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政體)(國體)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解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課標要求】學習目標1.理解民族區城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義。說明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闡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涵。2.闡釋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的有關規定,以及妥善處理宗教問題的意義。圍繞“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這一主題,同學們搜集了以下材料。◆王醫生所在的醫院與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家醫院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他經常到內蒙古出差。◆一個仫佬族自治縣的小村寨居住著仫佬、壯、苗、漢等六個民族,有林、彭、周、鄭等十個姓氏,講著不同語言的七十多戶鄉親和睦相處。◆一場名為“多彩中華”的中國56個民族服飾表演在法國巴黎盧浮宮上演。絢麗多彩的中國民族服飾,令巴黎觀眾贊嘆不已。一位觀眾說,過去我們了解京劇、武術等中國文化,但沒想到中國有那么多民族、那么豐富多彩的文化。●習近平說:“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 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一論述的理解。課本P59探究與分享: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材料“王醫生……”,與內蒙古自治區的醫院建立對口支援關系、“一個……相處”,小村寨和睦相處,都體現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關系。材料“一場名為……”,中法交流的事例,反映了我國各民族文化“多元”的特點,展現了中華民族藝術的絢麗多姿。我國各民族是一個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員,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我們要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參考答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成立西藏自治區1965年9月9日成立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15日成立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我國的民族概況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2、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多元一體①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多元)②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一體)表現:民族工作的主線:我們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3、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貢獻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的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4、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一般行政地方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拓展:我國的行政區域類型民族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不同點 目的 為了解決民族問題 為了解決國家統一問題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權限 一定的自治權 擁有除外交、國防外的高度自治相同點 (1)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行政區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都要接受中央的統一領導 注意:民族區域自治權≠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主權P60專家點評地方性的自治權≠國家主權法律意義上的主權,是指一個國家在所轄領土范圍內獨立處置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權力。對外的獨立性和對內的最高性是國家主權的兩個基本特征。在國際交往中,我國的主權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1)成因: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平等的旗幟,致力于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贏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賴。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定了堅實基礎。(2)是什么::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政治基礎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前提條件物質保障三者的關系注意:1.民族平等≠消除差別≠相同2.對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的特殊照顧≠違背民族平等原則3.各民族共同繁榮≠同步繁榮2、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方針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②“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③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1)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前提和基礎≠居住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權(核心內容)≠高度自治權(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民族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注意:監察機關(監察委)和司法機關(檢察院和法院)不屬于自治機關。▲民族鄉不是自治地方③自治權:自治機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1)自治權: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內容。(地位) (2)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 (3)內容:立法自治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變通執行權、其他自治權。 (4)地方自治權≠國家主權注意:自治機關的地位、職權具有兩重性:雙重地位:既是地方國家機關,又是民族自治機關。雙重職權:既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又行使自治權。≠所有事務立法自治權變通執行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其他自治權依法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 報上級批準后生效。 人大不符合地方實際的決議、命令、指令和指示可變通執行 政府依法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 政府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保護和整理民族文化遺產,發展和繁榮民族文化。組織本地維護社會治安的公安部隊,制定管理流動人口辦法▲特別提醒:①無司法自治權②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以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的,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3)前提和基礎:國家統一(4)特點: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作用:①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③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6)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要求:P63①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發展。②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補充:④還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⑤堅持和維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⑥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⑦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我國的宗教政策的內容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1.重視宗教工作的原因:P632.我國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鼓勵、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對)①信與不信: 信不信的自由②種類:信哪種教的自由③派別:信哪個教派的自由④時間:什么時候信的自由注意:◆國家不鼓勵信教。◆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不允許信教。(無產階級政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所武裝的,這就決定了共產黨員只能是無神論者,不得信教。)◆宗教在本質上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質就不會變,其消極作用就不會消失。◆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這里的“正常”是指在憲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的活動。(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進行①內容權責統一: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義務。遵守法律: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②原則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正常的宗教活動與封建迷信活動的區分宗教信仰活動 封建迷信活動有整套的教義、教規有一定的制度 沒有教義、教規和制度有正式的組織和活動場所 沒有正式組織和活動場所受國家法律保護 起破壞作用,要制止和取締封建迷信,一般是由神漢、神婆等迷信職業者主持的算命、看風水、求簽卜卦等活動組成,要制止和取締。拓展:宗教與邪教的區分區別 宗教 邪教含義特點本質組織教義政策客觀事物在腦海中虛幻的反映是唯心主義假借宗教旗號,神話首要分子,宣揚迷信學說,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邪惡勢力公開活動,與社會相適應秘密結社,思想上控制教徒,殘害教徒身心,聚斂財富,反抗社會是一種社會意識,是唯心主義世界觀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依法成立、登記非法成立有一整套的教義歪理學說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依法懲處、堅決取締拓展:(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國家主權在宗教政策上的體現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第八條①外國人在中國境內進行宗教活動,應遵守中國的法律和法規;②不得在中國境內設立宗教組織、宗教辦事機構,宗教活動場所,開辦宗教院校;③不得在中國公民中發展教徒,委任教職人員和進行其他的傳教活動。注意: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社會現狀社會性質:堅持無神論(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最終目的)①重要任務: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②具體舉措: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③兩個“要求”和兩個“支持”中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我國行政區域類型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全面理解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知識構建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體內容某社區因轄區火車站特殊地理位置,成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主要匯集地。近年來,該社區致力打造建設多民族“互嵌式社區”,通過搭建平臺,創新載體和方式,積極營造社區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區環境,不斷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了一條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有效模式。構建互嵌式社區,有利于( )①增強民族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消除了民族差異,實現各少數民族高度自治③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共同發展④增進民族平等,是實現共同繁榮的政治保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構建互嵌式社區,創新了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載體和方式,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共同發展,①③符合題意。②:民族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消除,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非高度自治,②說法錯誤。④:與題意無關。故本題選B。典例精練B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為此,我們要( )①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積極團結信教群眾②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禁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典例精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