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染色體變異 第2課時 一、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一)原理 用低溫處理植物的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以致影響細胞有絲分裂中染色體被拉向兩極,導致 細胞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 。 實驗: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 (二)方法步驟 1.誘導培養 將蒜(或洋蔥)在冰箱冷藏室內(4℃)放置一周; 取出后,于室溫(約25℃)進行培養; 蒜長出約1cm長的不定根時,將裝置放入冰箱冷藏室誘導培養48-72h。 2.固定 剪取根尖0.5-1cm,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細胞形態,然后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沖洗2次; 3.制片: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個步驟; 解離 漂洗 染色 制片 解離目的: 漂洗目的: 制片目的: 用藥液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 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 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于觀察 4.觀察 5.實驗結果 請根據教材P89“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是使所有的植物細胞中染色體數目都加倍了嗎? 死的。因為植物細胞經過卡諾氏液固定后已經死亡。 用低溫處理植物的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影響細胞有絲分裂中染色體被拉向兩極,導致細胞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于是植物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發生了變化。 不是,必須是“適當低溫”(4 ℃)。溫度過低會對植物細胞造成傷害。 3.低溫能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發生變化的機理是什么? 4.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時,是不是溫度越低效果越好? 不是,只有部分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絕大多數植物細胞染色體沒有加倍。 2.該實驗中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植物細胞是死的,還是活的? 實驗中幾種試劑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試劑 使用方法 作用 卡諾氏液 將根尖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 h 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 沖洗卡諾氏液處理過的根尖 與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等體積混合,浸泡經固定處理的根尖 清水 漂洗解離后的根尖約10 min 甲紫溶液 把漂洗干凈的根尖放進盛有甲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 固定細胞形態 洗去卡諾氏液 解離根尖細胞,使細胞分散開來 洗去解離液,防止解離過度 使染色體著色 問題探討 資料1:在各種射線、化學試劑、溫度劇變等外部因素或生物代謝失調、衰老等內部因素的影響下,染色體片段可能發生斷裂,而斷裂后的片段具有一定的愈合能力,可能發生重接。 染色體結構變異 思考:貓叫綜合征的變異屬于哪種變異類型? 資料2:貓叫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該疾病由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導致。典型癥狀為患兒特有的、類似貓叫的聲音。癥狀表現因情況而異,具體取決于遺傳物質缺失的多少和位置。 a b c d e f 二、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缺失 重復 易位 倒位 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缺失引起變異。 (1)缺失: 例如:人類貓叫綜合征;果蠅缺刻翅的形成。 結果: 基因數目減少 1.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 B基因缺失 聯會 染色體結構缺失與基因突變中堿基對的缺失有何異同?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項目 染色體片段缺失 堿基對缺失 圖解 區別 原理 觀察 染色體結構變異 基因突變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染色體增加了某一片段 (2)重復: a b c d e f b a b c d e f 正常眼 棒狀眼 B基因重復 聯會 基因數目增加 結果 : 染色體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引起的。 (3)易位: a b c d e f g h i j k 結果:染色體上基因的排列順序發生改變 ②果蠅花斑眼的形成 ①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正常眼 花斑眼 EF和JKL易位 聯會 問題: 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現象與基因重組中的交叉互換很相似,他們一樣嗎? 比較染色體易位與交叉互換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 圖解 區別 位置 原理 觀察 發生于非同源染色之間 發生于同源染色體的 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染色體結構變異 基因重組 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 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染色體易位 交叉互換 (4)倒位:染色體某一片段位置顛倒 ①果蠅卷翅的形成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b c d e a f 位置顛倒 排列順序 結果:基因的 改變 ②人9號染色體倒位導致習慣性流產 1.下圖為顯微鏡觀察的變異雜合子染色體聯會異常現象,通過圖示辨析染色體 結構變異的類型。 缺失 重復 易位 倒位 2對染色體,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上 1對染色體 辨析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 染色體結構上的缺失、重復、易位和倒位 基因 、 的改變 生物 的改變(變異) 大多數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是 , 有的甚至會導致生物體 。 2.結果: 3.影響: 數量 排列順序 性狀 不利的 死亡 類別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染色體變異 對象 類型 發生時期 結果 光學顯微 鏡觀察 意義 育種中的應用 所有生物(包括病毒) 自然狀態下,發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 真核生物 誘發突變、自發突變或(顯性突變、隱性突變) 交叉互換型、自由組合型 (廣義:基因工程、轉化實驗) 染色體結構變異、 染色體數目變異 任何時期,主要發生在間期 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任何時期,主要發生在細胞分裂時 引起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產生了新基因或等位基因) 產生了新基因型和性狀組合 使排列在染色體上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不產生新的基因, 不能觀察到,屬于分子水平 不能觀察到,屬于分子水平 能觀察到, 屬于細胞水平 新基因產生的途徑; 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誘變育種 雜交育種 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 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可遺傳變異的來源 哪些是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屬于什么類型? ①②③⑥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重復、倒位和易位 ④中堿基對的缺失,是分子水平的變化,屬于基因突變; ⑤中片段的交換發生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屬于基因重組中的交換; ⑥中片段的交換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判 斷 拓展:關于可育、可遺傳 2N生物 ——可育 異源二倍體: ——不可育 兩個染色體組來自不同物種。 異源二倍體幼苗 如何處理可育? 秋水仙素處理 4N 3N、5N 高度不育、結實率低 同源多倍體 兩個染色體組同源,即來自同一物種。 異源多倍體 馬鈴薯(4N) 可育 小麥(6N) 可育 多倍體植物: 同源二倍體: (如:騾子) 原因:聯會紊亂 2N=64 2N=62 …… 馬1號 馬2號 馬3號 馬4號 馬5號 …… 馬1號 馬2號 馬3號 馬4號 馬5號 …… 驢1號 驢2號 驢3號 驢4號 驢5號 …… 驢1號 驢2號 驢3號 驢4號 驢5號 配子 配子 N=32 N=31 …… 馬1號 馬2號 馬3號 馬4號 馬5號 …… 驢1號 驢2號 驢3號 驢4號 驢5號 異源二倍體 2N=63 不育 1.關于“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低溫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B.解離后要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進行漂洗,以便洗去解離液 C.可用新鮮的菠菜葉肉細胞作為實驗材料 D.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染色體數目均加倍 A 2.下列關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染色體之間的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B.只有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才能發生染色體結構變異 C.貓叫綜合征是人的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引起的一種遺傳病 D.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都是不利的,甚至會導致生物體死亡 C 3.如下圖所示,已知染色體發生了①~④四種變異,則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④的變異均未產生新基因 B. ①~④的變異依次是染色體倒位、缺失、重復與基因突變 C. ①~④的變異均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 D. ①、②、③依次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重復、倒位,④的變異應屬于基 因突變 D 4.某些類型的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變異,可通過對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的觀察來識別。a、b、c、d為某些生物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染色體變異的模式圖,它們依次屬于( ) A.三倍體、染色體片段重復、三體、染色體片段缺失 B.三倍體、染色體片段缺失、三體、染色體片段重復 C.三體、染色體片段重復、三倍體、染色體片段缺失 D.染色體片段缺失、三體、染色體片段重復,三倍體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