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搖籃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學生能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搖籃曲》;2、通過學唱《搖籃曲》,感悟到母親對孩子真摯的愛,真正理解“愛”的意義。3、通過感受、體驗、理解、演唱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搖籃曲的特點,感受搖籃曲的風格。學情分析:搖籃曲是抒情性聲樂曲或器樂曲,原是母親撫慰嬰兒入睡的歌曲,后演變成一種音樂體裁?!稉u籃曲》這首歌選自四年級下冊第六課第二首歌曲。本課選編了三首中外著名的搖籃曲,分別是勃拉姆斯《搖籃曲》、舒伯特《搖籃曲》以及汪玲和楊存德《搖籃曲》??梢宰寣W生在體驗不同國家《搖籃曲》的風格特征時,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的那種深深的母愛。本課結合歌曲的學唱,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編排了4/4拍與6/8拍拍號的學習內容,通過演唱、律動等感受4/4拍與6/8的強弱規律,體驗它們的不同特點。教學重、難點:重點:1、學會用輕柔、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2、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母親的孩子的愛,以及學生對音樂美的感悟。難點:1、歌曲《搖籃曲》中附點音符及結束句的唱法。2、指導學生通過演唱聲音、力度、情緒等來感受6/8拍子的風格特點。3、理解“大愛”的意義,學會珍惜、感恩、更富愛心。教學用具:鋼琴、幻燈片、音樂、視頻、三角鐵、碰鐘、沙錘。教學設計:1、導入1、課前律動2、播放舒伯特《搖籃曲》師:同學們,你們聽過這首歌嗎?聽過它是唱來做什么的呀?哄小寶寶睡覺的那你們知道這首歌的曲作者是誰嗎?舒伯特他是國家的呀?對啦,同學們真厲害,這首歌曲呢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寫的《搖籃曲》。你們知道嗎?咱們國家呀,也有搖籃曲呢。那么今天呢老師帶領大家學習一首不一樣的咱們中國的《搖籃曲》。(出示課題)2、新課教學1、帶著問題初聽歌曲。a 歌曲的速度、力度;b 比較兩首歌曲有什么相同點。旋律:舒緩 聲音:輕柔 (板書)(播放音樂《搖籃曲》,并板書。)2、出示節奏型: X x x X x x感受6/8拍的強弱規律:強 弱 弱 次強 弱 弱出示附點節奏:X x X. (板書)(控制在兩分鐘左右)3、按節奏朗讀歌詞(可帶讀一遍,然后跟伴奏朗讀)。4、復聽歌曲(加入小樂器,分兩邊,一邊打強拍,一邊打弱拍)5、學唱歌譜(出示樂句,師單句帶唱1至2遍)6、套唱第一段歌詞。樂句:“我用手兒當搖籃”中的“我”指的是誰?媽媽!7、套唱第二段歌詞。8、出示結束句,感受,體驗,演唱。9、隨琴聲完整演唱歌曲。10、隨音樂節奏邊律動、邊演唱歌曲。3、擴展出示媽媽哄寶寶睡覺的圖片。提示:a媽媽的表情:微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b 媽媽的眼神:非常溫柔。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的愛。4、小結天底下最無私的愛就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愛,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帶我們到這個世界上,把我們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慢慢的撫養長大,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在母親節和父親節來臨之際,不管我們有沒有送他們禮物,都讓我們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回家用我們最動聽的歌聲把這首《搖籃曲》送給他們,好嗎?(可讓學生分別扮演媽媽和孩子、爸爸和孩子,跟音樂邊唱邊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