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 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第九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原則總目標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科學立法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全民守法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7.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課標要求本節學習任務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3.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內涵和重要意義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的內涵和具體要求19781997201419992017202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br/>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憲法中增加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br/>P80探究與分享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使用過“法制”和“法治”兩個概念。請說說“法制”和“法治”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區別。“法制”和“法治”法制 法治區別 內涵不同 法律制度的簡稱,屬于制度的范疇,主要指靜態的法的規則及其體系。 相對于“人治”而言,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嚴格依法辦事的治國原則和方式。除靜態的法的規則及其體系之外,還包括動態的立法、司法、行政執法以及守法等活動。從實踐上 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 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聯 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一、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5.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平、生態良好,必須把依法治國堅持好、貫徹好、落實好。(P74第七課導言)2.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1.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4.法律是治國理政的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以理性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P73三單元導言)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觀看視頻: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體內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根本保障),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根本制度基礎),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大支柱)(二)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黨內監督國家機關監督司法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規范和約束公權力政治和組織保障法治隊伍保障物質經費保障制度保障中央:黨章、準則、條例,各領域各層級黨內法規制度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立法工作及時、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三個依法),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三個法治),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個目的)。(二)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完善法律體系 圍繞提高立法質量和立法效率,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完善和加強備案和審查制度。建立高效 法治實施體系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加強憲法實施;按照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加快完善執法、司法、守法的體制機制,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確實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確保法律全面有效實施。構建全面高效法治監督體系 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構建黨統一指揮的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強化監督責任、通過監督效率,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建立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確實加強黨的領導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為依法治國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障,加強法治隊伍建設為依法治國提供隊伍保障。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規律、不利于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完備的制度保障。形成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注重黨內法同國家法律的銜接,構建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以準則、條例等黨內法規為主干由各領域各層級黨內法規制度組成黨內法規制定體系,確實提高黨內法規執行能力和水平。拓展: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1、基本內涵: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2、意義: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P81相關鏈接(三)習近平法治思想基本內涵及重大意義(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實施要求 (怎么辦)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一)政治保證:(二)力量源泉:(三)價值追求:(四)精神支撐:(五)實踐基礎: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P82-83(1)-(5)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政治保證:1.原因:2.要求: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①: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②: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注意:黨不能進行立法,不能制定法律,不能嚴格執法,不能公正司法拓展: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領導立法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保證執法要督促、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政,在法治的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支持司法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提高司法隊伍素質,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要以保證司法公正為目標,逐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形成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為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提供法制保障帶頭守法要使全黨同志尤其是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堅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拓展:全面依法治國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對不同主體的要求依法執政,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嚴格執法行政機關(政府)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社會和公民監察委員會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常委會)依法獨立行使監察權中國共產黨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①: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②: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1.原因:2.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二)力量源泉: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思考:⑴允許“特權”和“歧視”會不會違背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⑵這些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的法律是如何體現面前人人平等的?◆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對特權和歧視。沒有正當理由給予優待,即為特權;沒有正當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負擔,即為歧視。◆平等允許合理的差別。針對特定群體,應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如法律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特殊的保護P82探究與分享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價值追求:1.原因:2.要求: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①: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②: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平等①平等適用法律:守法平等、司法平等,不是立法平等。②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指機會均等。并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不是享有同樣的權力,也不是履行同樣的義務。堅持反對特權和歧視 ,平等允許合理的差別注意:平等同等、均等、一樣≠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①: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四)精神支撐:1.原因:2.要求: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拓展】比較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 以德治國區 別 實施方 式不同 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實施的后盾 主要靠社會輿論、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等力量來獲得實施和維護發揮 作用 不同 側重點是保證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側重點是通過社會輿論與內心信念促使人們自覺養成良好習慣和規范良好道德行為,約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為,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氣聯系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以德治國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德治對法治的實施具有指導和保障作用,以德治國將更好地推動依法治國進程;法治為德治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發展與延伸,法治對德治理念的弘揚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五)實踐基礎: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學習借鑒不等于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 ——為什么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是什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要求 ——怎么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政治保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主體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價值追求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精神支撐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實踐基礎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課堂小結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1、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要求“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由此可見( )A.全面依法治國能夠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根本保證B.全面依法治國需要發揮人民群眾在依法治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C.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托D.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C典例精練2.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在全國建立多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并將其作為開展立法調研的基地。一些代表性強,對立法、修法有較高價值的意見建議,能夠快速反映到國家層面,許多有質量的建議能夠被全國人大常委會采納。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 )①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為依法治國提供重要支撐②有利于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引導公民積極參與立法③有利于推進構建更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以良法促進發展④能夠促進立法更加精細化精準化,以良法保障善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3、依法治國是現代文明國家的重要標志,人們對法治的呼喚也折射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關于依法治國,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①要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 ②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③全國人大作為立法機關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④法律沒有階級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4、我們要認真審視希臘民主、羅馬法治,借鑒英美憲政,追趕現代文明。 但西方有西方演進的軌跡,未必能直接給予我們今天所需的一切。這啟示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 )①認真總結和運用黨制定國家法律的成功經驗②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推進法治理論創新③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④杜絕關起門來搞法治,應照搬外國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