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5.2 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政治認同:認同中國走自強發展道路的正確性人格健全:培養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保持樂觀心態,具備在逆境中自強崛起的心理調適能力,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健全人格道德修養: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將自強精神內化為個人道德準則,在生活中踐行勤勞勇敢、艱苦奮斗的道德要求責任意識:明確個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責任,將個人自強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樹立為國家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的責任感素養目標學習重難點重點: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的原因和做法難點: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我從不相信‘不可能’,我只相信‘不,可能’。——江夢南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愛迪生導入新課任選一句名言,結合生活實例談談其與“自強”的關聯。自強不息不是英雄的專利,而是每個普通人在跌倒與爬起間重復的選擇。結合案例,思考為什么要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李振聲院士“扎根”小麥育種領域 31載,開創了小麥遠緣雜交品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先例。僅憑這一項成就,李振聲就足以贏得世人的尊敬。但他并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而是不懈探索中國糧食的增產之路,組織實施農業科技“黃淮海戰役”提出并推動“渤海糧倉”項目建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農業科學家的使命擔當,他將一輩子奉獻給小麥,甘做大國麥田守望者,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固。探究與分享1.為什么要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傳承和社會實踐沉淀出的優良傳統。在美好的青春年華里,我們手握歷史的接力棒,要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金句來“習”當前,我國正處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以英雄模范為榜樣,團結奮進、砥礪前行,匯聚起共襄強國盛舉的磅礴力量。——習近平周恩來總理從小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周恩來年少時,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遭受列強侵略,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他在奉天(現在的沈陽)讀書的時候,目睹了外國人在中國土地上肆意橫行,中國人卻飽受欺凌的場景。當時的他,心中滿是對這種不公的憤怒,也深深意識到國家富強、民族獨立的重要性。于是,他懷著滿腔的熱血,堅定地樹立了為改變國家命運而努力學習的志向。在學校里,他勤奮刻苦,努力汲取知識的養分。周恩來總理的一生都在為這個志向而奮斗。他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參與領導南昌起義等眾多重要革命活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在外交舞臺上也縱橫捭闔,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向世界展示新中國的形象,提高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年少時立下的遠大志向,并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激勵大家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結合以上材料,說說青少年時期樹立遠大理想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探究與分享擁有遠大理想能夠激發青少年的內在動力,使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更加堅韌不拔。許多青少年的理想不僅僅局限于個人成就,還包括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這樣的理想能夠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更加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點撥:2.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我們要懷有拳拳愛國之心,立下報國之志,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發展結合起來,找到青春進取的方向和力量,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1)樹立遠大理想顧炎武的事跡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自強不息的人,有什么啟發?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他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音韻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的造詣,是當之無愧的一大名儒。顧炎武從小就勤奮學習,對待學問非常認真。長大后,每當外出旅行時,他都用馬或騾子馱著沉甸甸的書,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游歷中,顧炎武還非常重視第一手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如果他走到某地,發現那里的地理、風俗等情況與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會打開相關的書本進行核對、校正。顧炎武就這樣手不釋卷,刻苦攻讀,終于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顧炎武憑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眾多學術領域成就非凡,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探究與分享(1)要認真對待各門課程,勤學好問、夯實基礎。(2)要關注現實問題和社會發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趁著青春年少,我們要練就一身本領,更好地為民造福、為國爭光。(2)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格言警句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毛澤東《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 ——陶行知探究與分享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準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于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終于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牛頓的事跡對你有何啟示?(1)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我們要在做事中不斷磨煉意志、錘煉品格。(2)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首先要學會依靠自己、對自己負責,學會做事、身體力行。(3)每一項事業,不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我們只有不怕吃苦、努力耕耘,才能有所收獲、有所成就。(3)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探究與分享思考:楊越斌是否真正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呢,哪里可以體現?山東省滑板隊目前在北海體育訓練中心積極備戰第十五屆全運會,隊內老將楊越斌在訓練中勇敢克服傷痛,力求突破自我。在下午最為忙碌的訓練時刻,記者目睹楊越斌因嘗試新動作不慎摔倒,肘關節擦傷流血。然而,楊越斌以樂觀態度稱這只是小傷,表示相比更嚴重的傷病居然是件幸運的事。作為一名前跆拳道運動員,楊越斌自2017年加入山東滑板隊以來,以出色的身體素質迅速嶄露頭角,12歲時便獲得全國冠軍。但滑板作為極限運動,高風險讓他多次與傷病抗爭。他曾遭遇前交叉韌帶撕裂等多次傷病,康復過程中更是伴隨著劇烈疼痛。課堂小結人要自強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為什么要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樹立遠大理想練習沈克泉是一名養蜂人,夢想成為科學家。他沒有經過專業學習,依靠自學,培育出優質油菜種并獲國家發明專利。鄭小瑛是著名指揮家,夢想著讓陽春白雪的交響樂“和者日眾”。為此她開創了演講與表演結合的方式,在每場演出前義務講解相關音樂知識,拉近人們與交響樂之間的距離…材料反映出,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需要( )①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發展結合起來②勤學好問、夯實基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把握好青春年少,樹立理想,練就真本領④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練習2024年春晚一首《嘿少年》唱出了青少年的夢想,“龍騰出銀河,點睛天下每一雙瞳孔,少年齊天有夢……少年,少年,少年,少年,護九鼎,在何尊刻中國,我們的姓名”。每一位中華兒女,要( )①做各種事情只能成功不能失敗②把少年的夢想看得比中國夢更重要③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④懷有拳拳愛國之心,樹立遠大理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練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自己的夢和祖國的偉大事業聯系在一起,將奮斗的平臺放在祖國偉大事業上,才能成就你們的理想。”這句話表明,做自強不息的少年( )A.要埋頭讀書,只管學習B.應當樹立遠大理想,立下報國之志C.應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D.需要促進家庭幸福,社會和諧B練習特教教師劉玲琍自創唇舌操、觸摸法和情景教學法,所教的20多名聽障學生考上大學;老藝術家牛韓不用替身,受傷后打上麻藥也要完成角色。他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 )①遵守規則,書寫挺膺擔當②自強不息,努力實現夢想③不怕吃苦,磨煉堅強意志④顧全大局,維護集體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練習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留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并不以為恥辱呀!”這告訴我們( )A.要學會依靠自己,對自己負責B.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C.要珍視他人的勞動和付出D.向他人問詢是丟臉的行為B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