復制一次
連續分裂兩次

一半
同源染色體配對
非姐妹
染色單體
交換
重組
項目 精子形成過程 卵細胞形成過程
部位 ____ ____
細胞質的 分裂方式 分裂 均等分裂, 細胞、
細胞不均等分裂
分裂結果 一個精原細胞→四個精細胞(生殖細胞) 一個卵原細胞→ 卵細胞(生殖細胞)+ 極體(退化消失)
是否變形 ____ _______
3.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比較
睪丸
卵巢
均等
極體
初級卵母
次級卵母
一個
三個
變形
不變形
三、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核DNA的數量變化
1.有絲分裂、減數分裂中物質含量變化曲線判斷技巧
(1)有斜線的是 數量變化曲線,無斜線的是 數量變化曲線。
(2)終點與起點相比:數量相同的是 分裂的曲線,數量減半的是
分裂的曲線。
核DNA
染色體
有絲
減數
曲線圖 各段對應時期(形成原因)
AD:對應 期或 期,BC段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DE:對應 期或減數分裂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表示 分裂, 分離,對應 期或減數分裂_______
FG:對應 期或減數分裂_______
_______
2.一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曲線分析
有絲分裂前間
減數分裂前間
進行DNA復制
有絲分裂前、中
前期Ⅰ、
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前期Ⅱ、中期Ⅱ
著絲粒
姐妹染色單體
有絲分裂后
后期Ⅱ
有絲分裂后、末
后期Ⅱ、
末期Ⅱ
圖像
時期 前期 減數分裂前期Ⅰ 減數分裂前期Ⅱ
依據 同源染色體,但不聯會 有同源染色體___ 現象 同源染色體且染色體散亂分布
四、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圖像辨析
1.前期
有絲分裂




圖像
時期 中期 減數分裂中期Ⅰ 減數分裂中期Ⅱ
依據 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排列在_______ 的位置上 成對排列在 的位置上 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排列在_______的位置上
2.中期
有絲分裂

赤道面
同源染色體
赤道面

赤道面
圖像
時期 后期 減數分裂后期Ⅰ 減數分裂后期Ⅱ
依據 同源染色體,且在 分裂后染色體移向兩極 分離并移向兩極 同源染色體,且在著絲粒分裂后染色體移向兩極
3.后期
有絲分裂

著絲粒
同源染色體

五、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1.通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每種生物維持了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量的 ,也實現了遺傳物質的 。
2.受精卵中遺傳物質的來源: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核DNA)一半來自 ,另一半來自 ,而細胞質DNA幾乎全部來自 。
3.有性生殖:由親代產生有性生殖細胞或 ,經過兩性生殖細胞或
的結合成為 (如受精卵),再由 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恒定
重新組合
父方
母方
母方
配子
配子
合子
合子
六、雜交實驗的一般流程
1.人工異花授粉的一般步驟: 。
2.去雄應該在 時期進行,目的是避免 。
七、遺傳學相關概念
1.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 的 表現類型。
2.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_____

3.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F1沒有表現出來的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花蕾
自花授粉
同一種性狀
不同
親本
性狀
親本性狀
4.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出現 和 的現象。
5.雜交: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之間的交配,植物的異株異花傳粉屬于雜交。
6.自交: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之間的交配,植物的 、同株異花傳粉均屬于自交。
7.顯性遺傳因子:決定 的遺傳因子,用大寫字母表示。
8.隱性遺傳因子:決定 的遺傳因子,用小寫字母表示。
9.純合子:遺傳因子組成 的個體,如DD、dd。
10.雜合子:遺傳因子組成 的個體,如Dd。
顯性性狀
隱性性狀
自花傳粉
顯性性狀
隱性性狀
相同
不同
八、模擬動物性狀分離比的雜交實驗
用具或操作 模擬對象或過程
每組1號、2號小罐 雌、雄生殖器官
小罐內的黑子和白子 (黑子A、白子a)
隨機抓取兩個小罐內的棋子 的隨機結合
雌、雄配子
雌、雄配子
九、分離定律
1.分離定律: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 存在,在形成
的過程中,成對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
2.驗證分離定律的方法
(1)自交法: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個體自交,子代的性狀分離比為 。
(2)測交法: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個體與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個體雜交,子代的性狀分離比為 。
(3)花粉鑒定法: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個體產生A和a兩種類型的花粉,且比例為 。
成對
配子
3∶1
1∶1
1∶1
十、雜交、自交、測交的應用
1.判斷顯、隱性的常用方法有 。
2.判斷純合子與雜合子的常用方法有 。
(1)當被測個體為動物時,常采用 法,但要注意后代個體數不能太少。
(2)當被測個體為植物時,測交法、自交法均可以,能自花傳粉的植物用
法,操作最為簡單。
3.提高純合子所占比例的方法是 。
4.推測子一代產生配子的類型、比例的方法是 。
雜交和自交
自交和測交
測交
自交
自交
測交
十一、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1.正確地選用實驗材料: 。
(1)豌豆是嚴格的 、閉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狀態下豌豆一般為

(2)豌豆具有一些穩定的、 的相對性狀,而且成熟后的豆粒(種子)會留在豆莢中一段時間,有利于實驗者的觀察和計數。
豌豆
自花傳粉
純合子
容易區分
2.采取由 的研究方法:孟德爾開始只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情況,在弄清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情況后,再進行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研究。
3.應用 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處理和分析。
4.科學地設計了 。
5.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單因子到多因子
數學
實驗程序
十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1)F1產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種,即 ,其數量比接近于1∶1∶1∶1。
(2)F1自交時,雌雄配子 ,F2出現了 種遺傳因子組合和 種性狀表現。
(3)F2中各種性狀表現對應的遺傳因子組成類型:
①雙顯性:黃色圓粒( );②一顯性一隱性:黃色皺粒(YYrr、Yyrr)、綠色圓粒(yyRR、yyRr);③雙隱性:綠色皺粒( )。
4
YR、Yr、yR、yr
隨機結合
9
4
YYRR、YyRR、YYRr、YyRr
yyrr
2.對自由組合現象的驗證:進行 實驗,即讓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組合定律的內容
(1)發生時間:形成 時。
(2)遺傳因子之間的關系:控制不同性狀的 的分離和組合是
的。
(3)實質: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遺傳因子 ,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 。
測交
F1YyRr與隱性純合子
yyrr雜交
配子
遺傳因子
互不干擾
彼此分離
自由組合
4.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
觀察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能發生自由組合的為圖 ,原因是________

(2)不能發生自由組合的為圖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圖1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 。
1
兩對等位
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2
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
體上
AB∶Ab∶aB∶ab=1∶1∶1∶1
十三、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證據
1.黑腹果蠅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
(1)易培養,繁殖快。
(2)易于遺傳操作。
(3)體細胞中只有 染色體,其中一對為 的性染色體,分別用 和 表示,性染色體組成為 的個體為雌性,性染色體組成為
的個體為雄性。
四對
決定性別
X
Y
XX
XY
2.黑腹果蠅雜交實驗
(1)白眼雄蠅和野生型紅眼雌蠅的雜交實驗及分析
實驗 分析
①紅眼為 性狀;
②果蠅眼色的遺傳符合 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蠅只有________
(2)測交實驗:白眼雄蠅和F1中的紅眼雌蠅交配→子代紅眼雌蠅∶白眼雌蠅∶紅眼雄蠅∶白眼雄蠅= 。
紅眼
白眼
紅眼
白眼
3∶1
顯性
基因分離
雄果蠅
1∶1∶1∶1
3.結果分析
(1)摩爾根推測果蠅紅眼和白眼性狀的遺傳與 有關。
(2)他作出假設:控制白眼性狀的基因w位于 染色體上,是 的;控制 性狀的基因W是顯性的,與基因w是 。紅眼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 (或XWXw)和 ,白眼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 和 。根據假設,可以解釋上述實驗。
性染色體
X
隱性
紅眼
一對等位基因
XWXW
XWY
XwXw
XwY
4.驗證實驗
(1)F2的紅眼雌蠅和白眼雄蠅交配;(2)白眼雌蠅和紅眼雄蠅交配;(3)白眼雌蠅和白眼雄蠅交配。其中第(2)組的結果是子代中雌蠅表型全是 ,雄蠅全是 。
5.摩爾根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首次把一個 和一條 聯系起來,證明了 。此后,摩爾根和他的學生一起將許多基因定位在染色體上,并發現基因在染色體上呈 。
紅眼
白眼
特定的基因
染色體
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線性排列
十四、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
1.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一般來說,在生物細胞中決定 的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而其他染色體稱為常染色體。
2.生物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 型和 型兩種。
3.伴性遺傳: 的基因傳遞總是和 相關聯,這類性狀的遺傳被稱為伴性遺傳,也被稱為性連鎖遺傳。
性別
XY
ZW
性染色體上
性別
4.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
(1)患者中男性 女性。
(2)具有 現象,即男性患者的 基因必然來自其 ,以后又必定遺傳給其 。
(3)女性患者的 和 一定患病,簡記為“女病,父、子皆病”。
5.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
(1)患者中女性 男性。
(2)具有 。
(3)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 患病,簡記為“男病,母、女皆病”。
多于
交叉遺傳
致病
母親
女兒
父親
兒子
多于
世代連續性
一定
6.伴Y染色體遺傳病的遺傳特點
(1)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體上,無顯隱性之分,患者后代中 全患病,女性全正常,簡記為“男全病,女全正”。
(2)致病基因由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具有 性,也稱限雄遺傳,簡記為“父傳子,子傳孫”。
男性
世代連續
1.圖中M和m (填“是”或“不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判斷依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長句表達
不是
M和m這兩條染色體是由同一條染色體經過復制和著絲粒分裂形成的,來源相同
2.減數分裂中染色體、核DNA數變化曲線分析
(1)DE(de)段產生原因: 。
(2)ff'段產生原因: 。
(3)H(h)點產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體分離,進入兩個子細胞
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后形成的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
子細胞
3.雜交實驗中套袋的目的是 。
4.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果實的黃色和白色是(填“是”或“不是”)一
對相對性狀,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

(2)果實的顏色中屬于顯性性狀的是 ,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

(3)F1中出現黃果和白果,屬于性狀分離嗎? 。判斷的依據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外來花粉的干擾
黃色與白色屬于同種
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白色
F1中的白果自交
后代出現了性狀分離
不屬于
性狀
分離應是雜種自交后出現的,而F1出現的黃果和白果是一對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得到的
5.鴨的喙色受兩對等位基因A/a和M/m控制,現有純合的甲、乙兩只鴨雜交,雜交的過程和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根據F2的實驗結果可知,A/a和M/m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

6.分離定律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遵循
F2的表型比
例為9∶7,是9∶3∶3∶1的變形,因此兩對基因能自由組合
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
分開而分離
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
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組合
8.某單子葉植物的非糯性(A)對糯性(a)為顯性,抗病(T)對染病(t)為顯性,花粉粒長形(D)對圓形(d)為顯性,三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變藍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變橙紅色。現有四種純合子植株,基因型分別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實驗思路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②和④雜交
得到F1植株,取F1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后,經顯微鏡觀察花粉粒的形狀和顏色并統計分離比
花粉粒藍黑色圓形∶藍黑色長形∶橙紅色圓形∶橙紅色長形=1∶1∶1∶1
9.假說—演繹法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10.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為什么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一條染色體上一般含有多個基因,且這些基因
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女性體細胞內兩條X染色體上同時有隱性致病基因(如XbXb)時才會患病;男性體細胞中只有一條X染色體,只要有致病基因就會患病,所以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12.判斷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的常用方法
(1)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未知的,且親本均為純合子,則通過正反交實驗驗證。即:
正反交實驗
(2)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已知的,只需一個雜交組合判斷基因的位置,則用隱性雌性個體與顯性雄性純合個體雜交。即:
隱性雌×顯性雄(純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浦城县| 巨野县| 鱼台县| 友谊县| 崇左市| 荆州市| 博罗县| 罗平县| 蕲春县| 西宁市| 宁阳县| 墨玉县| 根河市| 菏泽市| 定结县| 乌兰浩特市| 鹿泉市| 长汀县| 阜阳市| 临海市| 绍兴市| 许昌县| 昌邑市| 漠河县| 沽源县| 通道| 永兴县| 常州市| 东乌| 汝城县| 大港区| 兴宁市| 突泉县| 渝中区| 英吉沙县| 桦甸市| 克山县| 鱼台县| 盐城市| 通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