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學習主題: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目錄高頻考點精講練真題,悉考點020301中考真題演練專題9 走進社會生活高頻考點精講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易錯點)2.青少年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 ,養成 行為。(高頻考點)3.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有利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重要性)服務社會親社會4.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 中養成。5.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推動社會進步。(重要性)6.公民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要提高媒介素養,要學會“信息節食”、辨析網絡信息,要 、 。(高頻考點)社會實踐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拉點串線】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考點1:親社會行為1.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P4~7)(1)個人是社會的一員。①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2)個人在社會中成長。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②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2.親社會行為的表現: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情境鏈接: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研學旅行、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自覺愛護公共設施、遵守公共秩序等。)(P8)※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P8)(1)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2)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3)有利于體驗社會生活,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4)有利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4.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P8)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1)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2)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3)要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情境鏈接:就社會治理問題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向災區群眾捐款捐物等。)第二課 網絡生活新空間考點2:網絡改變世界※1.網絡的積極影響。(P10~13)(1)網絡豐富日常生活。①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③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情境鏈接:網上訂餐、打車、買票,智能家居生活等。)(2)網絡推動社會進步。①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情境鏈接:直播帶貨、網上購物、移動支付等助力數字經濟發展。);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情境鏈接:中國政府網開設“我向總理說句話”常設欄目,各級政府網站設有“聯系我們”“網上投訴”“市長信箱”等鏈接。);③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情境鏈接:網上觀看非遺展覽、數字故宮等。)2.網絡的消極影響。(P15~16)(1)網絡上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會誤導大眾、侵害他人利益,危害社會穩定。(網絡不良信息的危害)(2)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3)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易錯警示】網絡有利有弊,不能說我們要拒絕或遠離網絡。3.(教材 方法與技能)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網絡詐騙情況。(P15)(1)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2)讓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3)通知“中獎”、領取“補貼”卻要你先交錢的。(4)通知“家屬”出事要先匯款的。(5)在電話中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短信驗證碼的。(6)讓你開通網上銀行接受檢查的。(7)陌生網站要求登記銀行卡信息的。考點3:合理利用網絡1.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P17~19)(2024蘭州10,臨夏13;2023省卷10;2020省卷8、16)(1)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2)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3)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泄負面情緒……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2.(教材 方法與技能)如何辨別網絡謠言?(P18)(1)注意信息出處。(2)關注官方信息。(3)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4)辨識信息內容。(5)向他人求助。3.如何傳播網絡正能量?(P19~20)(1)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2)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建議類)請你就促進青少年文明上網,提出合理化建議。(1)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整治網絡低俗之風,依法取締非法網吧。(2)學校: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開通校園綠色網站,教育和引導學生文明上網,自覺抵制不良誘惑。(3)家庭:加強對子女的引導和監督,積極引導未成年人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抵制不文明上網行為。(4)個人: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嚴格自律;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謹慎使用網絡,遭遇詐騙后及時報案;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等。1.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脫離社會而存在。( )改正: 002.網絡上存在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我們要拒絕使用網絡/遠離網絡。( )改正: 03.公民可以在網絡上自由發表言論,不受任何約束。( )改正: 0×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公民有發表言論的自由,但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練真題,悉考點親社會行為1.★全國視野 (2024廣東)2024年3月,廣大少先隊員積極參與“綠美廣東,紅領巾在行動”實踐活動。他們加入護綠小隊、認養樹木花卉、講解環保知識,讓“志愿紅”和“生態綠”融合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此活動有利于少先隊員( )A.承擔法定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B.積累公益時長,獲得物質的獎勵C.在奉獻中成長,培養親社會行為D.形成民主態度,增強主人翁意識C2.★(2024蘭州第10題1分)“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模仿人類思考、回答人們的問題。這項技術在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帶來隱私泄露、學術造假等風險。這啟示我們( )①為了人身和財產安全,應遠離人工智能②要提高媒介素養,合理利用網絡③要辨識信息內容,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④自由可以劃定社會規則的邊界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B合理利用網絡3.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規定:電信網絡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通過遠程、非接觸等方式,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面對電信網絡詐騙,我們應該( )①保護隱私,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②提高警惕,不要隨便點擊不明鏈接③加強防范,不要使用任何網絡軟件④仔細辨別,不要輕易相信陌生電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4.(2024蘭州第9題1分)“五一”假期,蘭蘭游覽中山橋時了解到,許多外地游客是在網上看到“蘭州美景美食”才慕名而來的?!盎ヂ摼W+旅游”讓金城眾多景點成為“網紅打卡地”,今年“五一”小長假全市累計接待游客464萬人次,旅游收入超28億元。以上材料表明,網絡( )A.豐富民主方式,拓寬民主渠道B.阻礙人際交往,打破時空限制C.促進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D.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精致蘭州C5.★(2024金昌第10題2分)如圖漫畫《直播帶貨》警示我們青少年要( )A.堅決抵制直播,自覺遠離網絡B.理性對待直播,學會辨析信息C.加快相關立法,加大執法力度D.出臺相關措施,關停帶貨平臺B6.(2024甘肅第8題2分)2024年2月20日,甘肅省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新開設了“甘肅辟謠”頭條號,正式組建完成全省網絡辟謠矩陣。這啟示我們,對待網絡謠言應該( )A.做出正確判斷,不信謠、不傳謠B.寬容待之,謠言沒有什么大的危害C.支持網絡自由,拒絕網絡監管D.只要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A中考真題演練一、選擇題1.★(2024·湖北)在父母眼里,我們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在朋友眼里,我們是真心相待的傾聽者;在老師眼里,我們是充滿活力的莘莘學子。這表明( )A.每個人的身份都是一成不變的B.人的身份是由親朋好友確定的C.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D.每個人都需要為社會作出貢獻C2.(2024·深 圳 )如圖是某班“行走的道德與法治課”活動路線圖,根據路線內容推測,該活動主題應該是( )A.走進社會生活,增強綜合素養B.完善社會關系,參與社會實踐C.關注社會發展,感受世界巨變D.遵守社會規則,維護社會秩序A3.★(2024·銅仁)社交是青少年走向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今,部分青少年不是宅家,就是與手機游戲相伴,在日光下呼朋喚友奔跑嬉鬧的場景已逐漸消失,他們不愿主動參與社會生活,融入社會,有的甚至產生社交恐懼。為克服“社交恐懼”,你建議( )①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為習慣②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③關注自我發展,積極謀求個人的利益④拒絕融入社會,尋求自身的舒適安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4.(2024·樂山)近年來,許多學校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開展鄉村踏青、企業研學、烈士陵園祭奠英烈等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引導學生( )①感受成就,珍惜幸福生活 ②正視不足,擔憂前途命運 ③動手實踐,掌握各種技能④培根鑄魂,涵養家國情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5.打開手機軟件,系統自動讀屏,并一一給出語音提示。看新聞,靠文字識別技術“讀”出資訊;想購物,圖片轉語音“描繪”商品詳情……借助信息無障礙技術,視障者可以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互聯網產品。這說明( )A.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B.網絡豐富日常生活,“信息節食”很重要C.技術使網絡環境更加便利、包容、溫暖D.信息無障礙建設成為各行業的自覺行動C6.“我向總理說句話”是中國政府網聯合人民網等多家網絡平臺及各地政府網站開展的網民建言征集活動。2023年,該活動征集了很多網民建設性的建議,推動了政府公共政策的進一步完善。這說明網絡( )①促進了民主政治的進步?、谕貙捔斯駞⑴c的渠道?、厶岣吡宋幕瘋鞑サ馁|量 ④擴大了公民的民主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7.(2024·鹽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要求加強未成年人網絡沉迷防治工作。相關網絡平臺及時推出“青少年模式”,通過過濾不良信息、限制使用時間、規范使用時段等方式保護未成年人文明上網、綠色上網。該模式( )A.促進未成年人參與民主生活B.提醒未成年人慎重結交網友C.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D.引導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網絡D8.★(2024·廣西)針對下表反映的情況,青少年應該( )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表現(部分)來源:《青少年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2024)》A.深入開展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行動B.避免網絡沉迷,學會“信息節食”C.利用網絡結交新伙伴,拓展交往圈D.重視辨析網絡信息,加強風險防范D不在網上隨意加陌生人好友 38.9%避免瀏覽不良內容 32.9%注意分辨網絡謠言 27.6%二、非選擇題9.核心素養·法治觀念 隨著未成年人觸網呈現低齡化、常態化趨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遭受網絡侵害的案件頻發,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以下是某同學收集的相關信息,請閱讀并運用法律知識作答。【齊抓共管 筑牢防線】網絡清朗需要“堵”的決心,中央網信辦連續3年部署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加大監管力度;網絡清朗呼喚“疏”的耐心,一方面,網絡平臺應持續優化技術設置,精準識別未成年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視聽內容。另一方面,學校、家庭也要多方面引導,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更好激發互聯網的正向價值。此外,未成年人也要自覺守法,嚴禁參與網絡低俗表演、網絡不良社交活動等。【特殊時期 提高防范】(1)請結合圖1和圖2的內容談談你對“未成年人遭遇網絡安全事件”現象的理解。(4分)①未成年網民合法權益遭遇網絡侵犯事件逐步增多。②未成年人遭遇網絡安全事件的原因有網絡維權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缺乏防范意識、受不法分子誘惑,輕信網絡信息而上當受騙、內心焦慮而需要上網發泄、缺乏家庭監管等因素存在。(每點2分,共4分)(2)結合“齊抓共管筑牢防線”的內容,談談如何筑牢未成年人網絡安全防線.(6分)①平臺開展“未成年人模式”使用情況的評估調研,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模式”的宣傳。②國家完善和改進相關制度體系,指導、協調、督促有關主體落實好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③家長對未成年人網絡行為進行監督。④學校要加強學生使用網絡的宣傳教育,積極開展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⑤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的“自律”,提高媒介素養,學會“信息節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不輕易泄露個人隱私,謹慎結交網友,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主動配合家長啟用未成年人模式,做網絡的主人,合理利用網絡,共享健康的網絡生活。(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得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