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對 花教學目的:了解河北民歌,體驗河北民歌的地方特點與情緒,能在歡快,熱鬧的氣氛中學會演唱《對花》這首歌。掌握對唱和表演唱兩種演唱形式。學生能自主編創問答形式的歌詞。教學重點:掌握歌曲的情緒,用對唱形式演唱歌曲。教學難點:上滑音和倚音的掌握。教學過程:師上課前與學生唱問好歌。歌曲導入師:上課之前老師唱首歌曲給大家聽,你們聽聽分別是哪里的民歌?師分別演唱歌曲《茉莉花》,《青藏高原》,《女駙馬》。師:同學們的耳朵真靈敏。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河北看一看,學習一首河北民歌。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歌曲,聽完后請同學來說說這首歌曲的情緒,速度是怎么樣的?(師放音樂,生隨音樂打拍子。)師:下面請同學們來說一下?生:活潑,歡快,喜慶的歌曲。二,熟悉旋律,整理聲音(學生用lu跟隨老師把新歌旋律做發聲練習。)學生隨琴用lu把旋律唱一遍、師提出倚音、上滑音。師:現在請同學們認真的把書看一下,看看書上有沒有你們不認識的記號。生:。。。師用課件展示上滑音和倚音。師:首先請一個同學唱一下,沒有加上滑音符號的音符。生唱音符。師:加上上滑音以后這個音符就是這樣唱的。 下面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唱一下。師:倚音是我們之前學過的內容,有哪個同學愿意給同學們展示一下倚音的唱法嗎?生舉手演唱。師:唱的不錯,大家還覺得有哪些地方比較難唱的嗎?生回答。三.有節奏地朗誦歌詞。師:這位同學回答的真好,同學們,你們都注意到了嗎?歌曲中有許多復雜的節奏,我們一起隨老師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把復雜的節奏,加深印象。四:學生隨琴學唱新歌。1.學習第一段。師:同學們念得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嘗試一下把剛剛念過的歌詞帶入旋律,聽琴學唱。2.學習第二段。第二段結尾有兩個聲部。教師可以與學生合作,分別唱一個聲部。然后再讓學生分高低聲部演唱結尾句。3.上滑音的地方再強調。4.做默唱訓練,讓學生學會聆聽音樂伴奏。師:現在我們聽一遍音樂旋律。請同學們張嘴唱,但不發出聲音。5.學生隨琴完整的演唱歌曲《對花》。6.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為對唱。并與學生合作,加深學生對對唱這種演唱形式的印象。師: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首歌曲由我們平時演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生:對唱。有甲.乙之分。師:那接下來讓我與同學們一起合作,用對唱的方式演唱這首歌曲對花。我唱甲部分,同學們唱乙部分。五.給歌曲加上樂器伴奏。師:同學們剛剛已經非常熟悉這首歌曲啦,大家覺得這首歌最能體現出歌曲熱鬧情緒的地方在哪里?(師板書展示節奏。)師:同學們的耳朵,眼睛可真敏銳,接下來我要給這首歌曲加上一些小道具,讓這首歌變得更加熱鬧活潑。(老師拿出堂鼓,鈸,镲等打擊樂器分給同學。)沒有拿到樂器的同學倡導這個部分是我們就拍腿和拍手好嗎?下面請拿到小堂鼓的同學跟我一起打節奏,沒有樂器的同學呢?接下來請拿到釙同學和我一起打節奏。最后親,拿到羅的同學跟我一起打節奏。好的,我們剛剛呢,分別。用不同的樂器,我這首歌曲打了節奏,接下來請所有有樂器的同學,我們一起用剛剛練習過的節奏為這首歌曲伴奏,沒有樂器的同學呢?請你們有感情的,有情緒的演唱歌曲,并且用手打節奏。六.歌詞創編。1.師舉例,給學生5分鐘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創編歌詞。2.學生展示自己的歌詞。七.小結師: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希望同學們能夠去了解它們,喜歡它們。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