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小學課時教案課題: 《春天在哪里》課型 新授 第 1-2 課時教學目標 學生能認識中國畫的部分工具和材料,了解其基本使用方法。 2.通過觀察春天景色、欣賞相關藝術作品,培養學生觀察力和審美能力;在嘗試運用中國畫工具材料和濕紙巾蘸顏料創作過程中,鍛煉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和春天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意識;讓學生在美術創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培養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中國畫工具材料的特點和使用方法,如毛筆的握法、墨汁的調配、宣紙的吸水性等。 2.掌握濕紙巾蘸取顏料的技巧,能夠運用這兩種方法表現春天的典型特征,如嫩綠的新芽、盛開的花朵、飛舞的蝴蝶等。教學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巧妙運用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來傳達春天的生機與活力,例如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表現春天景物的遠近層次。 2.運用濕紙巾蘸取顏料時,如何控制色彩的融合與畫面效果,避免畫面過于雜亂或色彩暗淡。教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中國畫工具一套(毛筆、墨汁、宣紙、調色盤、國畫顏料等)、濕紙巾若干、各種顏料、多媒體課件(包含春天的圖片、視頻、中國畫作品等)、示范畫若干張。 學生準備:中國畫工具(毛筆、墨汁、宣紙、調色盤、國畫顏料等)、濕紙巾若干、各種顏料、繪畫紙、彩筆。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師引導學生跟著音樂一起唱,營造歡快的課堂氛圍。 提問:“同學們,歌曲里一直在問春天在哪里,那你們覺得春天在哪里呢?” 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發現春天的地方。 教師總結:“春天在我們的眼睛里,它有著五彩斑斕的色彩,有著生機勃勃的景象。今天,我們就一起用特別的方法來找找春天、畫畫春天。” (二)新授 認識中國畫工具材料(活動一準備) 教師將中國畫工具擺放在講臺上,逐一展示并介紹:“同學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套神奇的繪畫工具,它們是我們中國傳統繪畫中常用的。” 拿起毛筆,介紹毛筆的種類(羊毫、狼毫等)、不同大小毛筆的用途以及握筆姿勢,示范正確的握筆方法,讓學生跟著模仿。 展示墨汁,講解墨汁的特點,以及加水后墨色的變化(濃墨、淡墨),在宣紙上簡單示范不同墨色的效果。 拿起宣紙,向學生介紹宣紙的吸水性強這一特性,對比宣紙和普通繪畫紙的不同,用噴壺在宣紙上噴少量水,讓學生觀察宣紙的變化。 展示調色盤、國畫顏料,說明如何用調色盤調配顏料。 感受春天,啟發創作思路 播放春天的視頻,展示春天的美景,如田野里嫩綠的麥苗、盛開的桃花、柳樹抽出的新芽、解凍的小溪等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春天的色彩、景物的特點。 展示一些中國畫表現春天的作品,讓學生欣賞,提問:“同學們,看看這些畫,畫家是用什么來表現春天的?畫面里都有什么顏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引導學生從畫面的內容、色彩、意境等方面進行觀察和感受,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師示范(活動一:中國畫表現春天)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用中國畫工具創作一幅春天的畫。 首先,用淡墨勾勒出遠處山巒的輪廓,強調毛筆的中鋒用筆,“同學們,我們就像拿著毛筆在山上輕輕走一圈,把山的形狀畫出來。” 接著,換用稍濃的墨色,側鋒畫出幾棵柳樹的枝干,示范如何表現枝干的粗細、曲折變化。“柳樹的枝干就像彎彎的小蛇,注意有粗有細哦。” 然后,用綠色顏料(藤黃加花青調配)點畫出柳樹的新芽,講解點的大小、疏密變化。“這些新芽就像小眼睛,好奇地看著這個世界,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 再用紅色顏料畫出幾朵盛開的桃花,示范用毛筆的側鋒和中鋒表現花朵的不同形態。“桃花像小朋友的臉蛋,粉粉嫩嫩的。” 最后,用淡墨添畫一些飛舞的小燕子,表現春天的生機。“小燕子飛來了,告訴我們春天到啦。” 在示范過程中,不斷強調筆墨的運用和畫面的布局。 學習濕紙巾蘸取顏料技巧(活動二) 教師拿出一張濕紙巾,向學生展示并講解:“同學們,接下來我們要用一種特別有趣的材料來畫畫,就是這張濕紙巾。” 將濕紙巾輕輕蘸取一些顏料(如綠色),然后在繪畫紙上輕輕按壓、涂抹,展示綠色在紙上形成的自然紋理和色彩效果。“看,像不像春天的草地呀?” 再蘸取其他顏色(如紅色、黃色),示范如何在綠色的基礎上進行色彩疊加,表現春天花朵盛開的景象,講解在疊加過程中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紙巾的干濕程度。“不同顏色在一起,就像春天的花園一樣漂亮。” 學生實踐創作 布置作業任務:學生可以選擇用中國畫工具材料或者濕紙巾蘸取顏料的方法,也可以兩種方法結合,創作一幅表現春天的作品。 學生開始創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中國畫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如毛筆蘸墨、蘸顏料后在調色盤上刮一刮,避免墨汁或顏料過多滴落在紙上;使用濕紙巾蘸顏料時,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畫面的整潔。對遇到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創作,發揮想象力。 (三)作品展示與評價 學生完成作品后,將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先請每個學生說一說自己作品中表現的春天元素以及創作思路。 然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從畫面的內容、色彩、創意等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引導學生互相學習。 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意,對學生的優點給予表揚,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四)課堂總結 教師總結本節課內容:“今天,我們一起用中國畫工具和濕紙巾蘸顏料的方法找到了春天,畫出了心中的春天。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棒,用自己的雙手和想象,把春天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再次強調春天的美好,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繼續觀察大自然,發現更多的美,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 九、課后作業布置 回家后,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再創作一幅表現春天的作品,可以嘗試加入新的元素,讓畫面更加豐富。 與家人分享自己在課堂上創作的作品,講述自己畫中的春天故事。 個性化設計:板書設計: 第一課《春天在哪里》教后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對春天的感受和創作欲望。在認識中國畫工具材料環節,學生表現出濃厚興趣,但部分學生在實際操作時,對毛筆的握法和墨色的調配掌握不夠熟練,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練習。在教師示范過程中,學生能夠認真觀察,但部分學生在自己創作時,未能很好地將所學技巧運用到作品中,畫面表現較為單一。在濕紙巾蘸取顏料環節,學生積極性很高,創意十足,但部分學生在色彩控制上存在問題,導致畫面效果不夠理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學生實踐操作的指導,增加學生練習時間,引導學生更好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同時,在評價環節可以更加多樣化,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不斷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