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考點8哲學與文化——五年(2020—2024)高考政治真題專項分類匯編(含部分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考點8哲學與文化——五年(2020—2024)高考政治真題專項分類匯編(含部分解析)

資源簡介

考點8 文化—五年(2020—2024)高考政治真題專項分類匯編
一、單選題
1.[2024年江西高考真題]當今世界,各國人民正通過各種方式領略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意大利,漢服巡游亮相威尼斯狂歡節,東方美學驚艷世界;在倫敦有“中華戰舞”之稱的潮汕英歌舞在特拉法加廣場氣勢如虹,火爆出圈;在巴黎圖書節,原創情景立體書《走近三星堆》讓法國小讀者愛不釋手。這表明( )
①世界各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不斷增強
②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能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推動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需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年江西高考真題]近年來,《覺醒年代》《追風者》《長津湖》等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引起廣大觀眾的共情共鳴,讓人們在了解革命歷史的同時,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新時代要大力弘揚革命精神,因為革命精神( )
①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②是中華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
③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之源
④為當代中國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年湖南高考真題]2024年2月23日,“中法友緣·中法青年友好之夜”聯歡活動暨中法青年友好交流周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以“團結互助、共向未來”為主題,希望兩國青年通過交流周活動開啟跨越語言與習俗的“相知、相通”之旅,唱響超越背景與文化的“友誼、友愛”之歌。此次交流活動( )
①為中法兩國關系打造交流新平臺,指引前進新方向
②尊重世界的多樣性,踐行了國際關系民主化的要求
③依托軟實力,推動了親誠惠容的兩國關系向深向實發展
④有助于中法兩國青年用欣賞、互鑒、共享的觀點看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年安徽高考真題]在中華民族對外交流史上,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鄭和下西洋的帆影……中華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進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話。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正譜寫著各國文化融合共生的時代新篇。中外交往的歷史和現實說明( )
①中華民族積極主動地吸納人類文化成果
②文化多樣性是推動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交流構成了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④應在文化交融基礎上增進文化的相互認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年海南高考真題]60年前,毛澤東同志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60年來,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同時代的雷鋒故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中國好人等不斷涌現,激勵越來越多的人踐行雷鋒精神,在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中提升人生境界。這表明,雷鋒精神( )
①為社會發展進步注入不竭精神動力
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
③引領社會風尚,推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貫穿社會生活各個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年天津高考真題]天津某高校面向全國開展清廉主題設計作品征集活動。在作品《剪紙清廉》中,“廉以養德,清風正氣”八個漢字以傳統剪紙的樣式呈現,并融入了楊柳青年畫、傳統風箏、天津之眼等元素。該藝術創作( )
①展現時代風貌,涵養高尚情操
②豐富藝術內涵,推動認識發展
③融通不同資源,實現藝術創新
④追求社會效益,兼顧經濟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天津高考真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要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必須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下列選項中體現這一要求的是( )
A.舉辦全景數字藝術互動展,帶領觀眾沉浸《梵高的世界》
B.外國游客春節期間在天津逛廟會品美食,體驗中國民俗文化
C.中國詩詞大會上“蘇東坡數字人”吟誦“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D.古有“雁塔題名”展示書法和榮譽,今有“到此一游”景區胡亂涂鴉
8.[2023年海南高考真題]一個個傳統村落,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賡續著農耕文明。盡管農機取代了牛馬,電燈取代了油燈,但“勤勞節儉”“耕讀傳家”“天人合一”等價值理念仍然沒有改變。傳統村落保護,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鑄農耕文明之“魂”。這表明( )
①農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對獨立性
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賴于農耕文明之“魂”
③要在傳統村落的保護中賡續優秀傳統文化
④堅守傳統價值理念是保護農耕文明的必要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2年天津高考真題]隨著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更新,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的古典詩詞從文獻與書本走上熒幕,以生動新穎的方式走向大眾,為大眾搭建一個思接千載、溝通古今的通道,讓古典詩詞的美學內涵走進當代人的審美世界。這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①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②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③與時代同行,實現創造性轉化
④是夯實文化自信的物質基礎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0.[2022年天津高考真題]為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國天津的形象,傳播天津聲音,天津海河傳媒中心打造的中英雙語宣傳片《品味天津》已全網上線,其文案就像天津寫給世界的一封情書,流動著盎然詩意,娓娓道來,與海內外的觀眾分享天津的瑰麗山河、歷史流轉與時代脈搏。《品味天津》( )
A.推動文化交融,實現文化趨同
B.通過講好天津故事,促進文化交流
C.通過展示天津形象,引領世界文化風尚
D.把經濟效益放首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11.[2022年重慶高考真題]跨次元網劇《戲隱江湖》以國漫為主體架構,講述了以京劇生旦凈丑為原型設定的甲乙丙丁跨次元的奇幻冒險之旅。該劇標新立異的人物設計、不同次元人物和文化的穿梭碰撞,成為動漫國風化的創意亮點:用獨具特色的表達方式,傳播中國文化精神和審美價值,贏得青少年喜愛,這表明( )
①青少年的喜愛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②各種文化元素的融合是京劇創新的根本途徑
③以青少年喜愛的動漫形式表現京劇有助于文化傳承
④京劇元素與現代動漫的結合,創新了文化傳播的手段和內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2022年全國高考真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中,千百萬志愿者投入疫情阻擊戰。他們忙碌在社區,買菜送藥、排查隱患;奔走在街頭,維持秩序、義務接送;活躍于網絡,輔導學業、疏導情緒,展現了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精神風貌。志愿者的感人事跡( )
①賦予集體主義精神新的實踐內涵
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寫照
③表明時代精神根源于中華傳統文化
④彭顯了根植于多樣化實踐的文化多樣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1年浙江高考真題]新冠疫情在沖擊實體文化空間發展的同時,促進了數字文化空間的發展,很多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多年積累的文化藝術資源,借助互聯網平臺“飛入尋常百姓家”。這發明( )
①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促進了文化傳播
②社會實踐的需要推動了文化創新
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內容
④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動社會實踐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1年全國高考真題]近年來,中俄文化交流頻繁。2019年12月,中國民族舞劇《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劇以刻有孔子經典語錄的竹簡為舞臺背景,通過演員的翩躚舞姿,形象演繹了孔子周游列國的傳奇故事,生動闡釋了孔子想的大同世界。精彩絕倫的藝術盛宴帶來了真正的中國風,深受俄羅斯觀眾喜愛。這表明( )
①厚重的歷史積淀是文化創新與傳播的前提
②不同藝術形式賦予傳統文化不同的本質內涵
③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能夠更好地彰顯文化的價值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1年北京高考真題]在吉祥戲院看戲是一代北京人的美好記憶,梅蘭芳、馬連良等諸多京劇大師都曾在此演出。近日,被拆除的吉祥戲院獲得“重生”,新吉祥戲院既傳承了老戲院的經典形象,又采用了不少國際先進的技術設備,將成為國粹藝術傳承展示體驗基地和多元文化活動平臺。新吉祥戲院( )
A. 歷久彌“新”,在文化傳承和創新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B. 推陳出“新”,符合時代特點和文化發展實踐的需要
C. 返本開“新”,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互轉化
D. 革故鼎“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了文化形式的創新
16.[2021年天津高考真題]文化傳播總要通過一定的媒介才能實現。古人用語言、圖符、鐘鼓、竹簡、紙書等傳遞信息,創造了古老的通信,為人類文明進步、社會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現代人將各種信息通過不同科技手段進行傳輸、交換和處理,通信網絡擴展到世界各個角落,整個世界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由此可見( )
①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傳播的重要因素
②新的傳媒取代了舊的傳媒,使匯集的信息更加豐富
③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文化發展的方向
④大眾傳媒能超越時空的局限,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20年全國高考真題]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成果。《詩經》《論語》《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語》等名篇經典,楔形文字、地圖、玻璃、阿拉伯數字、造紙術、印刷術等發明創造……既獨樹一幟、各領風騷,又和諧共生、交相輝映,記錄了亞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從中得到的啟示是( )
①文化的多樣性來自于社會生產生活的豐富性
②歷史積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進程度的尺度
③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是人民群眾創造力的集中體現
④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規定了文明發展的進程和趨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0年北京高考真題]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北京擁有故宮、國家博物館等綜合性博物館,自然、天文等專門博物館,錢幣、戲曲等內容專精的博物館以及眾多的名人故居。依托豐富的博物館資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設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打造“博物館之城”( )
①旨在恢復傳統文化,增加文化的積累
②可推動博物館之間的交流互通,實現文化趨同
③能為人們創造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帶動文化產業發展
④有利于發揮北京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助力文化中心建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0年全國高考真題]某居民委員會把家風家訓教育作為道德建設的切入點,組織居民講家訓、曬家風、評家教,把尊老愛幼、守望相助、勤儉持家等傳統家庭美德融入居民生活、院落文化、社區治理、主題活動,深受居民喜愛,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這啟示我們,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應該( )
①全面傳承和弘揚傳統道德規范
②善于監管人們日益多樣的文化生活
③廣泛開展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
④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又立足現實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0年浙江高考真題]積極推進美育村建設,是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創新舉措。美育村建設通過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提升鄉風文明和鄉村文化品位,促進了鄉村全面振興。這說明( )
A.文化發展與政治、經濟發展是同步的
B.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鄉村也就全面振興了
C.文化建設對鄉村全面振興有重要意義
D.文化建設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
二、材料分析題
21.[2024年北京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翻譯是促進人類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中國歷史上佛經漢譯,近代西方學術文化著作漢譯,馬克思主義經典翻譯傳播,十七、十八世紀中國文化經典在歐洲的流傳,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作用。
翻譯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通過準確傳神的翻譯,既可以讓我們認識世界,又可以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
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知識,闡明翻譯在文明發展中的作用。
22.[2023年海南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全球網友通過中國“野象旅行團”影像紀實,看到小象落草降生、象群來到居民院子用長鼻子打開水龍頭排隊喝水,看到當地政府及時疏導、沿途居民友好相讓,象群在綠水青山之間安然北上……鏡頭里的象群悠然自得,百姓脫貧后生活幸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無數網友產生共鳴。
近年來,國內涌現出許多優秀影像作品,有的以紀實手法,深入田間地頭,記錄中國發展的奮進之路;有的以科幻題材,反映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同舟共濟的互助理念;有的以動漫形式,扎根傳統沃土,傳播民族文化……這些作品展現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讓更多人喜歡聆聽中國故事。
結合材料,運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知識,為影像作品講好中國故事提三條建議。
[2022年北京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天,很多創作已不在紙上進行。然而,打印出來的文字,很難像手稿那樣展現作者的筆底波瀾。手稿是時間的證物,也是文化的傳遞,一些手稿還兼具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即使在數字時代,手稿依然有生命力。
《共產黨宣言》手稿的一頁
運用《哲學與文化》知識,談談你對“手稿依然有生命力”的理解。
24.[2020年天津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作為中國通向西域的重要門戶,古代中國文明在此同來自古印度、古波斯等國家和地區的思想、宗教、藝術匯聚交流,造就了獨特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集建筑、彩塑、壁畫藝術和佛教文化于一身,歷史底蘊雄渾厚重,藝術形象美輪美奐。敦煌文化延續近兩千年,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是研究我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
結合材料,從《文化生活》角度,以“敦煌文化 民族瑰寶”為主題撰寫演講提綱。(不超過150字)。
參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解析:此次交流活動為中法兩國關系打造了交流新平臺,但“指引前進新方向”夸大了此次交流活動的作用,①錯誤。由材料“開啟跨越語言與習俗”,可以看出尊重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體現了踐行了國際關系民主化的要求,②正確。親誠惠容理念是我們與周邊國家關系所遵循的理念,中法不屬于周邊國家,③排除。本次活動以“團結互助、共向未來”為主題,希望兩國青年通過交流周活動開啟跨越語言與習俗的“相知、相通”之旅,唱響超越背景與文化的“友誼、友愛”之歌。可知有助于中法兩國青年用欣賞、互鑒、共享的觀點看世界,④正確。故選C。
4.答案:C
解析: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而不是人類文化成果,①說法錯誤。材料中華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進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話。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正譜寫著各國文化融合共生的時代新篇。中外交往的歷史和現實說明文化多樣性是推動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文化交流構成了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②③符合題意。文化發展要在繼承基礎上發展,立足國情基礎上,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且認同的都是本民族的文化,而不是相互認同,④說法錯誤。故選C。
5.答案:A
解析:雷鋒精神通過不同的形式得到弘揚和傳承,激勵越來越多的人踐行雷鋒精神,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這表明雷鋒精神能為社會發展進步注入不竭精神動力,引領社會風尚,推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①③符合題意。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并不是雷鋒精神,②錯誤。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而不是雷鋒精神,④錯誤。故選A。
6.答案:B
解析:作品《剪紙清廉》以“廉以養德,清風正氣”展現了時代風貌,有利于引導人們涵養高尚情操;《剪紙清廉》以傳統剪紙的樣式呈現,并融入了楊柳青年畫、傳統風箏、天津之眼等元素,這表明該作品通過融通不同資源,實現了藝術創新,①③正確。題干中的作品以傳統剪紙的樣式呈現清廉文化,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形式,而不是豐富其內涵,②排除。該作品重在追求社會效益,未涉及兼顧經濟效益,④排除。故選B。
7.答案:C
解析:A不合題意,帶領觀眾沉浸《梵高的世界》,是對外來文化的學習;B不合題意,外國游客春節期間在天津逛廟會品美食,體驗中國民俗文化,但沒有對中華優秀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C正確,中國詩詞大會上“蘇東坡數字人”吟誦“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通過詩詞大會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發展,體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D不合題意,“到此一游”景區胡亂涂鴉體現了某些低素質現象,不屬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故選C。
8.答案:A
解析:一個個傳統村落,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賡續著農耕文明。盡管農機取代了牛馬,電燈取代了油燈,但“勤勞節儉”“耕讀傳家”“天人合一”等價值理念仍然沒有改變。這體現了農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對獨立性,①符合題意。傳統村落保護,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鑄農耕文明之“魂”,表明我們要在傳統村落的保護中賡續優秀傳統文化,③符合題意。村容村貌之“形”屬于物質層面,農耕文明之“魂”屬于意識層面,而且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②錯誤。傳統價值理念有精華和糟粕之分,不能一味堅守,④錯誤。故選A。
9.答案:C
解析:
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②不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屬于意識范疇,不是夯實文化自信的物質基礎,④不選。故選C。
10.答案:B
解析:《品味天津》通過中英雙語傳播天津聲音,與海內外的觀眾分享天津的瑰麗山河、歷史流轉與時代脈搏,表明該宣傳片通過講好天津故事,促進文化交流,B正確。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實現文化趨同”說法錯誤,排除A。夸大作用——該宣傳片展示了天津形象,但沒有引領世界文化風尚,C錯誤。打造該宣傳片是發展文化事業的表現,且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應該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D錯誤。故選B。
11.答案:D
解析:網劇《戲隱江湖》以國漫為主體架構,融入京劇的元素,以青少年喜愛的動漫形式表現京劇,這有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正確。京劇元素與現代動漫的結合,既是文化傳播手段的創新,也是文化傳播內容的創新,①正確。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源泉,①錯誤。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②錯誤。故選D。
12.答案:A
解析:“忙碌在社區……疏導情緒”,這表明千百萬志愿者在抗擊新冠疫情的人民戰爭中實踐集體主義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②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時代精神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且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時代精神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錯誤。志愿者在疫情阻擊戰中的不同服務方式體現了實踐形式的多樣性,但材料沒有體現文化的多樣性,④不選。故選A。
13.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創新。文化藝術資源借助互聯網平臺“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說明現代科技加速了文化的傳播,推動了文化藝術形式的創新,①②正確。數字文化空間只是推動了傳播形式創新,未涉及內容創新,③不選;題干中未涉及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踐的作用,④不選。故選A。
14.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交流。舞劇《孔子》生動闡釋了孔子想的大同世界,說明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能夠更好地彰顯文化的價值,但不能賦予傳統文化不同的本質內涵,③正確,②錯誤;《孔子》在莫斯科上演,深受俄羅斯觀眾喜愛,表明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④正確。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傳播的前提,①錯誤。故選D。
15.答案:B
解析:社會實踐在文化傳承和創新中起決定性作用,A錯誤。既傳承老戲院的經典形象,又采用不少國際先進的技術設備,將成為國粹藝術傳承展示體驗基地和多元文化活動平臺,這說明新吉祥戲院推陳出“新”,符合時代特點和文化發展實踐的需要,B符合題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時間指向分別是歷史與現代,二者不能相互轉化,C錯誤。革故鼎“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全面概述題意,因為題意還包括面向世界,博采眾長,D排除。故選B。
16.答案:B
解析:①正確,現代人將各種信息通過不同科技手段進行傳輸、交換和處理,通信網絡擴展到世界各個角落,這表明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傳播的重要因素;②錯誤,新的傳媒與傳統傳媒各具優勢,新的傳媒不能取代舊的傳媒,二者可以同存并行③錯誤,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社會制度的更替)決定著文化發展的發展方向,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影響著文化發展,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文化發展的方向;④正確,通信網絡擴展到世界各個角落,整個世界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表明大眾傳媒能超越時空的局限,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故選B。
17.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多樣性的知識。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成果,體現了文化在社會實踐中產生,文化的多樣性來自社會生產生活的豐富性,①符合題意;②錯誤,歷史積淀的厚度不是衡量文化先進程度的尺度,反映和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③正確,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是人民群眾創造力的集中體現;④錯誤,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促進或阻礙社會發展,但不能規定文明發展的進程和趨勢。故選B。
18.答案:D
解析: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①中“恢復傳統文化”表述錯誤。②中“文化趨同”表述錯誤。依托豐富的博物館資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設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能為人們創造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帶動文化產業發展;有利于發揮北京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助力文化中心建設,③④正確切題。故選D。
19.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思想道德建設。講家訓、曬家風、評家教,通過一系列主題活動將中華傳統家庭美德融入居民生活,這啟示我們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廣泛開展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現實生活,③④符合題意。傳統道德規范有優秀與落后之分,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①錯在“全面傳承和弘揚”。“監管”說法錯誤,②排除。故選D。
20.答案:C
解析: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其與經濟、政治的發展不一定是同步的,A項中的“是同步的”說法錯誤。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鄉村振興,但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設并不意味著鄉村的全面振興,B項說法錯誤。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優秀的、健康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美育村建設通過提升鄉風文明和鄉村文化品位,促進了鄉村全面振興,這表明文化建設對鄉村全面振興具有積極作用,C項正確。傳統文化有精華和糟粕之分,不是一切傳統文化都能夠進行創造性轉化,且材料也未涉及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D項錯誤。故選C。
21.答案: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是在交流中實現的。②通過翻譯,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臺,有利于各種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③通過翻譯,有利于推動中華文明走出去,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提升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
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哲學與文化》的有關知識,分析翻譯在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具體可運用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文化強國的知識來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中國歷史上佛經漢譯,近代西方學術文化著作漢譯,馬克思主義經典翻譯傳播,十七、十八世紀中國文化經典在歐洲的流傳,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作用→可聯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通過翻譯,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臺,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②:通過準確傳神的翻譯,既可以讓我們認識世界,又可以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可聯系有利于推動中華文明走出去,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2.答案: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影像作品。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解析:本題是開放試題,要求為影像作品講好中國故事提三條建議,需要調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關知識分析作答。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參考角度:人民喜聞樂見、創新、文化自信等相關知識。
23.答案:可從文化的功能、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聯系、認識的發展等角度回答。
示例:①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手稿既是物質載體,也兼具文化價值,因此,要傳承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手稿,繼承和發展好革命文化。②文化具有教育人民的功能。《共產黨宣言》手稿屬于革命文物,可以讓我們真切地接受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聯系具有多樣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既要看到手稿相對打印稿在書寫速度、儲存、傳播等方面的劣勢,也要看到手稿自身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④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等條件的限制。在數字時代,要更加重視手稿的歷史文化價值,認識到“手稿依然有生命力”。
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談談你對“手稿依然有生命力”的理解,屬于分析類試題,考生結合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功能、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聯系、認識的特點的相關知識分析即可。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手稿是時間的證物,也是文化的傳遞,一些手稿還兼具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可聯系文化的載體、文化的繼承。
關鍵詞②:《共產黨宣言》手稿→可聯系文化的功能、革命文化。
關鍵詞③:一些手稿還兼具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可聯系的多樣性。
關鍵詞④:即使在數字時代,手稿依然有生命力→可聯系認識的特點。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4.答案:從敦煌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容性三個角度撰寫提綱。結合材料加以說明,語言順暢。邏輯清晰。
解析:設問的知識指向是“文化生活”,主題為“敦煌文化·民族瑰寶”,考生應從中華文化的角度作答,并且要在概括材料內容的基礎上撰寫提綱。“古代中國文明……匯聚交融”→體現了敦煌文化具有包容性;“敦煌文化集建筑……藝術形象美輪美奐”“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體現了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敦煌文化延續近兩千年”→體現了敦煌文化源遠流長。考生可依據上述分析從敦煌文化的包容性、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等角度撰寫提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德市| 宁明县| 板桥市| 桑日县| 大安市| 英山县| 台东县| 嵊州市| 海晏县| 姚安县| 吐鲁番市| 永靖县| 康定县| 汝南县| 墨江| 丹江口市| 日照市| 大足县| 凌海市| 邛崃市| 彭阳县| 宜都市| 南涧| 嘉峪关市| 山东省| 湘潭县| 越西县| 兴海县| 临洮县| 中方县| 南康市| 托克托县| 开封市| 宾川县| 三明市| 修文县| 忻州市| 丰顺县| 中牟县| 九台市| 花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