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中考道法一輪復習課件統編版2025年中考道法 一輪復習(回歸教材夯實基礎)七下 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教材知識梳理整合 精練本一、選擇題1.(2024·武漢期末)在公開講話時,習近平總書記善于用“中國風格”話語表達方式,引經據典、融情于理,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平‘語’近人”。下列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體現法治思想的是( )①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②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 ③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④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A2.(2024·湖北三模)在我國,行人違反交通法規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各地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對行人闖紅燈行為處五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罰款。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闖紅燈應采取說服教育 ②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③我國法律體系十分完備 ④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行為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3.(2024·江西)2024年4月26日,教育部會同公安部、國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門召開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視頻會議。會議指出,要深入實施學生欺凌防治專項行動,對所有中小學校開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材料體現出( )①我國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體系 ②多方協同能確保未成年人免受傷害 ③國家關心和重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④政府依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職責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4.(2024·湖北模擬)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下列關于未成年人保護的分析正確的是( )A.某小區樓下的煙酒商店貼著“不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的提示——政府保護B.短視頻平臺“青少年模式”對預防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發揮了重要作用——網絡保護C.教育部深入推進“雙減”政策,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司法保護D.某中學對學生帶入校內的手機進行集中統一管理——社會保護B5.(2024·恩施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警示我們青少年( )A.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辦事,與法同行B.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危害更大C.要樹立憲法意識,依憲治國,嚴格執法D.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不要緊A6.(2024·恩施期末)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下面是某校七年級開展的“與法同行”主題教育活動摘要: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在于促進青少年( )A.學會獨立思考,排除外界干擾B.增強法治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C.學會依法辦事,增強執法能力D.磨煉意志品質,增強依法維權能力“遠離毒品危害”——設計禁毒宣傳黑板報“慧眼識電信詐騙”——制作反電信詐騙寶典“筑牢信息防護墻”——收集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妙招兒B二、非選擇題7.(2024·襄陽二模)【預防欺凌 健康成長】為深入推進中小學校園暴力與學生欺凌防范治理專項行動,2024年5月31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對各地開展的校園暴力與學生欺凌防范治理專項行動提出具體工作要求。通知明確,各校要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對欺凌行為進行認定,依法依規進行處理;要制定細化校紀校規,明確不同欺凌行為的相應懲戒舉措;等等。(1)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為什么要預防校園欺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①校園欺凌侵犯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②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的共識,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如果你是律師,開展“預防校園欺凌,為青春護航”法律講座,請寫一篇講稿。(80字以內)示例:預防學生欺凌,避免受到傷害需要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和司法保護共同構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同時,我們還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增強法治觀念,既不欺凌別人,又能依法維權,敢于和善于同欺凌行為作斗爭。8.(2024·湖北期末)【新聞評析 學以致用】新聞一 不戴頭盔不罰款,這個處罰方式很贊!2024年5月,媒體報道,湖北谷城交警對騎電動車不戴頭盔的市民,采取現場舉牌發朋友圈集贊的方式進行處罰,引起網民熱議。有網友認為:這種人性化方式可以全面推行。(1)你贊成該網友的提議嗎?簡述理由。不贊成。理由:①雖然這種以“拍”代罰的方式是一種創新性的執法手段,旨在通過社交媒體的力量擴大宣傳效果,讓更多人意識到佩戴頭盔的重要性。但是以“拍”代罰實際上是在縱容違法行為,給了違法者一個輕易逃避處罰的機會。②只有當違法者真正感受到違法行為的代價時,他們才會真正警醒并遵守法律。③法律是具有強制性的,是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新聞二 女子仇某在房間里吸煙,一個多小時,11次將未熄滅煙蒂從12樓拋下,導致杭州一小區公共區域發生火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十四條第(二)項之規定,2024年5月27日當地警方決定給予仇某行政拘留十日的行政處罰。(2)請結合仇某的案例,對整治高空拋物、車窗拋物現象談談你的感想和建議。感想:整治高空拋物、車窗拋物現象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建議:①立法機關: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和規定,保障有法可依等。②行政機關:加強監管,設置警示標語;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等。③司法機關: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公平正義等。③個人:學習法律,增強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拒絕高空拋物和車窗拋物行為,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尊重生命,遵守規則。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法學科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一、選擇題1.(2024·武漢期末)在公開講話時,習近平總書記善于用“中國風格”話語表達方式,引經據典、融情于理,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平‘語’近人”。下列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體現法治思想的是(A)①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②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 ③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④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024·湖北三模)在我國,行人違反交通法規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各地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對行人闖紅燈行為處五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罰款。對此認識正確的是(C)①闖紅燈應采取說服教育 ②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③我國法律體系十分完備 ④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行為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4·江西)2024年4月26日,教育部會同公安部、國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門召開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視頻會議。會議指出,要深入實施學生欺凌防治專項行動,對所有中小學校開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材料體現出(D)①我國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體系 ②多方協同能確保未成年人免受傷害 ③國家關心和重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④政府依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職責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2024·湖北模擬)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下列關于未成年人保護的分析正確的是(B)A.某小區樓下的煙酒商店貼著“不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的提示——政府保護B.短視頻平臺“青少年模式”對預防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發揮了重要作用——網絡保護C.教育部深入推進“雙減”政策,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司法保護D.某中學對學生帶入校內的手機進行集中統一管理——社會保護5.(2024·恩施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警示我們青少年(A)A.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辦事,與法同行B.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危害更大C.要樹立憲法意識,依憲治國,嚴格執法D.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不要緊6.(2024·恩施期末)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下面是某校七年級開展的“與法同行”主題教育活動摘要:“遠離毒品危害”——設計禁毒宣傳黑板報 “慧眼識電信詐騙”——制作反電信詐騙寶典 “筑牢信息防護墻”——收集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妙招兒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在于促進青少年(B)A.學會獨立思考,排除外界干擾B.增強法治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C.學會依法辦事,增強執法能力D.磨煉意志品質,增強依法維權能力二、非選擇題7.(2024·襄陽二模)【預防欺凌 健康成長】為深入推進中小學校園暴力與學生欺凌防范治理專項行動,2024年5月31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對各地開展的校園暴力與學生欺凌防范治理專項行動提出具體工作要求。通知明確,各校要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對欺凌行為進行認定,依法依規進行處理;要制定細化校紀校規,明確不同欺凌行為的相應懲戒舉措;等等。(1)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為什么要預防校園欺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①校園欺凌侵犯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②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的共識,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如果你是律師,開展“預防校園欺凌,為青春護航”法律講座,請寫一篇講稿。(80字以內)示例:預防學生欺凌,避免受到傷害需要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和司法保護共同構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同時,我們還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增強法治觀念,既不欺凌別人,又能依法維權,敢于和善于同欺凌行為作斗爭。8.(2024·湖北期末)【新聞評析 學以致用】新聞一 不戴頭盔不罰款,這個處罰方式很贊!2024年5月,媒體報道,湖北谷城交警對騎電動車不戴頭盔的市民,采取現場舉牌發朋友圈集贊的方式進行處罰,引起網民熱議。有網友認為:這種人性化方式可以全面推行。(1)你贊成該網友的提議嗎?簡述理由。不贊成。理由:①雖然這種以“拍”代罰的方式是一種創新性的執法手段,旨在通過社交媒體的力量擴大宣傳效果,讓更多人意識到佩戴頭盔的重要性。但是以“拍”代罰實際上是在縱容違法行為,給了違法者一個輕易逃避處罰的機會。②只有當違法者真正感受到違法行為的代價時,他們才會真正警醒并遵守法律。③法律是具有強制性的,是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新聞二 女子仇某在房間里吸煙,一個多小時,11次將未熄滅煙蒂從12樓拋下,導致杭州一小區公共區域發生火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十四條第(二)項之規定,2024年5月27日當地警方決定給予仇某行政拘留十日的行政處罰。(2)請結合仇某的案例,對整治高空拋物、車窗拋物現象談談你的感想和建議。感想:整治高空拋物、車窗拋物現象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建議:①立法機關: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和規定,保障有法可依等。②行政機關:加強監管,設置警示標語;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等。③司法機關: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公平正義等。③個人:學習法律,增強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拒絕高空拋物和車窗拋物行為,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尊重生命,遵守規則。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法學科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一、選擇題1.(2024·武漢期末)在公開講話時,習近平總書記善于用“中國風格”話語表達方式,引經據典、融情于理,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平‘語’近人”。下列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體現法治思想的是(A)①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②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 ③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④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024·湖北三模)在我國,行人違反交通法規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各地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對行人闖紅燈行為處五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罰款。對此認識正確的是(C)①闖紅燈應采取說服教育 ②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③我國法律體系十分完備 ④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行為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4·江西)2024年4月26日,教育部會同公安部、國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門召開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視頻會議。會議指出,要深入實施學生欺凌防治專項行動,對所有中小學校開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材料體現出(D)①我國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體系 ②多方協同能確保未成年人免受傷害 ③國家關心和重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④政府依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職責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2024·湖北模擬)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下列關于未成年人保護的分析正確的是(B)A.某小區樓下的煙酒商店貼著“不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的提示——政府保護B.短視頻平臺“青少年模式”對預防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發揮了重要作用——網絡保護C.教育部深入推進“雙減”政策,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司法保護D.某中學對學生帶入校內的手機進行集中統一管理——社會保護5.(2024·恩施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警示我們青少年(A)A.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辦事,與法同行B.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危害更大C.要樹立憲法意識,依憲治國,嚴格執法D.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不要緊6.(2024·恩施期末)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下面是某校七年級開展的“與法同行”主題教育活動摘要:“遠離毒品危害”——設計禁毒宣傳黑板報 “慧眼識電信詐騙”——制作反電信詐騙寶典 “筑牢信息防護墻”——收集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妙招兒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在于促進青少年(B)A.學會獨立思考,排除外界干擾B.增強法治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C.學會依法辦事,增強執法能力D.磨煉意志品質,增強依法維權能力二、非選擇題7.(2024·襄陽二模)【預防欺凌 健康成長】為深入推進中小學校園暴力與學生欺凌防范治理專項行動,2024年5月31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對各地開展的校園暴力與學生欺凌防范治理專項行動提出具體工作要求。通知明確,各校要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對欺凌行為進行認定,依法依規進行處理;要制定細化校紀校規,明確不同欺凌行為的相應懲戒舉措;等等。(1)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為什么要預防校園欺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①校園欺凌侵犯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②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的共識,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如果你是律師,開展“預防校園欺凌,為青春護航”法律講座,請寫一篇講稿。(80字以內)示例:預防學生欺凌,避免受到傷害需要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和司法保護共同構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同時,我們還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增強法治觀念,既不欺凌別人,又能依法維權,敢于和善于同欺凌行為作斗爭。8.(2024·湖北期末)【新聞評析 學以致用】新聞一 不戴頭盔不罰款,這個處罰方式很贊!2024年5月,媒體報道,湖北谷城交警對騎電動車不戴頭盔的市民,采取現場舉牌發朋友圈集贊的方式進行處罰,引起網民熱議。有網友認為:這種人性化方式可以全面推行。(1)你贊成該網友的提議嗎?簡述理由。不贊成。理由:①雖然這種以“拍”代罰的方式是一種創新性的執法手段,旨在通過社交媒體的力量擴大宣傳效果,讓更多人意識到佩戴頭盔的重要性。但是以“拍”代罰實際上是在縱容違法行為,給了違法者一個輕易逃避處罰的機會。②只有當違法者真正感受到違法行為的代價時,他們才會真正警醒并遵守法律。③法律是具有強制性的,是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新聞二 女子仇某在房間里吸煙,一個多小時,11次將未熄滅煙蒂從12樓拋下,導致杭州一小區公共區域發生火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十四條第(二)項之規定,2024年5月27日當地警方決定給予仇某行政拘留十日的行政處罰。(2)請結合仇某的案例,對整治高空拋物、車窗拋物現象談談你的感想和建議。感想:整治高空拋物、車窗拋物現象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建議:①立法機關: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和規定,保障有法可依等。②行政機關:加強監管,設置警示標語;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等。③司法機關: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公平正義等。③個人:學習法律,增強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拒絕高空拋物和車窗拋物行為,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尊重生命,遵守規則。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中考道法一輪復習教材梳理訓練 精練本】七下第4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原卷版).docx 【2025中考道法一輪復習教材梳理訓練 精練本】七下第4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解答版).docx 【2025中考道法一輪復習教材梳理訓練 精練本】七下第4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