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生物學(新人教版)遺傳與進化第六章 生物的進化第 4 節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Biology一、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一)種群和種群基因庫【任務一】(3min)閱讀課本P110—111,思考:1.什么是種群 2.基因庫是什么?3.基因頻率如何計算?1.什么是種群?(1)概念:生活在一定區域的 生物 的集合。(2)特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 ,種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全部個體同種基本單位2.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判斷下面例子是不是一個種群:①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②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③兩個池塘內的全部青蛙④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⑤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3.基因頻率(1)概念: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 的比值。全部等位基因數例:某昆蟲種群中,綠色翅的基因為A, 褐色翅的基因為a,調查100個個體,發現AA、Aa、aa的個體分別30、60、10、那么A、a的基因頻率是多少?方法一:通過概念計算假設該種群數量為100,基因型AA的個體為30,Aa個體為60,aa個體為10,那么控制此性狀的等位基因總數200個。方法二: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AA=30%Aa=60%aa=10%1、某一瓢蟲種群中有黑色和紅色兩種體色的個體,這一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 對紅色(b)為顯性如果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 18%,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78%,基因型為bb的個 體占4% ?;駼和b的頻率分別為( )A. 18%、82% B. 36%、64%C. 57%、43% D. 92%. 8%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自由交配)親代基因型的頻率 AA(30%) Aa(60%) aa(10%)配子的比率 A( ) A( ) a( ) a( )子一代 基因型頻率 AA( ) Aa( ) aa( )子一代 基因頻率 A( ) a( ) 30%30%30%10%36%48%16%60%40%4.遺傳平衡定律當群體滿足以下五個條件:①群體數量足夠大②雌雄個體間能自由交配③沒有遷入與遷出④自然選擇對性狀沒有作用⑤不產生突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可以世代相傳不發生變化,保持平衡。設A的基因頻率為p,a的基因頻率為q;則有p+q=1,那么(p+q)2 = p2 + 2pq + q2 ,其中 P2的值就是AA基因型的頻率,2pq的值就是Aa基因型的頻率,q2的值就是aa基因型的頻率。對于自然界的種群來說,遺傳平衡定律五個條件都成立嗎?突變產生的變異有利或者有害取決于是否能適應環境 1、一種果蠅的突變體在21℃的氣溫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當氣溫上升到25.5 ℃時,突變體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這說明( )A.突變是不定向的B.突變是隨機發生的C.突變的有害或有利取決于環境條件D.環境條件的變化對突變體都是有害的(三)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英國的曼徹斯特地區有一種樺尺蛾(其幼蟲叫樺尺蠖)。它們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樹干上。雜交實驗表明,樺尺蛾的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對淺色(s)是顯性的。在19世紀中葉以前,樺尺蛾幾乎都是淺色型的,該種群中S基因的頻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紀中葉,黑色型的樺尺蛾卻成了常見的類型,S基因的頻率上升到95%以上。19世紀時,曼徹斯特地區的樹干上長滿了淺色的地衣。后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地衣不能生存,結果樹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基因型頻率 SS 10% 11.5%Ss 20% 22.9%ss 70% 65.6%基因頻率 S 20% 23%s 80% 77%13.1%14.7%26%29.2%60.9%56.1%26.1%29.3%73.9%降低70.7%升高樹干變黑不利于淺色樺尺蛾的生存討論:課本P1131、樹干變黑會影響樺尺蛾種群中淺色個體的出生率嗎?為什么?2、在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受選擇的是基因型還是表型?為什么?影響。樹干變黑后,淺色個體容易被天敵發現,被捕食的概率增加,許多淺色個體可能在沒有交配、產卵就已被天敵捕食,導致其個體數減少,進而影響出生率。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表型;天敵在捕食樺尺蛾時,看到的是樺尺蛾的體色而不是控制體色的基因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定向不利變異被淘汰,有利變異逐漸積累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生物朝一定方向緩慢進化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三)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小結一、概念檢測1.從基因水平看,生物進化的過程就是種群 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的過程,判斷下列相關表述 是否正確.(1)某地區紅綠色肓患者在男性中約占8%, 在女性中約占0.64%,由此可知,紅綠色肓基因Xb的基因頻率約為8%。( )(2)基因頻率變化是由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引起的,不受環境的影響。( )(3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的定向改變。( )2.種群是物種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也是一個繁殖單位。下列生物群體中屬于種群的是( )A.一個湖泊中的全部魚B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C.一間屋中的全部蟑螂D.臥龍自然保護區中的全部大熊貓√×√D二、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達爾文(1809-1882)生命的起源《物種起源》地球上的當今生物由共同祖先進化而來。人和猿有共同祖先。不同的生物是怎么形成的?(一)物種的概念1.物種:能夠在自然狀態下 并且產生 的一群生物相互交配可育后代馬驢×騾子是否可育?(不育)不是同一物種!你知道騾子為什么不育嗎?2.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這種現象叫作生殖隔離;即不同的物種之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1)獅子和老虎是一個物種嗎?答:是兩個物種,獅虎獸是不育的,所以獅和虎是兩個物種(2)全世界的人都是一個物種嗎?答:是,無論白人黑人黃種人結婚,都能產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3)所有的騾子是一個新物種嗎?答:不是,因為同一物種的雌雄個體間要能夠相互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而騾子是不可育的,因此騾子不是一個新物種。(4)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是不是一個物種?答:不是,因為后代三倍體西瓜不可育,存在生殖隔離。(二)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看到這2個字,你聯想到什么?這是將病毒隔離,那生物之間的隔離是什么意思呢?1.隔離:2.隔離的類型地理隔離生殖隔離同種生物由于地理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的現象。不同群體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的聯系分析圖6-11,思考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有沒有什么聯系?由于長期地理隔離而沒有相互交配,沒有基因交流,形成了生殖隔離,它們形成兩個不同的亞種。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雀隔離及其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P117隔離及其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P1172.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產生突變的情況一樣嗎?不一樣。因為突變是隨機發生的。3.對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來說,環境的作用有沒有差別?這對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會產生什么影響?不同島嶼的地形和植被條件不一樣,因此環境的作用會有差別,導致種群基因頻率朝不同的方向改變。4.如果這片海域只有一個小島,還會形成這么多種地雀嗎?不會。因為個體間有基因的交流。1.設想美洲大陸的一種地雀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后,先在兩個島嶼上形成兩個初始種群。這兩個初始種群的個體數量都不多。它們的基因頻率一樣嗎?由于這兩個種群的個體數量都不夠的多,基因頻率可能不一樣。思考·討論同一物種地理隔離,阻隔基因交流突變、基因重組種群基因庫出現明顯差異自然選擇,基因頻率發生改變生殖隔離,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新物種物種形成的三個環節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②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③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地理隔離是形成物種的量變階段,生殖隔離是形成物種的質變階段,隔離是物種形成的標志,也是必要條件。通過長期地理隔離而實現生殖隔離,是否是新物種形成的唯一方式呢?物種A物種B雜交雜種植物染色體加倍異源多倍體不是。多倍體的形成不需經地理隔離。A:地理隔離B:生殖隔離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比較物種形成 生物進化標志 生殖隔離出現 基因頻率改變變化后生物與原生物的關系 屬于不同物種 可能屬于同一物種;也可能屬于不同物種二者聯系 生物進化不一定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新物種一旦形成,說明生物肯定進化了 課堂小結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