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九單元 課題2 溶解度(2課時)課件(共72張PPT)---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九單元 課題2 溶解度(2課時)課件(共72張PPT)---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資源簡介

(共72張PPT)
第九單元 溶液
課題2 溶解度
第1課時 溶解度
預習清單
1.固體物質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0℃時,氯化鈉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這句話的含義是:在_____時,____g水里最多溶解___g氯化鈉。
20℃
100
36
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
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稱為
預習清單
3.固體溶解度的大小與溶解性的關系(20℃)
4.氣體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度一定,壓強越大,氣體的溶解度越___;壓強一定,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度越___。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該氣體的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在1體
積水里溶解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
我國有許多鹽堿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鈉和純堿,在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在湖邊都會出現白色的固體,俗稱“冬天撈堿、夏天曬鹽”,這是什么原理呢?
導入
一、理解溶解度概念
上節課實驗用到了氯化鈉與硝酸鉀兩種固體,是否能比較出二者誰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強呢?
第一次分別在10毫升水中加入的2g氯化鈉與3g硝酸鉀都溶解了,再加入2g氯化鈉與硝酸鉀都沒有溶解完,無法比較。
應該怎樣設計實驗呢?
可以分別向10毫升水中加入等量的氯化鈉與硝酸鉀,觀察誰溶解得更多。
相同質量的溶劑水中,氯化鈉溶解的比硝酸鉀多,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硝酸鉀強。
一、理解溶解度概念
氯化鈉一定比硝酸鉀溶解能力強嗎?如果加熱呢?
根據上一節課的實驗可知,加熱后硝酸鉀的溶解能力明顯變強了,氯化鈉不清楚。
因此在比較溶質的溶解能力時,還需要控制溫度。
一、理解溶解度概念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1)定義:
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
若不指明溶劑,通常所說的溶解度是指物質在水里的溶解度。
一、理解溶解度概念
(2)固體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一、理解溶解度概念
(3)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
內因(溶質、溶劑的性質)、外因(溫度)。
由實驗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通過該溶解度能得出哪些信息?
在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鈉。
若在20℃時,向100g水中加入36g氯化鈉,最終會得到什么狀態的溶液?
會得到一個剛剛好的飽和溶液。
一、理解溶解度概念
在測量或使用溶解度時應該注意哪些因素?
注意溫度,用100g溶劑,形成飽和溶液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
(1)已知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其含義是指該物質在該溫度下,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2)通過溶解度可得到該溫度下的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溶劑和飽和溶液之間的質量關系,即溶質、溶劑和飽和溶液三者質量比為溶解度:100g:(100g+溶解度)。
一、理解溶解度概念
注意:在一定溫度下的某物質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解度之間的關系如下:
溶質質量
溶劑質量
溶解度
100g

溶質質量
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溶解度
溶解度+100g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科研工作者們通過實驗測得了不同溫度下各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并用表格記錄下來,以下是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銨和硝酸鉀四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測得的溶解度。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請根據表格數據讀出20℃時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銨和硝酸鉀的溶解度,并比較大小。
分別是36.0g、34.0g、37.2g、31.6g;20℃時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氯化銨>氯化鈉>氯化鉀>硝酸鉀。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通常我們會簡易地用可溶、微溶、難溶、易溶來描述物質在20℃時的溶解性。20℃時固體物質溶解度大小與溶解性關系如下表。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稱為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銨和硝酸鉀這四種物質在20℃時的溶解度有差異,但都大于10g,它們都是易溶物質。
溶解性和溶解度都是對物質溶解能力的描述,不同的是分別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描述物質的溶解能力。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由表格可知,科研工作者并沒有測量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銨和硝酸鉀這四種物質在25℃、85℃時的溶解度,那如何通過已有的實驗數據得出這四種物質在25℃、85℃時的溶解度呢?
可以結合數學方法,在平面坐標系中,以溶解度為縱坐標,溫度為橫坐標,標出已測定的溶解度點,再用平滑的曲線將點連接起來。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在坐標紙上繪制出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銨和硝酸鉀這四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并讀出這四種物質分別在25℃、85℃時的溶解度。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采用該方法,能繪制不同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以下是一些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結合之前繪制的溶解度曲線,討論以下問題:
這些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從溶解度曲線中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KNO3、NH4CI等大部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NaC1等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氫氧化鈣等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①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
②同一固體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③不同固體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
④比較同一溫度下不同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大小。
⑤溶解度曲線交點的含義。
⑥溶解度曲線上點的含義。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
(1)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規律
①大多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現在曲線坡度陡增,如硝酸鉀、氯化銨等。
②少數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很小,表現在曲線坡度平緩上升,如氯化鈉、氯化鉀等。
③極少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表現在曲線坡度下降,如氫氧化鈣等。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①曲線上的點:
表示該物質在對應溫度時的溶解度。
②兩曲線的交點:
表示兩物質在對應溫度時的溶解度相等。
③線:
表示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表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④曲線下面的區域:
表示溶液是對應溫度下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
⑤曲線上面的區域:
表示溶液飽和且有未溶解的固體
(按此配成的溶液中固體物質有剩余)。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表格和溶解度曲線都可以表示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區別?各有什么優缺點?
(1)列表法的優缺點
①優點:能準確表示某物質在某溫度時的具體溶解度數值。
②缺點:數據不夠齊全,只能表示一些特定溫度時的溶解度,反映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律不夠直觀。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曲線法的優缺點
①優點:溶解度曲線呈現出來的溫度范圍較寬,能更直觀地表示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
②缺點:根據溶解度曲線查出的溶解度數據可能有誤差。
溶解度表格和溶解度曲線都可以表示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區別?各有什么優缺點?
二、學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以表格和曲線的形式呈現物質的溶解度及變化,就是對實驗測得的溶解度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的結果。數據處理是對數據進行加工的過程,目的是從大量的、可能是無序的數據中,抽取出有價值、有意義的數據,通過處理、分析,發現規律。
列表和作圖是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數據在科學研究、工農業生產和經濟活動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三、氣體溶解度
研究了固體物質的溶解情況,那么氣體物質是否也能溶于水呢?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氣不易溶于水。
(1)打開汽水(含有二氧化碳氣體的飲料)瓶蓋時,汽水有時會噴出來,這是什么原因?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什么有關?
因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當打開瓶蓋時,壓強減小,CO2的溶解度減小,大量的CO2就會從水中逸出形成大量的氣泡。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壓強有關。壓強減小,溶解度減小;壓強增大,溶解度增大。
三、氣體溶解度
(2)燒水時,剛開始會看到里面有許多小氣泡不斷上升,這是什么原因?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什么有關?,那么氣體物質是否也能溶于水呢?
因為溶解在水中的氣體(主要為O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會不斷冒出氣泡。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三、氣體溶解度
(3)對于氣體物質,研究它的質量方便,還是體積方便?
因為稱量氣體的質量比較困難,所以氣體的溶解度常用體積來表示。
氣體溶解度是指該氣體的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在1體積水里溶解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
0℃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表達了什么信息?
氮氣的壓強為101kPa、溫度為0℃時,1體積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體積的氮氣。
三、氣體溶解度
天氣悶熱時,魚塘里的魚為什么總是接近水面游動?
溫度升高時,氣體的溶解度減小。魚塘水中溶解的氧氣量減少,魚總是接近水面游動。
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呢?
向水中通入氧氣,向水中通入空氣,像噴泉一樣把水噴向空中……
三、氣體溶解度
綜合經濟以及效率因素,養魚池利用增氧機把水噴向空中或把水攪動起來,這樣可以增大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
家庭魚缸則選擇了更方便的方法,將空氣通入水中。
在寒冷的冬季,北方養魚池的冰面上總要打很多洞,目的也是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
核心總結
1、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線
①含義: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
②作用:可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時的溶解度。
核心總結
③溶解度的變化規律
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鉀、氯化銨等。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很小,如氯化鈉、氯化鉀等。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
核心總結
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曲線上的點:表示該物質在對應溫度時的溶解度。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兩物質在對應溫度時的溶解度相等。
線:表示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表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
核心總結
2、氣體的溶解度
(1)定義:在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氣體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
(2)五要素:101kPa、一定溫度、1體積水、飽和狀態、氣體體積。
(3)影響因素:溫度、壓強。
①升高溫度,氣體溶解度減小:降低溫度,氣體溶解度增大。
②增大壓強,氣體溶解度增大;減小壓強,氣體溶解度減小。
1.與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大小無關的是( )。
A.溶質的種類 B.溶劑的種類
C.溶劑的多少 D.溫度的高低
課堂評價
C
2.已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0℃時,100克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含硝酸鉀31.6克
B.20℃時,68.4克水最多溶解31.6克硝酸鉀
C.20℃時,100克水最多溶解31.6克硝酸鉀
D.100克水溶解31.6克硝酸鉀固體可以形成其飽和溶液
課堂評價
C
3.夏季暴雨前,常出現“悶熱”天氣,此時魚塘中魚兒往往有“浮頭”(浮出水面)現象。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壓強、溫度有關。以下關于氣體溶解度說法正確的是( )。
A.壓強增大,氣體溶解度不變
B.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增大
C.溫度降低,氣體溶解度減小
D.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減小
課堂評價
D
4.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根據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M點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評價
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4.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根據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2)圖中A點表示t2℃時___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在該溫度下,將其變成飽和溶液的一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評價

加甲物質至有少量固體不溶解為
止(或恒溫蒸發溶劑)
4.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根據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3)t2℃時,90g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是______g。
課堂評價
40
5.下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_____℃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將乙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種)。
(3)t2℃時,分別將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
溶液降溫到t1℃,有晶體析出的是_____。
課堂評價
t1
降低溫度(或加水)

第九單元 溶液
課題2 溶解度
第2課時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預習清單
1.在_________下,向____________里加入某種_____,當_____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_________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結晶是指溶質從飽和溶液中以_____的形式析出的過程,常見的結晶的方法有:一是_________________,例如,從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析出硝酸鉀晶體的過程;二是_________。
一定溫度
一定量溶劑
溶質
繼續溶解
晶體
溶質
冷卻熱的飽和溶液
蒸發溶劑
預習清單
3.在一般情況下,不飽和溶液和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關系及結晶的方法表示如下: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結晶
①________、②_________
或③__________
增加溶質
蒸發溶劑
降低溫度
④________或⑤_________
增加溶劑
升高溫度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蒸發溶劑
冷卻
生活中,我們向一杯水中加入過量的蔗糖會有什么現象呢?
導入
有固體剩余。
為什么會這樣呢?
一種物質不可能無限制地溶解在另一種物質當中,必然有一定的限度。
那么我們怎么知道它是否還能溶解呢?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演示實驗1: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
實驗步驟:在室溫下,如圖所示,向盛有10mL水的燒杯中加入2g氯化鈉,攪拌;待溶解后,再加入2g氯化鈉,攪拌,觀察現象。然后再加入10mL水,攪拌,觀察現象。
(1)氯化鈉不能無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2)增加水的量,可以使剩余的氯化鈉繼續溶解;
(3)當溫度一定時,溶解溶質的多少與溶劑的量有關。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在實驗中,當氯化鈉固體能繼續溶解時,此時的溶液是飽和溶液還是不飽和溶液?
當氯化鈉固體不能繼續溶解而有剩余時,此時的溶液是飽和溶液還是不飽和溶液?
如何判斷燒杯中的氯化鈉溶液是否是飽和溶液呢?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鈉固體,觀察是否能溶解。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氯化鈉,發現 NaCl固體能繼續溶解,說明該溶液是不飽和溶液,繼續加入氯化鈉固體直至不再溶解,得到的溶液就成了飽和溶液,因此可以加水將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加溶質將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
是否還有其他的辦法實現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呢?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演示實驗2: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
實驗步驟:在室溫下,如圖所示,向盛有10mL水的燒杯中加入3g硝酸鉀,攪拌;待溶解后,再加入3g硝酸鉀,攪拌,觀察現象。當燒杯中硝酸鉀固體有剩余而不再溶解時,加熱燒杯一段時間,觀察剩余固體有什么變化。然后再加入3g硝酸鉀,攪拌,觀察現象。靜置,待溶液冷卻后,觀察現象。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實驗現象:
(1)硝酸鉀不能無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2)溫度升高時,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溶解更多的硝酸鉀;溫度降低時,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硝酸鉀會減少。
(3)當溶劑的量不變時,溶解溶質的多少與溫度有關。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實驗結論: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哪種因素影響了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性?
溫度;溫度升高,水溶解硝酸鉀的能力提高了。
熄滅酒精燈,溶液的溫度降低了,溶液中又出現了不溶解的固體。請同學們思考出現該現象的原因。
溫度降低,水溶解硝酸鉀的能力降低了,多余的硝酸鉀就不能再溶解了。
改變溫度也可以實現硝酸鉀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在描述溶液是否飽和時,要注明溫度。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向實驗中得到的一定溫度下的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硝酸鉀,能溶解嗎?
飽和溶液是相對于一定溫度、一定量溶劑和某種溶質而言的,再加入其他溶質仍能繼續溶解。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1)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時,應把握住四要素,即“一定溫度”“一定量溶劑”“某種溶質”“不能繼續溶解”。
①應明確“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因為所謂的“飽和”與“不飽和”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如果改變溫度或溶劑的量,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
②應明確“某一物質”的飽和溶液或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理解及判斷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2)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
①觀察法
當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質存在,且溶質的量不再減少時表明溶液已飽和。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②實驗法
當溶液底部無剩余溶質存在時,可保持溫度不變,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該溶質,攪拌后若能溶解,表明原溶液是不飽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則表明原溶液已飽和。
當溶液底部無剩余溶質存在時,若改變溫度或蒸發溶劑后有晶體析出,則析出該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對應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是相對的,也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請分析一下在剛才的實驗過程中,當硝酸鉀固體不能再繼續溶解后怎樣使后加入的固體又溶解了?
升高溫度或加入溶劑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那如何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呢?有沒有方法使溶液中的溶劑減少一些呢?具體可以怎樣來操作?
能;蒸發溶劑。
一、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一般情況下,不飽和溶液與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關系可以表示如下: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升高溫度或者增加溶劑
降低溫度、蒸發溶劑或增加溶質
注意:熟石灰Ca(OH)2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在通過升溫和降溫實現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中要特別注意Ca(OH)2的特殊性。
二、認識溶液結晶以及海水制鹽
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降低溫度能得到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如果是飽和的硝酸鉀溶液降低溫度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過多的硝酸鉀從飽和溶液中以晶體的形式析出,這一過程叫作結晶,這種結晶方法被稱為降溫結晶或者冷卻熱飽和溶液。
會有固體析出。
二、認識溶液結晶以及海水制鹽
結晶可以使溶質從溶液中析出,從而實現二者的分離。分離溶質與溶劑還有什么方法呢?
這種結晶方法稱為蒸發結晶。
蒸發溶劑。
二、認識溶液結晶以及海水制鹽
(1)結晶的概念:
已經溶解在溶液中的固體溶質,從飽和溶液中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的過程叫作結晶。
(2)結晶的條件:
①溶液達到飽和;
②溫度改變或溶劑減少。
二、認識溶液結晶以及海水制鹽
(3)結晶的方法:
①冷卻熱的飽和溶液法(即降溫結晶);
②蒸發溶劑法(即蒸發結晶)。
注意:冷卻熱的飽和溶液法(即降溫結晶)適用于溶解能力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物質,如從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鉀晶體。蒸發溶劑法(即蒸發結晶)適用于溶解能力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的物質,如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晶體。
二、認識溶液結晶以及海水制鹽
(4)飽和溶液與結晶的關系
飽和溶液
結晶
蒸發溶劑
冷卻
①結晶后剩余的溶液稱為母液,母液屬于該溫度下該晶體的飽和溶液。
②冷卻熱的飽和溶液法獲得晶體的主要步驟:
溶解制得熱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過濾→洗滌→干燥。
核心總結
1、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核心總結
2、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
在一定條件下,溶質是否能繼續溶解。
3、一般情況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升高溫度或者增加溶劑
降低溫度、蒸發溶劑或增加溶質
核心總結
4、結晶
(1)結晶的條件
①溶液達到飽和。
②改變溫度或減少溶劑。
(2)結晶的方法
①冷卻熱的飽和溶液法(即降溫結晶)。
②蒸發溶劑法(即蒸發結晶)。
1.t℃時,欲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達到飽和,分別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溫度 ②升高溫度 ③加水 ④加入足量硝酸鉀,其中一定可行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③ D.①④
課堂評價
D
2.20℃時,向盛有飽和食鹽水的燒杯中加入5g食鹽,質量不變的是( )。
A.溶劑的質量 B.溶質的質量
C.溶液的質量 D.溶劑、溶質、溶液的質量
課堂評價
D
3.一杯20℃的硝酸鉀溶液,能證明它是飽和溶液的是( )。
A.蒸發10g水有硝酸鉀晶體析出
B.降低10℃時有硝酸鉀晶體析出
C.加入10g硝酸鉀晶體仍有硝酸鉀晶體
D.在該溫度下,加入少量硝酸鉀晶體,晶體質量不再減少
課堂評價
D
4.下列關于降溫結晶并過濾掉晶體后得到的溶液說法中,其中正確的個數有( )。
①降溫前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②降溫結晶后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③降溫前的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
④降溫結晶后的溶液再加入該固體,也能溶解掉部分
⑤降溫結晶后的溶液再加入其他溶質,也能溶解掉部分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課堂評價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河南省| 天门市| 崇阳县| 保亭| 右玉县| 双流县| 昭觉县| 平顺县| 阿瓦提县| 荃湾区| 共和县| 达州市| 莆田市| 平泉县| 桐城市| 巴塘县| 武乡县| 韶山市| 浪卡子县| 武清区| 苍山县| 上虞市| 蓬莱市| 奉贤区| 清水河县| 宝应县| 奉贤区| 开远市| 休宁县| 辽阳县| 周口市| 镇宁| 普安县| 武穴市| 穆棱市| 阿拉善盟| 都昌县| 江山市| 平安县|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