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時代的主題 練習一、單選題1.2024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召開,峰會主題為“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與會的中非有關各方一致通過了《北京宣言》。這一共識的達成體現了( )①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是競爭與合作②中非共同維護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③廣大發展中國家存在廣泛共同利益④中非開展南南合作共促和平與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5年2月10日,以“多極化”為主題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指出,世界正經歷“多極化進程”,這一趨勢已是不爭的事實。《報告》認為,對多極化愿景的分化,使和平調整國際秩序、避免新軍備競賽、防范國家內部和國家間暴力沖突、實現更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以及共同應對全球威脅(如氣候變化)變得更加困難。由此可推斷( )①世界多極化趨勢將鞏固西方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②多極化趨勢加劇了國際沖突,導致全球治理體系碎片化③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使傳統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④世界人民爭取和維護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3年4月,蘇丹武裝部隊同快速支援部隊因爭奪國家政權在首都喀土穆等地發生激烈武裝沖突,安全形勢嚴峻。國際社會敦促各方立即停火。我國外交部立即啟動領事保護應急機制,指導駐蘇丹使館全力保護在蘇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并向有需求的中國公民提供協助。下列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①蘇丹雖國內沖突導致政權不穩,但仍然是主權國家②以對話和談方式解決沖突雙方的國際爭端是蘇丹發展的條件③蘇丹兩支不同部隊的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之一④中國政府以人為本,保護海外中國公民安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導致4萬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加沙地帶失業率上升到74%,約旦河西岸失業率升至29%,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新增失業人口近45萬人,巴勒斯坦2023年4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下降33%。這一殘酷的事實表明( )①發展需要和平,促進世界發展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②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是解決世界一切問題的總鑰匙③當今世界很不安寧,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④減少沖突,消除不穩定因素可以為和平提供動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4年10月28日“2024中意智庫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二十年背景下的中國與意大利務實合作”。論壇圍繞全球政治經濟發展與中意合作、可持續發展與中意合作等問題進行研討,為未來三年的雙邊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體現了( )①中意關系健康發展符合了當今時代主題②合作取代競爭與沖突正成為世界發展潮流③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④中意兩國是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道路國家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2024年7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正式接收白俄羅斯為成員國,成員國增至10個。新成員的加入將進一步發揮上合組織在區域合作、安全保障、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作用。關于上合組織擴員( )①能更好地維護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②反映了各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迫切需要③順應了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④基于各成員國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在2024年10月30日的中德人權發展論壇上,與會德國代表表示:特別感謝中方提到的諺語“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想把這句話帶回去,這對我們很有啟發……從中方的立場來看,這句諺語的啟發應當是( )①大國應當加強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領導 ②各國自己的事務要由本國政府和人民來決定③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應當被各國普遍遵守 ④國際間的事應當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平等協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目標。截至2019年10 月底,同中國簽署合作文件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已經達到167個。這反映出( )A.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B.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就是合作C.合作共贏是我國對外活動的出發點D.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9.商務部部長出席了中國與《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成員部長級會議,主動對接DEPA,與成員方一道探索各領域合作。我國主動對接DEPA( )①有助于消除成員國間的數字經濟領域差距②有利于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符合時代主題③堅定地維護我國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各成員國的合理關切④把維護成員國共同利益作為我國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應中方邀請,巴勒斯坦14個派別高級別代表于2024年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和解對話,共同簽署《關于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這是繼成功斡旋沙特與伊朗和談之后,中國又一次為推動中東和平做出的重要努力和貢獻,為飽受苦難的巴勒斯坦人民帶來了寶貴希望。中方促成巴勒斯坦內部和解對話( )①是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維護中東和平穩定的生動實踐②根源于中國秉持公正立場、維護地區安全的大國擔當③解決了中東和平的核心問題,為地區穩定創造必要前提④其成功之道在于對話契合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是我國與湄公河五國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平臺,旨在深化六國睦鄰友好合作,促進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縮小地區國家發展差距,助力東盟一體化建設和地區一體化進程,為推進南南合作、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新的貢獻。這有利于( )①促進瀾湄合作國家團結合作,互助共贏②促進瀾湄合作國家相互聯通、共享資源、共同發展③保障了彼此平等發展權利,實現利益一致④推動了世界多極化格局發展,和平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黃巖島,這個南海的明珠,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24年12月2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大使代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交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黃巖島領海基線的聲明》和相關海圖,明確劃定了黃巖島的領海范圍。我們此時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就是回應菲律賓所謂“海洋法”和“群島海道法”的小動作。中國做法是基于( )①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②我們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國土安全為根本③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④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2024年5月30日,中國——中亞應急管理部長級會議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各方簽署了《關于建立中國——中亞應急管理合作機制的諒解備忘錄》,中國——中亞應急管理合作機制正式建立。中國同中亞五國,都普遍面臨較高的地震、洪澇、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風險,以及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艱巨任務。中國——中亞應急管理合作機制的建立( )①順應了時代主題的變化,展示了團結與合作的精神②基于各國之間具有共同利益,凝聚了地區行動共識③有利于增強各國之間的政治互信,促進亞洲一體化進程④有利于提升地區應急管理能力,為地區和平穩定貢獻了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我們以平等互利為原則更主動謀求合作共贏,在和平共處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和合共生。據此可知( )①和平是解決問題的總鑰匙②發展與和平是相輔相成的③和平是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④發展是和平的堅實物質基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2月4日視察信息支援部隊時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迅猛發展,戰爭形態加速演變,網絡信息體系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空前凸顯。要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信息支援部隊,推動我軍網絡信息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信息支援部隊( )①是適應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趨勢的努力 ②有利于提高我國維護國家利益的綜合實力③對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具有深遠意義 ④能改變國際關系格局和世界軍事力量對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2024年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巴西總統盧拉會談時指出:兩國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成為發展中大國攜手共進、團結合作的典范。兩國將雙邊關系提升為“攜手構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續星球的中巴命運共同體”,同時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巴西發展戰略對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巴兩國應( )①團結合作,成為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 ②凝聚共識,堅定維護兩國的共同利益③秉持初心,順應時代主題的變化發展 ④相互尊重,推動中巴關系的行穩致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和柬埔寨建交60多年來,兩國傳統友誼歷久彌堅,成為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2023年,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構建新時代中柬命運共同體。雙方同意從政治、產能、農業、能源、安全和人文六大領域入手,打造“鉆石六邊”合作架構。雙方將深化戰略溝通,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深化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同柬埔寨發展戰略對接合作,開展更多投資合作,發展現代化生態農業,加大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合作;加強兩軍交往,密切多邊安全事務協調配合,深化打擊跨境犯罪等領域合作;加強旅游、科技創新、教育、衛生、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合作。結合材料并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相關知識,分析中柬兩國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原因。18.中國經濟在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征程中,再次吸引全球目光。一直以來,中非保持密切溝通。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非要攜起手來,共同打造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筑、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重點實施好產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健康衛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動”。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結合材料,說明為什么“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中國南海的黃巖島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元朝起,該島便被納入中國疆域并被中國長期管轄,且中國是最早發現該島并將其命名為黃巖島的。中華民國政府曾長期主管黃巖島,美國也承認該島屬于中國。在域外勢力的支持下,1997—2012年,黃巖島一度被菲律賓侵占。近年來,中國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警部隊等積極采取措施,堅決維護黃巖島主權,果斷應對菲律賓等國的挑釁。2024年1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根據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黃巖島的領海基線(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從領海基線起200海里內可以劃定為專屬經濟區)。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知識,說明我國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黃巖島的領海基線的原因。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宗教改革造成了教會分裂,形成不同的宗教陣營,民族君主國的興起進一步削弱了教會的影響,最終導致三十年戰爭的爆發,這一切極大地沖擊了歐洲國際關系格局。爆發于1618年的三十年戰爭使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卷入其中,可謂第一次全歐大戰。戰爭最終以哈布斯堡王朝戰敗并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告終,歐洲諸國通過國際會議與和約的方式肯定了國家主權原則并承認了新教與天主教享有同等權利,從而形成了歐洲歷史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際體系——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材料二 1789年歐洲最強大的封建專制國家法國爆發了大革命,隨后進行的法國革命和拿破侖戰爭,極大地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秩序,沖擊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所確立的相對穩定的歐洲多極均勢格局。1815年歐洲列強通過多次反法同盟戰爭,以集體干涉手段打敗拿破侖帝國,并在此基礎上重建歐洲均勢,形成了維也納體系,維護了大國的利益。通過維也納會議、神圣同盟和四國同盟,創制了給歐洲帶來長達幾十年和平的歐洲協調體制,即通過大國的一致行動來協調國際事務,維護歐洲和平與均勢。-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劉德斌《國際關系史》(1)綜合上述材料,簡析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和維也納體系形成的相同原因,并指出上述材料能夠體現國際法的內容。(2)根據材料二,評價維也納體系。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B A A D C A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C C C C C1.D【詳解】①: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是競爭、合作與沖突,①錯誤。②: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還未形成,②錯誤。③: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達成共識,體現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存在廣泛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國與國合作的基礎,③正確。④:中國與非洲國家都屬于發展中國家,它們之間的合作屬于南南合作,此次峰會達成共識有利于共促和平與發展,④正確。故本題選D。2.D【詳解】③④:對多極化愿景的分化,使和平調整國際秩序等變得更加困難,由此可推斷以西方為中心的傳統國際體系正在被多極力量重塑,發生深刻變革,世界人民爭取和維護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③④符合題意。①:世界多極化趨勢意味著國際力量的分散和平衡,而非西方主導地位的鞏固,①錯誤。②:多極化趨勢可能帶來國際權力的調整和競爭,也可能促進國際合作和多元治理,“多極化趨勢加劇了國際沖突,導致全球治理體系碎片化”的說法過于片面,②錯誤。故本題選D。3.B【詳解】①:材料蘇丹武裝部隊同快速支援部隊因爭奪國家政權在首都喀土穆等地發生激烈武裝沖突,安全形勢嚴峻,但是蘇丹仍然是主權國家,①正確。②:材料是蘇丹國內沖突,不是國際爭端,②不符合題意。③:國際關系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而材料蘇丹兩支不同部隊的沖突是國內為爭奪國家政權的沖突,不是國際關系基本形式中的沖突,③說法錯誤。④:我國外交部立即啟動領事保護應急機制,指導駐蘇丹使館全力保護在蘇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并向有需求的中國公民提供協助,說明中國政府以人為本,保護海外中國公民安全,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A【詳解】①③:巴以沖突導致人員傷亡,加沙地帶失業率上升,巴勒斯坦經濟下滑。說明當今世界仍很不安寧,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發展需要和平,①③符合題意。②: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②說法錯誤。④:選項說法錯誤,減少沖突、消除不穩定因素有助于維護世界和平,但經濟的發展為和平提供動力,④排除。故本題選A。5.A【詳解】①③:中意智庫論壇的成功舉辦,說明了中意兩國能夠和平共處,共同致力于經濟的發展,符合了發展這一當今時代主題,兩國圍繞全球政治經濟發展與中意合作、可持續發展與中意合作等問題進行研討,體現了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之一,①③正確。②:合作、競爭與沖突都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合作取代競爭與沖突”表述是錯誤的,②排除。④:材料強調中意兩國合作,不體現兩國文明、制度、道路不同,④與材料不符。故本題選A。6.D【詳解】①:上合組織擴員與國際經濟新秩序無直接關系,且國際新秩序尚未建立,①說法錯誤。②: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并不代表各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②說法錯誤。③④:新成員的加入將進一步發揮上合組織在區域合作、安全保障、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作用,這說明上合組織擴員是基于各成員國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順應了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7.C【詳解】①:全球治理體制變革需要世界各國一起推進,該選項中“大國領導”的說法錯誤,①排除。②③:“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強調各國都有智慧處理好自己國家的事務,各國的內政不需要少數國家指手畫腳,不強調處理國際的事務,②③正確,④:材料強調各國獨立自主處理本國事物,不涉及各國政府和人民平等協商國際事物,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8.A【詳解】A:“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目標。截至2019年10 月底,同中國簽署合作文件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已經達到167個。這說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A正確。B: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是競爭、合作和沖突,B錯誤。C:維護我國國家利益是我國對外活動的出發點,C錯誤。D:材料不涉及發展對解決一切問題的作用,D排除。故本題選A。9.C【詳解】①:我國主動對接DEPA,有助于加強合作交流,但不可能消除成員國間數字經濟領域差距,“消除”一詞過于絕對,①錯誤。②:我國主動對接DEPA,積極參與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能夠提升我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同時也有利于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②正確。③:中國主動對接DEPA,與成員方一道探索各領域合作。表明我國主動對接DEPA,在推動數字經濟合作過程中,能在維護自身利益同時,考慮各成員國合理訴求,③正確。④: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而不是維護成員國共同利益,④錯誤。故本題選C。10.B【詳解】①:中國積極推動巴勒斯坦內部和解對話,這是中國在全球安全領域發揮積極作用的體現,是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生動實踐,有助于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①正確。②:中國促成巴勒斯坦內部和解對話,根源是中國的國家利益以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外交理念和國際關系準則,大國擔當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展現出的一種態度和行為表現,不是根源,②錯誤。③:巴勒斯坦內部和解對話的成功是重要的一步,但不能說就此解決了中東和平的核心問題,中東和平問題復雜多樣,還面臨諸多挑戰和困難,③錯誤。④:巴勒斯坦內部各派別達成和解符合巴勒斯坦人民渴望和平、穩定與發展的根本利益,這也是對話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得到各方的支持和推動,④正確。故本題選B。11.A【詳解】①: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是我國與湄公河五國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平臺,旨在深化六國睦鄰友好合作,這有利于促進瀾湄合作國家團結合作,互助共贏,①正確。②: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促進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縮小地區國家發展差距,助力東盟一體化建設和地區一體化進程,為推進南南合作、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新的貢獻。這有利于促進瀾湄合作國家相互聯通、共享資源、共同發展,②正確。③:選項夸大了該合作的意義。且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國家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③排除。④:世界多極化格局還沒有形成,④錯誤。故本題選A。12.C【詳解】①④:材料中我國的做法是在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利益,這是基于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①④入選。②: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政治安全為根本,②表述錯誤。③:材料強調我國維護自身的國家安全,不是強調中國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3.C【詳解】①: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化,①錯誤。②:中國——中亞應急管理合作機制的建立是基于各國之間具有共同利益,因為各方之間具有共同的災害風險,通過該機制能夠凝聚地區行動共識,協調相關行動,②正確。③:“促進亞洲一體化”的說法夸大了其作用,③排除。④:中國同中亞五國,都普遍面臨較高的地震、洪澇、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風險,以及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艱巨任務。這表明中國——中亞應急管理合作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地區應急管理能力,為地區和平穩定貢獻力量,④正確。故本題選C。14.C【詳解】①: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①說法錯誤。②③:我們以平等互利為原則更主動謀求合作共贏,在和平共處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和合共生,說明發展與和平是相輔相成的,和平是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②③符合題意。④:發展是和平的基礎,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才能夠為國際社會的持久和平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且材料強調強調和平對發展的重要性,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5.C【詳解】①:題干沒有直接涉及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我國上述行動與世界多極化發展無直接聯系,①不符合題意。②:調整組建信息支援部隊,適應軍事科技發展的需要,在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和打贏現代戰爭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有利于提高我國維護國家利益的綜合實力,②正確。③:調整組建信息支援部隊,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撐,適應軍事科技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推進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對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具有深遠意義,③正確。④:我國調整組建信息支援部隊,并不能改變國際關系格局和世界軍事力量對比,④錯誤。故本題選C。16.C【詳解】①:中巴兩國不屬于同一個區域。因此中巴兩國應成為團結合作的典范,而不是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①錯誤。②④:中巴兩國關系成為發展中大國攜手共進、團結合作的典范。兩國將雙邊關系提升為“攜手構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續星球的中巴命運共同體”,同時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巴西發展戰略對接,因此,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巴兩國應相互尊重,凝聚共識,堅定維護兩國的共同利益,推動中巴關系的行穩致遠,②④正確。③:當今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沒有變化,③錯誤。故本題選C。17.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兩國傳統友誼深厚,近年來相互聯系與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在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面臨共同挑戰,需共同應對、合作共贏。兩國認同全人類共同價值,致力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分析】背景素材:中柬兩國構建命運共同體考點考查: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時代的主題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原因類主觀題,需要獲取材料有效信息,并運用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時代的主題知識進行分析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兩國在眾多領域合作→可聯系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的知識從必要性角度分析兩國存在共同的國家利益并且符合當今時代的主題從而促使兩國合作。關鍵詞②:在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開展合作→可從重要性角度分析構建命運共同體有利于合作共贏。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8.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一個國家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其他國家的合理關切,就能夠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世界各國和平相處、共同發展。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是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他們的共同價值追求。因此,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分析】背景素材:中非合作共贏考點考查: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等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原因類主觀題,運用國際關系、時代主題等知識,從說明“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的原因角度來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攜手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重點實施好八大行動→可聯系共同利益是合作基礎,維護自身利益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有效信息②: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可聯系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堅持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9.①國家主權是現代國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據,國家主權原則是當代國際法的基石。我國宣布黃巖島的領海基線為我國對黃巖島行使主權提供了法律依據。②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國家主權是國家安全的核心。我國宣布黃巖島的領海基線是為了維護黃巖島的主權、安全,捍衛國家最高利益,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宣布黃巖島的領海基線有利于維護南海地區的穩定,促進南海周邊地區的友好合作和共同發展。【分析】背景素材:我國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黃巖島的領海基線考點考查:國家主權、和平與發展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原因類主觀題,運用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利益、當今時代的主題的知識,分析說明我國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黃巖島的領海基線的原因。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根據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黃巖島的領海基線(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可聯系國家主權的含義與當今時代的主題,即國家主權是現代國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據,國家主權原則是當代國際法的基石;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有效信息②:堅決維護黃巖島主權,果斷應對菲律賓等國的挑釁→可聯系國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性,即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國家主權是國家安全的核心。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0.(1)原因:戰爭的沖擊;國家實力的變化與利益的沖突;民族主義的推動。內容:通過國際會議與和約解決爭端;肯定國家主權原則;創制國際協調機制。(2)維護了歐洲的和平與均勢;促進了國際法的發展;維護封建統治違背歷史潮流;具有大國強權政治色彩。【分析】背景素材: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建立、歐洲協調體制的建立考點考查:國際關系、和平與發展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公共參與【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是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和維也納體系形成的相同原因,并指出上述材料能夠體現國際法的內容,需要調用國際關系、和平與發展的有關知識,從原因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民族君主國的興起進一步削弱了教會的影響→可聯系教材知識民族主義的影響。關鍵詞②:三十年戰爭的爆發等極大地沖擊了歐洲國際關系格局→可聯系教材知識戰爭。關鍵詞③:戰爭最終以哈布斯堡王朝戰敗并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告終→可聯系教材知識國家實力與國家利益。關鍵詞④:歐洲諸國通過國際會議與和約的方式肯定了國家主權原則并承認了新教與天主教享有同等權利→可聯系教材知識解決爭端的方式;國家主權;國際協調機制的創制。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是評價維也納體系,需要調用國際關系、和平與發展的有關知識,從意義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維也納體系維護了大國的利益→可聯系教材知識具有大國強權政治色彩。關鍵詞②:通過維也納會議、神圣同盟和四國同盟,給歐洲帶來長達幾十年和平,維護歐洲和平與均勢→可聯系教材知識維護了從歐洲和平角度分析。關鍵詞③:通過維也納會議、神圣同盟和四國同盟,創制了歐洲協調體制→可聯系教材知識對國際法的影響。關鍵詞④:歐洲列強通過多次反法同盟戰爭,以集體干涉手段打敗拿破侖帝國,并在此基礎上重建歐洲均勢,形成了維也納體系→可聯系教材知識從歷史潮流的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