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國際關系 練習一、單選題1.2024年6月7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將每年的6月10日設立為文明對話國際日。國際社會認為,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不斷落地生根,為人類社會的團結進步、共同繁榮注入文明力量,為實現人類文明共同繁榮進步提供持久動力。中國方案廣受認同( )①標志著公平正義包容的全球治理新理念已經形成②體現出各方在尊重文明多樣性方面存在重要共識③彰顯強大的國家實力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④推動全球合作,為文明交流和互鑒注入新的動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近年來,中德關系保持高水平發展,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有完備工業體系和巨大市場,德國有先進技術,中德兩國應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共同推動新工業革命和業態,達成雙贏。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有( )①競爭、合作、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內容②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③中德兩國順應時代主題,相互促進發展④中德加強文化領域的合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俄烏這兩個昔日的兄弟,如今卻反目成仇。回望過去的1000多天,俄烏戰場經歷了數次重大轉折,從最初的“閃電戰”到如今的“拉鋸戰”,停戰、和談到底還有多久?目前,仍未看到終結的曙光。這說明國際關系( )①分離聚合、復雜多變 ②內容繁雜、領域眾多③撲朔迷離、難以琢磨 ④親疏冷熱、形式多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形勢,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中美關系事關中美兩國人民福祉、事關世界和平發展,中美兩國不是思考是否需要搞好中美關系的問題,而是必須思考怎樣搞好中美關系的措施。這是因為( )A.中美兩國具有完全相同的國家利益 B.維護中美兩國共同利益是兩國外交目標C.中美兩國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 D.當今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是合作、競爭與沖突5.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多年后的今天,放眼世界,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依然嚴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發生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嚴重危機;聚焦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力地提升了國家的整體實力、人民的獲得感。中西方的鮮明對比彰顯了( )①理論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 ②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③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強大生機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4年8月,菲律賓軍機侵闖中國南海黃巖島空域,干擾中國正常演訓活動,中方隨即出動軍機,依法對菲律賓軍機進行識別查證、跟蹤監視、警告驅離。我國此舉基于( )①主權國家擁有保衛自己生存和獨立的權利 ②國家實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③國家利益的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④侵犯別國主權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錯誤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競爭不是中美關系的底色,中美建交40多年的歷史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對話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這既是兩國人民的愿望,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由此可見( )①中美之間合作能推動國際關系和平發展 ②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遠大于兩國的分歧③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完全不同 ④中美以各自的國家利益為合作的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5年1月21日,美國新任總統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和《巴黎協定》。聯合國對此回應,強調世衛組織工作至關重要、《巴黎協定》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關鍵框架,并強調國際合作不可替代。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美國總統行使國家最高行政權,但總統必須對國會負責②美國上述做法彰顯“美國優先”的理念,是對國際秩序的破壞③退出國際組織和協定的行為違反國際法,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④各國應把深化國際公共衛生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為共同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之后,迅速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包括廢除出生公民權、啟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計劃、對外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等多項內容,同時還廢除了前任民主黨拜登政府的近80項政策。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美國總統不僅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②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③美國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本國利益④美國總統簽署行政命令表明其行使權力不受制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共同為和平和正義而戰,兩國人民的友誼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歷久彌新。在當下,傳承中美兩國人民傳統友誼有利于( )①廣泛開展兩國民間的交流和互動②鞏固兩國間交往合作的民間基礎③推動中美關系重新回到正確軌道④使合作成為中美關系的基本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隨著歐盟提高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的關稅,中歐經貿關系一度陷入困境。但德國作為歐盟最大的制造業大國,深知中國市場對其至關重要。因此,2024年12月初德國外長到訪中國,與王毅外長就修復中歐經貿關系展開會晤,也讓人們看到了中歐之間在經貿,政治等領域的復雜博弈。這表明( )①國家間的競爭與合作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內容②歐盟內部各個成員國在具體利益上存在矛盾③主權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基于其自身利益開展活動④中德兩國的合作是推動中歐關系發展的決定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3年4月6日,美方執意允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竄美”從事政治活動。我國外交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相關規定,對支持“臺獨”的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里根圖書館及其負責人等采取反制措施。東部戰區也進行了環臺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侵犯中國主權的錯誤行徑②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狀況決定著國際安全形勢的走向③中國依法采取反制措施,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安全④中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宣示國家政權的全民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近年來,從執行首批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任務的武漢艦、海口艦,到在戰火紛飛的也門撤離多國僑民的臨沂艦……人民海軍用行動證明,人民海軍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始終致力做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的促進者,始終致力做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者、維護者和貢獻者。材料告訴我們( )①我國軍隊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國防力量不斷增強②海防建設是我國行使管轄權的首要內容③人民海軍是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④海軍是最重要的兵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5年伊始,加州山火給美國帶來重大損失;世界氣象組織也發布報告,確認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當下,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然而,美國新任總統執意退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合作框架《巴黎協定》,引發外界普遍擔憂。美國的“退群”行為( )①是要維護本國發展核心利益的必然選擇②破壞國際合作信任基礎,阻礙氣候治理③暴露了總統制政權組織形式的固有弊端④進一步凸顯多邊合作機制建設的緊迫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非雙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過去的歲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這表明( )A.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B.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C.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求同存異D.我國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16.面對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大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基礎。由此可見,國家重視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是因為( )①人才越來越成為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資源②科技、人才能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基礎性支撐③人才強國是我國科技和人才工作的重要戰略任務④科技競爭是當今世界國家與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當地時間2023年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舊金山斐洛里莊園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習近平主席在會晤中全面闡述了中方對于穩定改善中美關系的權威立場:一是要做出正確歷史選擇。我們希望兩國做伙伴,在符合雙方利益的合作議程上積極行動。二是要找到正確相處之道。中美沖突對抗更是誰都無法承受的。正確的做法是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是要開辟“舊金山愿景”。中美要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共同促進人文交流。習近平還指出,中國的發展有自身的邏輯和規律,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也不搞意識形態輸出。中國有必須維護的正當利益,有必須捍衛的原則立場,也有必須堅守的紅線底線。如果美方執意以競爭為名,圍堵打壓中國,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知識分析中美元首會晤中習近平主席闡述的立場觀點體現的國際關系道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低空經濟”的概念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首次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是指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低空經濟是全球競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下國際競爭的新賽道,是塑造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著力點。日前,全球低空經濟正處于提速增長的早期階段,各國紛紛投入力量,試圖充分利用新興技術優勢,探索和挖掘低空經濟潛力。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低空經濟市場的規模預計將超過60萬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足以彰顯其巨大的增長潛力和對全球經濟的重要影響。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知識,分析為什么說低空經濟是國際競爭的新賽道。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5月30日,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在京開幕。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和阿拉伯兩大文明在亞洲大陸兩端相映生輝,中阿人民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贏。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阿拉伯國家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中國制造和中國技術正不斷為向拉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帶來巨大機遇。中國支持阿拉伯國家走符合各自國情的發展道路,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內政。巴以沖突爆發后,中阿密切溝通,積極勸和促談,推動停火止戰。長期以來,阿拉伯國家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始終給予中國有力支持。在中阿友好的初夏暖陽中,面向新時代的中向命運共同體一定能夠行穩致遠,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結合材料,運用“國際關系”的相關知識,分析中阿命運共同體能夠行穩致遠的原因。20.近年來,中美沖突頻繁,如美國單方面挑起了貿易摩擦,還經常拿人權問題指責中國、干涉中國內政。同時,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兩國在反恐、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疾病防控等全球性問題上都存在合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反對“零和博弈”思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合作共贏的新模式。(1)小組商議:中美之間為什么既有沖突也有合作?(2)小組討論: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問題上我們應該反對什么?我國是如何做的?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C D B A C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B D D A1.C【詳解】②:中國方案廣受認同,體現出各方在尊重文明多樣性方面存在重要共識,②正確。④:中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為推動全球文明交流和互鑒注入了新的動力,促進了全球文明的發展,④正確。①:公平正義、包容的全球治理理念尚未形成,①錯誤。③:材料體現的是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沒有涉及我國維護國家利益,③與題意無關。故本題選C。2.B【詳解】①:競爭、合作、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內容,①表述錯誤。②:“中國有完備工業體系和巨大市場,德國有先進技術,中德兩國應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共同推動新工業革命和業態,達成雙贏”,體現了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②符合題意。③:中國和德國展開合作,促進雙方的發展,體現了中德兩國順應時代主題,相互促進發展,③符合題意。④:中德加強文化領域的合作與題意無關,④排除。故本題選B。3.B【詳解】①④:昔日兄弟,如今反目成仇,說明國際關系復雜多變,形式多樣,①④入選。②:材料體現的是國際關系的表現形式,沒有體現國際關系的內容,②不選。③: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的對立則是沖突的根源,國際關系并不是不可琢磨,③不選。故本題選B。4.C【詳解】C:中美關系事關中美兩國人民福祉、事關世界和平發展,中美兩國不是思考是否需要搞好中美關系的問題,而是必須思考怎樣搞好中美關系的措施。這是因為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兩國合作的基礎,C正確。A:思考怎樣搞好中美關系是因為中美兩國有共同利益,但不能說中美兩國具有完全相同的國家利益,A說法錯誤。B:兩國外交目標是維護本國國家利益,共同利益是兩國合作的基礎,排除B。D:當今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與題意無關,題意主要強調合作,排除D。故本題選C。5.D【詳解】①: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不是理論競爭,①錯誤。②:材料主要強調的是中西方對比下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沒有突出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時代前沿,②不符合題意。③:中國通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巨大成就,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強大生機,③正確。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升了國家整體實力和人民獲得感,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④正確。故本題選D。6.B【詳解】①④:菲律賓軍機侵闖中國南海黃巖島空域,中方軍機隨即依法對其進行警告驅離,我國作出此舉是因為我國作為主權國家具有自衛權,即保衛自己生存和獨立的權利,菲律賓這一侵犯我國主權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錯誤的,①④正確。②:國家利益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我國的行為是基于我國堅決維護自身主權,與國家實力對國際關系的影響無關,②排除。③:材料強調的是菲律賓軍機對我國主權的侵犯,沒有體現國家利益的對立,且這不是我國出動軍機對菲律賓軍機進行警告驅離的原因,③排除。故本題選B。7.A【詳解】①:中美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兩國合作可以在諸多領域發揮積極作用,進而推動國際關系和平發展,①正確。②:中美擁有廣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同時也存在一些分歧,但競爭不是中美關系的底色,兩國的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②正確。③: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在根本上完全不同”的說法錯誤,③排除。④: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中美應以國家間的共同利益為合作的基礎,④排除。故本題選A。8.C【詳解】①:美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行使最高行政權,但在美國三權分立體制下,總統與國會相互制衡,總統不需要對國會負責,而是對選民負責,①排除。②:美國單方面退出國際組織和協定,體現了單邊主義傾向,與國際社會倡導的多邊合作原則相悖,彰顯“美國優先”的理念,是對國際秩序的破壞,②正確。③:國際組織和協定通常允許成員國自愿退出(如《巴黎協定》第28條明確退出機制),只要程序合規,退出行為本身不違反國際法,因此無需承擔法律責任,③排除。④:全球公共衛生和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需各國共同努力,各國應把深化國際公共衛生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為共同責任, ④正確。故本題選C。9.A【詳解】①:美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代表國家象征),也是政府首腦(領導行政機構并行使行政權),其簽署行政命令屬于行使行政權的體現,①正確。③:特朗普簽署的加征關稅、退出國際組織等政策,核心目的是維護美國經濟利益和政治優先地位,表明美國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本國利益,③正確。②: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具體政策(如環保、稅收)上存在分歧,但兩黨均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沒有本質的區別,②錯誤 。④: 美國總統權力受國會立法權、司法審查權的制約。例如,行政命令若被法院判定違憲則無效,國會也可通過立法或預算限制其執行,因此總統權力并非“不受制約”,④錯誤 。故本題選A。10.C【詳解】①:開展民間交流和互動,是傳承中美兩國人民傳統友誼的有效途徑之一,而非意義,①不符合題意。②③:在當下,傳承中美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可以增進了解、加深理解,密切兩國人民之間的關系,有利于鞏固兩國間交往合作的民間基礎,以民間關系升溫推動兩國關系止跌企穩、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②③正確。④: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合作本身就是中美關系的基本形式之一,并非傳承傳統友誼就能 “使合作成為中美關系的基本形式”,④排除。故本題選C。11.C【詳解】①:國際關系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而非主要內容,①錯誤。②:歐盟提高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關稅,但德國作為歐盟最大制造業大國,因深知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而主動與中國會晤修復經貿關系。這體現了歐盟內部各個成員國在具體利益上存在矛盾,②正確。③:德國因自身利益需求,即認識到中國市場對其制造業的重要性,所以德國外長到訪中國與王毅外長會晤以修復中歐經貿關系。這表明主權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是基于其自身利益開展活動的,③正確。④:中德合作是推動中歐關系發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說是決定因素,中歐關系發展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④錯誤。故本題選C。12.B【詳解】①③:對支持“臺獨”的機構及負責人采取反制措施,進行環臺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說明了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侵犯中國主權的錯誤行徑,我國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安全,故①③正確。②: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狀況影響著國際安全形勢的走向,故②排除。④:我國的政權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宣示國家政權的人民性質,故④排除。故本題選B。13.B【詳解】①③:人民海軍用行動證明,人民海軍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始終致力做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的促進者,始終致力做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者、維護者和貢獻者,強調我國軍隊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國防力量不斷增強,人民海軍是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①③符合題意。②:軍隊建設是我國行使自衛權的重要內容,不是管轄權,②排除。④:“海軍是最重要的兵種”說法錯誤,④錯誤。故本題選B。14.D【詳解】①:美國“退群”并非維護核心利益的必然之舉,從長遠看,氣候變化對其也有危害,此舉更多是出于短期狹隘利益或政治因素考量,①錯誤。③:作為全球主要的碳排放國,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破壞國際合作信任,削弱全球氣候治理力量,②正確。③:美國新任總統執意退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合作框架《巴黎協定》,引發外界普遍擔憂。這是單邊主義作祟,并非總統制弊端,③錯誤。④: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然而,美國新任總統執意退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合作框架《巴黎協定》,引發外界普遍擔憂。是單邊主義的表現,美國的“退群”行為凸顯邊合作機制建設的緊迫性,④正確。故本題選D。15.D【詳解】A:“中非雙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表明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A排除。B:材料未體現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B排除。C:材料強調中非雙方合作共贏,不涉及世界多極化,C排除。D:中非雙方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表明我國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D正確。故本題選D。16.A【詳解】①②:國家重視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是因為人才越來越成為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資源,科技、人才能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基礎性支撐,①②符合題意。③:人才強國是我國科技和人才工作的重要戰略任務,與我國重視科技創新、人才培育構不成因果關系,③不符合題意。④: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7.①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②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中美兩國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應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③中國堅定地維護我國的核心利益,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中國有必須維護的正當利益,有必須捍衛的原則立場,也有必須堅守的紅線底線,但中國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也不搞意識形態輸出。④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利益為由,侵犯別國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美方不應以以競爭為名,圍堵打壓中國,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分析】背景素材:中美元首會晤考點考查:國際關系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屬于體現類,要求分析中美元首會晤中習近平主席闡述的立場觀點體現的國際關系道理。知識限定明確具體,需要運用國際關系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即可。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我們希望兩國做伙伴,在符合雙方利益的合作議程上積極行動;中美沖突對抗更是誰都無法承受的。正確的做法是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可聯系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的知識;說明中美兩國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應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關鍵詞②:中國的發展有自身的邏輯和規律,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也不搞意識形態輸出。中國有必須維護的正當利益,有必須捍衛的原則立場,也有必須堅守的紅線底線→可聯系中國堅定地維護我國的核心利益的知識。 說明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關鍵詞③:中美要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共同促進人文交流→可聯系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利益為由,侵犯別國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的知識。說明美方不應以以競爭為名,圍堵打壓中國,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8.①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②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科技主導、高質量發展等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特征,是經濟與科技實力的體現;發展低空經濟有利于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維護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分析】背景素材:“低空經濟”考點考查:世界多極化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要求分析為什么說低空經濟是國際競爭的新賽道。需調用國際關系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有效信息,從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際競爭的實質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低空經濟是全球競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下國際競爭的新賽道,是塑造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著力點→可聯系教材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等角度分析,說明發展低空經濟有利于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維護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9.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經濟、政治等多個領域存在共同利益,這是推動雙方關系發展的基礎。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阿拉伯國家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為雙方的互利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②中國堅持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與阿拉伯國家的交往中,中國始終尊重對方的主權和獨立,支持對方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內政。③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阿拉伯國家也在不斷發展壯大,為中阿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雙方的國家實力提升有助于增強彼此之間的合作意愿和能力,推動中阿命運共同體不斷向前發展。(原卷無答案,本題僅供參考)【分析】背景素材: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合作考點考查:“國際關系”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考查的范圍是國際關系的知識,要求分析分析中阿命運共同體能夠行穩致遠的原因,考生要堅持理論與材料的對接。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阿拉伯國家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具有天然吸引力→可聯系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關鍵詞②:中國支持阿拉伯國家走符合各自國情的發展道路,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內政→可聯系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的過程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關鍵詞③:在中阿友好的初夏暖陽中,面向新時代的中向命運共同體一定能夠行穩致遠,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可聯系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強大的國家實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相結合。20.(1)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中美之間的利益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2)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是,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的內政。侵犯別國主權、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錯誤的,應當受到譴責和反對。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分析】背景素材:中美關系考點考查: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堅定維護我國國家利益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涉及兩國關系沖突與合作的原因,可聯系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中美沖突頻繁→可聯系利益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關鍵詞②: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兩國在反恐、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疾病防控等全球性問題上都存在合作→可聯系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回答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問題上我們應該反對什么?我國是如何做的?根據材料結合教材知識回答即可。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可聯系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是,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的內政。侵犯別國主權、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錯誤的,應當受到譴責和反對。關鍵詞②: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合作共贏的新模式→可聯系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